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30章 给皇帝个下马威?!

王府内,灯影疏斜,檀香绕梁,夜意深沉。

林志远坐于案旁,神色较先前已然平复了许多。

随着王擎重娓娓道来的解释与分析一一入耳,原本心头那团纷乱与惊惧也仿佛被缓缓抚平。

此刻的他,竟感觉到了久违的放松。

片刻后,他摸了摸肚腹,不禁自嘲一笑:“哎,方才紧张得一整日茶饭不思,如今倒觉得饿了。”

王擎重一听,唇角微挑,轻声笑道:“人心一宽,五脏也就清醒了。”

他说罢吩咐道:“来人,设席。今日夜色尚早,林大人远来,又经惊扰,不设宴待客,倒是我王某失礼了。”

不多时,膳案移入内堂,银灯高照,案上菜肴纷陈,既有金城酿鲤、黄酒醉鹅,也有岭南银笋、京东牛腱,香气扑鼻,色味俱佳。

王擎重亲自斟酒,与林志远对坐,举杯共饮。

“王大人之言,今日真是让我茅塞顿开。”

林志远满面感慨,饮下半盏后,唇角终于泛起一丝笑意

“陛下虽气盛,但终究尚浅,一旦思虑不周、行动过猛,反叫朝局动荡,清流再如何高风亮节,也不敢任之。”

“你说得对,我们新党纵有诸多不是,可这朝堂中大小事、千百人,总要人来打理。”

他说到这里,语气也更轻松了些。

“清流是有名声没错,可一问吏治,便如童子初试,不堪重负。若真将咱们这班人一锅端了,明日六部怕都要停摆。”

王擎重听着,神情仍是淡淡,未置可否,只是举杯又饮,目光微眯,仿佛沉浸在酒香之中。

林志远感慨之余,不免生出几分钦佩来:

“你看得透、想得远,陛下即便手执权柄,也受朝局所限。如今又有清流在前遮挡,想必短时间之内,也不敢轻举妄动。”

“你我且先稳住阵脚,养精蓄锐,等他摸清了朝中底牌,反倒要回头求我们了。”

谁知话音未落,王擎重忽然将酒盏“叩”地一声搁在案上,神情冷了几分。

“你以为这就是结了吗?”他冷笑一声,眼中泛起一丝凛冽寒光,“不动我们?他是不动了,可我们,不能不动他。”

林志远一愣,酒意瞬间清醒三分:“你……你是说……”

“呵。”王擎重捏着盏沿,目光如炬,缓缓道:

“今日他让魏瑞上位,杀鸡儆猴;许居正升大相,明标朝纲;边孟广横插一脚,立名立威。”

“别看他嘴上不说,手里不动,可骨子里,是在告诉我们——你们不过是些旧狗,早晚得换。”

“他不给我们致命一击,是因为打不下去,而不是舍不得。”

林志远下意识将杯放回桌上:“那你是想……动他?!”

“你还记得他登基时的历程么?”王擎重语气缓了几分,却更显锋利。

“他年少气盛,阅政不久,最大的缺点就是——自负。喜欢摆局布阵,爱听反贼话,想做千古明君。这样的人,吃一次亏还不知悔改,反而觉得天命在己。”

“我们若再坐视不理,迟早让他真以为,新党不过纸老虎罢了。”

林志远低声:“可他是皇帝……”

“皇帝?”王擎重笑了,“皇帝是坐在龙椅上不假,可天子的腿,不就是咱们这些人给装上的?”

“你看看今日清流那副样子,自己登了位子,却连谁来替新党都列不出来。我们新党再不动手,他就真把我们看扁了。”

“动他,当然不是夺权造反。”他眼神一厉,“而是要让他知道,蛇虽毒,不惧火;人虽狂,也要掂掂底。”

“我们新党,不是泥捏的。”

“你……打算怎么动?”林志远问得极轻,仿佛怕被风声听去。

王擎重缓缓端起盏中残酒:“洛陵这么大,衙署这么多,地方这么远,一纸圣旨能管到哪?”

“我们也不用喊口号,更不用反击什么清流——只需让他看到一点后果。”

“今儿个银契发不出,明儿个案卷压在中途,后天刑司决狱延迟数日……他再大脾气,也得消。”

林志远目中浮出一丝惊疑:“你是说,要……慢下整个朝堂的节奏?”

