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关门打狗,围攻福建

刘良佐为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尚可喜跟他一比都算是幸运。

因为给尚可喜行刑的刽子手是二把刀,最终只割了一百多刀他就挂了。

相比之下,洪武军中不仅人才济济,老朱打的也是江南最富庶、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里面自然卧虎藏龙。

为了找到能够多剐刘良佐几刀的特殊人才,老朱下令全军、全城寻找技术高明的老师傅。

最终还真找到了一位能人。

老头五十多岁了,干了二十多年刽子手,明亡后又做了十多年杀猪屠夫,不管是砍人还是切肉都是一把好手,技术还不算生。

忙活了足足五天时间,把以刘良佐为首的诸多屠戮汉人的将领全都凌迟处死。

凄厉的惨叫持续了很久很久,第二天来看的人就少了很多,午门附近的居民百姓晚上都能听到哀嚎,令人脊背发凉。

甚至还有人觉得刘良佐他们可怜。

民间议论纷纷。

许多人认为不应该这么残暴。

然而这些同情刘良佐的人却没有看过十多年前扬州、嘉定和江阴的惨遭。

这还仅仅只是三座城市,加起来约一百多万人口的屠杀而已。

如果把刘良佐等人为清军带路而屠戮的其余城市加起来,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里的汉人百姓多达数百万之众。

洪武大军很快打字复印,把他的累累罪行张贴在街头巷尾,并且呵斥那些觉得他可怜的民众愚昧无知,一时间许多人纷纷闭嘴。

其实也无怪乎他们。

满清鞑子一直对这些屠杀和镇压起义的事情讳莫如深。

凡是那些记载下他们暴行的文字和书籍统统禁止烧毁,凡是传播这些事都抓起来。

他们对外的宣传口径一直是帮大明崇祯皇帝复仇,自称正义之师,并且把屠杀的事情一股脑推到了起义军头上。

因此被蒙蔽的江南百姓何其之多。

毕竟这是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没出过自己的县,甚至是乡镇村庄。

不少人只知道改朝换代了,头上的乡绅地主老爷们是谁,却可能连知县是哪位,知府叫什么都不知道,自然不知道外界的事情。

至于那些受到屠杀的地区,人都被杀光了,只能从外面迁移人口过来,对以前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

所以民间很多人还以为刘良佐只是被大明诛杀的满清高官,谁曾想他手中沾满同胞的血。

进驻南京之后,老朱便立即让朱慈焙过来。

朱慈焙在湖北的临时行宫有电台,传递消息起来很容易,几乎是当天他就开始准备,翌日就直接出发。

五日后,朱慈焙抵达了南京。

之所以非得让他来,倒不是说他是正统皇帝。

毕竟作为开国太祖,谁是正统谁不是,其实就是老朱一句话的事情。

而是因为现在南明的政治中心在朱慈焙身边,从内阁到六部尚书再到其余中央官员全在湖北。

一个政治中心可不仅仅只需要一个皇帝,还需要大量各司其职的大臣。

特别是目前江南正处于动荡时期,就需要这些大臣辅助,帮忙任命各地官员,或者出使地方安抚当地之类。

军事是军事,政治是政治,这一点还是得分得清。

朱慈焙到南京后事情就好办许多,他已经拥有一个成熟的中央政治集团,可以马上展开运作。

正常情况下,依靠王夫之、屈大均、祁班孙、魏耕、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李谦汝、傅山等人,能迅速平定江南内乱,从而稳定南方朝政。

不过在朱慈焙还未进行这方面的政治运作的时候,立即就有一大群江南文人涌向南京。

为首的自然是黄宗羲。

正是十二月凛冬,江南地区倒还未下雪,然天气却是寒冷了许多,甚至一夜起来,能看到外面广袤的荒野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

南京故宫很多地方都坍塌了,只有奉天殿、慈庆殿、午门、奉先殿、掖门等少数地方被弘光帝修缮了一番。

老朱当仁不让地住进了目前最豪华的奉天殿。

就连朱云峰都抢了奉先殿。

朱慈焙这个朱云峰的老祖宗只能委屈巴巴地去了慈庆宫,这个一般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上午辰时过后,宫中许久没有敲动的铜钟被敲响。

奉天殿是大殿,比乾清宫还要大,前殿可以上大早朝,后殿也可以休息睡觉。

此时左偏殿被老朱改造成了电讯室。

右偏殿则改为了办公室。

前殿老朱高坐上方龙椅的位置,甚至朱云峰都坐在下面阶梯上,只有朱慈焙穿着龙袍,老老实实站在一旁。

“百官觐见!”

