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695章 大疆乱!

炽风渐息,焦土之上,剑意犹未散。

战场中央,任直一半跪在地,脸色苍白,喘息粗重,额头冷汗淋漓。即便他强撑着姿态,但谁都看得出来——他败了,败得不轻!

可他并不狼狈。

任直一盯着面前那道身影,一身破烂焦袍,右臂包着残布,脸庞因血与烟而模糊不清,唯独那双眼眸,冷静、睿智、如深海沉岳。

他不是第一次与绝顶高手交锋,但从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让他从心底生出敬意。

“呼……”他缓了口气,终于艰难开口:“虽然……输给了你,让人很是不爽。”

“但你竟然是落剑山庄的人……”

他抬头,苦笑着,“倒也算是喜事一件。”

萧宁轻轻拭去额角的血渍,略显讶然地看着他:“听你语气,似乎……对这事颇有期待?”

任直一盘膝坐下,长剑横在膝前,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你知道吗?天机山高手榜,马上要重新排榜了。”

萧宁微微挑眉。

这件事,他确实是最近才听说了一点风声。但天机山、高手榜、武者排位之事,他本来便没有太大兴趣。

“有何不同么?”他问。

“这次不一样。”任直一看着他,语气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这次,古祁国要插手了。”

“古祁国?”

这个名字一出,卫清挽、冰蝶、小莲等人也都变色。

古祁国,以武立国,盛产武者天骄,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那位被誉为“天下第一人”的——秦玉京!

哪怕是在外江湖名动一方的萧宁,也多次听闻此人之名。

“天机山高手榜……不是早就把秦玉京列为第一了吗?”萧宁低声道。

“列他为第一?”任直一嗤笑一声,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开什么玩笑?”

“以往的天机山高手榜,根本就没让古祁国参与。”

“更准确地说——内江湖的人,根本就不屑于参与外江湖的榜单。”

“内江湖?”萧宁眼神一动。

任直一看着他,目光深邃:

“整个神川大陆的江湖,分为‘外江湖’与‘内江湖’。”

“你我这样的剑客、门派弟子、朝廷走卒、江湖游侠……皆属于‘外江湖’。”

“而‘内江湖’——”

他声音一顿。

“那是一个你从未真正触碰过的世界。”

“古祁国的剑神秦玉京、儒门孔难、兵家吕恪、墨门的沉器长老、道家的空无道人……这些人,都是内江湖。”

“他们掌控的,是道统,是体系,是传承千年的秘卷和法则。”

“而我们——是散修,是浪人,是修行界的边缘者。”

“你想知道为什么天机山高手榜这些年只有外江湖之人上榜?”

“因为——内江湖的高手,从不屑于争!”

“他们高高在上,觉得我们这些在外挣扎生存的‘江湖人’,连给他们提鞋都不配。”

萧宁眼神渐渐凝重起来。

他原本只是以为这个榜单是个江湖噱头,是天机山搞出的排面工程。

可此刻他才意识到,这背后,牵扯着的是一个更庞大的武道结构和话语权的再分配。

“而如今……”任直一深吸一口气,“天机山重新拍榜。”

“内江湖宣布——他们将参与排名。”

“这次不仅是古祁国,诸子百家,百艺联盟,道、佛、儒、兵、墨、术,各大体系,都派人参与!”

“有人说,这一次排榜,将彻底打破外江湖的自尊。”

“外江湖百年积攒的名号,将在新榜之上,尽数沦陷!”

“甚至有人预言——外江湖将无一人入前十!”

“前二十都难!”

话音一落,全场寂静。

风沙再起,炽阳自乌云后洒下,却似也冷了三分。

冰蝶脸色苍白,卫清挽紧紧握拳,小莲更是满脸怔忡。

她们,都是从小生于神川大陆的女子,见识过江湖的血腥、战场的残酷,可今天,她们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还有一个更加遥不可及的“江湖”,自古至今,默然高悬于天穹之上。

而他们,一直都在山脚仰望。

“所以你说——我来自落剑山庄,是喜事?”萧宁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任直一点头:“没错。”

“落剑山庄虽在外江湖,但一脚踏入过内江湖。”

“至少你有资格,登天之梯。”

“今日一战,我不是不服,只是……不甘。”

“可见你这一剑之后,我却有了希望。”

“也许……你就是那道还未熄灭的火,替我们外江湖燃起最后的锋芒。”

萧宁闻言,轻轻垂下目光,望着手中焦黑裂痕密布的剑刃。

他沉默了几息,忽而轻笑一声。

“那就再多活一些日子吧。”

“等天机山拍榜那日——你若能进前十,就再来找我。”

“若进不了……”他收剑转身,背影如松。

“那你我今日这战,就算终章。”

任直一长吸一口气,再不言语,只是深深拱手,转身离去。

他来时如风,去时如山。

风卷残云,一战之后,无数人都在沉思。

而无人知晓,这场战斗之后,一场波及整个神川大陆的风暴,已然临近。

——天机山,榜再起。

——江湖之争,谁主沉浮?

