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32章 集思广益?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32章 集思广益?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今年,也就是天子荣四年,其实本该是孝景皇帝十年(中元三年)。

而在那个历史时间线,太史公对于汉室几年的记载,也不外乎以下几点。

——罢黜诸侯国的御史中丞一职,以从根本上削夺诸侯王任命、审查官员的权力;

匈奴有两位小王来投,均被恩封为彻侯;

敕封孝景皇帝刘启的第十三个儿子,即皇十三子刘乘为清河王;

除去以上这三件大事可堪一书的大事,剩下的,也不过是三月彗星出西北、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之类的地理、天文变化。

而在那个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于孝景皇帝晚年,还曾发生一件大事。

——景帝最后一年,匈奴军臣单于率军入边!

凡匈奴百蛮叩边者数以十万,边墙遍布疮痍,岌岌可危!

胡南下,掠雁门、北地、代、上四郡民口,足有四成!

胡先锋锐骑大破雁门,兵峰直指京兆!

甘泉为胡先锋所焚,漫天狼烟距长安不过百十里,清晰可见。

这一重大事件,被后世的史家称之为:凌辱之恨。

很显然,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间线,汉家已经不存在被'凌辱之恨'的可能了。

只是刘荣就汉匈总体战略一事,召见朝中老将时,却意外招来了窦老太后的两位子侄:丞相魏其侯窦婴,以及太仆南皮侯窦彭祖。

一场军事会议,两位窦氏外戚子侄却不请自来——哪怕此二人一个是百官之首的丞相,另外一个也同样是在朝九卿,也还是让其与众人一阵摸不着头脑。

但刘荣对此,却是没有表现出丝毫异常。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窦氏一族——尤其是窦老太后的'发家史'了。

太祖高皇帝年间,清河郡观津县窦氏生下一女,讳曰:窦漪房。

窦漪房上有一兄,讳:窦建,字长君;下有一弟,讳:窦广国,字少君。

窦父经历秦朝动乱,不远为乱世所波及,便带着家中妻儿老小隐居观津县,不问世事,过着清贫的垂钓生活。

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着,直到窦父于垂钓时坠河而亡,原本还算勉强能过活的窦氏,瞬间便失去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窦母体弱多病,家中重担,便落在了家中长子:窦建窦长君的身上。

彼时窦建年幼,家中又是上有老母卧榻,下有弟、妹嗷嗷待哺,又汉祚新立,天下百废待兴,讨活路别提有多难;

无奈之下,终还是窦母含泪做主,将暂时无法为家中提供任何帮助的幼子窦广国,卖给县中豪强为奴,才总算让脆弱的家庭缓了一口气。

被卖给豪强为奴,窦广国的童年自也就算不上多么光明——被卖出去没多久,窦广国便被家主带去了宜阳的矿山,成为了奴隶中最苦命的矿奴。

而在观津县,凭借窦广国的卖身钱缓过一口气的窦氏,却依旧没能躲过坐吃山空,穷者愈穷的悲惨命运。

小儿子卖了,卖身钱吃没了,窦妇又抱病多年,无可奈何之下,就只能轮到女儿:窦漪房被卖出。

此时,已经是孝惠皇帝年间。

窦漪房心气很高。

至少在当时,窦漪房宁愿拼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不愿委身于豪强富户之中,成为一个兼力奴、舞姬,以及生育机器的苦命人。

于是,窦漪房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选秀,并最终幸运的通过筛选,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送入宫中,成为了吕太后身边的侍女。

窦漪房入了宫,领走还留下了一笔钱,窦氏又只剩下两张嘴,窦建只需要顾着病母,生存压力自是骤减;

不数年,窦母病故,孑然一身的窦建也不愿继续留在写作家乡,读作伤心地的观津,便外出闯荡。

至此,清河郡观津县窦氏,便算是彻底散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老大窦长君到处奔波,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宫中的窦漪房则被吕太后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去了代都晋阳。

