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33章 长平烈侯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33章 长平烈侯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窦老太后派自家子侄——尤其是两个最拿得出手的当代子侄,不请自来的参加这场意义重大的国家战略商讨会议,刘荣并没有什么太强烈的不满。

在刘荣看来,外戚这个东西,和异姓诸侯、宗亲诸侯,乃至于后世的阉党一样。

都是特殊历史时期,亦或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必然会发生,且必须承担历史使命的群体。

诚然,外戚之祸,诸侯割据之弊,阉党乱政之患,都意味着这些群体的存在,对封建王朝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从唯物的层面上来讲,凡事皆有两面性。

对于后世,那些处于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政权而言,诸侯藩镇,固然是祸患根源。

但对于如今汉室,尤其是汉初,乃至于更早的宗周而言,以诸侯王为载体的封建制度,却是华夏文化在那一时间阶段最先进、最巧妙的构思。

跟明朝的皇帝说诸侯割据,遗祸天下,那除了朱重八重感情、不愿意听这些不利于儿孙的话之外,绝大多数明皇,都会认可这个说法。

但你要是跟汉高祖、汉文帝,更或是周天子说分封制不行?

那你只怕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外戚,其实也是一样的。

对于更晚的后世王朝而言,外戚这个东西,真是一无是处,根本让人想不出有什么好的。

但对于尚处华夏封建文明、封建社会早期的汉家——至少是西汉前半页而言,外戚天然具备的血脉加成,绝对是汉天子无法忽视的重点。

在刘荣看来,诸侯藩王也好,外戚、宦官也罢,其实就像是‘华夏文明’这个学生,从幼儿园一点点考上小学‘中学,直到上大学、读研究生的路上,不可或缺的过程。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周天子,就是觉得分封制天下第一好!

但到了小学阶段的秦汉,华夏文明这才意识到,分封制也不全是好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显露的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随着华夏文化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学历晋升,分封制本身带有的积极作用,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就好比加减法,幼儿园的小孩子需要掰着手指头算,确实很好用。

但到了小学,简单的加减法已经可以心算得出结果,再去掰手指头,无疑就是在浪费时间了。

而汉家现阶段,还远没有达到‘视外戚为洪水猛兽,饱受其弊,却丝毫不需要用到其利’的程度。

如今汉室,还是能从外戚群体的积极方面,得到许多正相反馈的。

以至于即便出了吕太后、吕氏外戚那么一大家子的典型反面教材,汉家对外戚也依旧不是喊打喊杀,而是慎而用之。

原因无他:利大于弊尔。

再者,窦老太后此举虽然略显唐突,但考虑到来的两个人,如今在朝中的职务、身份,其实也就没那么不可接受了。

窦婴自不用说。

早在太宗皇帝晚年、先帝早年,就已经是闻名天下的大儒,哪怕抛开外戚的身份不谈,一个博士官之类的二千石虚职,也还是担得起的。

后来,以大将军的身份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窦婴有了武勋傍身。

文名、武勋,再加上外戚身份,若非汉家自吕太后以来,对外戚子弟颇多防备,且太宗皇帝年间,章武侯窦广国拜相失败一事‘珠玉在前’,早在哪个时候,窦婴其实就已经够格做亚相御史大夫,并为担任丞相做准备了。

而今,已经贵为汉相的窦婴,无论是职务,还是傍身的武功勋,以及对军事方面的了解,都足以让窦婴,有资格出现在这场关乎汉家未来的国家战略会议之上。

真要说到起来,就窦婴这么个身份地位,这场会议刘荣没有主动召窦婴与会,反倒是窦老太后,要好好揪一揪刘荣的耳朵了。

至于另外一位:太仆南皮侯窦彭祖,情况也相差无多。

——当朝九卿的身份,虽然不是‘非参加这场会议不可’的程度,但光凭这一个身份参加这场会议,也没人会觉得什么不对。

尤其窦彭祖,还是九卿中,与军事事务关联相对较深的太仆。

虽然不像卫尉、郎中令那般,与国家军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却也因掌天下马政,间接影响汉家骑兵部队建设的缘故,而和军事事务有着不浅的渊源。

