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28章 打蛇困局

夜幕降临,东都城中渐渐沉寂,唯有宫城方向尚有隐约灯火映照。

许府后园,疏竹掩映、石灯斜照,一座小亭之内却透出一丝温酒之气。

亭内灯火温黄,照得三人面庞半明半暗,酒盏对坐,帛席之上摆着数碟清肴。

许居正与边孟广、霍纲三人,身披便服,围坐一桌,正各自饮着盏中温酒。

“……没想到啊。”边孟广捻着酒盏,望着月色道,“今日,竟然走到了这一步。”

许居正也抿了口酒,神色却不若往日那般沉稳端肃,而是夹杂着一抹罕见的复杂情绪。他低声道:“谁也没想到。前几日还在担心要被罢相,今日却被推至三相之首。”

“真是峰回路转。”霍纲亦叹了口气,“我也以为,陛下已准备彻底启用新党,咱们不过是被安抚而已。”

说罢,他将酒一饮而尽,神情中既有庆幸,又有深深的后怕。

“说到底,最令人震惊的……”边孟广忽然放下酒盏,眼中闪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光,“还是——魏瑞。”

此言一出,亭中短暂沉寂了片刻。

随后,三人几乎同时苦笑起来。

“魏瑞啊……”许居正仰头看天,幽幽道,“三朝无人敢用之人。今日本以为该是王擎重登台之时,结果陛下竟……把他请了回来。”

“我当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霍纲摇头苦笑,“太和殿上,那道圣旨一出,我看林志远的脸,比煮熟的鱼还白。”

“他的脾气,他那张嘴……咳,想想都头疼。”边孟广忍不住说,“我当年只是与他共议三次案牍,就被他当众斥了两次。”

“我也被他当众责过。”许居正倒不避讳,“他确实是直。可他的直,并非为人所不能容——只是这世间,愿容者太少。”

三人默然。

魏瑞三朝不迁,非因无才,而是因其太“直”。直到让所有皇帝都不敢启用,直到他一张口便能让百官寒心。可今日——陛下却启用了他。

“是胆魄,也是不忌。”霍纲轻声道。

“是。”许居正轻轻点头,“但问题就在这了。”

“你们还记得陛下今朝那句话么?”

“‘蛇已出,该打了。’”边孟广眼神一沉。

“是啊。”霍纲慢慢将酒盏放下,语气缓慢而沉重,“那蛇,指的自然不是旁人——而是新党。”

许居正点头:“这些天,陛下频频启用新党,甚至对清流诸人明面打压……这一切,如今看来,不过是‘引蛇出洞’。”

“可问题是,蛇是引出来了,接下来——打得掉么?”

三人沉默。

亭中夜风穿竹,吹动几人衣袂,带起盏中余香。

“这些天,新党上位者甚多。”边孟广眉头紧蹙,“不论是刑部、户部、御史台,甚至礼部都有林志远一脉插手之人。这些人一朝罢尽,谁接?”

“原本若是一步步逐出,尚可从容布置。”霍纲摇头叹息,“如今这样……动手太猛,怕是新党若真联手反扑,朝局动荡,难以为继。”

“陛下有心谋断,可这盘棋,是否太快了些?”边孟广语气略有担忧。

“不是快,是太敢。”许居正语气冷然,“从今日看,陛下不是在排除新党,而是在重构朝堂。”

“重构?”霍纲一惊。

“你们想想。”许居正低声道,“左相我等本以为会是林志远;结果,是你。”他看向边孟广,“且你与我皆非密交之人,连王擎重都未上中相之位,反被魏瑞空降而入。”

“这不是分权,而是夺权。”他吐出这几个字,语气缓慢,“并且是,彻底性的夺权。”

“可这样一来……”边孟广眉头深皱,“新党会反扑。”

“必然。”许居正冷冷一笑,“而且,新党若急切联手,打出的就是‘稳国之声’。”

“毕竟,满朝衙署一大半文官,都是他们旧部,陛下若一纸诏令尽逐之,整个东都政务,怕立刻瘫痪。”

“那怎么办?”霍纲声音微紧,“难道我们……要放任不管?”

许居正摇头:“不是不管。而是——陛下自己恐怕都知道,这一仗,不是一日能打赢。”

“他敢启魏瑞,是在立威;他敢用边孟广,是在取信;他将我推上大相,是在封喉。”

“封谁的喉?”

“——封新党的喉。”

“告诉他们,再闹,再推,再联手,皇帝也不依了。”

“可陛下,怕是托大了。”霍纲低声,“蛇虽出,但多如藤蔓,一斩不断。”

“这朝堂,真的……还撑得住这一场变局吗?”

