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七十一回 李旦登基封功臣

武周天工谱 第七十一回 李旦登基封功臣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隆政变后,李旦登上皇位,朝堂之上一片新气象。长安城张灯结彩,百姓们虽对宫廷的权力更迭有些懵懂,但也知晓新皇登基乃是大事,纷纷涌上街头,期待着能沾些喜气,盼望着在新皇治下过上更加安稳的日子。

太极殿内,李旦高坐龙椅,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神情庄重。殿下群臣整齐排列,林澈与太平公主站在前列,二人神色平静,却难掩眼中的疲惫与欣慰。这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他们为大唐的江山社稷付出了太多,如今李旦登基,也算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今日朕能登基大宝,多亏了诸位爱卿的辅佐。尤其是林澈与太平,你们二人在唐隆政变中居功至伟,朕定要重重封赏。” 李旦目光温和地看向林澈和太平公主,声音沉稳有力。

林澈与太平公主连忙跪地谢恩。林澈说道:“陛下,这都是臣等份内之事,能为大唐尽忠,为陛下效力,是臣的荣幸。” 太平公主也跟着说道:“是啊,陛下,只要大唐能繁荣昌盛,百姓能安居乐业,儿臣与林郎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李旦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林澈,你在边关屡立战功,又在宫廷斗争中屡次识破奸人阴谋,保我大唐平安。朕封你为一品大将军,赐爵国公,掌管京城军事大权,望你日后继续为朕分忧,守护好大唐的江山。”

林澈心中感动,再次叩首谢恩:“陛下如此厚爱,臣定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李旦接着看向太平公主:“太平,你聪慧过人,在朝中周旋各方势力,为朕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朕封你为镇国太平公主,朝堂之事,你可与朕共商,务必协助朕将大唐治理得更好。”

太平公主感激涕零:“谢陛下隆恩,儿臣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封赏完毕,李旦又对其他参与政变、辅佐他登基的大臣们一一进行了赏赐,朝堂上下一片感恩戴德之声。然而,林澈和太平公主心里清楚,这只是表面的平静,朝堂局势依旧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武氏残余势力虽遭受重创,但仍有部分漏网之鱼潜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朝堂上一些大臣对李旦的登基也并非真心拥护,只是迫于形势暂时隐忍。

退朝后,林澈与太平公主回到公主府。府中依旧是一片忙碌景象,下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准备宴席,庆祝太平公主获封镇国太平公主。林澈与太平公主走进内堂,相对而坐,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眼中满是疲惫与深情。

过了许久,太平公主轻轻叹了口气:“林郎,今日陛下虽已登基,可这朝堂之上,依旧危机四伏,我们日后还需多加小心。”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安慰道:“公主放心,有我在,定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武氏余党不足为惧,我们只要小心应对,定能将他们彻底铲除。至于朝堂上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我们也需慢慢观察,分化瓦解他们的势力。”

正说着,下人来报,说李隆基前来拜访。林澈与太平公主连忙起身相迎。李隆基走进内堂,见到二人,立刻行礼:“侄儿见过姑姑、林将军。今日特来恭喜姑姑获封镇国太平公主,林将军荣升一品大将军。”

林澈笑着扶起李隆基:“隆基,你我无需多礼。如今陛下登基,你也该为大唐多尽些力了。” 李隆基点头道:“林将军放心,侄儿定当努力学习治国之道,不辜负陛下和姑姑、林将军的期望。”

太平公主看着李隆基,眼中满是欣慰:“隆基,你如今也渐渐长大了,日后朝堂上的事情,你要多学着点。林郎和我会尽力辅佐你,但最终这大唐的江山,还是要靠你自己。”

李隆基坚定地说道:“姑姑放心,侄儿定会勤奋努力。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侄儿还望姑姑和林将军多多指点。”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隆基,如今朝堂上最大的隐患便是武氏残余势力和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我们要先从武氏余党入手,彻底清查他们的行踪,将他们一网打尽,以免后患。同时,对于朝堂上的大臣,你要善于观察,拉拢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分化那些有二心的人。”

