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七十三章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水浒新秩序 第七十三章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年前,刚刚起步的同舟社仅有数千东拼西凑的兵马,就能轻易攻破国势正强的高丽国都开京城,并逼迫其国主签订城下之盟。

如今大同国势远胜当年,高丽却不断衰败,两国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同丽宗藩关系的长期影响下,高丽国内更是自发衍生了众多不愿做臣下之臣的带路党,又有前进基地江华岛做跳板,使得同军平定开京之乱不要太简单。

事实上,黄海都护武松带领庞大的黄海舰队出现在江华海峡后,高丽上代国主王俣费尽心机重建的江华岸防部队便主动放弃抵抗,喜迎王师登陆。

没过多久,武都护就从守岸丽军嘴中得知了开京近期发生的事情。

说起高丽局势,不得不感叹小国上层闹政变的儿戏。

年轻冲动的国主王楷本就只是个傀儡,把绝地反击玩成了被人瓮中捉鳖就不提了。

而权臣李资谦在已经软禁国主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还需要暗搓搓地下毒弄死王楷,而且屡屡投毒却又被自己的亲生女儿从中破坏,更是让其草包本质显露无疑。

其人的草包还远不止于此。

借当晚的动乱清除不肯依附自己的朝臣后,彻底掌控局势的李资谦开始志得意满,竟然与自己的党羽枳俊京因为各自奴婢间的争执而产生了嫌隙。

这本不是一件多大的大事。

只要李资谦愿意主动找枳俊京当面说清楚,就很容易化解嫌隙消除隐患。

李资谦却认为枳俊京被先主所弃,如同死狗一般浑浑噩噩过了好几年,是自己重新启用其人,有大恩与后者,双方主从关系已明,坚决不肯对其放低姿态。

更关键的问题是枳俊京在军中威望较高,让李资谦颇为忌惮而对其百般防范。

二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并逐渐公开化,以至于软禁中王楷都能知悉这一情况。

王楷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唯一的翻盘机会,乃通过内医崔思全带出密旨,以守司空中书侍郎之职成功策反枳俊京。

武松率军登陆开京城南的三天前,枳俊京就已经倒戈,并奉国主之命将叛贼李资谦及其党羽一网打尽,高丽大政终于回到了王楷手中。

也就是说李资谦之乱已经结束,高丽国主不再需要宗主国的军队进驻开京,为自己主持公道了。

不过,只看王楷对乱贼的处置,就知道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贼首李资谦发配高丽国最南段的全州,其党羽也尽皆被流配远地。

国主的两个姨母王妃只是被罢黜并遣送回庆源李家,两人还因“救急有功”得到了王楷的丰厚赏赐。

高丽这次动乱因双方的力量不成正比,导致忠于王室的大臣死了一大堆,国主更是几度面临被烧死、被毒死的极大危险。

平定动乱之后,王楷却没有处死自己的叛乱的外祖父及其党羽中的任何一人,自然不是因为其人顾念旧情,宽仁至圣,而是另有隐情。

说到底,王楷终究只是被李资谦一手扶持起来的傀儡,本就缺少自己的核心班底,所剩无几的忠臣又大半死在了之前的动乱中。

由此,导致其人虽然扳倒了李资谦,却又受制于兵权在握的枳俊京。

开京局势诡异,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王楷才不得不对参与谋反的乱贼从轻发落。

一方面是其人担心杀了这些代表豪族的反臣,会导致更加混乱的局面。

另一方面,则是留住被枳俊京出卖的李资谦等人,以制衡这个二五仔,让其有所忌惮而不敢肆意妄为。

与王楷有杀子之仇又背叛过李资谦的枳俊京究竟有没有不臣之心,暂时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但当武松率军赶至开京城下要求入城平乱时,其人却不顾国主打开城门的诏令,命令守军坚决反抗。

十年前,同军兵临城下,也是枳俊京肩负重任,主持城防。

彼时,高丽军队被同军超越时代的战术和军事技术打懵,却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真要发动开京全城军民打巷战,兵力不足的同军未必就能讨到好。

但上一任国主王俣自己贪生怕死,在关键时刻抛弃了枳俊京。

结果,便是高丽输掉了这场战争,而枳俊京则差点丢掉了性命。

十年时间过去,王俣早已死去,其子却更加虚伪凉薄,枳俊京再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到这等视忠臣如走狗的昏君手中。

其人不仅亲自登上城墙鼓舞士气,与低贱的士卒一起抵御同军,还命心腹严加盯守残破的王宫,以防大战开始后贪生怕死的王氏子孙再扯自己的后腿。

开京依陡峭山脊而建的城墙能够较好地克制炮击,而高丽自主研制的火炮尽管各方面性能都不及同军,但在城墙和山势的高度加成下仍能对进攻方构成有效压制。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两夜,武松在付出一千多人的伤亡后(包含倒戈的高丽岸防部队),终于突破了外城墙,却没有机会再进攻半月城。

因为,守军已经内讧,并很快就投降了。

两天前,得知黄海都护武松赶至开京城下,高丽国主王楷要求守军打开城门迎接同军入城时,自然想到了其中的风险。

但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其人仍然选择迎同军入城。

无非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高丽过去的十年本就损失了很多主权,再放同军入城平乱,很有可能会就此灭国。

不过,就算武松借平乱之机灭掉了高丽,王楷作为国主只要全力配合让国有功,至少也能落个富贵闲侯安度一生。

大同是国势远胜高丽的天朝上国,有足够的资源消化高丽,优待其王室而灭其国乃是常规操作。

而任由权臣对抗天兵的话,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若是输了,绝对讨不到好;