而那个站在硝烟余烬中的青年天子,是否能再次横剑苍穹?

唯有风知。

唯有剑答。

火已熄,战已止。

任直一一言未发,背剑而去。

待他彻底消失在林雾之中,战场终于归于沉寂。

“班师回朝。”

沉声如令,传遍全军。

萧宁立于战场焦土之上,右臂血痕未干,脸色苍白,但眼中却没有丝毫疲意,唯有坚毅。

临州军、琼州卫、晋州军降卒合计十余万众,齐声应诺,山呼震天!

在众人忙于整顿之际,卫清挽一袭素袍缓缓走来,目光望向远方中山方向,轻声叹道:

“陛下,如今五王之乱,已灭四王,仅剩中山王。可这中山王……才是最难对付的那一个。”

“明知他有狼子野心,却偏偏不动声色。”

“明知他藏锋蓄锐,却从不越雷池一步。”

“我们……连借口都找不到。”

冰蝶也在一旁微微点头:

“那人表面游戏人间,实际上城府极深。若非他始终没有动作,外界都快忘了他也是五王之一了。”

“只怕这次平乱之后,他就是最大的得利者。”

萧宁听了,却只是淡淡一笑。

他缓缓转头,望向那远方高山叠嶂的北天线,语气从容道:

“他若能一世沉默,我便一世不动。”

“我不想对同族之人动手……尤其是,最后一个。”

“但若他不能沉住气——”

萧宁眼神一冷,仿佛风雪将至:“那便别怪我不念骨血。”

众人闻言,皆是心头微震,不敢多言。

天色已晚。

当夜,大军休整片刻,清点物资,随后正式启程。

翌日破晓时分,十余万兵马浩浩荡荡,班师回朝!

……

深夜,官道之上。

远处的城门高悬,天光朦胧。

宵禁已至,唯有守城军士在城头来回巡逻,夜风呼啸,旌旗猎猎。

可就在此刻,远处官道上,一骑快马破风而来!

马蹄如雷,扬尘滚滚。

“报!!!”

“有急报——北境告急!!!”

城头守军大惊,急忙放行。

只见那骑探马浑身尘土,战袍染血,披风破损,额头一缕鲜血尚未干涸,却拼死驱马直奔城中。

他翻身下马,跪地高呼:

“北疆告急!大疆国趁乱南侵,已破潞河城!”

“北境总兵崔嶷殿后不及,全军溃败!”

“敌军铁骑已破三道防线,直逼云川!望朝廷速援——!”

风雪扑面,夜色沉沉。

城门大开,急报直入府衙。

府衙闻讯,再续急报直奔下一州府……

距离洛陵,依旧有些许距离。

与此同时,班师大军已抵达洛陵城郊。

——刚刚归来,战鼓未息。

——新的危局,已至!

……

夜幕如墨,山林沉寂。

中山王府,灯火通明,长明殿内灯光跳跃,烛影摇曳,如鬼火缠绕,衬得殿内气氛格外阴冷。

萧业倚坐在雕龙檀木太师椅中,手中端着一盏温酒,轻轻晃着,酒香氤氲,眸中却不见一丝醉意,只有平静,甚至称得上寡淡的冷漠。

他面前,一位身穿青衣的老者正在躬身而立,正是他身边最为信任之人、老管家冯忠。

“王爷,刚刚传来的消息……确切了。”冯忠压低声音,道:

“晋王,已在上南村兵败被俘,今晨便被萧宁在洛陵斩首示众。”

“康王那边……被逼自刎。连战等三大军镇,已向朝廷投降。”

“加上前几月的淮北王,汝南王……二人也是被逼自尽,尸骨未寒。”

“如今,五王之乱,只余您这一位王爷还……未动。”

萧业闻言,只是端起酒盏轻轻一啜,仿佛喝的不是酒,而是一盘血淋淋的大棋。

冯忠看着自家主子这等淡定,心头不由一震。

他记得很清楚,三月前,康王、晋王风风火火地召集兵马,甚至私下里还试图与他中山王勾连。

可主子一直在静观其变。

哪怕晋王出手时,主子依旧平静如故。

那时候,自己还曾劝过自家主子,晋王都动了,自己也应该提前动手,提早准备了。

可中山王却只一句话:“继续等。”

如今看来,这些人一个个要么亡国,要么丧命,竟无一人生还。

他忍不住感慨:“王爷当初不动如山,如今方显英明。”

“那几个……终究还是太心急了。”

萧业语气淡淡,随手放下酒盏,目光投向窗外无边夜色。

冯忠低声道:“属下这才知道,王爷心思之深远,竟是连萧宁诈死那一出戏,都早已看穿。”

“他们皆以为,萧宁死了……只有王爷知道,那人怎会轻易死去?”

