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25章 稳步推进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25章 稳步推进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将如今,汉室所存在的内外大小问题罗列出来,得出一个表格,其实就不难发现:随着发展,汉室的问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变得越来越多了。

——高皇帝年间,汉匈平城一战,让汉家彻底确立了长达五十年的和亲之策,作为处理外部军事的权宜之计。

对于当时的汉家而言,外部威胁,其实是不需要太过深入、精细的进行考量的。

匈奴人?

和亲就好了。

隔三差五送个宗室女过去,美其名曰‘送公主和亲’,能让匈奴人安生几年最好,至不济,也能让匈奴人入侵边境时有所收敛。

岭南百越?

安抚就好了。

赵佗那老不死的隔三差五称帝,就派南越问题专家:太中大夫陆贾走一趟,让赵佗老老实实去帝号、称汉臣。

只要赵佗愿意去帝号——哪怕只是象征性的表示臣服,那其他的粗枝末节,汉家也就懒得去管了。

什么黄屋左纛啊,临朝称制之类,随他赵佗在岭南瞎折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汉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封建统一王朝,汉家对于这两个方向的外部威胁,也开始越发的头疼了。

对待北方的匈奴人,汉家已经不能再无脑丢出‘和亲’二字,然后摆出一副尽人事听天命的作态,任由匈奴人肆虐北境。

每当匈奴人有动作时,如今的汉家,都需要按照国战的规格进行战略准备,以应对匈奴人‘狗胆包天’‘不自量力’的入侵行为。

南方也是。

对于岭南百越,尤其是老乌龟赵佗,汉家也是盯得越来越近,对赵佗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

高皇帝年间,汉家对赵佗的要求,是只要接下‘汉南越王印’,便上表臣服即可。

吕太后年间,则成了:只要赵佗在发往长安朝堂的奏疏中,不口称‘朕’就行。

至于在岭南,赵佗出入称警,行文用制,一切排场都比照天子,汉家懒得去管,也管不过来。

到了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年间,则变成了隔三差五派人去岭南,劝赵佗老实点,给双方都留下体面。

只要赵佗表面功夫做得好——只要少干些称王称霸,又或是称帝的事,汉天子脸上好看了,便也不管赵佗具体在岭南干什么了。

以至于吴楚七国之乱,赵佗应吴王刘濞之邀请,从自己的南越国,已经同样位于岭南的闽越、东海等国派出军队,参加刘濞的翻盘大军,长安朝堂都没有秋后算账。

非但没有秋后算账,甚至还竭力的为赵佗、为岭南证明:吴楚之乱,岭南绝对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什么?

你说梁都睢阳城下,死了很多操持南越口音的叛军兵士?

假的!

假新闻!

都是吴王刘濞那老贼用心险恶,离间长安朝堂中央,和淳朴的岭南百越之民!

给当时的先帝急的,那是比赵佗自己,都还要害怕赵佗被明确指为吴楚之乱的参与者。

但短短数年过后的今天,汉家对待南越,也不再是过去那边,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并不管赵佗具体干些什么的宽松程度了。

——汉匈朝那之战前后,赵佗于岭南再度称帝!

战争结束后第一时间,赵佗便又‘反复无常’,遣使称臣,表示自己之前是年迈昏聩,做了件蠢事。

于是,等到了汉匈河套-马邑之战前夕,不等赵佗开始上演蛇鼠两端**,刘荣便率先派使节去了岭南,提醒赵佗:同样的招式玩儿第二次,可就不灵了。

那一回,赵佗倒是没有急着称帝,却也着重观望了汉匈河套-马邑战役的发展和结果。

最终,汉家大获全胜,夺取河套,赵佗又是第一时间上表长安,表示南越永为刘汉藩属,不敢有二心。

刘荣的答复,却不再是高皇帝、吕太后,又或是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那般,嘴上一边骂着‘老不死’‘老乌龟’,手上的笔却在夸赞赵佗深明大义。

而是义正言辞的告诫赵佗:汉家今非昔比,于内外宗藩、属国的态度不同往日,希望岭南‘量力而行’,莫要行差就错。

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七个字的含金量,显然无需赘述。

凡华夏之民,就没人会不明白这七个字的意思,以及应用到的场景。

如此激烈、强硬的措辞,对于过去的汉家,可谓是无法想象的。

但现在?

