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汝这袁营内应,还敢大放厥词?

此必袁术之计策也!

袁术内应就潜藏在我们之中!

当曹操道出这些惊天猛料之后,大殿之上,原本吵吵嚷嚷,高呼除贼的众人,隐隐鸦雀无声。

他们互相忌惮的环顾四周,仿佛在各自警惕着先前还志同道合的兴汉义士,深恐中了袁术算计。

要说在此之前,这大殿之上,也皆是当朝股肱,士人菁华,都到这时候了,除曹之事迫在眉睫,又怎么可能收剑归鞘。

但没办法,曹操方才口中所描述之国贼袁术,实在是太吓人了!

一边操纵宦官,发动党锢之祸,一边又代表世家之首,维护世人。

一边发动黄巾之乱,推出大贤良师张角,揭开大汉朝廷最后一层遮羞布,一边又参与平乱,以袁氏子的身份,杀黄巾赚取功绩。

一边利用虎贲中郎将的身份,帮助大将军何进剿除宦官,一边又通过私通何皇后的关系,向宦官告密,使宦官诛杀何进。

一边借袁绍之手,调董卓进京,祸乱天下,一边又响应十八路诸侯讨董,借董卓之手,杀死自家洛阳全族,以继承袁家遗产,成为毋庸置疑的袁氏家主!

真相啊!

我大汉十数年之动乱,何以才短短时间,就使得四百载基业一朝倾覆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

虽说曹操的这番说辞里,也有一些不尽不实,诸如私通何皇后之类,死无对证,难以证实之事。

但主体脉络,在此前还在江夏之时,经过曹操与曹营众人一步步分析对照之后,还是环环相扣,经得起推敲的。

你要说党锢之祸,可能袁术年纪太小,不是他主谋,但也绝对和他,和袁氏脱不开关系。

正是因为党锢之祸,为了对抗宦官,天下世家才不得不聚集在袁家身后,以袁家为首,为其羽翼。

而黄巾之乱,几乎就是实锤了。

就如今大江以南,那副黄天治世,盛世太平之景,加上黄天应元显圣道君,深受万民传颂。

现在就算张角活过来,都得拜袁术为黄天正统。

特别是在场众人,大多也是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当初黄巾之乱那事,发生的本就蹊跷。

张角,一个乡下泥腿子,他幕后要是没有人做推手,他凭什么传教天下,使数百万信徒不惜为之死战?

凭他那句天下太平的口号吗?还是那一碗愚弄世人的符水?

在这群肉食者眼里,我大汉向来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以忠孝礼仪治天下。

若不是幕后有黑手作祟,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就爆发此等动荡九州的大乱?

况且当时张角的太平道可不只是愚弄百姓,就连宫里的贵人,这满座的世家豪门,达官显贵。

若不是张角后来当了反贼,可都是把太平道人奉为座上宾的。

这你要说背后没有人在扶持张角,帮他打通关系,显然是没人会信的。

而刚好,身为四世三公门楣的袁术就有这个能力,做张角的贵人。

至于动机嘛.

以前可能想不到,但现在就很明显了:妄图祸乱大汉根基,篡逆称帝!

不止如此,经过曹操这么一提醒,一些知道当年内幕的人,很快就想到一个细节。

按理说,张角联九州之黎庶,撼一家之王庭,一声令下,八州皆反,百万黄巾,浩浩荡荡,倾大势压来。

那时先帝都吓得睡不着觉了,可问题是,他怎么就败了呢?

有内鬼告密!

作为张角心腹亲信的弟子唐周,在举事前主动向朝廷告密检举此事,让朝廷提前有了防备。

这事要是放在以前,众人也不觉得什么,可听闻曹操口中描述之袁术做派。

众人怎不细思极恐。

唐周!

那是什么人?

张角的弟子。

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你要说黄巾军的外围成员,哪怕是三十六方渠帅,也是良莠不齐,都有告密的可能。

可能成为张角弟子的,哪个不是黄天信徒,并且是所有信徒里最虔诚的那批。

张角毕竟只有一人,而他所以能传教天下,使大贤良师之名遍布九州,信徒广布四海。

他的这些弟子,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传教者。

这样一位虔诚信仰黄天太平,帮助张角传教,负责蛊惑世人的弟子心腹。

他莫名其妙的为什么会在事发之前,跑来朝廷检举告密?