万一赢了,结果也只会更惨。

到那个时候,挟定难抗同之功的枳俊京将更有底气为所欲为。

更关键的问题是经历接连的动乱之后,王楷发自内心地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

其人想到了父王的临终遗言,明白若是没有同军干涉,仅凭自己也根本无法应对大战之后更加混乱的国内局面。

王楷想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便不再犹豫,趁着同军攻破外城后守军混乱的时机,其人亲自出面招降了枳俊京留守王宫的心腹,并令其反戈一击。

腹背受敌的枳俊京自知事不可为,只能率数百心腹经北小门山路仓皇逃跑。

随着同军官兵大举入城,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李资谦、枳俊京之乱终于结束,但高丽半岛却远没有迎来真正的平静。

这次动乱沉持续的时间虽然不算太长,却严重打击了高丽王室的威望,导致其国内本就脆弱的政治平衡彻底被打破。

原本就各怀心思的地方势力失去了小朝廷的弹压后,无论趁机扩张势力,还是为了自保,都会疯狂扩军备战,又反过来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

到了这个时候,高丽作为半岛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政权实际已经灭亡。

若是换成中原王朝,接下来应该会是“丽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军阀长期混战局面,高丽半岛面积小太多,动荡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

不过,高丽以后将要发生的事,已经用不着王楷这个名义上的高丽国主再操心了。

当武松以高丽王宫因火焚残破而不堪再住为由,请王楷暂时移住闲置的汉阳公府时(李资谦大权独揽后请王楷为其新封的爵位),后者就明白了自己终究逃不脱亡国之君的命运。

其人还算识时务,没有讲任何条件,当天便住进了由同军充当护卫的“新王宫”。

黄海都护府以海军为主,登陆部队兵力有限。

因此,开京大乱后,徐泽给武松的诏令便是“控制开京,大军随后就到”。

武松严格遵守皇帝的诏令,并没有急于扩大战果。

其人一面陪同王楷安抚城中百姓,一面整编投降的高丽军。

同时,高丽国主也发布诏令。

宣布开京的动乱已经彻底结束,为恢复高丽政权的集中统一,要求各地务必在半月内解除一切不在朝廷编制以内的所有武装,并如实上报治下人口。

王师将重新接管全**队,顽抗者,视为谋反,严惩不贷!

高丽太祖王建立国时借重了豪族的力量,并且终其一生都没能走出后者的掣肘。

随后的两百多年里,高丽一直饱受豪族截夺国家人口赋税问题的困扰,各种社会矛盾和国家动荡的根源基本都与这个问题有关。

期间,其国也出过光宗王昭、成宗王治等英主,意欲引进中原王朝的力量推进“华化”改革,以期逐步摆脱豪族的影响。

却因反对力量过于强大,始终不能彻底解决尾大不掉的豪族。

而在输掉对同舟社的战争后,高丽王室式微,更是压制不住进一步做大的豪族。

若不是同舟社在背后支持,高丽可能早在王俣时代就已经亡于内乱了。

尽管因为徐泽的暗中操作,高丽王室和豪族的力量再次回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终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李资谦为了阴谋篡位,在侵夺王室权力的同时,也实际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更导致高丽国内的力量对比失衡。

回顾历史,从王建立国至今,高丽政权就没有“集中统一”过。

如今,小国主才经历差点丧命了的动乱,就下达这道注定会被各地抵制反弹的荒唐诏令,莫不是被李资谦、枳俊京吓坏了脑子?

作为豪族的立身之基,手中的兵马和人口,是绝不可能交出去的,就算朝廷的军队很强大,也要打败了自己再说。

更何况,现在的高丽朝廷,还有什么能打的军队?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铁了心要对抗发疯的朝廷,

少数隔着开京不远的小豪族打探到了部分内情,知道高丽即将改天换地,选择了老实投靠最强者。

更多的豪族势力则嗅到了极度危险的气息,决定先观望时局变化再做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大形势下,也有人没得选。

比如,仓皇逃出开京城的枳俊京。

其人没能跑出多远,叛军便再次爆发内讧。

无力再为手下众人谋富贵的枳俊京死在了自己的心腹手中,其首级也被他们送回了开京谋富贵。

一旬内,大同帝国三万大军分批登陆开京和新安州两地。

加上黄海都护府本部人马,以及新安州和开京等地完成整编的高丽军,总计超过六万人可机动大军,就是王楷恢复高丽政权集中统一的底气所在。

大军部署完毕后,将分南北两路同时展开,一路清剿所有胆敢对抗王师抗拒统一的反动势力。

这注定是一场打下简单,彻底征服却不容易的战争。

徐泽为这一刻等了整整十年,自不会在最后的收官阶段急功近利。

正乾皇帝交给武松的作战计划,是利用一年以内的时间,荡平高丽国内所有成建制的军事力量,再利用三到五年镇守维稳,以彻底消除隐患。

为了配合这一军事行动,徐泽这次抽调入高丽作战的三万兵马中,仅有两个师的编制齐全的“正规”同军。

其余全部是刚刚完成整编的赵宋降兵,他们除了在与高丽乱军的战斗中磨砺血性虎气外,还要担负战后的镇守维稳任务。

不过,首批入高丽兵马大概率不会呆到高丽半岛彻底稳定。

兵部下达的调令是最长不超过三年时间,在此期间,还将陆续抽调其他整编人马进入高丽轮戍。

而在战争中被整编的高丽军队也不会全部留在本地,他们中的大部分将在战后轮戍大陆和日本、山北等地。

调动、轮戍其实是同军常态,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不过在赵宋和高丽因为各自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无法施行这一政策罢了。

以同、丽两军的战力差距,正面战场的战斗基本不会有悬念。

但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为打好此战,徐泽仍安排了单廷圭和张雷两个经验丰富的师正暂代军正,统率南北两面大军,务求稳妥。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