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七十二章 灭亡高丽的时机

水浒新秩序 第七十二章 灭亡高丽的时机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纲奉迎太上皇返回临安,避免大宋出现天有二日的局面,乃是有功于朝廷,却被赵桓趁机将驱逐出朝堂,看似莫名其妙,其实当事人都很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表面看,这是与李纲有隙的潜邸宠臣耿南仲一再向皇帝进言的“功劳”。

真正的原因却是大宋君臣被同军打怕,赵桓深怕大同再次兴兵南下,更受够了主战派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的痛苦感觉。

因而,对于新任枢密使许翰“复种师道之任”以加强军备的提议,赵官家便以“师道已老,难用”为由给直接否决了。

但对于“输租赋代割地之约”的建议,其人却是有一些兴趣。

赵桓做皇帝的天资确实比起其父赵佶这个昏君还相差甚远,但好歹也做了小半年,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政治小白。

大宋虽然又一次输掉了与大同的战争,靠着卑辞厚币割让国土,才乞得同军退兵,但正乾皇帝并没有逼迫大宋皇帝赵桓去尊号而对大同称藩。

也就是说,大宋依然是继承大唐正朔的王朝。

既然是正朔,王业不偏安,就不能放弃恢复故都汴梁的努力。

甚至,北伐燕云一统天下的口号也还要继续提。

大宋可以怂一时以换取喘息之机,却绝不能怂一辈子。

咳!

就算真要怂一辈子,对国内的宣传也绝不能怂,必须把北伐燕云恢复故土的“祖宗遗志”不断传承下去。

因为,这就是维系大宋还是“大”宋的“政治正确”。

以增加租赋的方式换回东京真是一个绝妙的点子,别管能不能成功,至少能向国人证明朝廷在努力恢复故土,有利于鼓舞因再次战败而离散的人心。

试一试总归不是坏事,万一正乾皇帝一高兴就答应了呢?

赵桓的想法得到了宰执们的支持,大宋新任中书侍郎唐恪受领了此项重任,出使大同商议“输租赋代割地之约”。

唐相公一行数人进入开封府段国境,便被巡逻的同军士兵扣下。

大宋使团被安置在鄢陵县驿馆,等了将近一旬时间,大同朝廷的回复才送到:

其一,开封既已正式纳入大同治下,便是本朝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同断没有拿本国土地百姓换钱粮的先例,租赋代割地之议免谈。

其二,讨宋之战已经结束数月,仍有宋人擅自潜入开封境内图谋不轨,赵宋朝廷是真不知此事,还是暗中支持?

其三,淮南东路至今兵乱未止,严重影响大同临近州县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只需,赵宋朝廷若是没能力保境安民就别浪费时间,大同可以替你们管!

正乾皇帝的意思很明确:赵宋连自己内部的问题都解决不好,凭什么惦记已经落入大同口袋的开封?

还没走到燕京,出使任务便失败了,唐恪却不敢赖在鄢陵与接洽自己的大同官员讨价还价。

其人当日便告辞离开,急匆匆往回赶。

数日后,唐相公带着大同朝廷的严正声明回到临安。

得到这个坏消息,大宋君臣顿时乱作一团,再没心思琢磨什么故都东京了,慌忙研究解决淮南东路问题的办法。

徐泽之所以一口回绝了赵宋的买地的乞求,并威胁大同要用兵淮南东路,除了懒得与这帮没眼色的家伙们虚与委蛇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人暂时还需要稳住赵宋朝廷。

原因很简单,大同即将对另一个国家用兵。

这个国家自然不是不久前才笑脸认罚的夏国,而是大同的另一个藩属国——高丽。

就在一个多月前,高丽国都开京城发生了动乱。

其实,高丽这些年动乱不断,内部一直就没有平静过。

但高丽以往绝大部分的动乱,负有对高丽、日本等政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等事宜之权的黄海都护府都以其国内部事务为由,轻易不会干涉。

这次的情况显然不一样,以至于大同需要暂时稳住赵宋。

高丽之乱的起因,还要从十年前说起。

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高丽因介入金、辽两国保州之争,而与正在辽东拓展势力的第四方势力——同舟社发生剧烈冲突。