三人皆无言。

不时。

亭中酒意已散,风声却起。

许居正拂袖斟酒,袍袖轻摆,盏中微微荡出一圈涟漪。他低头看了眼这圈涟漪,忽而叹息了一声:

“打蛇容易,打死难。”

霍纲靠在一侧石柱,神情沉肃,低声道:“若不打,朝局迟早被反噬;可若要打,如何打?”

“当断则断,不然反受其乱。”边孟广皱着眉道,“新党之人,已非一朝养成,林志远与王擎重皆非庸才,陛下若真意清洗,不能迟疑。”

许居正却摇了摇头:“打,当然要打。但现在的问题是,打完之后,谁来补?”

三人皆沉默了。

“今日之朝局,看似清流占了上风,实则虚浮。”霍纲缓声说,“我们有大相,有左相,有陛下信任,可细观六部之中,有哪一部不是新党执笔?”

“如今朝局,大势已定。”

“我们真正的难处,不在今日,而在明日。”

霍纲抬眼看他,眉头微皱:“是啊……这么一想,打蛇还真不是个好办的事情啊……”

“补缺。”许居正将酒盏放下,语气低沉,“我们清流,撑得住上位者三两人,撑不住三百府台、六部司署。”

“陛下要打蛇,咱们都看出来了。新党从中枢至地方,恐怕都要洗牌。”

“可问题来了。”他一顿,语气更低,“拔了林志远的人,谁来补?”

这句话出口,小亭顿时安静下来。

边孟广缓缓将酒盏放回案上,眉头皱成川字,眼神沉了下去:“……这才是真正的麻烦。”

“打他们,容易。”霍纲接道,“他们贪,他们狂,他们目中无人,有错处就能罚,有言罪就能逐——”

“可把他们全拔了,朝廷怎么办?”

“这朝廷,还怎么转?”

许居正闭了闭眼,低声道:

“吏部十三司中,有九司是林志远、王擎重提拔的亲信;礼部上下,大半出自新党学脉;工部与盐铁,更是多年累积的骨干,几代递用,根深叶茂。”

“这些人不是什么无名之辈,而是今日朝政真正的‘手脚’。”

“如今若照陛下之意,把这些蛇一条条都打了……那天子的船桨,还剩几根?”

边孟广手指轻轻扣着案几,一字一顿道:

“清流中人,多是守道、持节、讲学之士,长于议政、善于谏言,却未必习得庶务执政。”

“若真叫这些人替补上去,可能连如何拟一道粮折、发一道银契都不清楚。”

“再者……地方官缺,谁补?司吏空缺,谁替?三司六部一旦抽空,整个中枢就要陷入停滞。”

“朝政不能断线,庶务不能悬空。”霍纲轻轻摇头,“这不是打蛇,是砍腿。”

“不是毁党,是自毁。”

话至此处,三人俱都陷入沉思。

灯火如豆,烛影微微摇曳,映得他们面色愈发沉重。

“我们不是怕陛下打。”许居正轻声道,“而是怕他打完之后,根本没人可用。”

“新党错归错,他们掌事太久,这些年来,真正的才俊、实干,十有七八都在他们手中。”

“我们若贸然换将,便是逼一个垂危病人当场换血。”

“天子要的是改革,是新局,是洗旧布新。可这局该如何换?”

边孟广喃喃道:“怕的不是换局,而是没人接局。”

“如今之计,要么——不打。”霍纲苦笑,“留他们一命,用他们之才;要么,就得立刻培养、推举、补上人手——可这事,哪是一时能成的?”

“清流这些年只讲声名,不讲权事,不肯入司、不肯下县,不肯走‘庶职之途’,如今一朝要人,却发现根本没人肯干。”

“便是肯,也不熟政。”

“临事不决者不可主事,眼下清流中人虽有风骨,可真能独当一面者……也就是我们三四人。”

“再往下推,全是空架子。”

三人再次沉默。

这才是他们最大的忧虑。

不是怕陛下不打,而是怕打得太快。

不是怕新党反扑,而是怕清流接不住手中的权柄。

“这便是……”许居正低声道,“过去我们清流一直引以为傲的‘不染污泥’,到了今日,却成了‘无人可用’的实病。”

“若陛下明日发话,命你我三人再举百人执政,你举得出来吗?”