再加上本身,刘荣也不排除外戚参与国家大事——尤其现阶段,还不觉得外戚群体‘非解决不可’;

对于窦婴、窦彭祖二人的出现,刘荣也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了。

只脸不红心不跳间,与两位表叔打过招呼,并敷衍的解释一番为何没有召见二人,并对二人不请自来表示接受,刘荣很快便将议题摆上了台面。

——军臣老儿又是和亲嫁女,又是让右贤王伊稚斜兼任日逐王;

兼掌——甚至是重点掌控西域事务!

很显然,这是要拿西域当血包、当回血的泉水,来和汉家打一场长达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拉锯战了。

更显而易见的是:刘荣不想打拉锯战。

汉家的每一位公卿大臣,文官武将,乃至每一个有识之士,都不愿意和匈奴人,打这样一场旷日持久,两败俱伤的拉锯战。

事实上,在任何两个主权之间,占据战略优势,且战略优势必然会越来越大、早晚都会取得全面胜利的那一方,往往都不希望战线延长,并最终演变为无休止、无止境的拉锯。

——势均力敌,才应该考虑如何取胜。

占据优势,且随着时间推移,胜算必定会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能几乎达到‘必胜’的高度,那需要考虑的,就不再是如何取胜,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尽快去的胜利了。

刘荣政治水平不低,但军事层面,却是不足以与此刻殿内,除窦彭祖以外的军中将帅所媲美。

别说栾布、郦寄等国之宿将,亦或是韩颓当这种骑兵将领——就连窦婴这么个在军中‘镀过一层金’的前任外戚大将军,其在军事方面的水平,那也不是刘荣能轻易碰瓷的。

毕竟再怎么说,窦婴那也是正儿八经带过兵,正儿八经把手底下的二十万大军,给调度的井井有条,没有出大乱子的。

虽然整场吴楚七国之乱,窦婴所部都没有哪怕一级斩获,也没有参加哪怕一场最小不过的斥候遭遇战;

但一场战争的洗礼,给窦婴带来的军事层面的财富,远不是刘荣窝在长安未央宫,搞几举沙盘推演,翻几遍先贤兵书、前线奏报就能比拟的。

对于这种事,刘荣一向看的很看。

——皇帝,可以是大将军,但并不是非得有做大将军的才华。

能搞懂军事、战争逻辑,能对军事战略有基本的,入门级的了解,保证自己不会被将帅蒙骗,便足矣。

不只是军事层面,其他所有的方面,文治也好,经济也罢,专业的事,总有专业、专精的人,做得比封建帝王做得更好。

帝王最需要学的、最应该做好的,便是任用这些专业人才。

故而,在抛出问题之后,刘荣也没有抢夺话语权,直接把舞台留给了几位军方大将。

也果然不出刘荣所料:几乎是在自己话音落下之后,殿内众人,包括军事水平最普通的南皮侯窦彭祖,都满脸凝重的皱起了眉头。

率先开口的,则是如今汉室毋庸置疑的军方第一人:曲周侯郦寄。

“陛下可知,围魏救赵之计,为何是兵家亦束手无策之阳谋?”

轻声一问,换来刘荣一个‘请’的手势,便见郦寄垂眸叹息道:“因为时间。”

“——围魏救赵之计,之所以无解,就是因为时间。”

“受计者,根本没有时间攻下眼前的‘赵’,更没有办法以步步为营的姿态,在确保自己不受伏击的前提下,尽快回到必救的‘魏’。”

“时间不够,将帅便急。”

“一急,便要乱了方寸。”

···

“兵法云:围魏救赵者,乃攻敌之必救,以解敌将攻之处也。”

“但在臣等老将看来,围魏救赵,不单是‘攻敌之必救’,而且还要攻敌之必急救!”

