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下南京,凌迟行刑

南京城内,百姓们家家户户紧闭门窗。

但也纷纷通过门窗缝隙好奇地打量着外面街道的军队。

他们上一次见南明军队其实并不算远,是在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包围南京的时候。

然而当时郑成功仅仅围城一月有余,根本没有打进城内,最后被清军赶来的援军击退,百姓也少有见过明军。

要是再上一次的话,就得追溯到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清军攻破弘光政权,多铎进入南京的时候。

所以真要论起来的话,南京百姓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大明的王师,也不知道王师会不会四处劫掠。

不过很显然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老朱的军纪严明,洪武士卒们也瞧不上抢劫百姓得来的那点碎银子——他们每个月发放的俸禄如今涨到了一个月五枚洪武银元。

而在前几年他们的俸禄还只是一年二十八枚银元,现在几乎翻了一倍,且购买力非常高,生活质量也有保障。

最关键的是,这还只是基础俸禄。

作为出外勤的洪武士卒,每在其它世界征战一个月,各种乱七八糟的外勤福利、津贴、补助加起来相当于三个月的工资。

也就是说,他们如果在明末清初待一年的话,算上基本工资以及各项贴补,会发四年工资下来。

如果伤了甚至战死就更夸张。

受伤不仅会送回洪武享受现代医疗救治,还会给予大额伤病奖励。

战死就更多了,可以说家人两三代都不用愁。

当然。

那必须是战场上受伤或者战死。

要是你走路上摔一跤受伤了,或者别的情况受伤。虽然也会给你送回洪武救治,但伤病奖励自然就没了。

不然人人都这样搞,故意弄点小意外,不用累死累活打仗还有奖励,那还玩什么?

因此洪武士卒们可以说个个都是富家翁,自然不屑于去抢劫。

那些南明军队倒有劫掠者。

事实上老朱收下他们后,俸禄发足了。

昆明一战吴三桂丢盔弃甲,根本来不及带走大量辎重。

重庆一战鳌拜的辎重与营垒是分开的,虽然营垒里也有许多物资,然而大部分物资都是放在后方。

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布置,为的是防止敌人趁夜袭营,放火烧了粮草导致被迫撤兵。

因此老朱缴获了大量粮草和金银珠宝,用于给麾下南明士兵发放俸禄。

但南明军队已经不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如今的南明军队也就李定国等少部军纪还算可以。

其余队伍许多都是西南各地土司军,还有夔东十三家等流寇军。

这些人军纪本就涣散,没有严明纪律的概念。

从出川后就有劫掠的情况出现。

当时老朱已经三令五申,要求所有将士令行禁止,不许烧杀抢夺。

然而还是有顶风作案的事情发生。

为此老朱勃然大怒,令人整顿军纪,斩杀了上千名作乱士兵,数十名中下层军官将领,包括一些土司首领都被杀了。

如此严令之下,这才整顿好了纪律。

否则的话,一路从四川过湖广再到安徽江西江苏,沿途不知道多少百姓要遭殃。

此刻他们走的并非聚宝门,而是东面的通济门。

现在聚宝门都被轰塌了。

聚集在聚宝门的清军被杀光,明军通过无人直升机上的机关枪扫射了通济门的守军,在机关枪的制裁下,清军节节败退。

最主要的也是城墙上除了城门楼子以外,连个能躲的地方都没有,被无人直升机完美的克制。

一通乱射后,老朱令南明军队渡河爬到了城墙上打开城门,放下木桥。

大军随即进城。

大量南明军队涌入,开始追杀残存的清军。

洪武军队则上城墙,控制各城门。

无数无人机在整个南京城上空盘旋,一是寻找清军的踪迹,二来自然也是严查军队的纪律,防止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

当老朱的车队进入城内的时候,通济门附近长安街上,街口处大量人员跪着,跪在那瑟瑟发抖。

这些人脱了身上的衣服,只穿了些常服,脑后的金钱鼠尾辫子也剪掉,一看就是剪得匆忙,把头发剪得乱糟糟的,跟癞痢头差不多。

老朱车队停下,撩开车帘看了一眼,冷漠地问道:“他们是什么人?”