李隆基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林将军所言极是,侄儿记住了。只是这清查武氏余党的事情,还需姑姑和林将军多多费心。”

太平公主说道:“此事我们已经在安排了。林郎在朝中有些人脉,我们会让他们暗中调查武氏余党的动向。你在宫中也要多留意,若有什么消息,及时告诉我们。”

李隆基应道:“好的,姑姑。侄儿在宫中也会安插一些亲信,为姑姑和林将军传递消息。”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朝堂之事,李隆基便告辞离开了。林澈与太平公主继续商讨着下一步的计划,他们深知,要想让大唐真正稳定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开始着手整顿京城的军事防务。他利用自己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重新制定了训练计划,加强了士兵们的体能和战斗技能训练;还改进了武器装备,制造了一些新型的兵器,如威力更大的弩箭、更加坚固的铠甲等。在林澈的努力下,京城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与各方势力周旋。她拉拢了一些朝中的重臣,如姚崇、宋璟等人,这些人都是有才能、有操守的大臣,他们对太平公主的主张表示支持,愿意与她一起辅佐李旦,整顿朝纲。同时,太平公主还在后宫中安插了不少眼线,密切关注着后宫的动静,以防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

然而,武氏残余势力并没有因为李旦的登基而放弃抵抗。他们在暗中集结力量,企图再次发动政变,夺回政权。这日,林澈收到密报,说武氏余党在长安城外的一处山谷中秘密集结,似乎在谋划着什么重大行动。林澈不敢耽搁,立刻将此事告知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听后,秀眉微蹙:“林郎,看来武氏余党贼心不死,他们肯定又在策划着一场阴谋。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林澈点头道:“公主放心,我已经安排了人手去探查他们的具体情况。等摸清他们的计划,我们就一举将他们消灭。”

几天后,探查的人回来报告,说武氏余党集结了一批死士,还勾结了一些边关的将领,计划在李旦举行祭祀大典时发动突袭,劫持李旦,扶持武氏后人登基。林澈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与太平公主商议对策。

“公主,此次武氏余党来势汹汹,我们不能轻敌。我打算在祭祀大典那天,在周围设下重重埋伏,等他们一出现,就将他们一网打尽。” 林澈眼神坚定地说道。太平公主微微点头:“林郎此计甚好,但我们也要小心行事,不能让他们察觉到我们的计划。祭祀大典乃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闪失。”

于是,林澈开始调兵遣将。他挑选了京城中最精锐的士兵,分成几路,埋伏在祭祀大典的必经之路和周围的山林中。他还安排了一些士兵乔装成百姓,混入人群中,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太平公主则在宫中与李旦商议,让李旦在祭祀大典时多加小心,同时加强宫中的戒备。

祭祀大典的日子终于到来。长安城中热闹非凡,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观看祭祀大典的队伍。李旦身着华丽的祭服,坐在龙辇上,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朝着祭祀的太庙走去。林澈骑着马,身着戎装,神色警惕地跟在龙辇后面,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

当祭祀队伍走到一处山谷时,突然,四周响起了喊杀声。一群身着黑衣的人从山林中冲了出来,朝着祭祀队伍扑来。这些人正是武氏余党的死士,他们训练有素,手持利刃,气势汹汹。

林澈大喊一声:“保护陛下!” 随即抽出佩剑,冲向黑衣人。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瞬间便砍倒了几名黑衣人。士兵们见主帅如此勇猛,也纷纷鼓起勇气,与黑衣人展开激烈的战斗。

黑衣人虽然来势凶猛,但林澈早有准备。埋伏在周围的士兵们听到喊杀声,立刻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将黑衣人团团围住。黑衣人陷入了重重包围,顿时阵脚大乱。

