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58章 兵部尚书!庄奎!

初春的临州,晨雾尚未尽散,营外的山林隐隐约约,枝头仍挂着未干的露水。

临州军的大营依旧照着惯例运转,晨鼓一响,号角随之拉长地吹起。

营门两侧的旗杆上,悬挂着的“临”字军旗在风中猎猎翻卷,映着半空中淡白的晨光,像在低声催促着每一个人去应操。

校场上,数百名甲士列成方阵,刀枪林立。

庄奎立在阵前,身披旧年征战时留下的铁甲,甲片经年打磨,虽暗却沉稳。

刀柄垂在手侧,他的眼神一如往常,冷静而沉默,只在巡视过队列时偶尔颔首。

这一年多来,关于朝廷封赏的消息他早已听过无数次,也看过那些来去如风的文官传令。初时,营中将士还会在背后窃窃议论,猜测主帅何时能得朝中重任,可日子一长,连议论都淡了。

庄奎自己更是淡漠如水。

他深知,不问、不盼,反倒能省去许多无谓的心绪。

晨操进行到一半,营外西门的岗楼上,几个守卫的军士正在换班。

“今日的雾,比昨日稀了些。”年纪稍长的伍长倚着枪杆,眯眼望向远处蜿蜒的官道。

忽然,值守在箭垛旁的年轻军士发出一声轻咦:“咦?那是……马队?”

伍长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晨雾中,隐隐有黑影闪动,似一线黑流正由西而来。雾气之间,那些黑影的轮廓极为整齐,似乎是一支骑队,且奔行的速度极快。

“官道上常有商贾来往,不足为怪。”伍长淡淡说道,可年轻军士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不是……看那前阵的旗,像是……禁军卫队啊。”

伍长闻言一怔,随即冷笑:“胡说,禁军护卫只驻京城,哪会跑到临州来?怕不是你眼花——”

话未说完,那骑队已穿出雾幕,旗面清晰地在晨光中展开——玄底绣金纹的旗面,正中央是一只展翅金雕,金线在日光下耀目生辉。

伍长的笑容瞬间僵住。

他与那年轻军士对视一眼,竟都在对方眼中看出了几分难以置信的神色。

“真……真是禁军卫队?”年轻军士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那玄底金雕旗,他们再熟悉不过——这是皇城的亲卫标志,只有奉旨而行、直隶天子的护卫军,才会在出行时悬挂。

可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随着骑队的逼近,马蹄声如同密鼓敲击大地,震得岗楼下的碎石簌簌滚落。铁甲摩擦、缰绳抖动的声音混成一片,压得人心口发紧。

等到先头的几骑逼近西门,伍长与年轻军士已能清楚看见马队前列那名高大的骑将——他一袭黑甲,腰悬弯刀,刀鞘上雕刻着云纹,鬓角的发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更显眼的,是那名骑将身侧紧跟的一乘小辇,辇上端坐着一名内侍装束的男子,头戴翎帽,手执象牙笏板,面色肃然。

伍长心头猛地一跳——这装束,这神情,这气度……那不是寻常内侍,而是御前传旨的太监!

他顿时觉得嗓子发干:“这……这是要下旨啊!”

年轻军士也已反应过来,脸色涨得通红,连忙往岗楼下跑去:“快!快禀报大营——禁军到了!御前太监到了!”

随着他的喊声,岗楼上的铜铃被急促地敲响,清脆的声响瞬间传遍营门一线。

门内执戟的守卫闻声赶来,刚要询问,便听年轻军士带着未褪的激动连声道:“是禁军!是御前太监!就在外头!”

“什么?!”几名老卒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可看见伍长那沉凝的神情,心里顿时掀起了波澜。

临州军营向来与京城相隔数百里,哪怕是朝廷急令,也多由地方驿传文书,从未有过御前太监亲至的先例。

可如今,那玄底金雕旗已近在眼前,骑队整肃,威势逼人——这等阵仗,只有一个可能:

这道旨意,关系重大。

几名军士你看我我看你,眼底的震惊很快化成了按捺不住的兴奋与不安。

“去!去禀报大帅!”伍长一声断喝,打破了短暂的僵滞。

年轻军士像被弦弹出的箭一般,转身冲向营内,沿途边跑边喊:“快禀报大帅——禁军到了!”

他的喊声掀开了大营内的一层涟漪,原本正在校场上操练的队列开始窃窃议论,更多的目光朝营门方向望去。

远处,马蹄声仍在逼近,带着不可逆转的气势,直扑临州军的心口而来。

年轻军士从西门冲进大营,脚下几乎没沾地。

他一边奔,一边高声喊着:“禁军到了!御前太监到了!”

他的声音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溅起最初的涟漪,转瞬就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

营门附近的执戟兵先是一怔,随即面色陡变——

“什么?禁军?!”

