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696章 改风日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第696章 改风日

作者:长工绝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3: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洛陵城内。

“中军那边……那匹赤马上的人……是谁?”

“看着……好眼熟?”

“是啊!那凶兽、穿黑袍的那人,脸虽然模糊,但那神态、那坐姿、那眉眼轮廓……”

“怎么……那么像陛下?!”

此言一出,仿佛雷霆平地惊!

原本肃静的百官齐齐转头,望向那中军骑列——

黑袍如墨,战甲微破,火痕犹在,身形挺拔如剑锋,骑于赤红战马之上。

他双手执缰,虽未露面容太多,可那气度、那一身沉静之威、那目光所向的笃定与威严……

简直就是……那个人!

那他们以为早已战死的……萧宁!

“陛……陛下?!”霍纲忽然低声道,眉头狠狠一跳!

“这不可能!”郭仪满脸震惊,瞪大双眼。

“他死了!不是说,他是战死在秦玉京的三剑下吗?怎么可能还活着?!”

许居正也是神色剧变:“看……再看清楚些,莫不是长得像?”

人群忽然爆发出低低的骚动。

“真的是他……我认得陛下那凶兽嘲风!是御厩亲自调教的,陛下独骑!”

“那身披风,那腰间金环,还有那佩剑——是大尧圣剑!”

“天啊……那真是……陛下?!”

“陛下还活着!陛下没死啊——!!!”

几位老臣目光呆滞,嘴唇微颤。

那道身影骑凶兽而行,沿着中军缓缓前进。

阳光之下,他神色淡漠,似乎并未刻意去回应谁的目光,只是一人一骑,从军中缓步踏出。

随着他的逐渐靠近,百官的眼神越发动摇,那种属于“君王”的威严与气场,根本不是谁能模仿出来的。

那是压过了万人敌军之后的从容!

那是火海中斩敌、灭火、救人之后的沉稳!

那是帝王的风骨——

——一眼望去,无人不折服。

“陛下!真的是陛下!!”

终于,不知是谁先跪了下来,声音颤抖!

“吾皇万岁——!”

紧接着,第二人、第三人,整个文武百官几乎在一息之间,齐刷刷跪倒在地!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震天的呼声,响彻在整个洛陵城前!

百姓也跪了,军士也跪了,士子、老卒、商贩、妇人、孩童——

无数人,涌上街头,泪流满面地望着那道熟悉的身影!

他们以为,那人早已埋骨潞川战场!

他们以为,那位帝王早已为国捐躯!

可如今——

他回来了!

他活着!

他骑着马,带着胜利的大军,穿过城门,回到他的皇城,回到他的江山!

……

城头之上,一身紫金朝服的许居正重重跪下,老泪纵横:“老臣……老臣无能,未能护得陛下安然归来……”

霍纲亦紧随其后,面色涨红,眼神震撼:“竟然……竟然真的是陛下!”

而郭仪那张铁面,一向沉稳如山的老大相,此刻却双唇哆嗦,脸上竟露出少年般的狂喜!

“回来了!”

“我大尧……不亡了!”

洛陵街巷间,钟鼓齐鸣!

百姓泪目!

街头巷尾,万民震动。

“陛下真的还活着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满脸泪水,望着那中军骑列中的身影,手颤抖着不断叩头:“天不灭我大尧!天不灭我大尧啊!”

旁边,一位老妇人泪流满面,口中念念有词:

“老天保佑,祖宗显灵……是陛下……真的是咱们的皇帝回来了……”

她身边的孩童不明所以,却也被感染得跟着跪下,学着磕头,一边哭一边喊:“皇……皇爷爷……”

小贩们丢了担子,书生们撕掉白巾,街头士卒们扔掉了手中兵器,全城百姓如山如潮,朝着那缓步前行的帝王奔去,不敢靠近,只能远远望着,嘴中却都在呼喊着:

“吾皇万岁!”

“陛下归来,大尧有救了!”

“老天爷长眼啦!”

“我还记得当年陛下登基那日……那日他一人一剑,挡在城外寒风之中!如今又是他!又是他一个人,带兵平乱,护我山河!”

“谁说他是纨绔?谁说他是废皇?你们睁大眼看看,谁能在万军中归来?谁能在火海里救人!?”

“从今往后,谁再敢对陛下不敬,我第一个不答应!”

一位年迈秀才热泪盈眶,竟就地伏地痛哭:

“陛下……学生之前错看了您!错信谗言!以为您死于三剑之约,已心如死灰,如今亲眼见您归来,老夫罪该万死啊!”

