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57章 格物!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第757章 格物!

作者:长工绝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3: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许府的正厅宽敞却并不奢华,梁柱以老檀木为骨,暗色木纹中带着岁月打磨出的温润光泽。

厅堂正中悬着一方素色帷幕,隔开了外院的喧嚣,帷幕后方的案几上,铺陈着满满的竹简与册卷。案几两端,各置一盏铜灯,灯盏中燃着清油,油焰细小而稳,散发出淡淡的暖光,映得卷页的墨色更深。

墙边的高架上整齐列放着文房四宝与各种测量器具——竹尺、绳盘、铜规、陶盘——与案几上的《术算纲要》抄本相互呼应,让整个厅堂的气息既有士人的沉稳,又带着工匠般的精密。

此刻,厅堂中的空气静得出奇,连铜灯里的油焰细响都能听见。

石宗方站在案前,手边还放着他方才用来推算的竹筹与绳尺。额角的发丝微微散乱,额前的细汗未曾拭去,显然方才那一番演算耗去了他极多心神。

他盯着那卷《术算纲要》中的推算,心口起伏剧烈。

——是真的。

他再也无法否认,方才他按自己的法子验算过三次,每一次的结果都与卷中所列的圆周常数相去无几,差距小得几乎可以忽略。

他这些年无数次在陶盘上丈量,在竹筹中换算,顶多只能逼近某个范围,却从未能将差距压到如此之小。这个数,就像有人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让他看见了更深一层的天光。

震惊之后,是一种几乎要让他忘记呼吸的冲击感。

他自问这些年在圆周问题上的钻研,已达到了术算士人中极少有人能企及的地步。可今日,他第一次生出一种明确的感觉——有人,走在了他前面。

石宗方握着竹筹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在微颤。

他压下胸中的滚烫,抬眼望向案后的许居正,声音低沉而急切:

“此法,是何人所出?此数……又是何人算得?”

厅中的几人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移动。

许居正看着石宗方那双眼睛,清楚地知道,这一刻他是真的动了心,是真的被眼前这个数征服了。

他缓缓吐出两个字,声音不高,却如铜锤敲在厅堂的静气上——

“陛下。”

这两个字落下,厅中似乎连油灯的火焰都轻轻一颤。

石宗方怔了片刻,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

可从许居正那目光中的笃定,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听错。

石宗方那一瞬的沉默,仿佛比方才的推算还要漫长。

他的脑海中,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浮现出那些关于萧宁的传闻——锦袍玉带,纵马饮酒,赌棋推盘,醉卧街头。一个惯被世人称为“纨绔”的帝王,与眼前这条精妙至极的推算公式,之间隔着天与地的距离。

可偏偏,许居正那两个字——“陛下”——说得如此平静而笃定,没有半分玩笑,也没有虚饰,甚至连应付敷衍的气息都不带。

那一刻,他有种说不清的错位感。

仿佛自己多年苦钻的竹筹、陶盘和比例尺,忽然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拨动,让他不得不承认——在某个他未曾想到的角落,竟有人先一步踏入了这道门槛。

“陛下……”

他在心中重复了一遍这称呼,声音仿佛从喉间深处滚出来,沉甸甸的。

旁边几位翰林编修、国子监博士与工部郎中彼此交换了眼神,那眼神中有着浓烈的不可置信——

谁能想到,能让石宗方放下架子、亲自来许府的,不是金银厚礼,不是圣旨压顶,而是陛下在《术算纲要》里写下的一个数字。

一个数字。

就足够了。

他们亲眼看着石宗方的神情,从起初的谨慎怀疑,到验算后的震惊,再到此刻的沉默凝视。

那份变化真实到令人发怵——因为他们很清楚,能让这个术算痴人动容的东西,世上不多见。

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工部郎中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倒吸一口凉气:

仅凭一个圆周常数,便请来了石宗方……这已不是请人,而是征服。

另一位翰林编修则在心底默默想着:

如果圆周率只是纲要中的“一个小点”,那这卷纲要里,到底还埋着多少惊人的算理?

这种念头一旦生出,就像火星落在干草里,瞬间燎遍他们的好奇与战栗——

陛下,真有这样的学识吗?

那个曾在酒楼赌酒的青年帝王,真能推得出石宗方求之多年而未得的数吗?