总不能是良心发现了吧?

最大的可能,就是幕后还有黑手,而唐周从始至终都不是张角的人!

正是有人将唐周安插在张角身边,负责监控黄巾之乱进程的。

他在操纵唐周,他既希望张角能发动叛乱,使天下动荡,又不希望张角真的叛乱成功,使天下易主。

而这个幕后之人,除了曹操口中分析得出,隐忍数十年心性之国贼袁术,还能有谁?

特别是这种安排个重要人物过去,到关键时刻,临阵倒戈的。

这很袁术啊!

妥妥的袁术行事作风,这点在众人分析曹操所言真伪之时,太师刘表就主动站了出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之作证。

而后面的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之乱,更没得洗。

整件事情如果没有当初身为虎贲中郎将,执掌皇宫禁军的袁术参与,并且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根本就难以实现。

他这个执掌皇宫禁军的虎贲中郎将不默许,一帮子太监怎么可能当着皇宫禁军的面,人何进刚进宫门,就被斩了首级?

他要是不放水,曹操、袁绍他们几个西园八校尉才多少兵马,还是先帝新练的新军,又怎么可能短短时间,攻破皇宫城防,直接杀入宫城?

可偏偏如此重要的一个关键人物,在当初那场大乱之中,却好似隐形人般,少有被人提及。

众人只要谈及此事,必说袁绍如何,曹操如何,但分明他袁术当时也在何进府上,每次参与议事,又哪少了他。

这等深藏不露,幕后操控一切的本事,又如何不叫人毛骨悚然?

到后面十八路诸侯讨董无疾而终,反而他借刀杀人,间接害死了在洛阳的袁氏满门,当上袁家家主。

借刘表之手,害死孙坚,又出来装好人,接收孙家遗产,得传国玉玺。

这一桩桩一件件,堪称触目惊心。

看谁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了。

诸侯耗费粮草兵力打了半天,啥也没捞着,反而好处全被你袁术得了。

这要是你袁公路还和以前一样,是个纨绔子弟,大家没人多想,当你运气好也就罢了。

可现在,在袁术展现了真正实力,在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袁术手下败将后,谁还敢小觑袁公?

你袁术如此心机深沉,多智如妖,你说这些事不是你在幕后故意算计?谁信啊!

众人如此这般将事情一一讨论,越说越觉得有理,作为袁术阴谋论中受害者之一的刘表,更是主动出言表示。

“文台兄啊!谁能想到,你我当初都是中了袁术算计,使表误杀了你,反教他袁术得利。

只恨那孙氏众人,有一个算一个,各个都认贼作父,不分好歹!

特别是那个孙权,我对他一路提拔,托付大事,哪里想到他竟不识袁术真面目,徒为仇人做嫁衣。”

他说着,主动出言,慷慨陈词。

“今当将袁贼之险恶,公诸于世,广布世人。

便是不能使他伤筋动骨,也可叫他麾下孙氏众人,与他离心离德,脱袁自立。

想来当日之襄阳,仲谋若早知袁术面目,也就不会带着大军尽赴泽国,不惜冒死也要相助袁术,使我荆襄九郡一朝沦丧了。”

杨彪也出言怒斥之。

“未曾想到他竟是此等无情无义,凶残酷烈之人。

我与袁隗兄相交多年,关系莫逆,当初董贼凶残,屠尽袁氏一门,我亦为之悲哭。

不想直至今日,我才知道袁兄一家,竟是死在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叛臣逆子身上。

为家主之位,甚至不惜先灭家族,此等丧心病狂,丧尽天良之人,简直天人共戮。”

众人亦都跟着符合,“所言甚是!”

“竟敢借职务之便,私通国母,此贼不杀,何以平民愤,此子不死,先帝安能长眠于九泉?”