而不远处,一位青年武夫紧握长枪,浑身颤抖:

“我见过他!我见过陛下一人冲进敌军火阵,身上燃着火,却还挥剑救人!这是真正的……真真正正的帝王啊!!”

人群中,越来越多的民众跪倒在地,随着军队靠近,他们却不敢越界一步,只是齐齐跪在街旁,不断高呼,不断呜咽。

泪水与欢呼交织成海潮,簇拥着那骑在嘲风背上的黑袍人影,一点点踏入城中。

他未言一句,但他眼中凝着厚重的悲凉,也有不灭的执念。

而众人只觉,那一身焦黑战袍,早已成了天下最耀眼的龙袍!

“他不是从战场回来……他是从地狱回来的啊……”

有低声自语者,已声泪俱下。

……

皇城前,钟楼大鸣。

洛陵百姓,文武百官,万军百师,齐齐跪地,望着那一骑破敌的帝王,迎着苍阳与山河,缓缓归位。

“陛下,万岁!”

这一次,喊声不再只是礼节,不再是仪制。

而是发自肺腑的敬意与感激。

是从亡国边缘挽回希望的呐喊。

是百姓心中真正帝王归来的呼唤!

皇都之巅,龙气重凝,紫气东来。

万民仰望,热泪纵横。

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

大尧的天子,真正归来了!

夜色沉沉,洛陵城内的府邸群落在月光下静谧如眠,唯有一处宅邸,灯火未熄,文墨犹浓。

这便是中相许居正之府。

此刻,书房之中灯火辉煌,三道身影正围坐一方画案前,气氛沉凝,却透着一股难以言明的焦躁与紧迫。

“唉,三日之后……”许居正轻轻抚须,眉头紧锁,“便是改风日了。”

话音落下,满室一片沉默。

改风日,乃大尧自太祖年间设立的朝廷大典,自始便为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政务之日。

所谓“改风”,意在革弊除旧、布新兴政。

历代天子,皆需于此日登临金銮,率文武百官,宣读《年策诏书》,确立当年政纲、布达新制、明断律条,或赈灾免赋,或黜陟百官,或改朝律、立新令,皆可于改风日一并颁行。

朝中上下、四方郡国,皆以改风诏为新年准则。

可谓一纸诏出,天下震动。

往年改风,多为常例修补,改则多有节制。

但逢国难、战乱、政争之后之改风——

往往也便是一次……改天换地之日。

霍纲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沉静如山,低声接道:“这一年,实在太乱了。”

“北境初春动荡,孟党之乱,左相穆起章又起兵作乱。”

“之后四王之乱,战火连绵。”

“到现在,才总算初定——可百姓苦矣,百官惶惶,大尧国脉……也折去半条。”

“今年改风日……怕是比历年来都要更难。”

郭仪素以冷面著称,此时也叹出一声长气:

“往年改风日,旨在宣政,布德、立制、疏弊、革吏,安民心。”

“可今年不同。”

“今年,是大劫之后的第一个改风日。”

“若陛下此时无有对策,无法定下根本大策以止乱革弊、振百官之纲、安社稷之本……”

他语气一顿,看向许居正与霍纲,眉宇之间满是忧色。

“那恐怕,百姓的期待,会转化成一次真正的失望。”

许居正闭目不语,沉思良久,缓缓开口:“过去一年,三朝不安,十府动荡。文臣党争,武将离心。尤其左相一案,更动摇根基。”

“百姓言道,宫廷乱,不如田间活;将士言道,今日奉军令,明日即叛乱。”

“他们不是不忠,不是叛国,而是……不信了。”

“信心崩,则人心散。”

“我们需要一场革新——由上而下,斩断旧制,重整纲纪。”

霍纲缓缓点头,沉声道:“可问题是……陛下是否有此胸襟与手段。”

郭仪冷声一笑:“他有兵,有武,确实无敌。”

“可治国,讲究的是仁政、律法、内务、财政、三省六部调配有序。”

“我从政四十年,从未见他在朝中处理政务超十句言。”

“他能带兵破敌万人,可让他管一州粮赋、三道律令——他……能么?”

许居正轻声道:“莫要妄下断言。”

“虽未有朝政之功,但他既能一人挽天下倾局,便非庸人。”

“不过……”他语气又沉了几分,“若陛下真无对策,那今年的改风日,怕是将成为天下人诟病的笑柄。”

霍纲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道:“百姓如今虽因陛下归来而欢腾,可这份喜悦,若不能以实际善政延续,三月之后,便会烟消云散。”

“喜悦易散,怨气难解。”

郭仪点头附和:“是啊……毕竟,天底下的百姓不是傻子,他们看的是米价、是赋税、是有没有乱兵扰民,是有没有苛吏压榨。”

“这些,都不是一柄剑能解决的。”

夜渐深,灯火如豆。

许居正府邸中,余香未散,席下诸人皆神情凝重,连连低语,不复白日官场的矜持威严。

案上文墨堆积,诸般奏本、律例、地方来报、民间杂章堆满书案,众人面前的清茶已冷,却无人察觉。

“那二位以为,”霍纲忽然开口,沉声道:“咱们大尧这位天子……除了手中这一柄剑外,是否还能提起笔来,治得这江山国政?”

