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18章 洗脑?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18章 洗脑?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对官僚体系贪污**,有着更深刻、明确的认知。

简单来说,就是官员贪污**,他首先得是普世价值不认同、不接受,并一致唾弃的‘不道德’行为。

然后在‘贪污**不道德’的基础上,一点点收紧、提高标准,让不道德,逐渐朝着不合法的方向埋进。

好比古华夏,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

但到了近现代,三妻四妾虽然也不违法,但已经被主流价值观指责为‘风流’‘好色’了。

当三妻四妾,从最初的常态,变成合法、但不受主流价值认可的‘不道德行为’之后,才有的更进一步的,以制度为保障的一夫一妻制。

又好比商、周时期,有钱人组建私人武装很正常。

但到了封建时期,武装力量的组建,就逐渐变成了官方、政府,以及极个别特权阶级的权力,寻常人根本无法通过合法渠道,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

到了两千多年后的新时代,则再进一步:无论任何人,无论有没有钱、有没有权,无论是不是特权阶级——凡是个人,都不允许拥有私人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必须作为国家的工具而存在!

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也同样是从最开始,人人养私兵、组建私军,到这个举动被主流价值唾弃为‘居心叵测’,再到最终,从法律层面全面禁止。

那官员的贪污**问题,大概是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按照刘荣的大致判断,在与神话接轨的华夏古早时期,官员以权谋私,多半是正常的。

正常到没人认为,官员贪污**、以权谋私有什么不对,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批评批判的事。

大约到了华夏文明,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过渡的间隙,官员贪污**的问题,才开始引起华夏文明的重视。

因为在那之前,华夏很可能就没有‘官僚’这个概念。

奴隶制社会嘛!

社会组成结构,不是掌握财富、人口的奴隶主,就是作为财富、人口的奴隶。

奴隶主想要管理财富,直接从属于自己的奴隶当中,选一个能干的就行。

统治阶级想要层层通知,也简单——从隶属于自己的奴隶主当中,选一个靠谱的就行。

什么官僚、官吏,什么统治工具——不就是说法好听点的奴隶嘛?

至于以权谋私?

不好意思,我作为奴隶主,我的权力本身就是私权。

或者说,我作为这个部族,乃至国家的拥有者,我的**,就是公事。

不存在‘公权’,也不存在‘私欲’——权力是我的,**也是我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

我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为自己谋求利益,这还能有不对?

笑话……

我一个奴隶主,不用手里的权利谋利,难不成,还要给手底下的奴隶谋福利?

多少有点倒反天罡了吧……

直到奴隶制社会,逐渐被封建社会取缔,官僚这个群体才出现。

在华夏文明的社会组成构造当中,出现了除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之外的第三类群体:辅佐统治阶级。

简单来讲,就是原先,奴隶主拥有一切权力,奴隶承担一切责任,奴隶主直接拥有,并支配奴隶的一切。

而在封建社会,新的‘奴隶主’,或者说是统治者,却不再直接统治‘奴隶’,即底层百姓了。

二者之间,多了官僚这么个中间人,凭借统治者‘借’给自己的权力,替统治者统治底层民众。

而后,才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之类的说法。

但即便是这,也还是和后世人理解当中,官员凭借手里的国家公权力,为自己谋求私人利益不同。

——这里的以权谋私,依旧不是滥用公权力。

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本属于统治者,如天子、君王的私人权利,被官员拿去谋求自己的利益了。

本质上并不是以公权谋私利,而是以他人的私权,谋自己的私利。

说起来可能有点绕,但依旧不难理解。

后世人理解当中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是官员辜负国家、人民的信任,用国家、人民授予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求利益,甚至于违法乱纪。

而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华夏封建王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间隔内,官员贪污**,本质上都是:原本属于皇帝的私人权利,被借给了官员;

本该用于辅助皇帝统治底层,却被官员用来谋利。

二者最本质,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辜负的是天下人,辜负的是国家、人民。

而后者,仅仅只是辜负了皇帝一人。

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了。

——后世人为何对贪污**深恶痛绝,对贪官污吏零容忍,对纠察贪官污吏,有着极高的积极性?

因为在后世,贪官污吏,侵犯的是民众的利益,辜负的是民众授予的公权利。

民众把权力交给官僚,官僚却不干人事,民众自然火冒三丈。

但在封建时代,贪官污吏,非但老百姓没那么深恶痛绝,甚至就连官僚体系本身,也没有太强烈的排斥。

——某个官员贪污受贿?

——你操个什么心啊?

——人家辜负的是皇帝老子,又没有辜负你?

——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也可以说:封建时代,其实并没有‘公权力’这个概念。

所谓封建时代的公权力,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私权利,被借给了官僚阶级。

吃人最短,拿人手短。

人家皇帝把权力借给你了,你自然要听人家的话,还要老老实实矮人家一头。

但正所谓:有借有还。

如果什么都不做,这借来的权力,早晚都会被收回去。

怎么办呢?

官僚阶级想了个好办法。

——用尽所有手段,将自己手里的权利,从‘皇帝借给官僚’的本质、事实,扭曲为:官员天然所具备。

这样一来,权力不再是皇帝借给官僚的,自然也就不用还了。

非但不用还了,甚至还能被用来欺瞒,甚至欺压年少的天子。

于是,就有了帝王心术,就有了‘主少国疑’的说法。

所谓帝王心术,便是让一个原本稚嫩、青涩的皇帝,搞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

免得被官僚三两句话就哄骗了去,真以为官僚手里的权利,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就被天道硬安在他们头上的。

然后,在明确认识到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边哄着官僚群体:是是是~

好好好~

你说的都对~

去帮朕把事儿办了,把天下治理好。

然后一边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这些个老狐狸,有朕用不到你们的那一天!

