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七十三回 梨园宴上试新曲

武周天工谱 第七十三回 梨园宴上试新曲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唐隆政变后,协助李旦登上皇位,朝堂之上局势初定,二人在朝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然而,宫廷政治斗争的暗流从未真正平息,各方势力在暗处涌动,试图寻找机会打破现有的平衡。李旦虽已登基,但体弱多病,对朝政的掌控力逐渐减弱,这使得朝堂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太平公主自恃拥立之功,在朝中广结党羽,势力愈发庞大,隐隐有与李隆基分庭抗礼之势。而李隆基心怀壮志,渴望亲政,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他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也在悄然间日益加深。林澈夹在二人中间,心中忧虑万分,他深知二人皆是自己所看重之人,不愿看到他们为了权力而争斗,使大唐陷入内乱。

这日,宫中传来消息,李旦为了庆祝大唐暂时的安定,也为了缓和朝堂上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决定在宫中举办一场盛大的梨园宴,邀请朝中大臣、皇亲国戚一同观赏梨园弟子的精彩表演。太平公主收到请柬后,便来找林澈商议。

“林郎,此次父皇举办梨园宴,表面上是为了欢庆,可我总觉得其中另有深意。如今朝堂局势微妙,各方势力都在观望,这宴会恐怕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太平公主秀眉微蹙,眼中满是忧虑。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安慰道:“公主,你我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风浪,不必过于担忧。此次宴会,我们且见机行事,小心应对便是。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

宴会当日,皇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梨园中,歌台舞榭,雕梁画栋,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大臣们身着华服,带着家眷,纷纷步入梨园,脸上带着微笑,看似轻松惬意,实则各怀心事。太平公主与林澈携手而来,太平公主身着一袭华丽的宫装,绣着金线的牡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头戴凤冠,步摇轻颤,尽显皇家威严;林澈则身着一袭黑色锦袍,腰佩长剑,英姿飒爽,气宇不凡。二人一出现,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有羡慕,有嫉妒,也有暗藏的敌意。

众人入座后,李旦端坐在主位上,看着台下的众人,脸上露出了微笑:“今日宴请诸位,是为了庆祝我大唐在历经风雨后,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安宁。希望大家能在这梨园宴上,忘却烦恼,尽情享受这美妙的时光。” 众人纷纷起身,向李旦敬酒,高呼万岁。

宴会开始,梨园弟子们纷纷献上精彩的表演。先是一段精彩的舞蹈,舞者们身着绚丽的服饰,身姿婀娜,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一般。接着是一曲悠扬的乐曲,琴瑟和鸣,余音绕梁,令人陶醉。众人看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然而,林澈却没有心思欣赏表演。他暗中观察着四周,发现不少大臣们交头接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寻常的神色。他心中警惕起来,知道这场宴会恐怕不会如此简单。太平公主也察觉到了异样,她微微向林澈靠近,低声说道:“林郎,我看今日这宴会有些古怪,你要多加小心。” 林澈微微点头,示意她放心。

就在这时,李旦突然说道:“今日这宴会,朕听闻太平公主府上的乐师新创了一曲,不知公主可否让大家一饱耳福?” 太平公主心中一惊,她并未准备什么新曲,不知李旦此举是何用意。但她毕竟久经沙场,很快便镇定下来,微笑着说道:“父皇有命,儿臣自当遵命。只是这新曲尚未完善,还望父皇和诸位大臣多多包涵。”

太平公主转头看向林澈,眼神中带着一丝求助。林澈微微颔首,他知道此时不能退缩。他在近代对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当下心中便有了主意。他站起身来,向李旦行礼说道:“陛下,臣听闻这新曲融合了一些新奇的演奏方式,臣愿为大家演奏一番,还望陛下和诸位大臣品鉴。” 李旦点头表示同意。

林澈走到场中,让人取来一把特制的乐器。这乐器是他根据近代的乐器原理,结合唐朝的工艺制作而成,外形有些像琵琶,但又有所不同,音色更加丰富多样。林澈调试了一下琴弦,轻轻拨动,一段悠扬的旋律便流淌出来。这旋律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节奏明快,旋律动听,与以往的宫廷音乐大不相同。众人先是一愣,随后便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纷纷沉浸其中。