中山王依旧没有回应,只是手指轻轻敲击扶手,一下、一下,有节奏地回响在殿中,似战鼓鸣响。

冯忠心头微震,还是忍不住问道:“王爷,如今五王尽灭,陛下掌兵权、得民心,声望正盛。”

“咱们接下来……是否也该做出打算?”

“这些年,王爷闭门不出,不争不夺。可是,咱们已经开始准备了,一旦被发现,必然讨来征讨!”

他话音刚落,空气中仿佛一瞬凝滞。

沉默片刻,萧业轻轻抬手,制止了冯忠后续的话,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深邃,似能洞穿世事:

“急什么?”

“他们急,是因为他们不信‘时’。”

“我不急,是因为我等‘势’。”

冯忠怔住,有些摸不着头脑。

中山王却只是轻笑一声,语气淡然,带着一丝讥讽的调子:

“这乱世……才刚刚开始。”

冯忠心中一凛,再次低声劝道:

“可王爷,如今朝中势稳,天下诸侯只剩咱们一家。再不动手,只怕陛下腾出手来,便是咱们……”

萧业忽而笑了,缓缓开口,语气悠然:

“等。”

“等下一个机会。”

“王爷……”冯忠满脸不解,“机会岂是这么容易就能等到的?”

“而且,大尧境内,已经没有王爷了,加上有了晋王、淮北王这些人的前车之鉴,谁还会造反?”

萧业听后,唇角勾起一丝淡淡冷笑,轻哼一声,声音清晰地在寂静的殿中回荡开来:

“谁说……我要靠大尧国内的这些酒囊饭袋?”

说着,他迈步向殿侧案几走去,伸手揭开案上布帛,露出一幅铺展开来的巨大舆图。

整片神川大陆,尽在图中。

他手指一抬,轻轻落在一处辽阔、山河交错之地,声音带着一丝讽意:

“大疆国。”

冯忠微怔,顺着他的手指看去,那片疆域正是北境外的大疆国,地势高寒,铁骑如云,素有“铁血之国”之称。

冯忠眨了眨眼,困惑道:“大疆国?大疆国怎么了?”

话音落下,大殿之内陷入一片死寂。

唯有舆图之上,那枚修长手指,仍稳稳点在那片冷冽的异国山河之上——

仿佛……那才是他的战场。

“——大疆国。”

中山王缓缓收回手指,眸光沉静如夜,轻声开口。

“你可知,大疆国这位新皇,是如何登基的吗?”

冯忠微微皱眉,道:“属下只知道……是那位三皇子。去年方才夺嫡成功,但其具体手段……并不清楚。”

“呵……”

萧业轻轻一笑,那笑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冷意,仿佛谈论的并非异国皇帝,而是一个熟识多年的老友。

“此人,极狠。狠到连狼犬都怕。”

“当初大疆皇族内部的争储之战,那几位皇子个个手段不俗,四皇子最受拥护,七皇子最擅谋局,五皇子文采风流……结果呢?”

“最终胜出的,是谁?”

“是这位三皇子,一个表面最不起眼,却在夺嫡之前,连太子之名都没有沾过半分的人。”

“夺嫡过程中,他阴招连环,明刀暗箭齐出。”

“暗杀四皇子的左右心腹,挑拨七皇子与五皇子结仇,串通宦官、贿赂贵族,甚至传出他毒杀亲母……当然,这事未证实。”

冯忠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这……这不是比宫变还狠?”

“登基之后,他先是将所有支持过四皇子的朝臣流放、充军,紧接着,在册封四皇子为贵安侯后……又出手了。”

“亲手下旨,将四皇子一家满门三百余口,尽数斩于皇城西门之外。”

冯忠猛地抬头:“贵安侯?那不是……是他亲弟弟?”

“同胞之兄弟。”中山王点头,“而且在夺嫡期间,这位四皇子一度占据绝对优势。”

“是他念在兄弟之情,留了三皇子一命,还曾对着皇太后的灵前发誓,不再相争。”

“结果呢?你猜三皇子怎么回报的?”