同舟社协助保州守军挫败高丽军队的两次进攻后,徐泽又亲自率兵摧毁了高丽的海军力量,并海路南下攻破高丽都城开京,逼迫其国主王俣签订城下之盟。

从此之后,高丽便彻底失去了制海权,国内事务也被同舟社深度干涉。

随着同舟社的事业越做越大,高丽在徐泽的精妙布局下,逐渐丧失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的独立权,全面沦为同舟社的附庸。

王俣也算是一代英主,本应该和夏国国主李乾顺一样,文治武功皆有建树,在这百年未有的变局中左右逢源,把握机遇开疆拓土。

但其人不幸遇到了同舟社徐泽,一战输掉了高丽百年国运。

即便如此,王俣也没有就此放弃。

和亲徐泽缓和同丽关系、招安李俊重建海军、借同压豪尝试削藩、出让耽罗岛以请走同舟社势力等等,各种方法用尽,就是为了重新获得完整主权。

可惜,终究是棋差一筹,任凭王俣再如何挣扎,高丽却始终逃不脱徐泽的手掌心。

临终前,其人终于想明白了一切,深感高丽国灭的命运不可避免,有意让世子王楷避位,再择王室旁支继承国主之位。

王俣此举是以出卖高丽国家利益来换取自己血脉的平安。

这显然是一道足以导致高丽内乱的乱命,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资谦、中书舍人金富轼等重臣的坚决反对。

尤其是国丈李资谦,眼里只有个人的权位,若是外孙王楷不能继位,其人将有可能失去一切权势,更是不愿执行王俣的乱命。

彼时,同舟社正筹备建国,李资谦乃带着高丽世子王楷前往燕京求见正乾皇帝,并请其册封高丽新国主。

王楷继位时已经十四岁,不算太年幼,却因为天性柔仁,意志不坚,应付不了极端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

李资谦作为国主外祖父和宰相,又有扶立之功,便逐渐把持了朝政。

其人已经位极人臣,却仍不满足,还想更进一步。

为了掌控兵权,李资谦先是以整顿兵马重建高丽军事主权为名,向王楷举荐开京之战后就被王俣闲置的名将枳俊京。

为了牢牢掌控后宫,随时监控国主的动态,李资谦又陆续将自己的三女、四女(实际就是王楷的亲姨妈)进献给国主为后妃。

为了换取宗主国的支持,或者说避免大同帝国关键时刻的干涉,李资谦当政以来,又陆续以转移矿山开发权为名,将新安州以北的土地成片送给大同。

恰好,大同建国之后,战略重心转移,正乾皇帝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北压金国南讨赵宋上,逐步放松了对高丽的表面控制。

这种政治利好自然落不到柔仁的国主王楷头上,最终都变成了高丽实际掌控者李资谦的功绩,并为后者赢得了极大的政治声望。

开京民间里巷间也恰到好处地开始流传“十八字(李)将王”的谶语,高丽由王姓改为李姓似乎就要水到渠成。

可惜,李资谦空有窃国之志,却无安邦之才。

高丽原本就存在极为深重的内部矛盾,败于同舟社之手后,随着主权丧失,经济上不断向外输血,各种矛盾更加尖锐。

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皆意识到高丽绝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做出改变,以挽救国家灭亡的命运。

因而,李资谦当权后以枳俊京整顿军队稳定国内,并逐步抵制大同对高丽内政的干涉,便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可惜,豪族出身又终身生活于上层的权力争斗圈内,限制了李资谦的视野和思考方式,使得其人始终抓不住住高丽的主要矛盾。

这些年来,高丽各地的经济一直很萎靡。

不仅平民因税负不断加重而流亡不断,就连高高在上的豪族也因长期内耗而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扩军备战,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控制在大同帝国手中的新安州等地,初步完成社会改革后,底层民众爆发了生产积极性,生活一日好过一日。

甚至,遇到灾荒时,新安州还有余力“接济”周边地区的百姓。

当前,高丽各阶层心气极度不顺,确实想要改变。

但他们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换一个国主,或者换一家人做国主,而是摆脱这种越过越窝囊的日子。

