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29章 候补者!

王府内堂,夜色深沉,帘栊低垂,沉香袅袅。

檐角之上,风铃微动,荡出几声清冷的响音,仿佛也被这席夜的压抑所扰。

屋内灯光暖黄,书案上墨迹未干,几卷奏牍摊陈整齐,茶香蒸腾不散,氤氲在檀香木色的灯光之中。

而屋中气氛,却截然不同。

林志远坐立难安,来回踱步,眉头深锁,眼中满是浓烈的不安。

他原本素来仪态端整、言语有度,即便朝堂交锋也面不改色,如今却神色慌张,气息浮躁,额角的汗珠已沁了出来。

“今日……今日这场朝会,许居正升为大相,边孟广居左相……”他喃喃低语,“连那魏瑞……那疯子都被扶为中相!”

他忽地停下脚步,倏然转身,目光紧紧盯向坐于太师椅上的王擎重,像是想从这位旧党首脑的眼中看出些许动摇,哪怕只是一点担忧。

然而,王擎重却神色如常,端坐榻上,手持茶盏,姿态悠然,仿佛屋外风雨与他无关,仿佛那三相换位不过是宫中小宴,清风闲事。

“王大人,你……”林志远嗓音一哑,心头更慌,“你竟还能坐得住?!”

“你就一点都不慌吗?!”

“你难道看不出来?这一步步,分明是朝我们来了!”

他低声吼出,几乎带着咬牙切齿的愤怒与恐惧,“新党如今被排除在三相之外,满朝清流上位,那句‘蛇已出’……就是在说我们啊!”

“陛下要整肃的,难道不是我们?!我们才是如今的‘旧势’,才是他要斩的那群‘毒蛇’!”

“你怎能还坐得住?!”

王擎重依旧没有起身,反而举盏轻啜一口,淡淡道:“林大人,你先坐吧。”

“喝口茶,别把自己急坏了。”

林志远怔了一下,竟一时无言。他看着王擎重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忽然有一种强烈的错觉——这位曾在朝堂雷霆发言、指点江山的新党重臣,仿佛根本就不是活在今天的乱局之中。

“你到底……到底怎么想的?”他语气低沉,却带了几分颤意,“就今日之局,接下来陛下若要动刀,首当其冲的,就是你我二人!”

“王大人,你当真……半分也不惧吗?”

王擎重终于放下茶盏,轻轻擦了擦指尖水汽,这才慢慢开口:

“你太急了,林大人。”

“你担心的这些——都不会发生。”

他说这话时,眼神平静如潭,语气更像是在宽慰一个小辈:“陛下可以换相,但不能换天下;可以整人,却不能空堂。”

“你真以为,他敢一口气斩尽我们这些人,朝堂便能无恙?”

“你太小看了我们,也太高看了他。”

林志远怔住:“你是说……他动不了我们?”

王擎重轻轻一笑,声音不高,却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笃定:

“不是动不了,而是动了——他就动不了大尧了。”

他缓缓站起身来,步至窗前,负手望向夜色中的远方宫城,灯火在夜雾中晃动,那是一处他无数次遥望、进退、博弈的地方。

“我们新党执政十余年,六部十三司,府州县衙,无一不有我等人马。”他说,“我们提拔的,不只是心腹,更是一整套‘运转机制’。”

“你若拔出这些人,朝堂便不是掉一层皮那么简单。”他回头看林志远,目光冷厉。

“而是挖肉削骨。”

林志远喉头动了动,眼神中浮现震动之色。

“你以为陛下不明白这些?你以为他真天真得以为,换几个人、换几张圣旨,就能洗净十年的盘根错节?”

王擎重嗤笑一声,回到案前,又斟了一盏茶,道:

“别看他今日打得狠,其实心里比我们还怕。”

“怕什么?”

“怕拔了我们,没人可用。”他看着林志远,“怕整个朝政运转停滞,怕他引以为傲的改革,刚迈一步就陷入泥潭。”

“你以为今日他用了魏瑞,是为何?”

“不就是想立威吗?想震我们一下。”

“可你仔细看——魏瑞虽刚烈,但根本无派无系,不结党营私。这种人用来当面旗可以,真叫他调度大政,他一个人扛得起整个中枢?”

“扛不起。”王擎重冷声道,“他只能是一个标杆,不是主梁。”

林志远怔怔地望着他,像是终于被一点道理唤醒,又像是在勉强让自己接受这个解释。

“可……他若真下死手呢?”他仍不放心,“真一个个斩你我人马,清洗新党,我们……”

“我们也不是坐着挨打的。”王擎重道,“陛下不是天子?我们是蛰伏十年的根脉。”

“别忘了,所谓新党,并非一朝一夕。地方有我们的人,六部有我们的吏,州郡、藩镇皆有余力。若他真敢动得太多,只怕第一日就会发现——奏疏不达,银契不发,州府不报,百事不行。”

他一字一句,冷声而出:“朝廷的身躯虽大,但脉络若乱,再大的心脏,也动弹不得。”

林志远缓缓坐下,额头的汗已退了几分,却仍旧眉头紧锁:“那我们该怎么做?是隐忍,还是对抗?”