老三窦广国,则从很小的年纪开始,便在宜阳的矿山经受人间的磨难。

直到窦广国二十岁那年,这兄妹三人的命运才有了一次重大的转机。

——窦广国二十岁当年,窦广国所在的宜阳矿山泥石倾泻,供矿奴们休息的整个窝棚,都被碎石、流泥掩埋。

上百矿奴死于非命,唯独窦广国因为年小力弱,在争抢铺位时被‘前辈们’排挤到了窝棚边缘,方得以侥幸生还。

出了这样的事,那上百冤魂的家人自是哭天喊地,要那矿主给个交代;

而当年买下窦广国,并带他前往宜阳挖矿的矿主,则最终选择离开宜阳这个是非之地,跑到长安避避风头。

天子脚下嘛!

就算有些亡命之徒要为死去的父亲、兄长报仇,到了天子脚下,也总得顾忌一些。

再者,在宜阳的矿山挖‘钱’挖了几十年,矿主也早已腰缠万贯;

经历如此磨难,矿主也颇有了些大彻大悟,便打算余生都在天下最繁华的都邑,享受自己前半生奋斗得来的劳动果实。

于是,矿奴中唯一幸存的窦广国,也随即跟着矿主来到了长安。

不知是不是对自己大难不死而感到庆幸,窦广国到了长安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寻有名的卜士占了一卦,以问前途吉凶,

谁知卦象却得出丕极泰来的卦辞,说窦广国非但不用再有性命之忧,反而还会在几日之内就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并得封为侯。

对于这个卦辞,窦广国自是完全不信;

只是几天之后,当听说当朝皇后姓窦,并且是清河郡观津县人时,窦广国一整个人都亚麻呆住了······

原来,在被吕太后赐给代王刘恒之后,窦漪房非但得到了代王刘恒的极尽恩宠,还先后为代王生下了二男一女;

而在吕太后驾崩那一年,汉室天下发生了近乎改天换日的剧变,曾经的穷王、恭王刘恒摇身一变,瞬间成了天子的主!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恰巧就在代王刘恒入长安承继大统前后,代王后吕氏,以及王后所出的四个嫡子,都不明所以的死在了代都晋阳。

于是,在来到长安入继大统的第二年,也就是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天子恒颁布诏狱:故代王后薨,子嗣亦绝;皇庶长子刘启英年早慧,才智过人,可继宗庙。

公子启生母窦氏温良淑德,可母仪天下······

就这样,于幼年时期失散,并天各一方的姐弟二人,便在命运的安排下于长安重聚——以截然相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极端身份诧异相会。

成为皇后之后,窦漪房对身份的骤变感到无所适从;

又恰逢诸吕之乱平定不久,不知有多少人趁着混乱尚未完全平定的档口,同代王一家子攀亲戚。

于是,当窦广国鼓起勇气出现在未央宫外,表示自己是当朝皇后一母同胞的幼弟时,宫门外的侍卫非但没有提起重视,反而对窦广国的自白嗤之以鼻。

——那段时间,不知有多少手眼通天的人,在打听过窦皇后的身世之后跳出来,说自己是窦皇后的兄长窦建、弟弟窦广国。

而在见过那群前仆后继的骗子之后,窦皇后已经从最初的惊喜,到后面的失望,再到忐忑······

最终,窦窦皇后甚至都绝望了。

所以当宫门外传来消息,说有一个自称窦广国,年方二十余,却浑身上下乌漆嘛黑,长的四五十岁模样的人找自己时,窦皇后只无奈的发出了一声长叹。

“知道我有个弟弟,就都要来做我的弟弟吗······”

如是轻喃着,窦皇后只绝望的摇摇头,示意中官往宫门外传个话。

——以何为证?