年轻军士来不及细说,早已冲过他们,沿着通向校场的长道一路疾跑。

营道两侧的辎重营里,几个正搬运箭箱的甲士被他的喊声惊得直起身来,手里的木箱差点掉在地上。

“他刚才说……禁军?”

“不会听错吧?怎么可能——”

还未等质疑出口,另一声急促的呼喊已经在道的另一端响起:“禁军到了——!”

这一下,搬箭的士卒再也顾不得手里的活,直接把箱子放下,朝校场的方向追着跑去。

年轻军士气息急促,可声音却愈发高亢:“快报大帅!禁军到了!”

校场上,方阵中正在演练刀阵的甲士闻声纷纷侧目,队列里有人忍不住低声道:

“禁军?是京城来的那支?!”

“你胡说,京城到临州要十日,他们怎会——”

然而,年轻军士的身影已经冲入校场中央,打断了所有的推测。

他立在阵前,大口喘着气,却还是努力压住胸口的起伏,朝场边那持旗的都尉高声道:

“快——快报大帅!禁军卫队到了!御前太监亲自带旨!”

这一句如同一声惊雷,轰在所有人的耳边。

阵中的甲士原本还在挥刀,如今动作齐齐一顿,连刀锋的寒光都像是凝固在空中。

那持旗的都尉更是怔了足足一息,才猛地回神,拔腿就朝帅帐的方向跑去。

沿途,所有被他惊动的军士都面露惊色——

京城的禁军,那是天子脚下的亲卫军,能到临州来,只有一种可能:

这道旨意,直接关乎临州军的主帅!

没多久,消息像带了风一般,沿着营中的小道、帐幕之间迅速蔓延——

“你听说了吗?禁军到了!”

“什么?禁军?真的禁军?”

“御前太监亲自带旨!就在营门外!”

惊讶与激动交织着,从最外层的岗楼传到辎重营,再传到校场边,最后直直涌向中军大帐。

此时,大帐中,庄奎正站在沙盘前,听副将徐学忠禀报操练进度。

他一如往常,神情沉稳,声音低沉,左手负在身后,右手拈着一杆木制小旗,在沙盘上挪动位置,标示着下一步的阵列变化。

帐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旗都尉几乎是掀着门帘冲了进来,连行军礼都顾不得,直接大声道:

“大帅!营门来报——京城禁军卫队到了!御前太监亲自带旨!”

这句话仿佛带着一股实质的力量,在帐内炸开。

徐学忠猛地转头,眼中闪过不可思议。

庄奎的手也在半空顿了顿,那杆木旗悬在沙盘上方,未曾落下。

他愣了片刻,眉头微蹙,似是在确认自己没有听错:“……禁军?”

旗都尉重重点头,眼中还带着因为奔跑和激动而泛起的血丝:“千真万确!玄底金雕旗,御前太监就在辇上,已到西门外!”

庄奎的目光微微一震,那份多年战阵中炼就的沉稳,第一次出现了松动。

他原本早已对所谓的封赏不抱任何希望,甚至从心底将这件事封存不提,可这一刻,那道尘封的心门仿佛被人从外狠狠推开了一线。

他的胸口像被什么撞了一下,血液骤然加快。

“禁军……御前太监……”他低声重复了一遍,声音里透出一丝未曾有过的颤动。

一瞬间,那些早年立下的战功、那些随风沙一并埋进骨子里的渴望,像潮水一样从心底涌上来。

庄奎抬头,看向帐外,那一抹晨光正透过门缝照进来,像是带着远方京城的气息。

他的眼神深处,终于有了一丝不加掩饰的激动——多年戎马、冷眼以对朝局的他,第一次真切感到,京城,离自己如此之近。

西门外,晨光正好,映得铠甲金亮。

那支禁军卫队的旗帜最先出现——玄底绣金雕,迎风猎猎,旗杆上悬着的铜铃随马蹄轻晃,发出清脆而沉稳的声响。

紧随其后的,是二十余骑身披黑甲的骑兵,黑甲如墨,甲面上覆着细密的暗金纹路,宛如流动的水波,在阳光下闪烁着沉静的光泽。

为首两骑,一左一右,胯下皆是高头骏马,鬃毛修剪得整齐利落,蹄声沉重有力。马背上的骑士腰间悬着制式长刀,刀鞘包着黑色鲛革,刀首嵌着金纽,随着马的起伏,微微晃动。

在骑兵之后,是一乘小巧而华丽的辇车,车身漆成黑色,边角包着鎏金铜饰,车帘垂下绣着金云纹,帘缝间隐约可见一抹亮色的衣袖——那是御前太监的衣料,只有在天子面前侍立之人,才用得上这样细密的织金。

