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七十回 韦后首级悬朱雀

武周天工谱 第七十回 韦后首级悬朱雀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澈与太平公主历经无数风雨,在唐隆政变中成功击败韦后势力,李显被废黜,李旦登上皇位,是为唐睿宗。然而,朝堂之上的局势并未就此平静,各方势力仍在暗中涌动,试图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分得一杯羹。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在朝中培植了大量亲信,隐隐有掌控朝政之势;而李隆基心怀大志,对皇权的渴望日益强烈,他不甘心只做一个被太平公主掣肘的太子。林澈夹在两人中间,心中十分为难,他深知两人都是他所看重的人,不想看到他们之间发生冲突,于是尽力从中调解,希望他们能以大唐的利益为重。

这日,林澈正在府中思索着如何平衡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以期让大唐能平稳发展,避免陷入内斗的危机。突然,家仆匆匆来报,说太平公主派人请他即刻前往公主府,有要事相商。林澈不敢耽搁,立刻起身前往。

到了公主府,林澈被引入内堂,只见太平公主一脸怒容,来回踱步。见林澈进来,她立刻说道:“林郎,你可知道,那李隆基近日愈发不像话!他在朝堂上拉拢势力,处处与我作对,丝毫不把我放在眼里。他以为自己做的那些事能瞒得过我?哼,简直是太天真了!”

林澈心中一叹,他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他走上前,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先别生气。隆基年轻气盛,或许有些行事欠妥,但他也是一心为了大唐。您看能不能找个机会,与他好好谈谈,把话说开,大家以和为贵,共同辅佐陛下,让大唐繁荣昌盛,这才是最重要的。”

太平公主冷哼一声:“和为贵?他现在翅膀还没硬,就开始对我动手了。我为大唐付出了这么多,他却如此不知好歹。林郎,你可不能胳膊肘往外拐,要知道,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那些艰难险阻,都是我们携手共度的。”

林澈看着太平公主,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深情:“公主,我当然知道我们的情谊,也明白您为大唐所做的一切。但如今的局势,若是我们内部起了纷争,只会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隆基他有抱负,这是好事,我们何不顺势而为,引导他走上正道,共同为大唐的未来努力呢?”

太平公主听了林澈的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林郎,你总是这么善良,把人都想得太好。我也不是不想和他好好相处,只是他的所作所为,实在让我难以容忍。不过,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他接下来的举动。”

林澈心中稍安,说道:“公主深明大义,如此甚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坦诚相待,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并未就此平息。朝堂之上,两人的争斗逐渐公开化,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各自支持一方,局势愈发紧张。林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断在两人之间奔走,试图调和他们的矛盾,但收效甚微。

这日,林澈正在宫中与李旦商讨国事,突然有太监来报,说李隆基在东宫召集了一批亲信,似乎在商议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李旦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他看了看林澈,说道:“林卿,你看这…… 隆基他到底想干什么?不会是又要和太平起冲突吧?如今朝堂刚经历了一番动荡,可经不起再折腾了。”

林澈心中也充满了担忧,但他还是安慰李旦道:“陛下,您先别着急。或许隆基只是在商讨一些关于国家发展的事宜,我们不妨先派人去打听一下,了解清楚情况再做定论。”

李旦点点头,说道:“也好,那就有劳林卿去走一趟了。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林澈领命后,立刻离开皇宫,前往东宫。他来到东宫时,门口的守卫见到他,纷纷行礼。林澈表明来意,守卫们不敢阻拦,便放他进去了。

进入东宫,林澈便听到一阵激烈的争论声。他顺着声音走去,发现李隆基正与几位大臣围坐在一起,神色严肃地讨论着什么。看到林澈进来,众人都微微一愣。

李隆基起身迎上,说道:“林将军,您怎么来了?”

林澈微微一笑,说道:“听闻殿下在此商议要事,陛下有些担忧,便让我来看看。不知殿下在商讨何事?”

李隆基犹豫了一下,说道:“实不相瞒,林将军。如今太平公主在朝中权势过大,她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堂的平衡。我担心长此以往,大唐会陷入内乱。我和几位大臣正在商议,如何才能削弱她的势力,让陛下能真正掌控朝政。”

林澈心中一沉,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看着李隆基,说道:“殿下,太平公主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她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虽然她的一些做法可能有些不妥,但我们应该以沟通为主,尽量避免冲突。若是贸然削弱她的势力,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说道:“林将军,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平公主野心勃勃,她表面上辅佐陛下,实际上是想自己掌控朝政。她在朝中安插了大量亲信,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若不及时遏制,后果不堪设想。”

