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2章 万世法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2章 万世法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胡惟庸这样的行为自然是有不少看不下去的。

德高望重者如徐达,直言不讳的告诉老大哥,胡惟庸配不上相位。

不怕死者如御史韩宜可,直接怀里揣着奏章跑老朱跟前告御状。

为人正直如学士吴伯宗,在被胡惟庸屡屡构陷的情况下依旧坚持给老朱私信,说这厮迟早要反啊。

只不过对这些意见,老朱颇有一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意思,比如徐达的直言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呵呵一笑。

御史韩宜可倒是因这事儿被扔到了大狱中,但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老朱捞了出来。

吴伯宗更是例外,不仅没怪罪反而重新回到京师任职。

实际上老朱当然也不傻,毕竟皇帝这个位置天生对权力极端敏感。

教员曾经在读史时,于书籍空白处留评,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但要闻莽来说,自古帝王掌控欲之强者无出朱元璋之右者。

一般也都认为,这个时期胡惟庸的专横是朱元璋的有意放纵。

作为一个从元末乱世里厮杀出来的,地地道道出身底层的皇帝,朱元璋可能是历史上最有危机感,最信奉先下手为强,斩草务必除根的皇帝,从他的人生经历就能看得出来,朱元璋的皇帝任职期间,一直在努力索求的就是压根不存在的“万世法”。

同样的,被相权给威胁到权力的他,也同样在寻求一个斩草除根的机会,或者说方法。

对于宰相结党专权,从史书里看,汉武帝采取的方法是刑罚。

汉武在位五十四年,历任丞相十三,其中免职削爵者七,身死族灭者五,受命托孤者一。

汉光武帝采取的方法则是架空,选择了重用尚书台来架空丞相,但久而久之录尚书事虽无丞相之名,却是行宰相之实。

从朱元璋角度看,两种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与其这么麻烦,干脆让皇帝兼任丞相不就得了?而想要不循古制,那自然需要一个机会,但好在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对胡惟庸来说,在享受权力的甘甜之余,也需要想方设法捍卫这些权力。

想要让相权稳如泰山,单单靠征服朱元璋的胃是不够的,他还需要给自己小命再上一道保险。

从史书上看,从洪武六年汪广洋被踢出中书省开始,胡惟庸就开始了不遗余力的巴结开国勋贵,除了让自己侄女跟李善长侄子结婚进一步打点好跟老师的关系外,他还看上了其他开国勋贵,而最中意的莫过于大将军徐达。

可惜他看上了徐达,徐达却看不起他,既如此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六公之外还有二十八侯,从当中挑挑吧。

依然还是前面说过的,从颁铁券两年就追铁榜约束勋贵就足以看得出明初勋贵的平均素质,这种情况下对左手财宝右手美人儿的胡惟庸自然没什么抵抗力,很快费仲和陆仲亨就环绕到了胡惟庸身边。

就此,在常务副皇帝胡惟庸的带领下,一张崭新的利益网被编织了出来,但却殊不知,老朱手里握着屠刀已经静候多时了。

胡惟庸拉拢勋贵的意思其实也不难猜,与其说是看上了勋贵不如说是看上勋贵的丹书铁券,毕竟这玩意儿可是真复活币,咱就算真犯了什么事儿直接往勋贵身上一推,勋贵再往铁券上一推不就完了?你朱元璋自己的丹书总不能不认吧?

这个想法在现在看来不免有些天真,毕竟咱们从小就知道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朱标听得出来,按光幕这说法,后世人皆知胡惟庸之事是老爹为了废丞相之职,而处心积虑设的局。

但对他们这些身处洪武十四年开端的人来说……朱标环顾一周,轻而易举的从弟弟们眼里看出了同样一个想法,不过这个想法多少有点大不敬,有点不太好真的诉诸于口。

可即便是如此,朱标也不免与其他弟弟一般,用着一种全新的眼光打量明天子:

老爹竟这般阴鸷…处心积虑…蓄谋已久…啊呸呸呸,竟如此运筹帷幄!

不过被注视着的朱元璋暂且浑然不觉。

对自己身后评他此前也是知晓的,但与古贤帝被放在一起比较,尚且还是首次。

于是仔细从那书旁批注辨认出来涉己之名的评价后,朱元璋心里也不免发出了与此前李文忠一样的感叹:

若是岭北能得胜就好了。

如此或许还真能以用军与唐太宗相比而冠帝王之首也。

岭北若胜,则残元一战而殄灭,健儿们不用白白冻毙于漠北,良马亦无损的情况下,以大明之军力未尝不能再梳理朝鲜与倭国之事,或许就不必被后世挂念,或许大明之国祚就能因此再延续个数百年,或许……

一双手覆上了他的太阳穴缓缓揉捏了两把,手掌略有一点粗糙,但却每每都能令他迅速平静下来。

“八八竟事事都在求能得万世?何其辛苦!何必如此?”

马皇后的声音里有着毫不遮掩的疼惜,这种毫不作伪的关切也是他向来受用的,嗯,若是不叫这个称呼就好了……

思绪略微飘远了一些,朱元璋将其往回拉了点,随即低声道: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大明若是要图恢复华夏千世之荣,那自该是要取乎万世法。”

皇后用光幕中之话劝他,他也同样回之,颇有点不服输的意思。

但被后世这么说,心下实际上也是有点茫然,说着求万世法,但如今被后辈这么七零八落的一批驳,《祖训录》倒似乎只是欲取乎千世法,而得乎百年祚了。

或是不想再考虑这些,朱元璋另起了一个话头:

“不过这少年郎说的不错,这韩宜可向来不惜命,乃大明的福分。”

对此马皇后只是笑笑,并不过多评价。

去岁时治完胡惟庸之罪,满朝皆战战兢兢,未有韩宜可上书陈法不近乎人情且拒受打了天子的脸,但很快韩宜遭坐罪被皇帝特免,虽然韩宜可辞官归乡,但满朝也皆都知道,既已简在帝心,此人起复只是时间问题。如今看来光幕倒是使得韩宜可愈不得空闲了。

说完没咸淡的话,朱元璋一回头才发现儿子们打量他的奇怪目光。

“怎么这般看咱?”

大不敬之言自是不敢说的,好在朱棣嘴快道:

“儿与众兄弟皆赞叹爹爹欲图万世法之雄心呢!爹爹为大明操劳多矣。”

朱元璋闻言摩挲着下巴笑的很矜持,随即若有若无的额外多打量了这第四子一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