厅堂里,油灯的焰心微微跳动,映着众人眼底的光。

可那光,已不只是铜灯的亮度,而是被一个数字、一个答案、一个身份同时点燃的震撼。

而在正案之前,石宗方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卷册上那一行数字。

他的眼神中,第一次带上了分量极重的敬意。

许府的书房中,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纸卷味,沉稳而安静。

窗外的日光透过雕花的木格窗,落在案几上,映得竹尺、墨砚、简册的边缘泛着细亮的光泽。长案两端铺满了《术算纲要》的抄本,厚薄不一的卷册叠得如小山般,旁边还摆着绳尺、竹筹、陶盘与各种度量器具。

许居正坐在案首,缓缓将一卷术算纲推向几位工部郎中与翰林编修,淡淡道:“诸位,这卷是‘比例与曲度’之纲,烦请细细过目。”

几人对视一眼,各自小心展开卷册。字迹工整如刀刻,公式与推算细列行间,每一节下都附有注解与算例。

才翻到第三页,便有人暗暗皱起眉——这里的推算符号与公式,与他们以往见过的全然不同,似乎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记述方式,虽然符号旁附有注释,可一旦进入到后面复杂的推导,注释也显得力不从心。

“此处……是求弧长?”一名国子监博士低声自语,目光扫到卷页下方那一行复杂的比例式,眉心越锁越紧。

“像是弧长,但又多了数步——这数步的逻辑,我……暂且未得要领。”另一位工部郎中放下竹尺,轻叹一声。

几人再往下翻,翻得越多,眼神里的疑惑就越重。那种感觉,就像在读一篇完全陌生的文字,即使认得每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却完全看不懂作者在说什么。

而在他们一旁,石宗方已经将另一卷《术算纲要》摊开在面前——这是“曲线与方域”之卷。

他先是微微眯眼,像是在辨认卷中的符号与公式,可没过多久,他的眼神便骤然亮了起来。

卷中所用的符号记述方式,与他自创的记号体系竟有数分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处理弧线与方域转化的问题上,几乎与他近年反复推演的思路暗暗契合。

他向下一页,看到一段推算关于“圆域分割法”,竟将圆面拆分成无数细微的曲边条形,再将其面积换算为近似矩形之和——这种近乎极限逼近的思路,让他情不自禁地低低“哦”了一声,眼神中闪过抑制不住的惊喜。

“妙,真妙!”他忍不住出声,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兴奋到极点的颤动。

案旁几位仍在艰难阅读的官员闻声抬头,看见他神情专注如痴,眉宇间那种喜悦与狂热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这一步……原来可以如此转折!”石宗方喃喃,指尖在卷页上疾速点动,仿佛在心中快速复现推算过程。

他已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在许府、是在一群同僚面前,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礼数。

许居正静静看着他,眼中带着一丝心照不宣的笑意。

另一边的几位工部郎中和翰林编修,早已放下了手中卷册——他们是真看不下去了。

“此处的推算,已非我等所能解。”一位白须郎中摇了摇头,将卷册轻轻放回案上,语气里带着一种无奈的佩服,“只怕,除了石宗方,朝中能看懂这卷的人,屈指可数。”

“何止屈指可数,我看一个也没有。”另一位国子监博士苦笑,“我们这些在度量之法上自诩有成的人,在此书面前,不过是瞪眼看天书。”

与他们的苦笑相比,石宗方的神情却越来越像一个深陷珍宝库的探寻者——每翻一页,他都要停下来仔细推算,生怕漏过一个细节。

当他读到“曲度积之求”一节时,忽然用力拍案,竹筹应声跳起,叮当落地。

“原来如此!”他脱口而出,声音里满是醍醐灌顶的畅快,“此法若运用得当,可解余我多年未尽之惑!”

说完,他索性席地而坐,将卷册铺在膝前,抽出自己的竹筹与绳尺,直接在厅中演算起来。

那神情,那姿态,仿佛整个天地只剩下他与手中的算题。

厅中其他人一时间面面相觑——他们早就听说石宗方痴于术算,闭门不出,可今日一见,才知传言非虚。

他全然不关心旁人的目光,不关心厅堂里还有谁,也不关心案上的茶水早已凉透。

阳光缓缓移过窗棂,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又慢慢挪向另一侧。时间流逝的痕迹,在厅中几乎无声无息,可石宗方却连一次抬头都没有。

几位官员渐渐不再尝试阅读手中的卷册,而是干脆将注意力转向石宗方——他们好奇,这本《术算纲要》究竟有何魔力,能让一个平日连工部尚书都懒得搭理的人,沉迷到这般地步。

许居正坐在案首,目光沉稳,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心里清楚,这卷《术算纲要》不仅仅是术算之法的合集,更是一座真正的新天地。