话音一落,满屋皆静。

郭仪双手交握,低垂着眉眼,神色平淡:“老实说——我不乐观。”

“帝王之道,并非止于武功。”

“我见过太多英雄末路之人,一生骁勇,却败在治国安民之上。治军,可一将定万里;可治国,非一人可图谋,文治纲纪,需十年打磨。”

许居正轻叹一声:

“陛下这一年征战连连,从琼州起,到北境,再至上南村,确实功勋赫赫,威震四海。但……他有处理政事的底子么?”

“我等从政三十载,尚不敢言‘通达政术’。”

“陛下少年时便远离朝局,这一年又在外征战。他有几时,真正参与过朝政?”

“可如今,一纸年策诏,将由他亲书。”

“这份年策——将决定大尧今后一年的朝纲方向、律令革新、赋税修订、兵力整编、吏治肃清、疆域防御……甚至关乎一国兴衰。”

“他……真能写得出吗?”

屋中几位老臣皆是一阵沉默。

郭仪冷哼一声,道:

“他若不是武功卓绝,这皇位还能坐得稳?先帝要的,怕本就是一个能保江山之人,而不是一个能修法度、安民心的圣王。”

“若非这改风之责为历代天子之必举,谁又敢让这等‘剑锋’之人来定天下之律?”

此言一出,屋内再度一静。

霍纲摇了摇头,道:“话虽如此,可眼下的局势,不得不改。”

“民心动荡,朝野不稳。四王之乱方平,北疆那边,只怕,也不会一直这么平静。”

“若此时,陛下年策中再无以民为本、以法为纲、以治为上的言策……我们朝廷的威信,将彻底失去。”

许居正点头:“这才是我等今日聚于一堂的目的。”

“即便陛下才学不足,心志不明,我等老臣也不能坐视。”

“改风之日,既为诏布天下,亦为万象更新。”

“陛下若无策,我等便上表进言,辅之以纲目,定之以条章,使其有所施展,有所依凭。”

郭仪沉声接道:

“我郭某,虽素来不喜与党争为伍,但若能在改风之日,于金銮殿上进策三条、劝改两事、革弊一律——便也死而无憾。”

“我也如此!”霍纲咬牙,正色道,“这一年,百姓之苦,我看在眼里。朝廷再乱下去,这江山便再护不住了!”

一名户部中丞低声道:

“陛下若不能定策,不如由三省六部拟章草百案,列明十条政改之纲,三司核查,待陛下拍定,可免空言误国。”

“不可!”许居正却是摇头。

“此事须陛下亲决。若由下官拟草,反成宰辅越权、君权虚设之笑柄。”

“更何况,如今百姓之所以依然愿意信他,不是因为我们这群老头子坐在这儿出谋划策,而是因为他能冲进火海中救人,能在万人军前独掌乾坤。”

“他若不亲定政纲,百姓那份热血,也就散了。”

众人纷纷沉默。

过了片刻,郭仪忽然叹了口气,缓缓开口:

“罢了。”

“既如此,咱们便拿定主意——”

“改风之日,陛下若有妙策,自是万民之幸;若无良策,咱们便为陛下添砖加瓦!”

“我这两日拟好三条户部税法改革,郭老你那边律令整修一事也需提上日程。霍兄,军政调度上你最熟,兵部那边的兵员整编也需列明三策。”

“还有吏部、刑部、工部……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治国。”

“但——我们可以辅佐一个帝王,撑起整个天下。”

“对!”一位尚书起身,眼神熠熠:

“这一次,咱们众臣不斗了,不争了,不论左派右派,不看党系门户,只要是对天下百姓有利的、能安社稷的——全都写上来!”

“愿陛下在上,接我等十年之心血,立万世之基业!”

一屋子老臣,竟在烛火下起身,满目郑重,纷纷立誓:

“改风之日,我必上表!”

“我郭仪,愿奏新律八条,革旧制三事!”

“我霍纲,愿举兵法三篇,清军纪八节!”

“我许居正,愿草政纲一卷,通民意十策!”