大营西门的守卫军士早已站成两列,戟锋如林。

最初的肃穆在看见那面玄底金雕旗的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冲破。

有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握戟的手心渗出细汗;有人呼吸变得急促,眼神追着那抹金雕的旗影不放。

“真是禁军……真是京城来的禁军啊!”不知是谁压低了声音,却依旧带着抑制不住的颤音。

这一声低语像火星一般,在两列军士的心口同时点燃了什么。

自西门到中军大帐,营道笔直,两侧是排列整齐的营帐与器械架。

沿途的甲士听见动静,纷纷探出身子,看到那支黑甲金雕的队伍逼近时,一个个目光炽热、神色振奋。

“是为了大帅来的!”有人几乎是下意识说出口。

“还能有谁?咱们临州,除了大帅,还有哪个能让京城派禁军来传旨?”另一人压低声音,却掩不住语气里的自豪。

禁军骑兵的马蹄声沉稳而有节奏,每一步都像在击打军士们的心弦。

辇车在骑兵的护卫下缓缓行进,沿途的甲士纷纷收身立正,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它经过。

那一刻,他们心里全都在想同一件事——这道旨意,必是封赏!必是天子对庄大帅多年征战的回报!

消息像潮水一样在营中涌动着,比早前年轻军士的呼喊更急更热。甚至有几个辎重营的小兵,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活计,跟在队伍的后方远远跟着,只为亲眼看一眼那金雕旗在大帅面前停下的时刻。

沿途的空气似乎都带着一种燥热的涌动,连晨风吹过,都带着不安分的暖意。

禁军很快抵达中军所在的内营。

营门内外,已经有副将、校尉带人候着,他们神情恭谨,却掩不住眼底的激动。为首的副将迎上前去,低声禀道:“劳烦公公,请随末将入内,大帅在帐中候着。”

辇车微微一晃,帘内传出一声带着尖韵的“嗯”,随后,前方骑兵一拨人先行策马入内,辇车随之后行。

这一刻,整个内营的军士都屏住了呼吸。那金雕旗像一抹移动的阳光,在他们眼中比任何战场上的军旗都要耀眼。

——这是来自天子的旗。

辇车缓缓驶向帅帐前的空地,马蹄、车轮与盔甲的声响汇在一起,厚重而庄严。

帐前,庄奎与徐学忠已迎了出来。

庄奎一身铁灰色铠甲,腰间的佩刀稳稳垂着,面色沉静如常。

只是当他看见那面玄底金雕旗时,瞳孔轻轻一缩,那抹深沉的光从眼底一闪而过。

辇车停下,禁军骑兵在两侧勒马列阵,盔甲摩擦发出细细的脆声,整齐而肃然。

帘子被人自内掀开,御前太监缓步走下,衣袖曳地,金线在阳光下闪烁。

他目光一转,便落在庄奎身上,唇角带出一丝惯常的笑意,却不多言,只抬高声音,清清楚楚地喊了两个字——

“接旨!”

这两个字像一声闷雷,在庄奎的耳中炸开。

徐学忠的心口陡然一震,下意识地握紧了拳,眼底涌起压不住的兴奋。

庄奎本人则在那一刻微微怔住,仿佛整个人被钉在了原地。

他听得真真切切——接旨。

可这一声,却像是从极远的地方传来,让他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恍惚。

他曾在战场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也曾在风雪中负伤死守,却从未有过此刻这样的心境——血脉在耳边轰鸣,胸口像有火在燃烧。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数息,或许是更长的沉默,庄奎才缓缓回神。

他深吸一口气,迈步上前,膝盖在坚实的土地上沉沉落下,脊背如山般挺直,双拳抱在胸前,低声而郑重地道:

“末将庄奎——接旨!”

帐前的空气顿时凝固了一瞬,仿佛整个大营都在这一刻屏息。

“奉——天——承——运——”

尖韵而清亮的声音,从御前太监的口中缓缓吐出,如同晨钟暮鼓般在帅帐前的空地上回荡开来。

那声音带着一种极熟练的抑扬顿挫,每一个字都像是有重量,从空气中落下,砸进每个人的耳中、心中。

辇车前,禁军刀锋映着晨光,闪出冷冽的光芒。阵列笔直如削,黑甲下的肩背齐齐绷紧,连马匹似乎都感受到这份凝重,蹄声不再急躁,只在原地轻轻顿踏。

围观在帅帐外的甲士们,已然是鸦雀无声。先前沿途的喧沸与窃语早已退去,此刻只剩一片屏息凝神的静。

“皇帝诏曰——”