而此刻,石宗方已经踏入了那座天地,并且走得越来越深,深到再无他物能将他拉回。

厅堂内,笔墨的香气、纸卷的质感、竹筹的轻响交织在一起,化成一片静谧的乐音——这是只有真正沉入术算之道的人,才能听见的声音。

从这一刻起,石宗方已不再是许府的客,而是这卷《术算纲要》里,最忠实的旅人。

午时将近,许府的厨房里早已炊烟袅袅,檐角下飘出的饭香夹着淡淡的汤气,沿着廊道一路散进书房。

书房里,日光已从东窗转到了西窗,斜斜照在案几与地面上,竹影在墙壁上轻轻摇动。厅中的卷册、竹尺、陶盘依旧如晨间般铺满案面,只是桌案的另一端,多了一盏早已凉透的茶,杯壁上浮着一层细细的茶垢。

石宗方仍旧盘膝坐在卷册前,身子微微前倾,双眼灼灼,像是生怕下一瞬就要错过什么珍贵的景象。

他的指尖翻卷如风,纸页在手下发出清脆的摩擦声,快得让旁人都替他担心会不会漏过什么,可每一页,他又都在极短的时间里勾下几笔注记,公式、比例、符号密密麻麻。

“妙哉!”忽而,他低低一叹,声音里透着无法压抑的兴奋。

接着不过一息,又是“精绝!”、“奇思!”——这些赞叹不时从他嘴里溢出,就像是推算间的本能反应,甚至连语调都带着一种被震动后的颤音。

厅中其他几人早已停下了手中的勘校,原本他们还想着能不能挑出几处瑕疵,好在许居正面前立点功,如今却全都转为观望。

他们甚至渐渐有一种微妙的感受——这卷《术算纲要》,在他们手中不过是一座深不可测的迷宫,可在石宗方手里,却仿佛是一条笔直的长河,他不但看得快,还能顺着水势一路追寻下去,时不时还在沿途采到金子般的发现。

阳光一点点往外挪,厅堂的光影也随之变换。

终于,外头传来脚步声,许居正的管家亲自推门进来,躬身道:“老爷,饭已摆好,请诸位移步前厅用膳。”

许居正抬头,目光先落在石宗方身上。

“石先生,先用饭吧。”许居正语气平缓,带着一丝招呼的温和。

可石宗方全然没有听见似的,指尖依旧在卷册上飞快划动,眼睛盯着那一列复杂的比式,嘴里喃喃自语:“此式若拆为三段,可省去一步转化……啊,奇绝,奇绝!”

许居正只得加大声量:“石先生,先用饭。”

石宗方依旧没抬头,只是摆了摆手,像是要驱散扰人的声响。

几位官员互相对视,眼神里全是无奈——他们这才真正见识到“算疯子”三个字不是虚名。

许居正盯着他片刻,见他毫无回应,只能轻轻摇头,与一旁的国子监博士对视一眼,二人都从对方的目光里读出了同样的意思——这人,怕是要把自己关在这卷书里出不来了。

“罢了,”许居正收回目光,淡淡笑道,“看来,这《术算纲要》用不到我们了。”

他的语气里并无讥讽,反倒带着一丝欣慰与笃定。

白须的工部郎中听了,也笑出声来:“有石先生在,这一卷自是妥当得很。我们这些人,怕是插不上手。”

“既如此,”许居正看了看案侧,伸手将另一摞卷册推到中间,“我们也不必闲着——既然术算有人钻研,那我们就先看下一本。”

许居正见石宗方根本不肯挪开半分注意力,心中也早有了打算。

他略略收了收手边的卷册,对厅中众人笑道:“好了,先别盯着卷子了。午膳已备下,吃完饭,咱们再看下一本。”

说着,他朝管家点点头,示意去吩咐厨房添些热菜。

众人闻言,也纷纷从案旁起身,伸了伸酸麻的胳膊腿。自早晨起,他们几乎没有离开这正厅半步,眼睛一直盯着纸卷上的符号与图样,早已疲惫。

石宗方依旧低头疾翻,仿佛这世上除了眼前的术算,就再没有别的能入得了他的心。许居正也不再强求,只淡淡道:“石先生,午膳就在前厅,等你饿了自去便是。”