“是城中官员。”

亲卫首领蒋瓛答道。

“都是汉人?”

“是的。”

“呵呵。”

老朱冷笑了一声道:“丢了自己祖宗的衣冠,现在想捡回来,晚了。”

“太祖爷饶命,我等也是为了百姓,为了家国。”

街边诸多跪着的官员们听到他的话,忙不迭纷纷磕头叫屈,脸上露出惶恐的表情。

这些可不是一般人。

江南布政使徐国相、江南按察使李芝兰、巡按御史何可化、江宁知府陈开虞、上元知县唐璿、江宁县令高登先等等。

虽然不能说是江浙地区最顶层的官员,但已经是仅次于寥寥那几个的大员了,在南京可谓位高权重。

可如今他们却跪在这里跟一群狗一样祈求着老朱原谅,犹如当年满清鞑子屠戮江南,他们跪倒在鞑子们面前摇尾乞怜一样。

士绅阶级从来都具备软弱性。

明亡时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士绅自然也有。

如张煌言等人为复国四处奔走,为汉人不被异族奴役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然更多的则是像他们这样跪倒在异族铁蹄前苟且偷生者。

而可悲的是,张煌言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自愿剔了头发,换上胡服,投降满清的士绅却如过江之鲫,多之又多。

老朱十分厌恶,冷眼瞥了一眼说道:“杀了。”

冷冰冰的一句话,让下面诸多想投降的官员如坠冰窟,面露惊恐之色。

还未等他们说什么。

周围洪武禁卫拉动枪栓,十余把突击步枪的子弹顷刻间扫射而去。

“哒哒哒哒哒哒!~”

突击步枪的枪口喷出猛烈的火舌。

霎时间血光迸溅,惊得周围房屋中偷窥的百姓骇然不已,再也不敢趴在门窗缝隙间观看,狼狈逃入屋中瑟瑟发抖。

而仅仅几秒钟过后,原地只剩下二十多具南京大小汉人官员的尸体横陈,双目还露出惊恐神色。

尸体又很快被人清理搬走。

若非流入青石板间的鲜血,或许谁也不知道江南省那么多高级官员便这样轻飘飘的死在这里。

王朝更迭,乱世之中,任你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百姓,亦都是野草般命贱。

车队继续前行。

过了长安街,很快就到了南京皇宫。

南京皇宫这个时候已经沦为了满清八旗在南京的驻防地。

早在顺治二年,鞑子豫亲王多铎就在这里驻兵,之后陆陆续续驻扎在南京城内,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江南八旗军驻防。

这些江南八旗军可不归刘良佐管。

他不配。

城中有满汉蒙八旗兵马三千人,统领他们的是江宁将军喀喀木,以及左副都统鄂通武,右副都统额楚。

此刻这些满汉蒙八旗借着镇压江南地区起义军的名义早就开溜了,逼着刘良佐留下守城。

事实上刘良佐看似是江苏和安徽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可军事政治都被限制。

原因很简单。

他并不是满清鞑子信任的心腹。

在江南地区还有几个大官,如江南总督郎廷佐,江宁巡抚朱国治。

就跟湖广巡抚虽然是湖南和湖北两个省的最高长官,可下面还有湖北巡抚和偏沅(湖南)巡抚一样。

刘良佐作为江安总督,管江南省和安徽省军政大事。

但安徽和江南也分别有总督和巡抚,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分他的权力。

毕竟相比于刘良佐这个后来投降再入旗的汉人叛徒,郎廷佐和朱国治都是辽东人,正儿八经的满洲汉军旗,自然更受清廷信任。

此刻鞑子们早就跑路。

喀喀木和郎廷佐等人说是镇压江南起义,实际上一直在镇江等地活动,而且早就准备了船只。

一旦看到南京被攻破,马上渡长江往山东方向开溜。

可见在他们这些真正的八旗子弟心里,后来投降他们大清的这些二鬼子,算不得什么自己人。

老朱进城之后听人说了这事,已经派人去镇江了。

不过估计抓不到他们。

对方早就在南京外面布置了探马,城破之日就是探马亡命往镇江跑去报信的时候。

这也无所谓。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他们再能跑,跑到北京,跑到辽东,跑到黑龙江,跑到西伯利亚去?