林澈一边演奏,一边观察着众人的反应。他发现李隆基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神色,而太平公主则微微皱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其他大臣们也各有表情,有的露出惊讶之色,有的则若有所思。

就在林澈演奏到**部分时,突然,一名刺客从暗处冲了出来,手持利刃,直扑向李旦。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人惊慌失措,尖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林澈心中大惊,他来不及多想,迅速将手中的乐器朝着刺客掷去。乐器重重地砸在刺客身上,刺客身形一顿,但仍继续朝着李旦冲去。

此时,护卫们纷纷反应过来,冲向刺客。刺客身手矫健,与护卫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林澈也抽出佩剑,加入了战斗。他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格斗技巧,剑法凌厉,每一剑都直逼刺客要害。刺客渐渐抵挡不住林澈和护卫们的攻击,身上多处受伤。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刺客即将被制服时,又有几名刺客从不同方向冲了出来,局势瞬间变得更加危急。这些刺客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配合默契,目标明确,就是要刺杀李旦。林澈心中明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背后肯定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支持。

“保护陛下!” 林澈大声呼喊,同时更加奋力地与刺客战斗。他一边战斗,一边朝着李旦的方向靠近,试图将刺客阻挡在李旦身前。太平公主也抽出匕首,加入了保护李旦的行列。她虽身为女子,但自幼习武,身手不凡,在关键时刻毫不畏惧。

在激烈的战斗中,林澈发现这些刺客的刀法诡异,似乎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些刺客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何会在此时发动袭击?他一边应对着刺客的攻击,一边寻找着机会,想要找出刺客的首领。

突然,林澈看到一名刺客首领模样的人在远处指挥着刺客们进攻。他心中一动,决定先解决掉这个首领。他身形一闪,如鬼魅般朝着刺客首领冲去。刺客首领见林澈冲来,冷笑一声,抽出一把长刀,迎了上去。

两人刀来剑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刺客首领刀法精湛,每一刀都带着呼呼的风声,威力巨大。林澈却毫不畏惧,他巧妙地避开对方的攻击,寻找着对方的破绽。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数十回合,依旧不分胜负。

此时,场中的局势愈发混乱。李旦在护卫们的保护下,暂时没有危险,但刺客们的攻击越来越猛烈,护卫们渐渐有些抵挡不住。太平公主心急如焚,她知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些刺客,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林澈与刺客首领激战正酣时,他突然发现刺客首领的刀法出现了一个破绽。他心中一喜,看准时机,猛地一剑刺向刺客首领的胸口。刺客首领躲避不及,被林澈一剑刺中,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刺客首领一死,其他刺客顿时慌乱起来。林澈趁机大喊道:“刺客首领已死,你们还不投降!” 刺客们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林澈走到李旦面前,跪地请罪:“陛下,臣护驾不力,让陛下受惊了,请陛下责罚。” 李旦脸色苍白,但仍强作镇定,说道:“林卿不必自责,今日若不是你,朕恐怕性命不保。你立下大功,朕定会重重赏赐你。”

林澈谢恩后,起身看着这些刺客,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知道,这些刺客背后的势力肯定不会轻易罢休,这场阴谋恐怕只是一个开始。他决定审问这些刺客,找出背后的主谋。

在林澈的审问下,一名刺客终于交代了实情。原来,这些刺客是太平公主的政敌暗中雇佣的,他们企图在梨园宴上刺杀李旦,嫁祸给太平公主,从而引发朝堂大乱,他们好从中渔利。太平公主得知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没想到自己的政敌竟然如此阴险狡诈。

“这些人实在可恶,竟敢如此算计我!” 太平公主愤怒地说道。

林澈安慰道:“公主,先不要生气。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接下来我们要小心应对,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李旦听了刺客的交代后,心中也十分愤怒。他下令将这些刺客全部打入大牢,严加审讯,务必查出背后的主谋。同时,他也对朝堂上的局势感到担忧,他知道,此次事件只是一个***,朝堂上的争斗恐怕会愈演愈烈。

“太平,林卿,此次事件绝非偶然,朝堂上的局势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朕希望你们能以大局为重,共同维护我大唐的稳定。” 李旦看着太平公主和林澈,语重心长地说道。

