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08章:在泰西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08章:在泰西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泰西那里果然艰险啊!”

“这才几年,就死回来这么多鬼。”

阴间的“罗马城”中,

前来视察地方工作的上帝见到了几位被放生到泰西,辅佐自己那位毫无血缘的儿子的故人。

他们才在泰西发光发热没多久,便因为各种意外,不幸死回了距离最近的“罗马”。

有个从中原外派而来,年轻些的墨家弟子愤愤不平的说:

“那些被罗马称之为‘塞尔蒂’的家伙,果然是野蛮至极,一点礼义也不讲!”

“亏我先前以为,他们崇尚自然,有沟通万物之灵的传统,同太平道的教义颇为洽合,把他们当半个人看呢!”

“谁知道前头交换了物资,后脚便带着人过来劫掠!”

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

便是在战斗过程中,他奋力杀了十来个蛮夷,狠狠地发泄了一番胸中怒火,随后才死回罗马。

作为泰西之主的鸽子就笑话他,“天真的小子!”

“文质相较,西海比不上中原,而罗马又比不上西海。”

“泰西那些家伙,都被罗马人嫌弃为蛮族了,你怎么还会对他们抱有额外期待?”

转过头,

鸽子又对本体说,“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先秦之时的君子,面对类似的境遇,做事可比你们这些后来者妥帖多了。”

旁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罗马先帝屋大维自动忽略了某些自己不喜欢的言论,询问前些年死下来的李维道:

“是这样的吗?”

对方很是尴尬的回答,“……这个我还不明白。”

李维,

是罗马帝国的著名历史学者。

年轻时虽然同屋大维有些交情,但心里却不愿意放弃共和的理念。

但铸成大业后,

屋大维展示出了作为开国之君的宽广胸怀,并没有责怪李维的守旧,还聘请他担任两位外孙的教师。

深入学习过诸夏思想,对其国家制度有所了解的屋大维知道,“历史”在漫长的时光,对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他既然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强大的帝国,便要编织起属于这个帝国的历史。

他要做史册中的先行者、毫无疑问的领袖,

而他的后代则要做那明了前路来源,继续探索未来的承接人。

为此,

屋大维还效仿诸夏,设立了专门的史官,让他们记录自己统治以来的各种事物。

只是这种新鲜玩意儿,并没有引起罗马贵族的重视,他们甚至觉得:

做过的事,

说过的话,

还要再找人将之写一遍,封存起来,这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又或者,

奥古斯都是在找理由,为自己招募专门的侍官,在已然被其架空的元老院外,再设立新的决策中枢。

哼,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东方的诸夏人曾设立过名为“中朝”的玩意儿!

而对在李维这边,

他虽为之感动了一二,但一抹脸,这人就去写了一本《罗马建城以来史》,表达了自己对共和的思念之情。

于是屋大维就把外孙的史学老师换了个人。

等李维发扬学者那“什么都想了解一下”的本性,从而解识了一个太平道道士,获得死后入冥土的殊荣后,

他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急缺人手,饱尝牛马之苦的先帝一把抓住,顷刻炼化。

“提比略怎么搞的!”

“即便朱庇特的光芒一时无法消退,他就不知道私下联络一些道士,为我超度几个能干的家伙下来吗?”

隔壁属于秦人的冥土多么热闹,

只有罗马这里空空荡荡,大部分的事情还要自己这个老人来处理——

虽然权力对屋大维这样的君主来说,是一种十分美味的“食物”,可以滋补得七老八十的人,仍旧拥有着雄心壮志。

但畅享权力美味的前提是,头顶上没有压着一位真正的神灵。

有了约束,

有了限制,

掌握权力对死鬼来说,就显得没滋没味起来。

所以,

屋大维一有机会,就要去梦中骚扰同样超长待机的继承者提比略,让他想办法为自己减轻压力,并供奉更多的东西下来。

天可怜见,

伟大的奥古斯都刚刚死下来时,还因为罗马没有为先人烧供祭品的习俗,忍受过几天的饥饿。

后面又因为提比略烧纸的业务不够熟练,收到过不少劣质物品。

若没有上帝的庇护,他在阴间连个房子都没得住!

而秦明这个生前效力于罗马,死后让子孙带着衣冠,返回故乡安葬的奥古斯都臣子,每年受到的贡品都比自己多!

屋大维想吃点好的,都得去秦明那里蹭饭!

真是越想越气!