林澈知道,此刻想要说服李隆基放弃这个想法很难,他只能缓缓说道:“殿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太平公主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若是操之过急,不仅无法达到目的,还可能会让局面变得更加糟糕。我们不妨先试着与她沟通,寻求一个折中的办法。”

几位大臣听了林澈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中一位大臣说道:“林将军所言极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我们不能轻易冒险。还是应该先以和为贵,尽量避免内部争斗。”

李隆基听了众人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知道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他说道:“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暂且按捺住。但林将军,您也得帮我盯着点太平公主,若是她再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我绝不会坐视不管。”

林澈点点头,说道:“殿下放心,我会尽力从中调解。但也希望殿下能多体量太平公主的难处,大家都是为了大唐好。”

离开东宫后,林澈心情沉重。他知道,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微妙的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场朝堂大乱。他必须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让大唐能在稳定中继续发展。

回到公主府,林澈将在东宫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听后,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她怒道:“这个李隆基,果然对我有了防备之心。他竟然想削弱我的势力,简直是忘恩负义!若不是我和你,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林澈连忙安慰道:“公主,您先别生气。我已经劝过隆基了,他也表示会暂且按捺住。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保持冷静,不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您也知道,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都在盯着我们,若是我们内部发生争斗,只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太平公主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说道:“林郎,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是为了大唐。只是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他既然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若是他再敢对我不利,我定不会放过他!”

林澈看着太平公主,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想要让太平公主完全放下对李隆基的敌意很难,但他还是要尽力去做。他说道:“公主,我明白您的感受。但我们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能避免冲突就尽量避免。我会继续在你们之间周旋,希望能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此后的日子里,林澈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来回奔波,不断地劝说两人以和为贵。在他的努力下,两人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朝堂上的气氛依旧紧张,暗流涌动。

就在这时,边关传来急报,吐蕃再次集结大军,意图进犯大唐边境。消息传到朝堂,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刻出兵迎敌,有人则建议先加强防御,观察吐蕃的动向。李旦看着大臣们争论不休,心中十分烦闷,他将目光投向林澈,说道:“林卿,你对边关战事最为了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吐蕃此次来势汹汹,我们不能轻视。但也不能盲目出兵,需谨慎行事。依臣之见,我们可以先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边关,加强防御,同时密切关注吐蕃军队的动向。若是他们敢贸然进攻,我们便给予他们迎头痛击;若是他们只是试探,我们也可以趁机了解他们的虚实,为后续的作战计划做好准备。”

李旦点点头,说道:“林卿所言甚是。那就劳烦林卿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边关,务必确保边关的安全。”

林澈领命道:“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好大唐的边疆。”

太平公主听闻林澈要前往边关,心中十分担忧。她找到林澈,说道:“林郎,此去边关危险重重,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我实在放心不下你。”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温柔地说道:“公主,你放心吧。我在边关多年,对吐蕃军队的作战方式十分了解,不会有事的。你在朝中也要多加小心,李隆基那边,我走之后,你尽量不要与他起冲突,一切以大局为重。”

太平公主眼中含泪,说道:“林郎,你就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在边关也要照顾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

林澈带着一支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赶往边关。抵达边关后,他立刻开始视察防御工事,了解军队的情况。他发现,经过之前的几次战斗,边关的防御虽然有所加强,但仍存在一些漏洞。于是,他下令士兵们立刻对防御工事进行加固,同时加强巡逻,提高警惕。

在林澈的指挥下,边关的防御逐渐稳固。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吐蕃军队的到来。而林澈则每日都在思考着应对吐蕃的策略,他根据边关的地形以及吐蕃军队的特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

然而,吐蕃军队此次似乎有所准备。他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在离边关数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与唐军对峙。林澈知道,吐蕃军队这是在等待时机,他们可能在谋划着什么更大的阴谋。于是,他派出了多支侦察小队,密切关注吐蕃军队的动向。

经过几天的侦察,林澈终于发现了吐蕃军队的阴谋。原来,他们打算趁着夜色,绕过唐军的正面防线,从侧翼偷袭。林澈得知这个消息后,冷笑一声:“哼,吐蕃人以为这样就能骗过我?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陪你们玩到底!”