——得到长安朝堂的强硬辞令,所谓的‘南越武帝’赵佗,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响的。

原因无他:北方匈奴,已经在汉家的兵锋之下,愈发显露颓势。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厚积薄发之下的刘汉,已经逐渐回到了天朝上国的应属之位。

一个对外族毫不软弱,且说打就能打、说打赢就能打赢的华夏政权,赵佗见过。

赵佗很清楚:这样一个能在轻松写意间,对待外族、处理北方游牧民族的统一政权,莫说是自己这个‘南越武帝’了,便是夕日的霸王项羽、沛公刘季,也得老老实实等到祖龙驾崩,外加二世胡来,以致天下大乱。

至于为什么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汉家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北方匈奴、南方百越,反倒越来越让汉家头疼的,倒也不是因为这两个方向的外部威胁,发展的比汉家还快、实力比汉家还强大。

而是因为随着发展、随着力量的增强,汉家对这两个方向的外部威胁,预期在变高。

就好比后世,某个街头乞儿,吃了上顿没下顿,三天饿个**顿的,自然是没工夫去思考未来,自己是应该考北大还是考清华。

这顿饭能吃饱,还能剩点吃的做下顿饭,对于这个乞儿而言,就已经是非常满足的事了。

但有朝一日,这个乞儿在某个好心人的恩遇下咸鱼翻身,得了个不大体面,却也能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服务员之类。

这时候,吃饱,就不再是这个乞儿的唯一诉求了。

——至少这个乞儿的诉求,不再是简单的‘这顿吃饱,下顿不挨饿’,而是会变成:未来这几个月吃得饱,如果可以,最好再攒下一点钱,好找个能遮风挡雨的住处。

这种预期的改变,在普通人身上也同样明显。

大家都贫穷的年代,普通人想的,顶多也就是三转一响,以及夫妻两人的铁饭碗。

日常生活中,一年半载能沾一次荤腥,隔三差五能吃一顿细粮,就已经是‘神仙过得日子’了。

但社会富裕起来过后,大家就不再满足于三转一响了——开始眼红小汽车、大哥大了。

吃食也越来越讲究,开始比哪家饭店的大厨手艺好、哪家酒店的酒席菜更硬了。

再后来,所有人都越发富裕的时候,预期更高了,追求的东西也更多、更‘远大’了。

豪车啊~

豪宅啊~

名牌名表,明星模特啊~

乃至于乡村风的奢侈品,比金子还贵的布偶娃娃之类——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要对的,只要贵的。

这是人性,是预期随着社会水平、文明发展的进程而提高,无可厚非。

只是类似的情况,自然也存在于政权、文明之上。

——弱小时,汉家对外部的预期,是能别打起来就行;

北方匈奴、南方百越,尽可能别打起来,内部问题也尽可能晚点爆发、爆发的力道小一点,好让汉家能得到尽量多的时间,去一个个处理这些问题。

但强大起来,今非昔比,乃至于‘鸟枪换炮’的汉家,难免就要端起架子,由于更高的预期,而采取更加傲慢、强硬的态度和措施了。

后世人也常说:真正让人痛苦的,不是有限的贫穷。

而是无限的**。

因为**,会让人不断地提高预期,不断地增加‘想要得到’的东西。

而在任何一个生物群体当中,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成员,都是鲜少能得偿所愿、心想事成的。

这就意味着**,为人们带来的预期提高,最终大概率会演变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你想要豪车,想要豪宅,想要霸道总裁爱上我,飞上枝头变凤凰。

结果到了相亲市场一看——好家伙!