“没用的史官!”他指着李维抱怨了一句,然后又在鸽子的催促下,以七十六岁寿终正寝者的身份,去往处理文书的阴司中老骥伏枥起来。

李维看着他离去,脸上满是委屈。

这老东西对人提起要求来理直气壮,却没考虑过自己能流畅的阅读诸夏典籍,是因为曾去过东方留学。

而自己,只是个纯正的,对诸夏历史不甚了解的罗马学者罢了。

唉,

谁能想到,

活了快八十岁,死了还得努力学外语给互相看不顺眼的老上司打工。

早知道就不好奇太平道的超度仪式了。

……

“不管怎么说,能立足就好。”

“反正你们也不怕死。”

这批出口前往泰西的死鬼,佩戴着上帝赐予的宝玉,可以在鬼神未曾涉足的偏远蛮荒之地,像活人那样行动。

在其“死”后,还能通过那被一分为二,一半随身,另一半留置于罗马冥土的玉石,召回这里。

所以,

得到如此特权的死鬼们,在开拓泰西之事上,从未显露过退缩的姿态。

耶哥儿时常为他们眉头一皱,将自己护在身后的举动而含泪感动,

刘如意也时常为他们的奋勇向前而庆幸万分。

而在死鬼们的挺身奉献下,

泰西太平道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跨过被罗马人称之为“瑞纳河”,并以其为帝国疆界的大河,来到一处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的地方,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定居点。

毕竟传道也是需要后勤支援的,不然空口白牙,哪能轻易让那里本就没什么文化,听不懂人话的蛮夷,感受到文明的教化呢?

不过,

瑞纳河沿岸,并不是一个安定祥和的地方。

它是罗马帝国的边界,

东边生活着数不清的日耳蛮人,西边驻扎着罗马的军团,还有数不清的,才被罗马征服不久,一身反骨的塞尔蒂人。

这样的情况,跟西秦立国之初全然相反。

西秦建立的阿房城,位于西海的角落,上下都有山脉包裹,面朝大海背靠高原,完全可以让其安心发育,等成长壮大后再去同他国交流。

而瑞纳河则是泰西大河,绵延两千里,其下游更是开阔无边。

这是罗马人、塞尔蒂人和日耳蛮人都聚集在那里快乐生活的主要原因。

肥沃的土地,

也不是只会吸引诸夏君子嘛!

但对此,

耶哥儿一点也不带怕的。

他对自己追随者说:

“我们的目标不是建立国家,而是传播太平的教义,进行文明的引导。”

“想要实现这宏伟的计划,怎么可以抗拒跟人交流呢?”

说到这里,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的看了蜷缩在人堆里的几位老者一眼,接着补充道:

“何况我们太平道,在阴阳两界可是有不少关系的!”

“怎么可能畏惧那些蛮夷的力量呢!”

相处了数年时光,

加上从小就受到鸽子的投喂,

聪明伶俐的耶哥儿已经一眼就能看出,某些家伙并不是人了。

但他没有说破。

因为队伍中出了太平道的道士外,还有被赚来山上的刘如意等人。

他们可不会像自己这样,从容接受某些东西。

除此之外,

耶哥儿在秦国的时候,就被鸽子塞过一个罐子。

鸽子说:

“等你选好地方,暂停了脚步后,就将这个陶罐扔到附近的河流中。”

“这样,我的目光便会垂下,降临到由你所选定的沃土。”

耶哥儿顺应了上帝的指引,并在落脚于莱茵河畔后,于梦中见到了以神鹿姿态出现的鬼神。

他因此知道,自己的确是受到庇佑的人。

而根据师长告知的经验,

像泰西这种蛮夷丛生之地,鬼神对于他们这些代行者的约束,也会放松许多。

不然的话,

怎么会有成堆的死鬼行走在他的眼前呢?

等安稳下来后,上帝施予的仁慈和帮助,想来会更加多吧!

怀抱着这样的期待,

耶哥儿等道人心中,充满了信心。

正降临罗马的上帝从死回来的鬼口中,得知耶哥儿的想法后,也只是轻轻一笑。

他没有拍着胸脯表示什么,反而说起了提比略这位前年退位给了自己侄子,正于卡普里岛隐居的罗马君主。

“既然如此,那等到他寿命将终,还是找人去帮他做个超度吧。”

对方在听说有秦人在罗马的伊比利亚、高卢等行省传道时,并没有设立阻碍,反而大手一挥,给耶哥儿开了好几张特许证,要求当地军官对其施以优待。

这也是耶哥儿将定居点,选择在罗马某个前线要塞不远处的原因。

就是可怜了刘如意这群人。

阴间不少死鬼都对他们这些种子抱有期待呢,

现在周边竞争如此激烈,也不知道何时能够成长为参天之树。

这下,

真的只能期待刘如意能拿出老祖宗的手艺,吃上附近某个势力的软饭了。

“哎呀!”