太监的声调微微一抬,像是将众人的心也一同提起。

阳光从他的肩后照来,将那一卷明黄的圣旨映得璀璨夺目。绫罗的细纹在光下清晰可见,宛若波纹轻荡,金粉勾勒的花纹隐隐闪烁着皇家独有的威严。

庄奎跪在中间,身形巍然如山。

他本是久经沙场的铁血将领,可在这明黄圣旨面前,那份沉稳之中,仍有压抑不住的情绪暗暗涌动。心跳有力而急促,血液仿佛在全身奔涌。

“临州军统帅庄奎——”太监一字一顿地念着,声音在众人耳中回荡得分外清晰,“历年戍边,忠勇为先,屡立战功,保境安民,镇慑外敌,功勋卓著。”

这一句“功勋卓著”,像是一把火,点燃了在场所有临州军将士的心。

“自即日起——”太监稍作停顿,抬起眼,扫了跪在地上的庄奎一眼,然后以更洪亮的声调宣道:

“封汝为——兵部尚书!”

那一瞬,仿佛整个帅帐前的空气都炸开了。

庄奎脑海中先是“嗡”的一声空白,紧接着是热浪一般的冲击,瞬间从心口直冲头顶。

——兵部尚书。

这是何等的职位!

那是掌天下兵马调度之权的枢要之位,是京中朝堂上最具分量的几柄权柄之一。

他这一生,纵横战场,鲜血与功劳俱在,可从未想过,自己有一日会从临州的军营,直接踏入那权力的中枢!

“谢——陛——下——隆——恩——!”

他的声音低沉而滚烫,透着战场铁血般的厚重,却又带着无法掩饰的激动与颤抖。

这一拜,不只是对天子的谢恩,更是对他多年征战、风雪不弃的最好注脚。

在场的将士再也按捺不住情绪,像潮水一样同时跪下,高声呼道:

“恭贺大帅——恭贺兵部尚书大人!”

呼喊声震天,压得空气都在颤动,像是战场上冲锋的呐喊一般,带着热血与骄傲。

徐学忠双拳紧握,眼中有热光在闪烁。他跟随庄奎多年,知道大帅是何等的人——寡言、沉稳、心怀大义,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若真有谁配得上这兵部尚书之位,那必是庄奎无疑!

禁军卫士的面色依旧沉稳,然而他们眼底的光却掩不住,那是一种对真正将才的敬意。

宣旨的太监缓缓将圣旨收拢,走上前两步,双手恭敬地递向庄奎。

庄奎伸出双手接过,手指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力气不够,而是那圣旨的重量,不只是绫罗与金粉的分量,更是帝王信任与天下兵权的托付。

“末将——领命!”

四字出口,沉如山岳。

围成一圈的军士们眼眶都红了,有人悄悄抬手抹去泪水,有人咬牙忍着喉间涌上的酸意——那不是悲伤,而是骄傲到极点的激动。

自此刻起,临州军的统帅,不再只是他们的“大帅”,更是京中朝堂的兵部尚书,是整个大尧兵权的掌舵之人!

帅帐前的风猎猎作响,金雕旗在阳光下高高飘扬,仿佛在为这位新任兵部尚书欢呼。

整个临州军营,在这一刻,心与声同动。

圣旨一收,太监的声音方才停下,可那份庄重的余音,仍在众人耳中回荡。

片刻的静寂之后,军营像是被什么引燃了一般,瞬间炸开。

“兵部尚书大人——!”

“不愧是咱们大帅!”

“我就说嘛,大帅的功劳,天子岂会不知!”

呼喊声此起彼伏,原本整齐肃立的队列在激动之下再难维持,军士们顾不上礼仪,一个个攥紧拳头,面色通红,甚至有人情不自禁地仰天长啸。

自临州军建营以来,他们便是边陲屏障,是朝廷和天下的最后一道钢铁长城。

年复一年的风雪、血战、饥寒,他们都挺了过来——可那些年,边军被轻视,被忽略,战功往往化作京中几句冷淡的“有劳”。

今日不同。

今日,临州军的旗帜上,真正插上了京中的权力印记——他们的统帅,从此是兵部尚书!

那份激动,不只是为庄奎,更是为整个临州军的尊严。

徐学忠上前一步,满脸通红,重重地抱拳:“恭贺大帅!自今日起,您是在京有座的尚书大人了!”

庄奎接过圣旨,缓缓起身,目光扫过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这些面孔,有的在战场上与他并肩杀敌,有的在深冬寒夜与他围炉饮过热酒;有的曾在箭雨中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有的曾在尸山血海中背着他突围而出。

“诸位。”他的声音并不高,却穿透了所有人的喧嚣,“这兵部尚书之位,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

他顿了顿,举起手中的圣旨,沉声道:

“这是咱们临州军的荣耀!”

军士们齐齐昂首,胸膛像要被那句话撑破。有人忍不住吼了一声:“临州军——威武!”

紧接着,这一声如同滚雷般传开,数百人同时高呼:

“临州军——威武!”

“临州军——威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