“原来我大汉所以沦落至此,皆是此子一人谋之。

既通宦官,又领世家,既主黄巾,又平叛乱,既诛何进,又杀十常,既讨董贼,又断粮草。

我大汉十数年间风雨飘摇,竟是此子全程自导自演,左手打右手之伶戏。

真真恐怖如斯,又滑天下之大稽!

竖子,安敢视我等天下世人为掌中玩物,提线傀儡?”

“是啊,以此子之能为,布局天下,玩弄众生于股掌之间。

诸位焉知我等今日之行为,不在袁术算计之中,正中他之计策?”

“正是此理,恰如曹公所言,袁贼用计,往往发于神不知鬼不觉之间,不得不防。”

“没错,大家别忘了唐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初十常侍要诛杀大将军何进时,也是蹇硕麾下的心腹司马潘隐,给何进告密,才有了诛杀十常侍之事。

此前曹公与之战于颍川,正是叛臣蒋干为他内应。

刘公与他会猎荆州,也是错信了内鬼邢道荣、孙权。

徐将军兵败于梁国,正是降臣杨奉,早有通袁之实。

兵马未至,内应先行,或坏人根基,或里应外合,或临阵倒戈,此袁贼之惯用伎俩,正是他的行事作风。

我等当小心行事,莫要中了他的算计。”

眼见众人越分析越有理,越分析越上头,甚至不再万众一心的攘除曹贼,反而互相警惕其内鬼来。

刘繇隐隐察觉不对,赶忙出声喝止。

“诸公!

袁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此等篡逆之臣,我等早晚必除之。

但眼下却不急于一时,今时今日,正是天机已至,攘除国贼,还政于天子的大好时机。

错过今日,让曹贼有了防备,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兴汉大业,恐将毁于一旦!”

众人见刘繇说的动情,也不由为之心动,是啊,这次是大家准备多时骤然发难,曹贼没有防备。

错过今日,下次恐怕再没这么容易。

疑虑之间,只见此前就得了天子封赏,可以剑履上殿的曹操,当即拔剑出鞘。

“一次、两次,汝这袁营内应,安敢在此大放厥词,蛊惑群臣,真当曹某宝剑不够锋利吗?”

曹操早已看出,此间情形,就数着刘繇最为积极。

只要罗织个通袁的名义,将他这为首之人斩杀,剩下的刘表毕竟还是个新来的。

帝党众人因此短时间内,便要群龙无首。

他说着,持剑就要去砍刘繇。

刘繇哪里想到,大殿之上,天子驾前,曹贼安敢刺杀重臣?

他吓得脸色都变了,赶忙将刘表护至身前。

刘表暗骂一声,所幸他也是有权剑履上殿的,赶忙拔剑去挡。

周围群臣也赶忙来拦,劝双方冷静。

曹操本想趁机杀了刘繇一了百了,也免得再生事端。

可才回来的他哪里想到,刚升了太师的刘表也被封赏了剑履上殿,替刘繇挡住了自己的致命一剑,结果错失良机。

没等双方再斗,龙椅上的刘协已经面沉似水。

“放肆!

曹卿!刘卿!朕赐尔等剑履上殿之权,便是让你们在大殿之上,以死相博的不成?”

见天子发怒,群臣皆跪地俯首。

曹操答曰:

“刘繇此贼,三番两次煽动众人,裹挟君父,要趁机诛臣。

陛下,试想一下,使洛阳无有臣,洛阳将是何等场面?

使司隶无有臣,中原又是何等景象?

此贼挑拨离间,妄图祸乱中央,使朝廷内斗,为袁术北上提前布局。

此黄巾之唐周,何进之潘隐,颍川之蒋干,荆州之孙权也!

此等袁术内应,今不杀之,更待何时?”

刘繇涨红了脸,勃然色变,“曹贼,安敢胡言乱语,污蔑重臣?

我乃汉室宗亲,一路勤王保驾,更是陛下腹心之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汝此等言语,才是妖言惑众,要折陛下之手足羽翼!”

“妖言惑众?”

曹操冷笑,“那么我且问你一句!

刘太傅,是谁,送你入朝来的?”

刘繇骇然失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