他看向边孟广。

边孟广沉默了片刻,轻轻摇头:“最多三十人。”

“再下去,就是听书不听令之徒、空有清誉的纸上学士。”

许居正又看向霍纲。

霍纲叹了口气:“我军中可推者,仅五人。”

“其余皆旧人,不是新党提拔,便是局中观望者。”

“若我撤一人,无人可补。”

这一次,三人谁都没有再说话。

案上的酒早已冷了,茶香也随风吹淡了。

“所以,”许居正低声道,“不是不愿打。”

“是打了之后,我们反而无颜去见陛下。”

“因为我们……补不上。”

夜风灌入庭中小亭,吹得烛火轻轻颤抖,仿佛连那点微弱的光亮,也随时会熄灭。

“你说,陛下……真的看不出这个局?”霍纲忽然问。

许居正目光幽沉,望着庭中烛影微晃,缓缓吐出一句:

“他当然看得出这个局。”

“可问题是,他到底要怎么破?”

霍纲眉心紧锁,低声道:“他如今是连根拔,还是节节砍?”

“连根拔,容易沦为动摇根基;节节砍,恐怕又沦为缠斗反复。”

“新党如今并非盘根错节那么简单。”边孟广缓缓开口,眉宇间写满沉思,“而是已经成了大尧的官僚体系本身。”

“就像藤蔓缠住古树,树根还在,可藤蔓早已吞掉了阳光。”

“你要砍藤?砍得太快,树就死了;砍得太慢,藤反咬其根。”

许居正眼神微黯:“所以我才说——这一局,打蛇不难,难在打蛇之后,蛇窝如何清?旧藤如何剪?新枝又从何来?”

霍纲低头不语,指间轻扣桌面。

他心中清楚得很:萧宁此番既然敢任用魏瑞,便已说明他不惧天下之议,不避权臣之怨,意图重塑朝局,洗净前弊。

可一旦动了根基,那便是动了整部大尧的官僚机体。

“是啊。”霍纲低声道,“今日朝堂四相三清,几乎将新党排挤殆尽。”

“可除了你我三人,真正可以握实政、调部局的清流能臣,有几个?”

“如今中书、门下、吏部、刑部、兵部、户部、礼部、工部……再往下数,各路节度使、转运使、监察御史、府尹州牧,都是新党旧人。”

“天子要动,如何动?”

“他若想动,就得动全部;可若动全部,谁来补上这一座庙堂的梁柱?”

“没人。”许居正沉声吐出。

“我们清流苦谈风骨、讲政德,却无人走庶务之职,没人掌章法、定细则、阅账簿、知吏情。”

“旧人不堪,新人不出。”

“这便是天子的窘境。”

霍纲苦笑一声,举杯仰饮,沉声道:“陛下恐怕……被自己一剑斩开的山路困住了。”

“步子迈得太大,回不了头,也接不了地。”

边孟广目光一凝,道:“你们说……若局真的打乱了,他会如何?”

许居正看了他一眼,缓缓吐出一字:“杀。”

霍纲微怔:“杀?”

“杀一批人,震慑;撤一批人,清流;立一批新人,从布衣中提拔,从寒门中用人——逼着这朝堂,重新洗筋换骨。”

“以暴制乱。”他语气低沉,“以魄力取平衡。”

“可这能成吗?”边孟广皱眉,“天下可真容他一次这样的破局再建?”

许居正不答。

半晌,他才低声道:“换做十年前,不能;五年前,也不能;可如今——也许能。”

“他已非当日登基之君。”

“魏瑞也好,蒙尚元也罢,他敢用这些人,便是给所有人一个信号:他已经不打算再顾左右而言他。”

“他要的是权。”许居正说得平静,“是主动布局的权,是清洗重塑的权,是从今日开始,不再受制于新旧两党任何一派的……权。”

“可问题就在于——”

他顿了顿,神色极为复杂。

“……他够不够快,能不能成?”

霍纲默然良久,忽然低声道:“我们能不能帮他?”

边孟广看他一眼:“我们若是真能补上空缺,当然能帮;可我们若补不上——便是拖他下水。”

许居正语气冷静:“天子此刻想的不是我们肯不肯帮,而是——我们有没有本事,帮得上。”

“这场大清洗之后,是重建,是造人,是立国之本。”

“若他真敢动吏部、动刑部、动户部,那一日,便是我们必须站出来接盘的一日。”

“可我们接得住吗?”

三人再次沉默。

这才是他们最深的忧虑。

并非恐惧权力的更迭,而是忧心朝堂的断裂。

风能吹走旧尘,也能掀翻屋脊。

“他如今是断然布局,翻盘于顷刻。”霍纲苦笑,“可真要打蛇,便要做好受咬的准备。”

“我担心的不是他咬不死蛇,而是蛇咬了他——他就此倒下。”

“那朝堂怎么办?大尧怎么办?”