要真能在小冰河时期跑到西伯利亚去就算他们厉害。

“我南京皇宫被鞑子祸祸成这样了。”

老朱已经走到了南京午门城墙上,俯瞰着宫殿,看到的却是一片残破的景象。

除此之外,原来的宫殿布局也有很大变化。

巍峨殿宇倒是没有人敢居住,毕竟那是皇帝住的地方,地方官员住那就是居前朝宫殿,图谋僭越造反,死路一条。

但奉天门内外及其左右两侧建了大量营房,用于满清八旗兵丁以及两江总督府和江宁将军府。

皇宫内有官邸衙署,对比北面皇宫的破败,南面的官邸却是气象恢弘。

朱云峰在身后说道:“之前我和太伯爷去过现代南京故宫,了解了一下情况。南京故宫在大明时期就已经破败了,没钱修缮。直到弘光政权时期才又把殿宇修起来,可惜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被清军攻入城内。鞑子在城里烧杀劫掠,还拆了南京故宫一些砖墙木头用于修营垒,严重破坏了宫殿规模。”

“唔。”

老朱眯起眼睛道:“来人。”

“陛下。”

蒋瓛拱手说道。

“把外面营房,还有那两江总督府和江宁将军府拆了,看着令人生厌。”

“是。”

“刘良佐等奸逆现在在哪里?”

“已经关押起来了。”

“他们的家人呢?”

“府邸也已经包围,已经抓住了。”

“嗯。”

老朱点点头道:“明日午门外,午时满门抄斩,那些奸逆则凌迟处死。”

“是。”

蒋瓛应下。

进入宫中,虽然在弘光时期修缮过,可还是有很多后宫殿宇没有修。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很多都被清军拆走修了营房。

老朱感叹着时光如梭,任何东西在岁月的洗礼下,任你是权倾天下的帝王,亦或者绝世公子佳人,都免不了毁灭的那一天,纵使巍峨高大的殿宇也不例外。

之后他下令全城张贴安民榜,又亲自写文,痛陈鞑子给江南带来的屠杀与罪恶,让人打字复印,发往江南各处。

此时的江南各地早就被各路起义军占领。

满清鞑子的军队要么逃走,要么被刘良佐招去守南京。唯一的抵抗力量就是各地官府组织起来的差役部队,但也很快倒在了起义军的攻势下。

闻听老朱已经攻下南京,大量起义军纷纷前往南京觐见。除黄宗羲、吕留良等人以外,还有诸多南明遗民。

如吴易和孙兆奎牺牲后被打散的太湖义军残部,姚志卓、张起芬率领的江东残部,魏耕率领的湖州诸县起义军残部,方以智、张斐率领的僧兵。

虽然历史上这些人的力量十分微弱,多则千余人,少则几十数百人,且都被满清鞑子围剿,最后壮烈牺牲而殉国,可悲可叹。

然而在江南满清鞑子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在他们发动起义后,大量投机分子看到清廷被老朱打得溃不成军,纷纷应招入伍,一时间各部起义军都聚众上万,声势浩大,杀官造反,攻城略地。