火光之中,众人笔墨翻飞,卷轴齐开。

许居正目光凝重,更是道:“既然如此,三日后,陛下登朝。我们便提前筹一份《百策纲要》,作为参考?”

“共拟一策纲,三卷六章。”

“一卷讲民生,针对粮价、流民、战后复耕、赈灾重建;一卷讲吏治,整顿地方腐吏、厘清军政权责;还有一卷,讲国本——”

他眼中露出几分锐意:“收回诸侯旧权,确立王权中枢。”

“此策,若陛下肯采,天下可安五十年。”

郭仪喃喃:“可若不采……”

霍纲淡淡道:“那便,再看三年。”

夜风吹进窗扉,摇动几卷竹简。

三位权臣一夜未眠。

他们在思索的,不止是一个皇帝的能力,

更是一个天下的命运。

夜色如水,清辉洒满深宫。

洛陵皇宫内苑,千盏宫灯次第点亮,映照得整座皇城犹如沉静夜海中的明珠,幽而不冷,静而不寂。

景霜宫内,一炉檀香缭绕,氤氲出丝丝温暖与安宁。

高阁风帘轻舞,窗外桂影摇曳,恍若梦境。

卫清挽披着一件薄绸外衫,坐在榻前,一双玉手握着绣帕,却迟迟未动。

她的目光时而落在香炉之上,时而望向门外——心神恍惚,显然并不安稳。

房门“吱呀”一声轻响,一道熟悉的身影推门而入。

正是萧宁。

黑袍不换,火痕未散。可那一身沉稳威仪,仿佛让整座宫殿都随之安宁下来。

“你还没歇下?”他笑问,脚步极轻,却带着那种浑然天成的沉定。

卫清挽转头,看见他的一瞬,眼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抹柔意与担忧:

“你怎么才来?外头这么冷,战伤还未好全,怎能再熬夜?”

萧宁走至她身侧,轻轻落座,伸手将她散乱的青丝拢到耳后。

“你先别管我,”她低声道,眼神认真地望着他,“三天后,就是改风日了。”

“你可有想法?”

这一句问出口,她自己都觉得有些犹豫。

毕竟过去数年,萧宁一直以纨绔面目示人——花天酒地,嬉笑怒骂,是大尧第一纨绔。

哪怕后来,他一人斩敌十万、火中救人、平定四王——他是战场上的雄主,是万人敌的将军。

可朝堂之事呢?

她不是怀疑,只是……未曾亲眼见过。

“挽儿,你是在担心我?”萧宁的声音柔和如月。

卫清挽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眼神却依旧专注:

“过去这一年,天下实在太乱。如今百姓苦、军赋重、各地府库空虚,百官惶惶不安。”

“今年的改风日……不是平日可以比的。”

她顿了顿,眼中光芒微闪,像是在鼓起勇气:

“夫君,你能打仗我信得过……但治国之事……我……”她轻咬红唇,终究没能把“我怕你不懂”几个字说出口。

可萧宁却只是轻笑了声。

他起身,走向一旁铜炉边,取出一碗热汤。

那是早早就温着的安神汤,沉香养气,暖胃安心。

“这段时日,你跟我一起奔波太久了。”

萧宁端着汤回来,轻轻放到她手中,“你也累了,该歇歇了。”

“这汤,你喝了,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

“至于朝堂之事……”他低头,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交给我。”

“我既敢回来,既敢在万人军中立下王旗,就不会让这大尧再乱。”

“我说过的,你守江山,我守你。如今乱世已平,该我守江山了。”

卫清挽手微颤,望着他那双沉静坚定的眼睛,忽然觉得,自己那些疑虑……似乎确实多余了些。

她轻声问:“你……真的有安排了?”

萧宁点头:“从上南村归来,我已拟好了五条要政。”

“这些,就在改风日一一道来。”

他说得不紧不慢,没有一丝夸张,却每一句都字字千钧。

卫清挽怔怔望着他,脑海中忽然浮现那日在战场焦土中,他一人执剑、十万敌军跪服的身影。

如今再看这男人,他虽未穿龙袍、未加冕冠,却俨然是真正的天子。

“我以为我早已知道你是谁……”她轻声呢喃,“可我还是低估你了。”

萧宁轻笑,将她搂入怀中:“低估了也好,这样,便能有更多惊喜。”

“别担心,”他低声道,“改风日那天,我会让整个大尧,看到一个新的天子。”

“一个不止会战的皇帝。”

烛火摇曳,香气氤氲。

两人相拥而坐,天地静谧,岁月无声。

此刻宫中未眠的,不止这对帝后,但却是最安宁的一角。

因为她相信他。

因为他,早已有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