“如此发展的话,再过个百年,大九州可又要热闹起来了!”

播撒在泰西、中南的种子,都在努力的汲取养分,将自己朝着太阳的方向延伸。

而中原的孙恩,也渐渐的迁移了人口去往辽东,

西秦这边,苦于内乱的秦人也通过西海,向比北地郡更北的地方走去。

诸夏这棵大树的枝叶,伴随着新朝的覆灭,伸展的更加遥远。

但其终究是新生者,是后来者,

他们面对的危险,比起前人要更加艰难。

他们所能占有的土地,比起前人也更加荒苦。

风雨一大,

就可以迎来摧残折毁的结局。

而且嫩绿的叶子,

向来也是野兽们喜爱的食物。

就像嫩芽渴望吸收泥土、主干上的营养一样,

野兽也渴望咀嚼其柔嫩的躯体,吮吸其甘甜的汁液,为自己带来新的快乐。

真正荒凉的先秦时代已经过去,

在这个东汉建立,并逐渐寻回旧日荣光的眼下,

天下九洲之内,

正一派生机勃发的姿态。

在这样的时代下,

文明和野蛮完全的碰撞在一起,

礼仪和粗俗同时出现在一副画面中,

哪一方会获得岁月的青睐,成为一片地区的王者霸主呢?

何博并不知道。

但这没有关系。

因为他会使唤别人,去给诸夏的种子施肥、除草。

哪怕那被上帝指使的家伙,生前还曾与上帝角力,站在祂的对立面。

上帝会帮这些人在死后再接再厉,拥抱新天地、开拓新境界的。

不过,

风雨还是很有必要的。

没有风雨,又怎么见到彩虹,结出硕大清甜的果实呢?

“咦!”

“真是越活越像农场主了呢!”

跟着鸽子跑到罗马城中的广场上扔了点面包屑,

看着分身咕咕叫着跟同类竞争乞食的上帝,忍不住发出了啧啧笑声。

与此同时,

东方的匈奴人也有了再次分裂、迁移的迹象。

右谷蠡王伊屠智伢师坐在自己的帐篷里,焦虑的进行占卜,想要向自己死去多年的母亲,寻求启示和指引。

伊屠智伢师,

汉名王智,

是当年和亲匈奴的王昭君的子嗣,也是上一代单于呼韩邪的幼子。

只是对王智来说,

他虽然生长在匈奴,并遵从其习俗生活,但心中仍旧仰慕中原文化。

毕竟他这个幼子,

是父亲呼韩邪单于死前抖擞精神,同母亲王昭君生下的。

在他降临人世之前,呼韩邪便已经死去。

所以,

王智生来只有母亲,

他那位大哥兼继父复株累若鞮单于,对其并没有太多关爱。

这使得王昭君私下里,能够藏在帐篷里,教导自己孩子那来自中原的智慧。

王智因此成长起来,并凭借较之匈奴人更加长远深厚的智慧,一路做到了右谷蠡王这“匈奴四角”之一的位置。

按照匈奴流行的“兄终弟及”的制度,

他在之后应该担任左贤王,成为单于的继承人。

但他的兄长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显然不想这样。

他的父亲传位给了自己的长子,

凭什么他就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呢?

如果他的弟弟没几个,并且没有多大的声望和才能,那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还能忍耐一二,等待兄终弟及、叔死侄继的流转到来。

可惜,

呼韩邪单于有二十个儿子,

王智这个遗腹子不仅没有因为缺少父亲的教导,变得软弱无力,反而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

这自然让现任单于无法忍受。

于是今年,

就在王智应该升职加薪的时候,他强硬的阻止了王智就任左贤王这件事。

而当时单于流露出来的可怕神色,也让王智生出了浓浓的不安。

他向自己收集的,那些因为战乱而来到草原的中原智者们询问缘故,

得到不好的结果后,便慌乱无力的想念起了母亲的温暖怀抱。

即便王智今年已有五十岁,

但在他这一生里,能够全心全意依赖的,只有母亲而已。

“母亲。”

“如果你的在天之灵仍旧庇护着我的话,还请告诉我之后该怎么办吧!”

王智对着占卜用的龟甲、牛骨发出了疑问,然后便昏昏沉沉的睡下。

等到第二天的太阳升起,

他从混乱朦胧的梦境中醒来,找到自己的汉人智囊们说:

“我想要去西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