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3章 事发开端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3章 事发开端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眼见大明皇帝的质问被四弟平息,朱标从心底赞叹了一下。

随即便听到那边六弟朱桢在向哥哥们问,什么叫“最终解释权”了。

关于这个问题二弟三弟皆无言以对,唯有五弟朱橚似乎要说点什么,但最终却又欲言又止。

不过朱标倒是能猜出来一点。

后世所说的主办方,多半与东家是同意,而解释权也更加容易理解,便是如同经世大儒注解先贤语录一般,解读之意各不相同。

而落在丹书铁券这个东西上倒是可以更正一下——最终解释权归天子所有。

三个月前那次,光幕有说到钱氏的丹书铁券,故而过年前后朱标读书时便请教了学士们,将历代有关丹书铁券之记读了一读,而最终之所见……

这东西起于汉高祖,于南北朝时嘉免死之能,彼时魏孝文帝之近臣还会主动求取铁券以护身。

隋唐亦循其制,而铁券之滥发始于安史之乱前后,但有功于唐廷者,无不赐铁券取其诚,但铁券的免死之能反倒是愈弱,而且甚至还生出了李怀光拒受铁券的记载——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

虽然后来李怀光亦反,但朱标通读之后觉得跟铁券没什么关系,纯粹是李怀光自疑益重而自危,遂阴连朱泚。

不过李怀光能如此说,倒足以见那时起,铁券的免死之能就有很大的商榷空间了。

或许也是因此,后来才有传闻,据说朱友谦被陷杀时曾以李存勖所赐之铁券求免罪,却被笑“正是今上叫斩耳”。

因此,总而总之,对那些当今大明手持铁券的、昔日父亲好兄弟、他朱标好叔叔们的前景如何,大明皇太子还是有点悲观的。

只不过因为此前光幕所说的,钱氏用铁券在爹爹这里真的免死并记于史书,故而朱标对铁券之作用还有一点幻想。

但如今既明白了“铁券免死解释权归皇帝所有”,朱标也是豁然开朗。

大明勋贵将来究竟是否得存,与铁券并无关系,皆在乎爹爹一念之间而已。

毕竟……再回头看着那头冠已无而且肩膀已然垮下去不少的李善长,朱标一时间心里也是万分复杂。

【现在一般认为,胡惟庸案的正式开端,是洪武十二年的两件事。

一个是胡惟庸私杀马车夫案,一个是占城贡使案。

首先是胡惟庸儿子之死,洪武十二年,胡惟庸的宝贝儿子驾马车在京城超速行驶,结果大概是古代交通状况不太理想,最终这位衙内坠马车而亡。

胡惟庸大怒直接杀了司机——也就是马车夫,此事被朱元璋知道以后把厨师小胡叫过来骂的狗血淋头,扬言要小胡偿命,并拒绝了小胡赔偿金帛的提议,据说因为这件事让胡惟庸有了反意开始阴结手下。

而同年,占城使者前来朝觐,胡惟庸直接自作主张分了贡品,结果没想到这件事被老朱知道引发雷霆大怒,小胡惊惧之下将责任推诿给礼部,但礼部肯定不想背这个锅啊,于是站出来指责中书省,两边愈闹愈大最终引得朱元璋不耐,将涉事大臣全部下狱问罪,最终把事情闹大了。

不过这里需要区分一下,占城贡使案当中死的是汪广洋,这位老哥洪武十年又被老朱喊回来做了右丞相想要节制一下胡惟庸,结果依旧开摆,占城贡使案当中在老朱已经知道的情况下依旧嘴硬说“无是事”触了老朱的逆鳞,认为汪广洋有朋党之嫌所以追究罪过,最终汪广洋死。

胡惟庸的事发是因为汪广洋案的牵带,卷宗中显示随汪广洋同死的小妾陈氏乃是籍没之人。

按当时的规定,因家属犯罪牵连的籍没女子只能赐给武勋家,汪广洋是没资格被赐的,顺着这条线朱元璋追罪追到了胡惟庸以及中书省和六部身上,最终引发了胡惟庸案的第一阶段。

但从史书的只言片语当中看来的话,胡惟庸和朱元璋的正式对抗碰撞,并不是开始于洪武十二年。

要捋清双方开始掰手腕的时间,就又要谈到胡惟庸的第二阶段。】

甘露殿中,李世民揪了揪弯曲的胡须,几乎是当即就想起来史册当中的典故:

“郑伯克段于鄢?”

贞观群臣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老成持重的房玄龄站出来道:

“若后世所见之史与方才所述皆为实,然也。”

杜如晦也补了一句:

“从这明相专权到追罪,其间足有六年,或许亦乃明天子逐渐不耐于臣子骄横。”

李世民点点头,这两个说法倒是都能说得通。

但一如既往的,他也很快释怀:

“终归是明之事,自有那朱八八头疼去。”

“不过,朕用兵之才,果真乃是大魁两千年也!”

虽是炫耀,不过长孙皇后倒是听出了话语当中一丝丝兴味索然的味道。

作为最亲近人,她也能明白一些缘由。

这几年来,除了大唐之国事,郎君最多谈者无疑便是在光幕当中那个堪称璀璨的后世。

而其中最为二郎在意者,也莫过于后世那完全超乎理解的战阵之事。

犹记得,当初在观过神威炮之后,二郎也是这般,先是与她大叹炮火之威,旋即便开始兴致勃勃当中藏着一丝向往开始与她说起后世那于海上起怒涛的船形要塞,以及能纵横于天上的工造之巨鸟。

当然还有那每每回想起都战栗,特意请了阎立本所绘制的、能居苍穹九天之上观地球的“天宫”。

二郎也不止一次感叹过,后世之能方可称天子之威,与其相较,他这个大唐君王之威,弗如也。

想必,与其被后世人赞将军之才无出其右,二郎更想要能领后世之军使其名垂范千古。

不过这般心态总归是需要劝一劝,毕竟如今大唐的皇帝早已不需要骑马领军了。

还没等长孙皇后琢磨出来一个说法,便听到长子已经开口了。

“阿耶大魁两千年之才略,岂只在乎于是军阵?”

“阿耶文治天下之才,必也是两千年之魁首!”

这话让李世民脸上真心笑容又盛了几分,他最终拍拍儿子肩膀道:

“朕将军之名,赖乎诸将,而想彰名,亦在乎诸臣也。”

甘露殿的气氛又轻松了一些,杜如晦等原本因为后世说君相争权的那颗心,又重新放了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