王擎重淡淡摇头:“这局才刚起,何来对抗?”

“我们要做的,是稳住自己,稳住人心。让他知道,想动我们,代价极大。”

他目光淡淡,语气轻轻,却字字如钉:

“这一战,斗的不是忠奸,而是承载之力。”

“天子以为他能独断,但天下不是一个人的。”

“他若真想斩蛇……便得先问,这蛇若死,谁来替它游行水底、吞食百虫。”

林志远深吸了一口气,终于点头,却仍有忧色:“但愿……你说得对。”

王擎重轻轻一笑,又举起那盏茶:“今日惊雷,响在殿上;明日之雨,还未必落在我等身上。”

“他再狂,也终要落脚。”

两人对视片刻,林志远终是端起茶盏,饮下一口,苦涩却不冰冷。

王府之内,灯火不息,檐外夜风渐急。

王擎重缓缓将一盏清茶放回案几,眸色沉静如潭。

他没再说话话,只伸手抬了抬,示意对方入座。

这下,林志远才坐在了另一侧。

“今日之事,林大人,你太慌了。”

王擎重道。

林志远一愣,怔怔望着他。

王擎重轻抚衣袖,语调平稳:“现在,你再细细的想一下,你还以为,陛下真要打我们?真想将新党一网打尽?”

“放心就好了,他,绝对不敢的。我说的!”

林志远神情一滞,口中轻轻一动:“他不敢?”

“不但不敢!”王擎重重重的点头,眼中泛起一丝冷意,“不但不敢,也不能。”

“若他今日就要打‘蛇’,”他缓缓端起茶盏,“打完后,朝廷用谁?”

林志远面色微变,仿佛终于抓到了一丝理智的浮木,“……所以你才说,陛下是吓唬我们?”

“当然。”王擎重淡然点头,“是立威,也是探底。”

“可……可若陛下真不计后果?”林志远还是不安。

王擎重却轻轻一笑,那笑意中透着一种令林志远都为之心惊的笃定与自负。

“那他就等着看整个朝堂瘫痪。”

“新党这些年所构建的,不是单纯的党派,而是整个大尧政务的中枢骨架。拔我们一人,可替,拔十人,亦可堪;可若拔千人、万人……那就是抽筋断骨,朝政陷入停摆,东都动荡,天下不安。”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陛下敢用魏瑞,是为了示威;敢任边孟广,是为了正名;但他并未罢一部堂、撤一地官,这才是重点。”

“他明白——现在的清流,有理想,有名声,却无实手。”

“朝堂不是书院,议论不能代替实务。”

林志远听罢,眉心慢慢舒展,手中的茶盏也终于稳了一些。

王擎重语气依旧如常,却每一句都落在要害:“我们,是这天下运转的齿轮。他可以嫌弃我们生锈、藏污,但若一时之间,拿不出替代之件……他便不敢敲碎。”

“今日不过是个震慑,是警告。”

他嘴角微勾,眸中露出一丝讥讽:“他可以高喊‘打蛇’,但真要动手……还得看有没有力气拔牙、有没有工具挖毒。”

“我敢说,短时间内,我们不会动。”

林志远沉默半晌,终于缓缓点头,长长吐出一口气:“……如此,我心下也安了几分。”

他似乎终于找回一点主心骨。

王擎重不再说话,继续慢慢饮茶,只是眼底那一抹锋芒,却依旧未散。

——打蛇?可以。

可千万别忘了,蛇若未死,便会回咬!

王府夜深,灯火仍明。

席上茶香未散,香炉中檀香袅袅如缕,似将这寂静沉思的夜,缠绕得更沉、更幽。

林志远手中茶盏早已凉透,他却不觉,眉宇间仍有不甘与忧色,时不时望向窗外那幽暗的天光,似乎想从夜色中窥出一线未来的走向。

王擎重则坐得稳如磐石,茶盏换了又换,神情始终平淡安然。偶尔举盏,浅啜一口,似是在静赏茶中风月。

这份从容,终究刺得林志远心绪再起。他忽地低声开口,语气沉沉:

“王大人,方才你说得我心下稍安……可我心里还是有一点挂虑。”

王擎重侧目看了他一眼,目光平静不波:“哦?你还有哪里不放心?”