夜色更深,月华洒落院中竹影。

灯盏里火光微弱,映着三人神情一片凝重。

“他若真敢动林志远,动王擎重,动王擎重一派——那便是要不惜一战。”许居正轻声道。

“可我们能不能撑得起他一战之后的朝堂?”

“若不能——我们也就只是他用过的一枚棋。”

“这一局若赢,天子独权;若输,四相共殉。”

霍纲闭上眼睛,轻轻道:“打蛇,打得掉,未必打得完。”

“若蛇不死,反咬更烈。”

边孟广低声一叹:“可不打,蛇便蜕皮。”

“终究,仍是朝堂之祸。”

烛火熄灭,亭中只余夜风拂过竹林的“簌簌”声响。

许居正闭目良久,语声低沉,再次缓缓道:

“眼下,其实我最忧心的不是新党反扑,也不是他们咬死不走……而是陛下真的以为,自己能在打蛇之后,迅速立起新骨架。”

“可我们心里都清楚。”他顿了顿,看向两人,“就连我们自己都推不出一张完整的名单来。”

“我们这些年不过是守事保节、避权而谈的清流。真论接任之才,撑得起一府一部者,十不足一。”

边孟广沉声点头:

“我们尚且如此,陛下掌政不过旬日,他能清楚朝堂哪一司、哪一曹、哪一院藏着什么样的人?谁能用、谁不能碰、谁是假名清誉、谁是真才实学——他知多少?”

“朝政如舟,手握的是盘龙之柄,看的是藏锋之剑。他如今初执权柄,怕是连吏部十三司都还认不全,就想凭一己之力破局重建?”

“这不是不敬天子。”霍纲目光肃然,“是替他忧。”

“我们三人,此刻坐在这儿,知根知底,历官三部,尚且对‘谁可补缺’一事束手无策。”

“而陛下……恐怕连六部尚书私下里都还没谈过几次话。”

许居正苦笑一声,低声道:“他不知人事,只知心事。”

“他想打蛇,是想打心头的恨,心头的毒,心头的桎梏。”

“可心意再坚,若无刀可使,凭什么斩蛇?”

边孟广沉吟道:

“他今日之变,是雷霆一击,是破局之气魄。可若问他接下来三个月、三年,谁来接这摊子?他拿得出人么?”

“一个魏瑞可立威,一个蒙尚元可肃军,可除此之外呢?”

“刑部清了,谁来办案?户部撤了,谁来理帐?大理、太常、翰林、都察、太仆、太仓——这些人换得起么?”

霍纲默然。

许居正神情更凝:“我们清流向来轻官务而重气节,重操守而轻庶务,今日为首,其实是空有其名。”

“朝政不是比风骨,是比章法,是比流程,是比决断。”

“若我们自己都列不出接任之人,叫陛下凭什么一个人想得明白?”

亭中一片静默。

这番话,说得重,然而三人却无一人反驳。

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忧虑——天子尚年轻,未亲政日久,眼下步子迈得极大,却极有可能,不知脚下之虚。

“若非陛下今日力用我等,任你为大相,用边孟广为左相,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会走这一步。”霍纲低声道。

“可问题在于——他用了我们之后,还能用谁?”

许居正缓缓吐气,一字一句道:

“他若再下一令,真要清理新党上下……谁来补?谁来撑?”

“打蛇之心可敬,可打蛇之后……蛇穴如何填?蛇毒如何拔?”

“没人可用,才是我们最怕的。”

亭外风吹竹林,簌簌作响。

三人对坐烛下,皆沉默良久,神情愈发凝重。

这夜,许府后园无眠。

不是为胜而喜,而是为胜之后——无人可承之败局而愁。

夜风渐起,暑气犹存,洛陵另一边,王府巷内却悄然亮起了灯。

巷尾处,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飞速驶入,马蹄声在夜石上敲出一串急促的脆响。

守门仆役本已打盹,听得动静,匆忙起身察看,定睛一看,不禁惊得一身冷汗。

“是……林大人?”

那车帘猛地被人掀开,夜色中,一人步履匆匆、面色苍白,几乎带着狼狈之意地从车中跳下,正是当朝尚书、号称新党中枢之首的林志远。

他身着月白常服,腰带松散,额间尽是细汗,眼中却布满惊惶之色。仿佛整个人一路奔来,早已神魂不定。

“快!快通报你家王大人,就说林志远求见!”

门仆呆了片刻,连忙回神应下,跌跌撞撞往里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