他立刻调整作战计划,在吐蕃军队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他挑选了一批精锐的弓箭手,埋伏在山谷两侧,又安排了一支骑兵部队,准备在关键时刻截断吐蕃军队的退路。一切准备就绪后,林澈只等吐蕃军队上钩。

夜晚,月色黯淡,天空中乌云密布。吐蕃军队以为这样的天气适合偷袭,于是他们悄悄地朝着唐军的侧翼进发。当他们进入山谷时,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丝毫动静。吐蕃军队的将领心中暗自得意,以为他们的计划就要成功了。

然而,就在他们完全进入山谷时,突然听到一声号角响起。紧接着,山谷两侧的弓箭手纷纷张弓搭箭,万箭齐发,朝着吐蕃军队射去。吐蕃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士兵们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吐蕃军队的将领大惊失色,他连忙喊道:“不好,中埋伏了!快撤!” 可是,他们的退路已经被唐军的骑兵截断。骑兵们挥舞着长刀,冲入吐蕃军队中,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拼杀。

林澈见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从正面杀出。他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的枪法凌厉,每一次出手都能刺倒一名吐蕃士兵。在他的带领下,唐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这场战斗持续了几个时辰,吐蕃军队在唐军的前后夹击下,死伤惨重,最终狼狈逃窜。林澈望着逃跑的吐蕃军队,并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吐蕃军队虽然此次战败,但他们的实力仍在,若是贸然追击,可能会陷入他们的埋伏。

此役,唐军大获全胜。林澈成功地击退了吐蕃军队的进攻,保卫了大唐的边疆。消息传回长安,李旦龙颜大悦,他下旨嘉奖林澈及全体将士。太平公主得知林澈获胜的消息后,心中的担忧终于放下,她在公主府中摆下宴席,庆祝林澈的胜利。

然而,就在林澈在边关取得胜利的同时,朝堂上的局势却愈发紧张。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两人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大臣们也被卷入其中,分成了两派,各自为战。

李旦看着朝堂上的混乱局面,心中十分无奈。他试图调解两人的矛盾,但却没有任何效果。他深知,若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大唐必将陷入内乱。

这日,李旦将林澈召回长安。林澈回到长安后,立刻进宫面见李旦。李旦看着林澈,一脸疲惫地说道:“林卿,如今朝堂局势混乱,太平与隆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朕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你可有什么主意?”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太平公主与隆基都是为了大唐的未来着想,只是他们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如今的局面。依臣之见,陛下可以召集太平公主与隆基,让他们在您的面前把话说清楚,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李旦点点头,说道:“林卿所言甚是。朕明日便召集他们,希望能借此机会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第二天,李旦在宫中召集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两人来到宫中后,见到对方,脸色都不太好看。李旦看着他们,说道:“太平,隆基,你们都是朕的至亲,如今朝堂局势如此混乱,你们却还在争斗。朕希望你们能看在大唐的份上,放下成见,共同为大唐的未来努力。”

太平公主冷哼一声,说道:“陛下,不是我不愿放下成见,而是隆基他太过分了。他处处与我作对,试图削弱我的势力,这让我如何能忍?”

李隆基也不甘示弱,说道:“太平公主,您在朝中权势过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堂的平衡。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李旦看着他们,心中十分烦闷。他说道:“够了!你们都别吵了!如今大唐面临着内忧外患,你们却还在这里争权夺利。若是再这样下去,大唐的江山迟早会毁在你们手中!”

林澈见势不妙,连忙上前说道:“陛下,公主,隆基殿下。大家都先冷静一下。我们都是为了大唐好,不如坐下来好好商量,寻求一个折中的办法。”

在林澈的劝说下,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终于冷静下来。李旦看着他们,说道:“这样吧,太平,你以后在朝堂上收敛一些,不要过于专权;隆基,你也不要总是针对太平,有什么事情大家可以商量着来。你们二人都要以大唐的利益为重,不得再擅自争斗。”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听了李旦的话,虽然心中都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圣旨。他们纷纷点头,表示会听从李旦的安排。

然而,表面上的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私底下依旧明争暗斗,各自拉拢势力,试图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林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断地劝说两人,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终于,一场更大的危机即将降临。太平公主得知李隆基正在秘密策划一场政变,想要彻底铲除她的势力。她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她联络了一些朝中大臣和边关将领,准备发动一场政变,废掉李隆基,另立他人为太子。

林澈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他知道,若是这场政变发生,大唐必将陷入一场血腥的内战,百姓也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必须想办法阻止这场政变。

林澈立刻找到太平公主,说道:“公主,您不能这么做!若是发动政变,大唐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您和隆基都是大唐的希望,为什么不能放下成见,共同辅佐陛下呢?”

太平公主看着林澈,眼中满是失望:“林郎,我本以为你会支持我。没想到,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为他说话。他既然想置我于死地,我又怎能坐以待毙?”

林澈说道:“公主,我不是为他说话,我是为了大唐的百姓着想。一旦发生内战,受苦的是百姓啊!您想想,这么多年来,我们为了大唐的稳定和繁荣,付出了多少心血?难道您忍心看到这一切都毁于一旦吗?”

太平公主沉默了许久,说道:“林郎,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如此对我,我若不反击,以后还怎么在朝堂上立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