林志远放下茶盏,声音低沉,眼神中却有了几分回光返照般的清明:“我在想——若是陛下……真的不顾一切,要动我们呢?”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凝重:

“若他真要鱼死网破,只为了拔除我们这些人,把天下朝政全数砸碎再重建,那该如何?毕竟,他还年轻,不一定想得透这些……若他真有这种决心和孤注一掷的胆量……”

话未尽,空气便微微凝滞。

王擎重却倏地笑了。

那是一种不像讥讽、不似大笑的笑,而是带着一丝了然的、近乎轻蔑的平静笑意。他微微颔首,抬手拂袖,将茶渍轻轻从案上拭去,才缓缓开口:

“你错了,林大人。”

“不是‘他不一定想得透’,而是——即便他真想打个鱼死网破,也做不到。”

“因为,”他说着,缓缓抬头,语气淡淡,却句句清晰,“这天下不是他一个人的。”

“还有清流。”

林志远一怔:“……清流?”

“对。”王擎重缓缓点头,目中浮出一抹冷静的笑意,“你真以为,这群讲章讲学、处处清廉的读书人,就只知道高谈阔论、不问实务?”

“他们在朝中多年,虽不主事,却看得比谁都清。你以为他们不知若清洗过猛,朝政会出何等乱子?吏部空了,户部断了,工部瘫了——你让他们治国凭什么?凭空讲清议?!”

“别小看他们。”王擎重指了指案上那本旧《吏治总纲》,冷笑道:“许居正、边孟广这些人,虽心中自傲清廉自持,可他们更知道一点——朝廷不是靠理想活着的,是靠制度与人力。”

“你要他们扛下整个中枢?扛不起。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

“所以,”王擎重语声轻轻,却字字打在林志远心头,“哪怕陛下真有那份心、那份胆,他也迈不过他们那一道。”

“因为,清流自己——也不敢让我们现在就死。”

这话一出,林志远仿佛被当头一棒,一瞬间眼神复杂至极,整个人呆在原地。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像是压在胸口的那口寒气终于有了出口。

“你是说……现在的我们,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必须’?”

“不错。”王擎重点头,“你可还记得当初新党初成时,边孟广、霍纲等人也曾上疏抗议,说我们偏私任人,结党营私?”

“可这些年过去,朝堂照旧转动,他们也照样照着我们这套机制活。”他微微一笑,“他们嘴里骂得最狠,可等真轮到他们上位,一样靠着这套人马做事。若非如此,他们今日哪有本事替代我们?”

“如今许居正做了大相,他岂会不知这局里有几分虚?他若要稳朝纲,必不会赞成天子贸然拔我们根基。”

“而边孟广、霍纲?一个做左相,一个掌军政,两个都不是急进之人,天子若真想砸旧立新,第一个劝阻的,就是他们。”

林志远越听,越觉得眼前豁然明亮。他原先脑中那些压得他透不过气的忧惧,一点点散了去,仿佛有一道沉闷的铁闸被人从内部慢慢扳开了。

“你说得对……”他低声喃喃,“你说得对……”

“哪怕是许居正,也绝不愿看到朝堂崩塌。他想守清议,难道不也想守天下?”

“正是。”王擎重点头,轻声道:“清流在这个节点上,是‘阻力’,也是‘缓冲’。”

“他们之于我们,如同一层柔障。表面是清风正道,实则也在替朝廷——替皇帝本身,守住不崩。”

“所以陛下就算有心打蛇,也不能拔山。”他神色依旧如常,“想动我们,必先打通清流;清流不让,他便动不得。”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时间——稳稳抓在手中。”

他顿了顿,又看向林志远:

“如今之局,我们不可再前,不可妄动;更不可自乱阵脚。”

“你要记住,林大人,”王擎重缓缓道,“眼下这局,不是咬牙硬撑,而是以年为计。”

“他就算真想动我们,也得慢慢来。可这一慢,我们就赢了一半。”

林志远缓缓点头,那眉宇之间紧绷的线条,终于缓和了些许。

“是,以年为计……”他轻声重复着,似乎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的分量。

“这段时间,足够我们用。”王擎重斩钉截铁道,“只要我们还在,他们动不了根。动不了根,就要妥协。”

“到那时,不是他们拣我们,而是我们挑他们。”

林志远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从那份惶然与压抑中挣脱出来。他坐直了身子,重新拾起冷掉的茶盏,抬头朝王擎重点头致意。

“王大人……我服了。”

“你才是真正看透局势之人。”他说着,语气里已不再是惊慌,而是恢复了几分昔日锋利。

“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王擎重并未回应,只淡然一笑,又将案上旧茶斟满一盏,缓缓推至林志远面前。