很多人占领了州县,以黄宗羲为首的起义军互相之间串联消息,打算结伴前往南京,一时江南就只剩下福建还归清廷所有。

翌日。

在江南各地起义军还在前往南京觐见朱元璋的路上时,老朱下令凌迟了以刘良佐为首的屠戮汉人百姓的诸多元凶。

南京百姓们从昨日就已经感受到了老朱军纪,且老朱定都南京,很多南京百姓对他天然有好感,于是纷纷走上街头,慢慢也恢复了往日盛况。

这座历史上饱经沧桑的城市好似再一次来到了安宁的时候,南京故宫午门外,已是人山人海,围观百姓络绎不绝。

老朱亲自坐在午门城头,穿着明黄色龙袍,威严地俯视下方。

当数十架无人机上的扩音器对下方百姓高喊:“太祖陛下到的时候。”

下方无数百姓纷纷愕然,抬起头四下巡视,看到那无人机,再看到午门上方黄袍身影,一时觉得惊为天人,纷纷下跪。

“太祖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的声音传遍四方。

老朱往下挥挥手,然后说道:“平身。”

扩音机里传出他苍老浑厚的声音。

“谢陛下!”

无数百姓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站起来。

光这一手,就犹如神仙手段。

“带人犯!”

随着老朱坐下,蒋瓛高声呐喊。

无人机扩音器同步发声。

下方刘良佐等人被五花大绑送到了午门外。

他们被老朱特意关照,没有炸死。

但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下,一个个都被震晕了过去。

等他们醒来就成为了俘虏。

一个个哭天喊地,鼻涕眼泪流下来,祈求着活命。

可显然老朱才不可能放过他们。

蒋瓛拿出打印好的纸,大声念着他们的罪过。

包括在江北四镇时期,刘良佐等人拥兵自重,不仅不服从朝廷安排抵御清军,甚至还劫掠百姓,烧杀抢夺。

之后满清鞑子南下,刘良佐光速投降,又带鞑子攻打江南,造成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大大小小的屠杀数十起。

可以说刘良佐的手中沾满了汉族同胞的鲜血,是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下方刘良佐脸色已是惨白。

外围百姓则是纷纷大喊着:“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

声音响彻天地,竟隐隐盖过了由数十架无人机组成的扩音器团队。

要知道这些无人机可都是非常贵的工业级无人机,扩音器也是非常高级的扩音器。

可以说一个无人机飞在一个小区上方发声,整个小区都能听得见。

结果就是这样的工业品,却差点被百姓声音掩盖,便知道人潮汹涌,百姓们听到刘良佐的罪行,已经是愤怒到了极致。

“此獠以及其麾下将士罪无可赦,太祖有令,凌迟处死!即刻行刑!”

蒋瓛念完罪行后,大声说道。

“行刑!”

“行刑!”

“行刑!”

下方百姓群情激愤,全都兴奋地高呼了起来。

数万人呐喊,声音直刺云霄,蔚为壮观。

朱云峰一开始在旁边录像。

这么壮观的景象可不少见。

结果听到要行刑了,便放下手机对身边的毛骧说道:“走吧。”

毛骧早就知道朱云峰心善,见不到这么血腥的场面,可他能见啊,有些不情不愿地道:“就这么走吗?”

“那不然呢?”

朱云峰撇撇嘴道:“凌迟处死虽然解恨,但太血腥了点。你吴王殿下我有多心善你是知道的,怎么能见这种场面?还是去外面逛逛。”

毛骧翻起了白眼。

您老人家当年不管是下令杀胡惟庸,还是在崇祯朝当皇帝下令各种杀人的时候可没手软过。

基本上只要不是您老人家亲眼见到杀人的场面,一声令下宰几百上千人都不眨眼。

居然好意思说自己心善?

不过没办法。

谁让自己是朱云峰的近身卫士统领,负担起保卫他的责任呢?

毕竟谁都知道,朱云峰的重要性不比老朱和朱标差,甚至老朱还曾经低声吩咐过他,若是燕王和吴王同时遇险,当先保护吴王,可见其地位。

所以没办法,毛骧也只能依依不舍地看了眼城外还未行刑的场面,跟上朱云峰的脚步,去明末清初的南京城里闲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