实事证明,李资谦不具备这种能力。

这些年下来,庆源李氏自己的“封地”倒是一再扩大,却是建立在对全国上下不断吸血以壮大自身的基础上。

而且,其党羽肆意扩张自家土地,奴婢仆从也敢抢夺他人财物,治下民怨极重。

李资谦治国无才,驭下无术,逐渐失去了国人的信任。

各种矛盾不断堆积的结果,便是高丽社会各阶层都看不到希望,国内气氛压抑至极,动乱不断,整个社会都极为浮躁,一场大的动乱正在酝酿。

一些势力单薄的小豪族开始向大同输诚——并不是带资投靠谋取家族继续富贵,而是邀请新安州的共建会来自己治下发展。

这些人并不是不知道如此做会失去一部分利益,但至少可以保住家族平安传承,不用面对即将出现的大动荡。

李资谦显然也意识到了形势不对,不敢再拖下去,开始加紧篡位的准备。

另一方面,高丽国主王楷已经年满十八岁,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擅权妄为的李资谦越来越不满。

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且不可调和,弱势一方的王楷不敢再等,只能抢先发动。

正乾五年四月九日夜,王楷近臣金灿、安甫麟暗中联络上将军崔卓、吴卓等人,夜间引兵入宫,诛杀掌握禁卫的枳俊京之子枳纯与其弟枳俊臣。

王楷到底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富贵王爷,又被李资谦隔绝内外几年时间,仓促起事除掉宫中的乱贼后,便没了进一步的计划。

李资谦的党羽枳俊京却反应极快,得知宫中生变,便立即引军赶来。

双方爆发激战,实力不足的“拥王派”节节败退,却因为知道投降必死而依靠宫殿之中的复杂地形负隅顽抗。

乱兵杀得兴起,索性纵火焚烧宫殿。

土木结构的宫殿燃烧起来速度极快,大火很快就延烧至内殿。

王楷只能仓惶逃至后苑躲避大火,但外无援军,终究是必败之局。

其人本就意志薄弱,心灰意冷之下,准备直接下诏让位于李资谦,只求外祖父能够饶过自己的性命就行。

参与起事的国主近臣却知道失败必死,皆不敢放弃,赶紧以高丽献宗王昱禅位后死得不明不白相劝。

这事就发生在三十二年前,而弄死王昱的人,正是王楷的祖父高丽肃宗王熙。

事情到了这一步,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不死不休了。

王楷退无可退,到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派人向大同求援。

只是,为了给高丽“松绑”,大同早已撤走了常驻开京的官员。

王楷要想求得大同的帮助,就必须派人到数十里以外的江华岛,那里至今还驻守有五百同军,以及被大同实际控制的高丽海军。

这些人本是高丽两代国主最忌惮的力量,此时却成了王楷的救命稻草。

可惜,太晚了。

起居郎金灿受领了突围出去求援的重任,却没有成功,其人也死在乱军之中。

直到枳俊京带人杀入后苑,王楷都没能将自己的求援信送出。

高丽王宫中的这次突发动乱次日上午就已经被枳俊京彻底平定,拥护国主的近臣和士兵被乱军斩杀一空,成了孤家寡人的王楷也被软禁起来。

李资谦还借机捕杀了数十名不肯依附自己的朝中要员,彻底掌控开京局势,只待国主王楷“突发恶疾而亡”,其人就能篡夺王氏江山。

可惜,其人先后数次进毒药准备弄死王楷,都被王妃也就是自己的女儿给破坏了。

而在此期间,潜伏在开京的大同密探早已将宫中惊变的消息送到了江华岛。

江华岛仅有五百同军,没有高丽国主之请,不足以处置这么大的动乱,迅即将消息传至黄海都护府和国内。

等这个消息传回燕京时,黄海都护武松差不多应该已经点起兵马出发了。

实际上,开京已经乱成一锅粥,若只是平定高丽上层的动乱,扶持傀儡政权,仅武松麾下的兵马就足够了。

但徐泽在高丽布局整整十年,并放任其国内部的问题不断发酵,可不是为庆源李氏做嫁衣的。

其人当年攻破开京却选择与高丽结盟,就是为了永久解决高丽半岛问题,而现在,这个时机已经到来!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