太平公主和林澈连忙跪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维护大唐的稳定。”

梨园宴上的这场刺杀事件虽然暂时平息,但却让朝堂上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也因为此事而更加激化,双方的支持者在朝堂上明争暗斗,互不相让。林澈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试图劝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放下成见,以大唐的利益为重,但却收效甚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一方面加强了对太平公主的保护,防止她再遭刺客袭击;另一方面,他也在暗中调查那些企图破坏朝堂稳定的势力,希望能找出幕后主谋,彻底消除隐患。而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与她的政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她利用自己的势力,打压那些对她不利的大臣,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林澈的调查并不顺利。那些幕后势力隐藏得很深,他们行事谨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林澈深知,要想找出他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此时,朝堂上的局势却越来越紧张,各方势力剑拔弩张,一场更大的危机似乎即将降临。

一日,林澈正在府中思考着应对之策,突然接到消息,说李隆基在朝堂上与太平公主的支持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双方险些动起手来。林澈心中大惊,他知道,如果双方的矛盾继续激化,大唐必将陷入内乱。他顾不上多想,立刻赶往皇宫,希望能从中调解。

当林澈赶到皇宫时,朝堂上的气氛十分紧张。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者们分成两派,互相指责,争吵声不断。李旦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却无能为力。

林澈走上前去,向李旦行礼后,说道:“陛下,如今朝堂局势如此紧张,若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引发大祸。请陛下让臣来调解此事。” 李旦无奈地点点头,他也希望林澈能化解这场危机。

林澈转身看着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者们,大声说道:“诸位大人,如今大唐刚刚经历了动荡,百姓们渴望安宁,国家需要稳定。我们都是大唐的臣子,应该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怎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争吵不休?如今外有强敌,内有忧患,若我们自己先乱了阵脚,又如何能抵御外敌,治理国家?”

众人听了林澈的话,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心中也明白,林澈所说的句句属实,但为了各自的利益,却又不愿轻易让步。

李隆基看着林澈,说道:“林卿,我并非想与太平公主争权,只是她的一些做法实在让我难以认同。她在朝中培植党羽,独断专行,长此以往,大唐必将陷入危机。”

太平公主的支持者们听了李隆基的话,纷纷反驳:“殿下,您这是在污蔑公主!公主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大唐的稳定。倒是您,处处与公主作对,才是心怀不轨!”

双方又开始争吵起来,林澈见此情景,心中十分无奈。他知道,要想化解这场矛盾,必须让双方都做出一些让步。他看着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说道:“殿下,公主,如今的局势对大唐十分不利。我们不能再这样内耗下去了。不如我们先放下分歧,共同应对眼前的危机。等度过了这个难关,再坐下来好好商讨国家大事,如何?”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听了林澈的话,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心中都明白,林澈的话是为了大唐的利益着想,但要让他们立刻放下分歧,却也并非易事。

过了许久,李隆基终于开口说道:“林卿所言有理,我愿意暂时放下分歧,与太平公主共同应对危机。但希望公主也能做出一些改变,不要过于独断专行。”

太平公主看了李隆基一眼,说道:“既然殿下有此诚意,我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我愿意与殿下共同合作,维护大唐的稳定。但我希望殿下也能尊重我的意见,不要处处与我作对。”

林澈见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心中十分欣慰。他说道:“如此甚好。陛下,如今朝堂上的危机暂时化解,我们应该尽快商量如何应对外敌和国内的问题。”

李旦看着他们,点了点头,说道:“林卿说得对。如今吐蕃在边境蠢蠢欲动,国内也有一些地方发生了灾荒。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于是,众人开始商讨应对吐蕃和灾荒的办法。林澈凭借着自己在近代学到的知识,提出了一些建议。他建议加强边防防御,利用一些先进的武器和战术来抵御吐蕃的进攻;同时,在国内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并组织百姓进行生产自救。众人听了林澈的建议,都觉得十分可行,纷纷表示赞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共同努力,应对着朝堂上的各种问题。他们加强了边防防御,成功地抵御了吐蕃的一次小规模进攻;在国内,他们积极组织救灾,帮助灾民度过了难关。朝堂上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