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让英雄流血流泪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让英雄流血流泪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福建,漳州。

郑成功在厦门登陆后,与从浙江赶来的张煌言兵合一处。

其实意义也不大,毕竟张煌言仅有两三千人。

不过张煌言却能够给郑成功建议。

虽然之前他们俩因为是打台湾还是继续打福建的问题而闹不愉快。

但这个时候自然也该冰释前嫌,共同对付满清鞑子。

厦门会师后,郑成功一声令下挥师北伐。

漳州有大概四五千清军,面对郑成功四五万大军的围攻居然足足坚持了大半个月。

一直到冯胜和蓝玉部抵达,以迫击炮轰开城门,漳州城才失守。

其实倒不是郑成功无能。

主要也是古代社会,即便有红衣大炮这样的杀器,遇到城池也很难攻破。

松锦之战明军与清军围绕着松锦城池打了足足两年。

郑成功包围南京,面对城内城外不到一万人的清军,他八万多人马围城近一月都没有攻下。

虽然这里面也有郎廷佐假意谈判投降,拖延了十多天的时间缘故。但人数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还是攻不破城池,可见城池攻防战不易。

相反老朱带的洪武士兵用的是现代武器,对于城池来说属于降维打击。

因为不是那种古代黑火药作为发射的实心炮弹,而是现代高爆炸弹,形成的威力以及杀伤范围对比实心炮弹呈几何增长。

并且最恐怖的还不是威力,而是连发性。

我国国产的轻型迫击炮性能卓越,最快能做到每分钟30发,平均每分钟15发炮弹,别说夯土砖墙做的城池,就算钢铁垒砌也给你轰开豁口。

正是如此,在现代火器下,古代的城墙就变得苍白无力得多,再高再厚的墙壁面对重火力也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现代战争自然也就摒弃了城池,反而开始发展打得更远,威力更大的武器。

此刻,漳州城外。

郑成功愣愣地站在远处,一脸的不敢置信。

十二月的福建海风呼啸,自海门岛海湾沿着九龙江往上,徐徐吹入漳州。

漳州南城门处黑烟袅袅,城墙连带着城门楼子和城门洞,全都被轰塌,砖石木瓦掉了一地,左右也是坑坑洼洼,几乎没有一处完好。

坚固的城墙就这样塌了?

“延平王?延平王?”

旁边的张煌言推了一下郑成功。

郑成功如梦初醒,忙不迭道:“这便是太祖天兵的威力呀。”

“这是自然。”

张煌言满脸笑容说道:“若非如此,太祖太宗又怎么可能轻易打败鞑子,剿灭鞑子数十万人马。”

“父亲,我们快去觐见二位国公吧。”

郑经说道。

他们其实还未与冯胜蓝玉联系。

因为他们的军队是由南往北打,而冯胜和蓝玉的部队是从西面过来。

当时双方已经由探马交流过,郑成功和张煌言让探马告知,二人马上启程过去与他们会面。

但探马回来的时候却说,二位国公表示先不急,拿下漳州城再说。

结果就是短短的半个时辰不到,漳州城便被轻易攻破,让远处观战的郑成功等人瞠目结舌,麾下旷野上数万人马,亦是满脸错愕。

原来太祖爷的大军都是这么打仗的吗?

那确实天下无敌啊。

得到郑经提醒,郑成功便连忙策马向远处奔去。

很快他带着张煌言和郑经过来。

此刻冯胜和蓝玉已经在道路边上等着他了。

二人骑在马背上。

虽然过来的时候坐的三轮车,但三轮车只能说适合各处地形,方便携带大量辎重。

可高度摆在那。

如果人家骑马的话,自己坐在三轮车上就得矮一截。

因而二人也是骑马居高临下。

这里是漳州城西南方向的一座小山坡处,郑成功他们的军队在漳州东南方向,距离这边大概三公里左右。

十二月福建这边倒是没有出现北方那样草木皆黄或枯萎的情况,周围郁郁葱葱,草木旺盛。

海风吹得树叶婆娑作响,在一棵参天大树下,远远见到了穿着奇怪服饰的二人。

冯胜和蓝玉都穿着作战服。

倒不是为了防弹或者伪装,而是这种现代军用服饰里面的迷彩油添加了驱蚊虫的东西,可以防止南方的蚊虫叮咬。

毕竟众所周知,南方所谓的瘴气其实就是蚊虫太多造成的各类传染病。

穿上这种衣服就不用担心蚊子。

并且相比于古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战服不仅轻便还保暖,对于野外作战比古装强得太多。