总裁身高媲美武大郎,体重直逼鲁智深,大腹便便,秃头油脸,看着就让人吃不下饭!

等你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说服自己‘强忍恶心,接下这泼天财富’的时候,更打击你的事发生了。

——人家压根儿看不上你!

追人家的女孩子,能从新乡排队到纽约!

其中,甚至不乏国民女神级别的大美人!

嫁入豪门,做总裁夫人,和年少多金的总裁,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的美梦破碎,你感到非常沮丧。

只是你早已忘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家出生的普通女孩,既没有出众的外貌,也没有特别的才华。

与同样普通的其他女孩,你唯一的不同,便是做了一场豪门梦,有了‘总裁夫人’的预期。

你的沮丧,并不源自现实的残酷,而是源自预期的破灭。

或者说,早在你不自量力的,构建与自身实力严重不符的超高预期时,就注定了预期会破灭。

好比一个乞儿,立志要做世界首富——志向不可谓不远大。

但未来的某一天,这个乞儿因为没做成世界首富而感到沮丧,却并不会让人感到同情,只会让人觉得本应如此。

言归正传。

汉家愈发强大,自然也就太高了对待外部威胁——即北方匈奴、南方百越的预期。

与匈奴人,汉家如今的态度是:最差最差,也得和匈奴人平等对话,并且这还得是汉家‘恩赐’匈奴人,允许匈奴人与自己平等对话。

至于南方百越,则更直接了。

刘荣已经正大光明的在朝议上表示:赵佗故去之日,岭南内附之时!

在老乌龟赵佗尚还健在的当下,汉家就要开始为将来,岭南地区的全面内附做准备!

只等赵佗身死,岭南是主动内附也好,被动臣服也罢,总归是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的。

这,才是让汉家‘越强大,却越头疼’的原因所在。

——对待匈奴人,和亲容易,强硬难。

对待岭南百越,安抚容易,威压难。

无论是人还是政体,对某人或某方保持低姿态、温和态度,总是非常容易,非常省心省力的。

但高姿态、强硬态度,却需要有足够的胆魄和决心,外加实打实的硬实力作为支撑。

不单如此,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谋划。

比如汉家对匈奴人——过去什么都不用考虑,只等匈奴人漫天要价,然后坐地还钱即可。

最后谈妥价格了,物资往草原一送,公主往草原一家,这就是和亲了、结盟了。

现在,却没有这么简单了。

每一次和匈奴人交涉,哪怕是外交交涉,汉家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免错过某个可以欺压匈奴人、占匈奴人便宜的机会。

甚至就连接见匈奴使者的时候,朝堂内外公卿大臣,也都是反复斟酌措辞,乃至于提前排练,就为了在朝堂之上,于匈奴使者当头棒喝,以名垂青史。

整个汉室内外上下,预期都在提高。

对外如此,对内亦然。

高皇帝年间,别说是百姓自己——就连官员,都只希望百姓饿不死,甚至是少几个饿死的人。

但现在,朝堂内外已经在叫嚣着‘文景之治后,汉家彻底大兴’的千古盛世了。

自然,内政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民生民计、宗亲诸侯,官僚吏治等诸多方面,也都在这大环境的风气下,蓬勃向上。

幸运的是,为这一切掌舵的人,是刘荣。

在刘荣的稳定操盘下,汉家的一切,都在稳步推进,稳步向前。

而在遥远的草原,随着单于庭‘姗姗来迟’般的重归,草原上本就有些诡异的氛围,也变得愈发破朔迷离了起来。

单于庭西征归来。

军臣回到幕南,落脚龙城的第一件事,便是紧急召见右贤王:挛鞮伊稚邪。

之后会发生什么,没人知道。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一年,乃至未来数年的草原,都不可能再回到早先的平静,以及安宁、祥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