“必须要让敌人急,什么都不顾上——连行军稳妥都顾不上,不顾一切的飞奔回师,才算是计成。”

“而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大多数老将,也都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

“——行伍战阵之事,虽有战机稍纵即逝之时,亦有欲速则不达之理。”

“战机即现,则稍纵即逝,这固然不假。”

“但在战机出现之前,将领首先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战机的出现。”

“可以有所举措——可以通过外力,来谋求战机尽早出现,亦或是出现更好的战机。”

“但最终的目的,仍旧是掌控战机,得势而击,而非不顾战机,仓惶急于求成······”

郦寄一番话说出口,殿内众人纷纷点下头。

便是刘荣,也为郦寄这番话中,所暗含的军事哲理而赞同不已。

如今汉室,虽然自孝惠皇帝废除《挟书律》,允许百姓民私藏书后,在文化层面得到了极为明显的发展和开放,但大多是重要的典籍,却仍旧是名门望族的不传之秘。

其中,又尤其是兵家典籍,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兵法》,以及各类军事理论,为高级将官以家族为单位藏私,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重灾区。

刘荣毫不怀疑,郦寄方才这一句话记录成书简,放在市面上叫卖,绝对能让那些有志成为‘将帅世家’的中层军官强破头,并作为家族昌盛的根基,以传家宝的形式代代相传下去。

但很快,刘荣便意识到了其中的疑点。

“曲周侯的意思,朕明白。”

“君侯关于围魏救赵之计的高见,朕也同样认同。”

“但这和眼下,和今日之议题,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着,刘荣不忘试探道:“难道曲周侯是想说,面对匈奴人‘求拉锯战’的意图,我汉家不可急于一时,欲速则不达,暂时还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闻言,却见郦寄满是无奈的含笑摇摇头。

而后便满是唏嘘道:“陛下,误解老臣的。”

“老臣的意思是:行伍战阵之事,除非强弱一目了然,否则,一方想要死守、死战,那另外一方,便多半是很难谋求速生的。”

“尤其当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不再将战争胜利作为目标,而将拖延时间、纠缠敌方作为目标时,那强大一方,就更无法从‘不求胜,只求缓败’的敌人手中,很快取得胜利了。”

“毕竟求胜很难,但求‘不败’则简单许多。”

“若是在‘不败’的基础上再退一步,只求‘不速败’,那,就更是······”

说到最后,郦寄满是无奈的摇头唏嘘起来,话语中的意思也是十分明显。

——匈奴人如果想赢,那很容易,打一场就行。

匈奴人如果只是不想输,那汉家要想全面取胜,就稍微麻烦一点。

而今,匈奴人摆出一副拉锯战的架势,摆明了是将胜负置之度外,根本不想着打赢汉家,而是只想着拖死汉家,想着两败俱伤、死之前拉个垫背——甚至是在死之前重挫汉家!

尤其这重挫,并非通过正面战场的军事碰撞,而是国家层面的国力消耗!

这就像是一个乞丐,不求揍你一顿,甚至都不求打你一拳,就只是挥舞着沾粪的拖把,挡在你的必经之路上,无论如何都要甩你一把。

问:如何保证在身上不沾屎的前提下,顺利度过这个乞丐‘驻守’的街口?

明白了郦寄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图,刘荣随之默然。

围魏救赵之计,毒就毒在不给对方留时间,必须立刻马上放下手里的所有事,飞奔回援!

反之,只要给敌人充足的时间,亦或是战略空间,那只要对方铁了心跟你耗······

“匈奴人铁了心要耗,陛下不如一力降十会!”

沉默中,一声稚嫩、青涩的话语声响起,惹得殿内众人纷纷侧目。

待看清开口那人,此刻正有些不安的看向自己,刘荣原本愁云密布的面容,也随之涌上一抹不知由来的期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