只是郑成功等人却是一头雾水,周围所有的洪武士卒都穿着这古怪的衣服,虽然留了长发,头上也像明人一样包着束发网巾。

可瞧着却有些不伦不类,说不出的别扭。

三人很快被带到冯胜他们前面。

郑成功下马步行过来向他们拱手道:“朱成功见过宋国公、凉国公。”

蓝玉连忙摆手道:“我现在还未封国公,只是永昌侯。”

“是是是。”

郑成功又改口道:“见过永昌侯。”

“你就是郑延平?”

冯胜问道。

“晚辈已被隆武陛下赐国姓。”

“很好。”

冯胜满意地说道:“大明有你这样的忠臣陛下非常欣慰,陛下他老人家之前还夸赞过你。这次陛下三路伐胡虏,就是让我们过来接应尔等。”

郑成功说道:“能得太祖陛下他老人家夸赞,晚辈三生有幸。”

“嗯。”

冯胜笑了笑说道:“走吧,先进城再说。”

“是。”

郑成功应下。

随即明军进驻漳州城。

城门虽然被轰塌了,但城内倒是完好无损。

郑军杀入城内,把残存的清军围剿一空。

一行人便进了漳州府衙。

府衙内众人就坐,冯胜表示要向太祖他老人家汇报。

就在郑成功张煌言他们纳闷,不知道怎么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错愕的事情出现了。

只见冯胜的卫兵拿出个小黑盒子,在上面拨动了几下,那边很快出现声音。

“南京电讯室。”

“我这里是宋国公所在电讯科,请求向陛下汇报。”

“稍等。”

那边的声音说完后,冯胜就走过去接起耳麦。

过了片刻,一个浑厚的声音说道:“是宗异吗?”

“陛下。”

冯胜顿时站得笔直,低头回答道:“臣已经到了漳州,与郑成功、张煌言汇合。”

“嗯。”

那边老朱的声音传来道:“让郑成功和张煌言依次跟朕说。”

“是。”

冯胜把耳麦摘下,招手示意郑成功过来道:“陛下要与你们说话。”

郑成功有些发愣,还是被张煌言推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走过来,双手上捧姿势接过耳麦,随后又按照冯胜的指示戴上,又小心翼翼地道:“臣朱成功。”

“哈哈哈哈。”

那边老朱爽朗的笑容传来道:“你很不错,国家危难之际,虽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但至少有这份气节就挺好。”

郑成功有点哭笑不得。

都不知道这是在夸奖还是贬低。

但没办法,南京之战他打的确实很丑陋。

当时他实际兵马在八万左右,号称十七万,而清军加上援军总兵力也就一万多人。

结果自己指挥失误,除了被人家用了拖延的计策以外,还分兵出击,在他水师众多,步卒力量弱势的情况下不集中兵力,反而四处围攻,错失良鸡,造成失败。

因而被老朱这么说,他也只能虚心惭愧地说道:“是臣无能。”

“无妨。”

老朱想了想道:“你虽不能扶大厦将倾,至少也是忠心耿耿,没有学你爹那样反复无常,落得贰臣的骂名下场。这是你的功绩,朕既然来了,这延平郡王就算了,朕封你为靖海公,将来大明再立,还需要尔等尽心辅佐,且将来大明应多发展海贸以充国库,你家在海上势力根深蒂固,可为东南屏障。”

“谢陛下。”

郑成功大喜。

他丝毫没有因为从郡王改为国公而不满。

毕竟南明的郡王含金量,怎么比得上朱元璋亲赐的国公含量金高?