这个话,窦皇后在那几天的时间里,同无数人说过,只是从不曾得到过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只是这一次,命运,要跟窦皇后玩儿真的。

“请转告皇后:在我儿时,曾同皇后攀树采桑,不慎失足跌落。”

“当时我实在太过年幼,身子骨也太过瘦弱,一摔便坏了腿脚,在家中卧榻歇养了一个多月······”

当宫门卫带着这个消息来到椒房殿,窦皇后终于稍打起了精神。

确实有过这么一件事。

但窦皇后无法通过这仅仅一件事,就判断出来人的身份,究竟是不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窦广国。

原因很简单:清河郡南部,尤其是以观津县为中心的方圆百里,是天下著名的桑葚产地。

就算那来人不是窦广国,只要打听到皇后的籍贯是清河郡观津县,便可以结合观津县‘盛产桑葚’的美名,编造出一个这样的谎言。

凡是生于清河郡的少年,有几个没爬上桑树采过桑葚?

又有几人没从树上摔下来,在家躺上个十天半个月?

拿不定主意,窦皇后最终决定:见一见这个‘窦广国’。

无论此人是真是假,都在见过之后再做出判断。

“我们是几岁分离的?”

“——皇后的年纪,民记不得了。”

“——只依稀家主曾说过:草民是在五岁的年纪委身为奴,之后不久,皇后便选秀入宫······”

一听这话,窦皇后彻底不淡定了。

世人只知当朝窦皇后,曾有过一个哥哥叫窦建,字长君;有一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

就连着,都还是窦皇后托人去找时,所透露出的、仅有的信息。

窦皇后很确定:自己托人寻找兄弟手足时,并不曾透露这二人的年纪。

甚至若非自己成了皇后,恐怕连窦漪房的年纪,都仍还会是鲜为人知的秘密。

——窦漪房记得很清楚:弟弟五岁被卖给了豪强,之后不久便被带去了宜阳,据说是去挖矿;

而在弟弟离开之前,刚下定决心要参加选秀的窦漪房,也曾有过最后的诀别······

“还有什么事,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听闻皇后此问,窦广国只不假思索答道:“民依稀记得当年,皇后要去郡衙报名选秀,而民也即将被带往宜阳。”

“于是,民于皇后在观津十五里亭的驿站生离死别,约定来日再会。”

“临别时,民用温水为皇后洗了发;”

“而皇后见民饥寒交迫,更亲自乞食于驿站上下。”

“皇后说:再见许就是在九幽冥曹,生死诀别之迹,总归要让幼弟吃上一顿饱饭······”

说完这番话,窦广国早已是泣不成声;

而听闻这番话,窦皇后也终是抑制不住情绪,毫不迟疑的冲上前,一把搂住失散多年的弟弟,姐弟俩抱头痛哭。

听闻皇后与弟弟团聚,天子恒也为之感慨不已,便派御史前往清河郡,打听舅哥窦长君的下落。

很显然,比起曾经‘托人找找’的代王姬嫔窦漪房,天子恒所能动用的力量无疑打了不知多少个档次。

没过多久,窦氏兄弟姊妹三人团聚长安,天子恒也难得没有吝啬,赏赐窦氏兄弟田地、宅院还有大笔金钱,让他们便此在长安住下。

得知此间时,薄太后也对儿媳的身世感到心疼不已,便也颁下一封懿旨,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安成侯爵虽然没有让窦建、窦广国兄弟二人承袭,但也还是在清河郡设立了窦氏墓园,封邑二百户;

这二百户人家,便是窦氏墓园的守灵人;租税所得,便是窦氏墓园的开支来源。

以上,便是太宗窦皇后、孝景窦太后,当今窦太皇太后,与南皮侯窦建、章武侯窦广国团聚的整个过程。

而这件陈年故事,能为刘荣带来的思考是:窦老太后,是一个极重旧情、亲情的人。

虽然对老刘家的皇帝···咳咳,多少有些刻薄,但对自己手足兄弟、子侄晚辈,那真是好的没得说。

至于近日的军事会议,窦婴、窦彭祖二人不请自来,显然也有老太后在背后授意。

其目的,说难听点,就是不想让窦氏一族,被汉家朝堂核心决策层孤立,不想让自己子侄'没人一起玩儿';

说好听点,倒也可以粉饰为:为刘荣出谋划策,甚至是以窦老太后的宏大政治视野,给刘荣出出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