王擎重冷冷一笑:

“不是要抗旨,而是该慎重。既然皇帝爱用新人,那旧人便‘仔细些’办事——多请示、多斟酌、多议一议,多拖几日——咱们可是忠臣良吏,只不过更讲责任。”

“叫他知道,没有我们,这天下转不快。”

林志远倒吸一口凉气。

他不是不懂王擎重的意思,而是没想到,他竟真的要这么做。

这是不动声色的掣肘,是披着恭顺皮囊的温水煮蛙。

“王大人……你真的有信心,扛得住他的反击?”林志远声音微哑。

“你看他今日给谁写信了?许居正。”王擎重冷声道,“许居正是聪明人,他也怕清流接不了手——你以为他真会任皇帝胡来?”

“这朝局,只要我们不乱阵脚,反倒是他,举步维艰。”

“所以说,这时候我们不是等,也不是怕。”

“是要提醒他——他还得靠我们!”

林志远听罢,望着王擎重的神色,久久未语。

灯火下的王擎重,眸中仿佛映出整座洛陵。

酒席正酣,茶香袅袅,王擎重眼角轻扬,抬手为林志远斟满一盏,盏中酒光微荡,犹如夜色中潜流的波涛。

他放下壶,语气转为轻描淡写:“当然了,这些不过是后话。”

“就眼下而言,咱们也不必一下摊开底牌。”

他笑了笑,指节在杯沿轻敲几下,“明日一早,我已备下了一份‘回礼’。”

林志远一怔,放下筷子,身子微微前倾,眼神带着一丝急切:“愿闻其详。”

王擎重看着他那副急于知道底牌的模样,不禁一笑,语气低缓而带着几分戏谑:

“很简单,我已提前让人传信出去,明日早朝,我王擎重府中的亲信、旧部、门生以及几位颇有同心之人——都要‘染上风寒’、‘跌了脚骨’、‘突发胃疾’。”

他顿了顿,眼神略一挑:“这场东都的早朝,怕是要空出不少人位。”

“一个偌大的太和殿,少了五分之一的朝臣,不知那位初登庙堂的天子,看见了,会作何感想。”

林志远听罢,先是一怔,随即猛地一笑,连连点头,眼中闪出惊喜之意:

“妙,妙啊!王大人此策,当真高明!”

他一掌拍在膝上,眼中满是佩服,“不伤颜面,不犯忌讳,不违律例,却又能传递一个再明白不过的讯号——咱们新党,不是没人,也不是好欺负。”

“咱们不是当真与他翻脸。”林志远压低声音,“但这一步,正好踩在他的神经上,叫他感受感受我们的分量。”

“好手段,好分寸!”他低声道,“换做是我,怕是还不敢这样巧妙地出牌。”

王擎重含笑看他,举盏饮尽,声音不重,却带着一丝寒意:

“这不是反抗,是提醒。”

“提醒陛下——若要整新党,得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别以为今日三相换位,他就成了全胜之人。三相终究是三人,朝堂却是三百官,六百司,千名员,万人吏。”

“他若要动棋盘,就得掂量清楚——我们这些棋子,是能动,是可弃,但若同时动五枚十枚,整盘棋会不会垮。”

林志远一边饮酒,一边频频点头,忽地低笑一声:

“这样一来,不仅叫清流知难而退,也给那魏瑞上任的‘新气象’泼上一盆冷水。”

“他上了中相,可身后没兵没将,只怕连明早都不敢走到最前去。”

王擎重不置可否,只道:“明日早朝,便是试水之局。”

“若天子收敛,我们按兵不动;若他真以为清流可托,敢在朝上放狠话——那后头,还有得他瞧的。”

林志远抿了口酒,望着案上烛火低语:

“王大人果然谋深。”

“如此下马威,不痛不痒,却又直入骨髓。既不致陛下颜面全无,又足以令其警醒——我等新党,依旧根深叶茂,不容轻动。”

他眼神微亮,言语间甚至浮出几分轻松:

“陛下想试探咱们,咱们也得让他看看,蛇虽出洞,但不是谁都能踩死的东西。”

王擎重看着林志远,神色中略带几分玩味:“如今你也明白了?”

林志远一笑,放下酒盏,躬身一礼:

“多谢王大人点拨。”

“若非今夜对坐,我只怕还在惶惶中自扰,疑神疑鬼,空耗气血。”

“如今酒过三巡,言辞尽吐,倒觉得天清地明了不少。”

王擎重不语,只伸手将几卷奏牍从桌案一角轻轻拢起,随手放入书匣之中。

“这局才刚开始。”他淡淡地道,“接下来,既要静观其变,也要择时出手。”

“清流能压的,是风声与口舌,压不住吏治与实事。”

“许居正不是不知。他若真要全盘接手,先得找齐三百人来补缺——咱们且看,他能不能凑齐一半。”

林志远听到这里,神情越发笃定。他举杯,再次敬道:

“王大人,我敬你一杯。”