武氏余党的首领见势不妙,想要逃跑。林澈眼尖,立刻策马追了上去。“逆贼,哪里逃!” 林澈大喝一声,手中的佩剑朝着首领刺去。首领转身用刀抵挡,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数十回合。

林澈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格斗技巧和灵活的身手,逐渐占据了上风。他看准时机,一剑刺向首领的胸口。首领躲避不及,被林澈一剑刺中,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随着首领的死亡,其他黑衣人纷纷投降。林澈看着这些投降的黑衣人,心中充满了愤怒:“你们这些逆贼,妄图颠覆大唐,今日便是你们的报应!” 他下令将这些黑衣人全部押回京城,交给李旦处置。

李旦得知武氏余党发动政变的消息后,龙颜大怒。他下令将所有参与政变的武氏余党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经过这场战斗,武氏残余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对朝堂构成威胁。

林澈在这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在军中的威望更加高涨。士兵们对他更加敬佩,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为大唐效力。而林澈和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更加稳固,他们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然而,朝堂上的局势依旧复杂。虽然武氏余党被重创,但还有一些大臣对李旦的统治心怀不满,他们在暗中与一些地方势力勾结,企图推翻李旦的统治。林澈和太平公主深知,这只是他们在辅佐李隆基上位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公主府的花园中散步。月色如水,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两人长长的影子。花园中花香四溢,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

太平公主轻轻挽着林澈的手臂,说道:“林郎,今日这场战斗,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我总觉得,这朝堂上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我们以后该怎么办呢?” 林澈看着太平公主,温柔地说道:“公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我们继续辅佐陛下,整顿朝纲,培养隆基,等他有足够的能力时,将皇位交给他。我相信,在隆基的治理下,大唐一定会迎来真正的盛世。”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靠在林澈的怀里:“林郎,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只是这未来的路,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艰难险阻。” 林澈紧紧握住太平公主的手:“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我会一直守护在你身边,守护大唐的江山。”

两人在花园中漫步许久,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他们知道,这宁静只是暂时的,朝堂上的风暴随时可能再次袭来。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彼此的陪伴,他们相信,只要他们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为大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此后,林澈和太平公主继续在朝堂上努力。林澈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在农业、水利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他推广了一些新的耕种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还主持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灌溉问题。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协助李旦处理政务,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平衡着各方势力,使得朝堂逐渐稳定下来。

而李隆基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导下,也在不断成长。他勤奋学习治国之道,广泛结交有才能的人,逐渐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他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导铭记在心,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让大唐繁荣昌盛。

然而,就在林澈和太平公主为大唐的未来努力奋斗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朝中一位大臣突然上书弹劾林澈,说他在整顿军队的过程中,任用亲信,意图谋反。这封弹劾书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李旦看到弹劾书后,心中也有些疑虑。

林澈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愤怒。他知道,这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故意陷害他。太平公主也为林澈感到不平,她对林澈说道:“林郎,这分明是有人在陷害你。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找出幕后黑手,还你清白。” 林澈点头道:“公主放心,我相信陛下会明察秋毫。我也会自己调查此事,找出证据,让那些陷害我的人无话可说。”

于是,林澈开始暗中调查弹劾他的那位大臣。他发现,这位大臣与之前被打压的武氏余党有密切联系,很可能是武氏余党为了报复他,故意指使这位大臣上书弹劾。林澈收集了一些证据后,进宫面见李旦。

李旦看着林澈呈上的证据,脸色阴沉:“林卿,没想到竟有人如此大胆,敢陷害于你。朕定会严惩这些人,还你清白。” 林澈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这些人妄图破坏朝堂稳定,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以绝后患。”

李旦点头道:“林卿放心,朕定会彻查。你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朕不会冤枉你。”

经过李旦的彻查,真相终于大白。弹劾林澈的那位大臣被撤职查办,武氏余党再次受到打击。林澈的清白得以昭雪,他在朝堂上的威望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稳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