随着临时充当太监的蒋瓛一声呐喊。

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缓缓进入殿内,向上方老朱喊道:“臣叩见太祖,参见陛下,参见吴王殿下。”

“平身。”

“谢太祖。”

众人这才直起腰,目光好奇地向老朱看去。

跟《清会典》与皇帝交流必须低眉顺目的清朝不同,明朝大臣是可以仰视皇帝的。

但这是指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皇帝。

自明仁宗朱高炽开始,明朝皇帝对群臣愈发宽容,文官集团也可以仰视皇帝与皇帝争辩。

而与之不同的是,老朱规定“凡朝参,必俯伏鞠躬,目视下方。”

大臣需保持视线低于皇帝胸口位置,以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曾有御史王朴因奏事时“仰面争辩”,被朱元璋当场杖毙于午门前。

因此当下方群臣抬起头看向老朱的时候,老朱的脸色顿时露出不悦,面容冰冷肃然。

众人目光上去,顿时看到的是老朱那张漠然的脸,眼眸中闪烁的是冷厉的杀意。

“混账!”

蒋瓛呵斥道:“凡朝参,必俯伏鞠躬,目视下方,尔等仰面视君是要何为?”

“啊?”

群臣个个面面相觑。

无怪乎他们,实在是朱高炽后基本都没了这规矩,百官们自然也就忘了这事。

“蒜鸟蒜鸟,屁大点小事。”

朱云峰立马起身说道:“不知者不怪,太祖他老人家重视礼教尊卑,但如今大明都快亡国了,风气也该开放,君臣之间和睦相处,一些小事情不要上纲上线。”

“蒋瓛,退下吧。”

老朱原本也是脸色不悦。

但他忽然意识到这并非他的洪武朝,也没必要非按他的洪武朝来,便摆摆手示意这事过去。

下方王夫之等人原本紧锁的眉头也便舒缓下去。

像王夫之和黄宗羲其实都是哲学大家,认为君王可有可无,颇有点君主立宪的思想。

如今过来愿意勤王尊驾,那是因为不想被异族人奴役。

若老朱还是摆着封建帝王,在一些尊卑之礼上找茬,或许他们内心深处恐怕会生出一些失望。

不过洪武大帝不愧是洪武大帝,心胸还是很开阔,并没有在这事上多做计较。

众人心想着。

他们看到老朱面阔而威严,顿时就觉得,这或许才是帝王之相。

蒋瓛退至一旁。

老朱这才开口说道:“朕下凡救世,不愿汉人当鞑子奴仆。但朕也不能久留,天下大事,还是要依赖诸君。你们能来到这里,都是忠君爱国之人,然时局混乱,当务之急,应该恢复治下安宁秩序,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再不可像以前那般各自为政,尔等明白?”

“臣等谨遵太祖令。”

下方众人纷纷拱手应下。

老朱又道:“今天下未定,朕还尚未消灭鞑掳,恢复我中华汉人江山。下一步朕要兵进福建,剪除福建奴寇,朝中之事,就交由皇帝处置,吴王辅佐,百官当重定其职,做好分内之事,诸君当勉之勉之。”

这就是要重新排列官员职务,定内阁、六部、御史台以及其余大小官吏。

目前大明虽然重新立起来,可肉眼可见的混乱。

永历帝退位,他原来那帮子内阁成员里奸臣很多,都被朱棣下令赐死,只留下了一部分忠臣。

接着洪武军队一路横扫,收复失地。

如此庞大的领土需要维系,各地政务需要处理,光靠朱慈焙新建立起来的小朝廷内阁,根本无法完成。

好在有大量明朝遗臣来投奔,否则在湖北的时候,朱慈焙就很难管理西南与湖广等地事务。

正值永历十五年,按照惯例,朱慈焙作为继任者不能改元。

就像顺治明明在顺治十八年初就死了,可这一年还是顺治十八年,要到明年康麻子才可以改元为康熙元年一样。

但现在已经是1661年年底了,再过一个月就是新年伊始,如此就必须重新制定秩序。

比如把官员职位给确定好,明年朱慈焙改元年号也得确定。

这也是为了先把稳定和秩序建立好。

老朱懒得管这些麻烦事。

既然已经确定了朱慈焙为新皇帝,那自然就交给他,最多就是让朱云峰帮帮忙。

不然的话,事事都交给他这个老祖,还要你这个皇帝何用?