“咱们新党这十余年,风雨兼程,未曾倒下;今日也一样,哪怕天子变心、清流得势,我们也定能逆风而行。”

王擎重略一点头,盏中微光映着他眼底的深色。

“所以,我才说——他若真是个聪明人,明日之后,便该收手了。”

“我们不动,已是容让;可若再试图前推,那就别怪这条蛇真的翻身咬他一口了。”

“年轻的帝王,总得吃几次教训,才知道帝位是冷的,权力是燥的,而百官……从来不是一纸圣旨就能掌控的。”

烛火摇曳,帘外夜色沉沉如海。

二人对坐一席,言辞交错,酒香清苦之中,却铺就了一场即将到来的庙堂博弈。

王擎重轻轻捻盏,语气不急不缓:

“明日之事,不过是第一道手笔。”

“天子若醒了——朝局还能安。若还执迷不悟,那就不是朝堂之震,而是江山之危了。”

“我倒想看看,他那‘斩蛇’的手,是不是够稳。”

……

深夜,酒尽茶凉。

王擎重未再多言,只命人将宴撤下,缓步送林志远至门前。

临别前,他忽而拍了拍林志远的肩:

“放心,这天还塌不了。”

“明日之后,你便会看见——谁才是真正支着这片天的人。”

林志远深吸一口气,郑重一礼,转身离去。

他心中已无半点慌乱,反倒升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明日早朝,五分之一空位——

他倒也想看看,天子在那空落落的太和殿里,作何表情。

而这,正是新党真正的回应。

不是请罪,不是低头,

而是,沉默之中的锋利一剑。

东曦初照,晨钟未鸣,禁中尚沉于薄雾之中。

乾宁殿外,宫墙肃静,羽林军悄然换岗,连地面上的霜气都尚未完全消散。

然而此刻,一道衣袍风度、神色肃重的身影,已悄然出现在了乾宁殿前的丹墀之下。

许居正。

这位方才被任命为“三相之首”的大相,今日破例未随百官一道入朝,而是在天子尚未起驾之前,便先一步来到宫中。

他步履不疾,衣冠整肃,却又显得比往常更加沉重几分。

手中袖中,藏着一份未曾上殿便已亲书三遍、字字斟酌的奏章。

他未曾通过中书,也未递由内廷太监转呈,而是决定亲自交予天子手中——因为此事太重,若失之朝堂片刻之机,恐将悔之不及。

殿门前,内侍韩贵亲自值守。

见许居正至来,韩贵略显讶异:“许大人……今日破晓前便来,莫非有要紧之事?”

许居正拱手为礼,语气沉稳:“本官求见圣上,有一道奏章,须在早朝前呈阅。望韩内侍通报一声。”

韩贵瞥了他手中所持之物,略一迟疑,终究不敢怠慢,低声回道:“许大人稍候。”

他转身入内。

片刻后,殿门缓缓开启。

韩贵走出,低声一礼:“圣上已醒,宣许大人入殿。”

许居正微微颔首,提步缓行而入,步履之间,几不可察地露出一丝隐隐急迫。

乾宁殿内,帷幔未开,晨灯未熄,唯独宝榻之前,一方屏风掩映其后,隐约传出几声轻微的咳声。

萧宁早已披衣而起,正坐于榻前的几案之旁。

他一身常服,未着朝冠,神色安然,眼神却清冷如水。

昨夜显然未曾安寝,眼下略有青晕,但面容未露疲态,反倒有几分异常的沉静。

许居正行至殿中,遥遥一揖。

“微臣叩见圣上。”

萧宁侧首看他,声音不高,却透着一丝意外:“许卿此时来,有何要事?”

许居正不言,只从袖中取出那封密折,双手奉上。

“此奏,是微臣昨夜所书。望陛下今朝御前前,先行阅之。”

萧宁望着他,神情淡淡:“何事,须如此郑重?”

许居正拱手不语,只低声一句:“事涉朝局全体运转,容不得误。”

萧宁接过奏折,目光停在那熟悉的笔迹之上,微微一挑眉。

他并未急着拆阅,只是道:“许卿昨夜不眠?”

“是。”许居正答得干脆。

“为何?”

“臣忧朝局。”

萧宁轻轻将奏章放在案几之上,并未立即拆阅,反倒抬眼看他:“许卿是担心,朕今朝动新党?”