冯忠声音都有些哑了:“……将他满门血洗。”

“对。”

萧业负手而立,声音低沉。

“他从自己亲兄弟那里,学到了一个教训。”

“——不该心软。”

“所以,当他掌权之后,第一个决定,就是灭口。”

“人都说新帝宽仁……他,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从他继位的第一天起,就以铁血肃清朝野,以铁腕管控兵权。”

“许多曾经以为可以掌控他的元老重臣,最后一个个死得连灰都找不到。”

冯忠听得心惊肉跳,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你问我,是否等机会。”

萧业淡淡一笑,回头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多了几分轻缓的讽刺。

“你以为,这天下的机会,只在朝内?”

“如今的大尧,表面看似太平,其实早已伤筋动骨。”

“你看看这几个月:五王并起,内乱频生,百姓颠沛,军粮告急,外敌窥伺——”

“若你是大疆国的皇帝,会不会出手?”

冯忠脸色骤变,一下明白过来:“王爷是说……大疆国要出兵?”

“那小皇帝,心狠手辣,登基不久,正缺国威与功绩。”

“现在大尧正乱,他若不动手,才是怪事。”

中山王淡淡道:“朝廷这边,只要一有异动,一定会让人调我手中的兵马。”

“可只要……战火烧到了北境,陛下调兵前,我仍是朝廷之王。”

“而你,要做的,就是继续盯紧前线。”

“还有,”萧业声音一沉,“放出一些消息,让人传言——我中山王,虽未动,但随时准备勤王!”

“让人觉得,我是最后一道防线,是皇室的忠臣。”

“也让那位新皇,觉得我,可能是……最稳妥的‘接应者’。”

冯忠此刻已是满面惊骇,恭敬弯腰到底。

“王爷神机妙算,属下……佩服至极。”

“这江山,终究还得落在……能沉得住气的人手中啊。”

萧业站在地图前,烛光下他面庞的轮廓被拉长,笼罩在暗影之中。

他看着那代表大疆国的深蓝色疆域,仿佛望穿层层云雾,直接看到了那位心狠手辣的新帝。

“你出兵,我便借势。”

“你若能破境,那我——就能借刀。”

“这场棋局啊,才刚刚开始。”

风拂过殿窗,卷起一角书页。

中山王嘴角微翘,低声喃喃:

“好戏,还在后面。”

……

晴空朗日,云卷如缎。

清晨的洛陵城,被一缕缕柔和的金光唤醒。

城门外,皇道两侧百官列阵,文武齐聚,旌旗飘扬,铠甲泛光。

正值春末,天朗气清,可这晴日之下,众人却无一人露出真正的喜色。

大尧京师,今日理应是凯旋之日。

卫清挽得胜而归,平定晋王之乱,保住上南要塞,拯救十万百姓与军士。

以往遇此大功,朝廷早该钟鸣鼓响,百姓倾城相迎。

可这一次……

气氛凝重如山,城头风旗不语。

因为,陛下方才战死不久,此时依旧是缟素之时。

要想数月前的比剑之约,陛下为了一州之地,死于秦玉京剑下!

当时大尧震动,朝野哗然。

北境士卒立碑千里,百姓痛哭涕零,朝中上下更是几度欲举丧仪、拟建陵墓。

只是兵乱连番,王命未至,皆被暂缓。

此刻虽得上南捷报,百官心头却无一丝喜意。

“若是陛下在,今日之功,当是他的。”郭仪抚须低叹,身着绛红朝袍,脸色灰沉。

“清挽将军功高盖世,可终究……失了君王啊。”许居正在一旁轻声应和,神情颇为疲惫。

霍纲目光远望天际,脸上虽无言,却拳头紧握。

朝臣虽列阵欢迎,却皆神情肃穆,宛如送行非迎驾。

午时将至,艳阳高照。

一声长鸣,传来远处军号,震彻长空。

“回来了!”有人低声道。

“是卫清挽的队伍!”众人抬首望去。

远方旌旗如林,数万兵马踏云而至,铁甲映日,马蹄震地,气势如山如海,直压京城之门!

“琼州卫、临州军,还有……晋州降军?”

“大军归朝,这阵势……比陛下亲征时都还要威风!”

百官不由纷纷赞叹,亦是由衷佩服。

很快,前军已至。

领军的是冰蝶与庄奎,皆换上甲袍,骑马当先,身后是整齐如一的列阵兵马。

卫清挽并未在最前,而是居于中军之位,骑乘银鬃战马,白衣胜雪,英姿飒爽,长发披风,犹如战神归朝。

她周身光辉熠熠,令无数百姓驻足仰望。

“那就是……卫清挽么?”

“传说她一人守住上南,剑斩敌将,火海中救数万人?”

“她比传说中还要美,像是从战场里走出来的仙人……”

人群中低语不断,渐渐爆发出欢呼与掌声。

可就在众人目光都集中在卫清挽身上之时,却忽有一人低声开口:

“中军那边……那匹赤马上的人……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