“冷了,但也能醒心。”

林志远接过茶盏,轻轻饮下一口,眉头舒展,眼神明澈。

王府内的灯光,依旧温暖。

……

夜已深,许府内依旧灯火犹明。

后堂之内,几缕灯影映在窗纸上,仿佛沉沉夜色中一簇难以熄灭的执念。

案上摆满了各部名册,记载着东都文武官员的姓名、出身、仕履、党籍,甚至还有些极为私密的旁注——那是许居正这些年一笔笔收录的“用人簿”。

边孟广、霍纲坐于一侧,俱神色凝重。

许居正翻过一本官籍名录,缓缓放下,轻叹一声:“吏部中,若撤林系之人,可替者不过五人。”

“工部无望,礼部缺人,刑部人虽多,然多不堪大任。至于兵部……”他转向霍纲,“大半将吏俱是旧系军中提拔,若一并撤换,只怕军心未稳。”

霍纲不语,半晌低声道:“我军中识兵者寥寥,军政调度之能,不是一日练成。”他苦笑一声,“若真拔去王擎重与林驭堂那一系……禁军与边营,恐将无以为继。”

边孟广亦皱眉翻着一册,许久道:“说实话,我手中确有数人可荐,但多数皆为清议名士,清名有余,庶务不足。”

他抬眼看向许居正,“清流这些年重名节轻实务,不喜执庶职、管吏政……如今陛下若真大举清洗新党,只怕我等根本补不过来。”

“说到底,”许居正点头,语气极低,“朝局虽变,新旧更替,却不是翻书倒卷的事。”

他顿了顿,眼神愈发沉凝。

“清流若自诩持节之人,便不能在此关口只讲忠义而不问实政。若我们真要为国为主,为局稳纲,便不能不正视这个现实——”

“我们,替不了他们。”

这句话一出,边孟广与霍纲皆沉默。

亭外风动,枝影摇晃,仿佛也映着他们心中摇摆不定的未来。

片刻后,霍纲开口:“那……要不要劝陛下,暂缓动手?”

许居正缓缓起身,走到书案前,点燃一枝新香,拂袖坐下。

“是该劝了。”

他取出一卷雪绢素纸,研墨蘸笔,静默良久才落笔书写。

烛影摇晃中,他每一字落下都极其沉重,像是为整座朝堂勾勒骨架,又似是在一片浑浊水泽中寻求一条通行的路径。

他边写边道:

“今朝朝堂震动,固然新党多年专权,党祸深重,然其于政务之根基,不可尽废。若陛下一时意气,贸然全斩,朝纲恐难安稳,政务更难续接。”

“当今之局,非打蛇不可,但此蛇非斩首一刀,而需割鳞去毒,步步为营。”

“若连根拔除,反将引天下震荡。此举,不可不慎。”

“我等为臣者,既不能避清议之锋,又不可不顾国本之稳。”

霍纲听到这,叹道:

“你说得对。这些年来,清流处处标榜忠直,却终归少入庶职。新党虽多跋扈,然提拔实才者亦不少……如今陛下若听信一言之喜,轻易出手,只怕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边孟广看着许居正笔走龙蛇,眉宇沉静,忽问:“你准备何时上奏?”

“明日一早。”许居正道,“宫中多耳目,夜里不宜动笔信递,我当亲自携疏入宫,送交陛下。”

“就说,臣等清流,虽不欲与新党并列,但更不愿朝堂断线。”

“若欲整肃,须先谋人;若要拨乱,必先理纲。”

“今非动时,万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霍纲叹了口气,“你是怕,天子尚年轻,心思易热,一时震怒之下……真的不顾后果了。”

“是。”许居正道,“他已用魏瑞、擢你我二人,便是给了信任。但若我们眼见危局而不谏,不是辅佐,而是放纵。”

“到那时,朝堂若崩,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边孟广轻轻点头,“此事确需谨慎。”他略一沉吟,忽然笑了一下,“说起来,这倒也正印证了王擎重那句话——‘拔我者,挖骨换血。’”

“我们若真不愿见大尧失血过多,便该劝止这一刀。”

许居正写完,盖印封署,将奏疏递予下人,命其妥帖封存。

他回身坐下,望向烛光。

“等这一关过了,便要着手一事。”他缓缓道。

“我们……要开始真正培养能替代新党的人才了。”

霍纲与边孟广对视一眼,皆知这句话之重。

“这一步,我们迟了十年。”许居正低声道,“再迟,便真被王擎重看扁了。”

烛光跃动间,许府后园悄无声息地沉进深夜,唯有那盏刚封好的奏疏,静静立于灯下,像一份沉重的劝言,也像一只已投向深潭的石子——

明日一到,便会掀起,波澜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