于是,众人陆续走出正厅,穿过帷幕,踏上通往前厅的长廊。檐下挂着的风铃被微风轻轻一吹,发出细细的金属脆响。

午膳时分,餐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几碟小炒色泽鲜亮,汤盅里翻滚着鸡肉与药材的香味,几道热腾腾的蒸馏鱼与烩菜让人食指大动。

席间,众人小声议论着上午的情形,不免又提到石宗方那副“算疯子”的模样。

“这人怕是真能一日不食,沉在算题里也不觉得饿。”一位翰林编修摇头感叹。

“有他在,《术算纲要》怕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国子监博士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我们看不懂的地方,兴许在他眼里全是妙法。”

许居正只是微笑,不多言。他心中早已有了安排——术算有石宗方在,他们便不必再死磕下去,反倒可以将心思转向下一科。

一顿饭吃得并不算慢,但众人明显心思不全在食物上。等到茶水续上最后一次,许居正放下茶盏,道:“好了,歇过这阵,咱们去看《格物纲要》。”

众人齐声应下,重新返回正厅。

推开帷幕,厅中依旧是那股浓郁的墨香与纸卷气息,唯一的不同,是西侧案上的一摞新卷——《格物纲要》。

许居正亲手将卷册推到中间,手掌轻轻抚过封皮。

“格物一科,与术算不同,不在于空言数理,而在于识物、用物、造物。”他缓缓道,“你们当以新眼去看,不要被旧习束住了思路。”

几人对视一眼,伸手揭开封皮。

第一页的图,就让所有人微微一怔。

只见画面上,并非寻常的车、舟、农器,而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造物:有似箱匣,却通体金属,四角皆覆奇异的纹饰,旁边的注解写着“通电而鸣,可传声千里”。

“传声千里?”一位工部郎中下意识低呼一声。

这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驿骑疾驰、烽火相传才能略近千里通信,如何能靠一个箱子便做到?

翻到第二页,又见一种形状奇特的圆盘器,盘面分割成无数细格,格上刻着密密数字与符号,旁有一长柄,注云:“此盘以电为力,能自行旋转,推算万象。”

翰林编修眯起眼,看了半天,仍不明所以。

第三页,则描绘了一种细长的灯管,外裹透明之物,管内却画着闪烁的光点。旁注:“以电御光,可照数十丈,无烟无焰。”

“无烟无焰?”国子监博士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岂非无火之灯?”

第四页,出现的则是一种方形平台,其上布满细丝与轮齿,旁有一图示,显示它能驱动数十件小器同时运作。注曰:“动力之机,通电而行,可代百人之力。”

这一连串的描绘,看得众人头皮发麻。

他们不是不懂机械,也不是没见过匠人巧思,可这种图景,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常识。

“这……莫非是虚妄之谈?”有人忍不住低声嘀咕。

可随着卷册继续摊开,越来越多的奇器出现在眼前——

有能凭空生出清凉之风的“风御匣”,有能使舟逆水疾行的“逆流轮”,有能将文字与图画转印百份的“印影机”,甚至还有一种细小如豆的珠,注解中说它能储存海量之书,须借专器方能阅览。

“储……储书于珠?”工部郎中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一颗珠子,能比得过国子监藏书阁?”

这种说法,在场所有人的脑子里,简直比天方夜谭还荒诞。

可偏偏,《格物纲要》不仅画了图,还细细列出了每一部件的形制、材质、尺寸,甚至连装配的顺序都详明无比,严谨得不像是在编造。

许久,翰林编修才压低嗓子道:“这……陛下当真是……亲手写的?”

许居正神色平静,只是淡淡道:“此卷,与术算纲要,同出一手。”

几人闻言,不禁齐齐打了个寒颤。

他们方才还在心里想着,术算已让石宗方惊叹不已,格物至少该接近他们的理解范围。

可没想到,格物的第一页,就将他们的世界观击得粉碎——这些器物,根本不是他们所能想象的。

在那一页页线条精细、比例严谨的图纸前,他们忽然有种难言的荒凉感——原来,自己以为已熟稔的“工巧之学”,在某些人眼里,不过是孩童的木块堆砌。

厅中的空气,渐渐沉重下来,只有翻页的沙沙声在静静回荡。

每翻一页,他们的认知就被撕开一次,而这种震惊,竟与上午看《术算纲要》时如出一辙。

只是,这一次,不是被公式和推算的深度所震,而是被一种完全无法理解的未来感狠狠压住了呼吸。

这上面所记载的,是认真的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