“陛下。”

黄宗羲站出来躬身问道:“臣想问各地义军该当如何?”

老朱说道:“先驻守当地,维持秩序,事后尔等商议,该奖赏奖赏,该征调入伍征调入伍,想回去的便发放田地回去,自不该让忠君爱国之人寒了心。”

“多谢太祖陛下。”

黄宗羲再次拱手。

接着又说了一些其它的事情。

比如南方各地除福建以外皆已经平定,必须尽快恢复治理。

各地要清除鞑子遗毒,一是要追捕逃散的鞑子官军,包括逃走的官吏、士兵以及那些为鞑子做爪牙的人。

二来则要割掉头上的鞭子,脱下身上的鞑子服,换上汉人衣冠,恢复中华礼制。

三便是要马上恢复各地官府秩序,恢复百姓生活,解决治安、农耕、商贸等一系列因战乱而受影响的事情。

说到底江山打下来还是需要人来治理。

虽然到了顺治十八年那些殉国忠臣都已经死了,剩下的这些除了张煌言等少部分以外,大部分并非殉国者,而是隐居起来不入仕满清者。

但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没必要强求太多。总比捏着鼻子去找那些投降了满清,又想投降回来的官僚士大夫强吧。

因而不管能力如何,现在当务之急还是稳妥为主。

当下老朱把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完,就让朱慈焙来处理。

这也算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大明第二次开国。

就像东西汉一样。

如果后来朱慈焙复国后,定都北京。

也许后世会因为老朱最开始定都南京而把前大明定为南明,现在的大明定为北明也说不定。

而朱慈焙若是做了开国皇帝,至少能力上不能太差,不敢说像老朱和朱棣那样拥有很强的军事能力,至少政治能力得拔尖。

所以这次能不能做好事关重要,要是太差的话,搞不好老朱以后还得换皇帝。

又过了几日,福建那边传来消息。

冯胜和蓝玉已经抵达了福建漳州,与郑成功部进行接洽。

此时南方就只有福建还有大概十四万清军。

不过说是十四万,其实没那么多。

清廷在东南布置军队大概二十万左右,六万分布在江南,已经被朱元璋消灭。

十四万在福建与郑成功部对峙,主要由闽浙总督李率泰,靖南王耿继茂,水师提督马得功,福州副都统阿玉什等人统领。

然而明军打过来的时候,不仅江南六万兵马逃散了近半,福建这边也是内部陷入崩溃,许多绿营兵马逃走。

结果就是逃兵不计其数,而且每天都有士兵偷偷摸摸地逃出军营。

目前福建清军已经不足十万。

如果不是李率泰发现得早,恐怕十四万人能维持个两三万就已经不错了,根本坚持不到现在。

与此同时,明军也已经展开了对福建的攻势。

郑成功部从厦门上岸,猛攻漳州。

冯胜和蓝玉一路从广州走山路,道路非常艰难,但还是抵达了福建。

傅友德、唐胜宗、陆仲亨等人走的是湖南、江西路线,这个时候的江西巡抚郎廷相,江西提督杨婕等人早就被点了天灯。

目前这些人正在按照老朱的指示,从江西进入福建,展开对福建的攻势。

可以说现在明军已经对福建从西南,西,北,三个方向呈现包围之势。

福建清军则龟缩于沿海的泉州、莆田、福州、宁德、温州等地,已是瑟瑟发抖。

得知冯胜蓝玉等人已经与郑成功张煌言汇合,傅友德等人也已经直奔三明,老朱也不墨迹,大手一挥,南下直取福建。

便在这种情况下,福建清军已是上天入地都难以逃脱。

毕竟陆路被全面封死。

而海上则有郑成功的舰队,他们已是被关门打狗,没有一点逃出生天的可能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