未来即便老朱走后,大明再出现什么别的郡王亲王,作为太祖爷亲赐的国公,他也照样横着走。

“嗯,让张煌言接吧。”

“是。”

郑成功恭恭敬敬地把耳麦递给张煌言。

张煌言同样小心翼翼地接过耳麦说道:“陛下,臣张煌言。”

“你很好。”

老朱心情不错,说道:“这几日南京这边正重整秩序,定官职尊卑。汝功绩甚伟,朕钦定你为内阁首辅,待福建平定后,就来南京履职吧。”

“多谢陛下。”

张煌言沉声道:“臣不在乎官位大小,也不在乎是否担任内阁首辅,臣只希望驱除胡虏,恢复我汉人江山,不愿再看到山河凋零,鞑子欺凌屠戮我汉人百姓,这是臣此生之愿矣。”

“说得好,你先跟着冯胜和蓝玉,朕也马上要出兵南下了,此番三面包围福建的鞑子,朕满足你的心愿。”

“臣再叩谢陛下。”

“好了。”

老朱说道:“朕这边还要整顿军务,你与靖海公说一声,自此他就是朱成功,朕再亲赐一次的朱成功,你们二人就跟着冯胜和蓝玉,待朕一声令下,合围福建鞑子。”

“是。”

张煌言应了一句,那边就挂断了通讯,传来嘟嘟嘟的忙音。

冯胜把耳麦接过去放回电台上。

旁边蓝玉则有些羡慕地看向郑成功道:“太祖亲赐的国姓,你这国姓爷算是名正言顺了。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你家怕是与沐家一般,与国同戚。”

他当然羡慕了。

蓝玉性格非常嚣张跋扈,很多人都不放在眼里。但在洪武时期,他的功劳和战绩还远远不能跟那些开国公侯比,再加上老朱的压制,在京城完全没法横行霸道起来。

所以他非常羡慕朱云峰和季赫,那是真可以在大明横着走,管你是亲王还是国公,惹了他俩就是一顿胖揍,就连自己都被朱云峰他们踹过门揍过奴仆。

而现在郑成功还被朱元璋又赐了一遍国姓,又亲赐国公。虽然在洪武那边不算什么,可如今明末清初时期,以后大明新建,那地位着实让蓝玉艳羡的很。

郑成功倒还算谦虚,不好意思地笑笑道:“晚辈也只是占了誓死拥护大明,如今苟活到现在的便宜,最终还是不能力挽狂澜。相比之下,在鞑子屠戮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忠君爱国的义士赴国难。何况与宋国公和永昌侯比起来,晚辈差得太远。”

“唉。”

听到他的话,张煌言叹道:“是啊,不知道多少爱国志士遭到了鞑子屠杀。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纵使马士英操弄权术,亦是忠贞不屈。太多太多的人赴死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与他们相比,实在算不得什么。”

见此冯胜安慰道:“尔等也毋须忧愁,陛下他老人家不会让忠臣流血流泪。我来前曾听闻,陛下已经打算下旨收敛忠臣尸骨,寻找忠臣子嗣。皆时自会收录殉国名单,建立忠君祠以享香火,他们的后人也会因此门荫入仕,他们的仇陛下也会亲自去报,不会让他们九泉之下不得安息。”

这也是老朱在云南就下过的旨意。

相比于他之前去的崇祯朝,来南明就太惨了。

崇祯朝时期,鞑子还未入关,内部主要对手是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

那些抗清义士和殉国忠臣都还活着,自然也就没那么悲惨。

反观此时南明时期,特别还是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这个关口。

经过清军的多次屠杀、围攻,不仅江南地区百姓遭到了大规模屠戮,那些抗清义士和殉国忠臣九成九以上都已经死去。

很多人甚至还是被鞑子凌迟处死,如兵科给事中陈邦彦为广东抗清领袖,兵败时被鞑子凌迟,临刑前高呼“此生不负大明”,最终慷慨赴国难。

可以说凌迟了尚可喜,不仅仅是告慰了几十万被鞑子屠杀的广州百姓,也是祭奠了这位英勇的抗清义士。

老朱虽然重视活着的人,但也不会忘记死难的英灵,早就决定给他们建祠堂、立铜像,甚至改地名,门荫他们的子孙,让他们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安息。

“太祖陛下没有忘记他们,我死而无憾矣。”

张煌言向着北方拱拱手,已是泪流满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