许居正闻言,眼神微变,旋即长叹一声。

“陛下心念社稷,微臣素知。”

“但这新旧之争,并非一朝一夕之积,今日三相更换,震慑已足;然若再雷霆动手,恐失平衡,乱了根本。”

他顿了顿,语气低缓,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忧虑:

“臣深知,新党之中,有奸佞,有钻营,有趁火打劫之徒。但同样,其中亦不乏庶务实干之吏、调度之能臣。”

“其人虽党争可厌,但在六部十三司中,皆有职司,若骤然除之,朝纲必陷迟滞,政务运转将如肢断骨折。”

“臣并非求情,更无妥协之意。”

“只是朝局尚未稳固,清流人手难以继位,若于此时贸然大动,恐……恐反坏陛下本意。”

许居正说到此处,终于抬头直视萧宁:

“臣斗胆相告——陛下若真意改制,不妨缓而行之。待清流有能继之人,再徐图更替,不失为长策。”

“臣请陛下三思。”

话音落地,殿内一时无声。

唯有那案上燃着的松香微微跳跃,在空中绕出一缕浅白的曲线。

萧宁看着面前这位已陪伴朝局十年的老臣,良久未语。

他并未接过案上的奏折,只是缓缓地、缓缓地笑了笑。

那笑意不及眼底,淡然如水。

“许卿的心意,朕明白。”

“昨夜你没睡,想的就是这个?”

“是。”许居正坦然点头。

“你担心朕今日雷霆震下,反伤大局?”

“非是不信陛下之断,而是……担心局势之险。”

萧宁轻轻摩挲案边,手指一点点按住那封奏折,沉默许久。

半晌后,他只是淡淡开口:

“朕自有打算。”

“此奏,朕会看。但今朝之事——便不劳许卿多忧了。”

许居正面色微变,似欲再言,却见萧宁已经站起身来,缓缓向屏风之后行去。

语调清冷,声音不高:

“时辰将至,许卿回吧。”

“太和殿上,朕自会给百官一个交代。”

他不再言语,也不再回头。

殿门之外,天光渐明,晨钟初响,宫墙之外传来羽林军交替的号角。

许居正站在原地,眉头紧锁,目送萧宁背影消失在内帷之后。

他知道——他没有说服萧宁。

他也知道——今日这场朝会,仍将是风起云涌。

只是,这风,是自宫中起?还是自朝堂来?

许居正长长吐出一口气,轻轻拂袖一礼,转身步出殿门。

天色彻底亮了。

太和殿前,天光微白。

大朝之日,原本殿门尚未开启,百官便早早于丹陛前肃立列队。

然而今日这殿前,却显得尤为冷清。

晨风拂面而来,吹动朝袍衣角,响成一片,仿若预示着一场风雨即将席卷庙堂。

最先抵达者,正是身为大相的许居正。

他自萧宁寝宫辞驾归来后,未曾回府,更未稍事歇息,便破例提前抵达太和殿前,亲自掌朝之仪。

今日的早朝,他心中已知不平,故来得极早,只为将局势提前掌控,以防意外。

而果然,就在他于丹陛下方站定不过一刻,便远远见一人缓步而来,脚步沉稳,衣袍翩然。

正是王擎重。

王擎重一身绛紫朝服,身姿挺拔,行至丹陛之下,径直走向许居正,眼神沉静中带着几分似笑非笑之意。

“许大人。”他拱手一礼,动作毫无破绽,恭敬周到。

许居正还礼,面无表情:“王大人来得倒是早。”

王擎重笑道:“大朝重事,不敢怠慢。”

话锋一转,他从随身执事手中接过一叠薄薄的折子,双手递上。

“只是本日诸臣中,多有抱恙者,早晨接连传来奏折,请我代为呈交,还望大人查收。”

许居正接过折子,翻开一看,脸色顿时沉了几分。

只见奏折署名之人,一个接一个,皆是他这些年在朝堂上熟识的新党骨干:

礼部侍郎、刑部左丞、户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其中不乏位居要津之辈,甚至还有几名昨日尚在奏事台前振臂高呼的言官,今早却纷纷称“风寒侵体”、“舌疾难言”,请辞早朝。

一封封看下来,竟已有二十余人!

“全是今晨所递?”许居正语气低沉。

“是。”王擎重微笑点头,神情温和。

“身体抱恙,乃人之常情。”他说得轻描淡写,“这些日子气候多变,大人也该有察。”

“……是么。”许居正冷冷抬眼。

他没有拆穿什么,只是将折子一一收好,交由身后心腹侍官。

而一旁的霍纲早已脸色铁青,他快步靠近许居正,凑近低语:“这是……给咱们来下马威来了。”

许居正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眼中寒意渐深。

“朝前请病,本就应由内阁过目核准。”他语气平静,“王大人如此兴师动众,倒真是‘仁者之心,广济同仁’。”

王擎重似是未听出其中冷意,仍笑着拱手:“许大人谬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