于是,便也有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个年少的帝王迈向成熟的表现,其实也可以由此作为标准。

——年少即立的君王,什么时候明白官僚的权利,都是从自己这里‘借’去,甚至抢去的,这便是长大了。

什么时候,能想到办法,把官僚从自己这里‘借走’‘抢走’的权利夺回来,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畴内重新借出去,这,便是成熟了。

那这,和官僚贪污**、以权谋私有什么关系?

还真有关系。

按照官僚‘尽可能把手里的权利,从皇帝所借,扭曲为天然具备’的本能,官僚以全谋私的行为,也从事实上的:皇帝借权给官僚,官僚却辜负皇帝,拿权力去谋私利;

变成了:官僚天然拥有权力,也天然就可以以权谋私,贪污受贿。

也就是说,权力的来源,才是决定权力的用途是否合理、权力造成的后果是否争取的核心因素。

好比说,一个小男孩,得到了母亲的允许,去买一根雪糕来吃。

吃完拉肚子了。

那没什么好说的,该去医院去医院,该看病看病,该吃药吃药。

顶多以后注意着点,少吃,或不吃雪糕。

但倘若这个小男孩,是得到了老师的允许,在学校小卖部买了雪糕吃,然后拉肚子了?

那你就瞧吧——有的是好戏看。

允许小男孩吃雪糕的老师啊~

把雪糕卖给小男孩的小卖部啊~

甚至于学校、校领导,乃至于雪糕生产厂商,都可能被这个小男孩的家长问责!

更有甚者:一个陌生的人,给小男孩买了一个雪糕吃,导致小男孩拉肚子?

那就更有趣了。

雪糕、拉肚子先放在一边——你还是想说清楚你这个举动,究竟是为了贩卖儿童,还是猥亵之类的吧。

同样的道理。

官僚以权谋私、贪污**,看似是毋庸置疑的错事、坏事,但实际上,也依旧要看权力的来源。

如后世新时代,官僚的权力源自于国家,属于公权力,那自然是为天下人所不齿、所唾弃。

而在封建时代,官僚的权利源自帝王,属于统治阶级的私权利。

故而,其以权谋私,实际上只会让帝王不开心。

同僚大概率是默不作声的看好戏,作为受害者的底层民众,也多半是敢怒不敢言。

在此基础上,如果官僚的权利,被官僚扭曲为‘天然具备’,那就更恼火了。

——权力没有来源,那自然,就不需要向任何人负责了。

权力没有来源,等于说是官僚‘靠本事得来的’,那以权谋私、贪污**,也等于说是凭本事捞钱。

听着很魔幻是不是?

不像是庄重、严肃的华夏封建王朝,而更像是一个奇幻世界?

如果你真这么认为,那么,汉天子刘荣会告诉你:巧了。

如今汉室,正处于这个阶段。

按照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官员的权力来源,尚还没有被扭曲为‘天然具备’。

至少大多数官员,都为自己能做官、能掌握权力,而对任命自己为官的上级或天子怀有感激。

且无论一名官员,是由过去的御史中丞、如今的大司空属衙以公文调任,还是丞相府、过去的内史府动用特权捡拔,收到提拔的官员,也都记天子一个‘允许我做官’‘允许我升官’的恩情。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今汉室,官僚的权力来源,还是能勉强归于天子的。

这就意味着,在如今汉室,官员以权谋私、贪污**,并不会‘无颜以面天下人’,而是仅仅只会无颜面对天子。

那怎么办?

总不能因为没脸见人,就不捞钱了吧?

简单。

既然钱非捞不可,脸也得要、人也得见,那就从其他方面找补就好了。

比如,把正事儿办妥。

如此一来,等哪一天,皇帝问起‘你咋拿我给你的权利,往家里成箱成箱搬金子呢?’,也好挤出一抹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回上一句:臣确实有点贪财的小毛病。

但陛下交代的事儿,臣可是都办妥了啊?

陛下给臣的权利,臣大都用来办陛下交代的事儿了。

只是顺带着,贪点儿、捞点儿……

嘿,嘿嘿……

这么一搞,皇帝也没脾气了。

——毕竟人家真把事儿办妥了,没耽误正事儿。

作为官僚权力来源的皇帝,都对官僚贪污**、以权谋私没话说,其他的人,自然更没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道理了。

挨揍的人都没意见,你一个旁观者哪儿那么多闲工夫啊……

这种情况,这种风气,这种认知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甚至都不是最近这几年,乃至最近这几十年、秦末汉初前后形成的。

至少二、三百年以来,无论是战国时期的各国,还是始皇嬴政的大秦,亦或秦末各路诸侯,乃至当今汉室——所有的官僚,都本能的认同这个价值体系。

就像人生来就会吮吸,生来就会呼吸一样。

这个时代的官员,生来就会以权谋私,贪污**。

数十上百年,乃至数百年来皆如此。

直到此番,一个小小的奴籍案,让所有人都开始思考。

——就像是在思考:人饿了,为什么就要吃东西?

——人渴了,为什么就要喝水?

以及:做了官,为什么就非得贪污受贿、以权谋私?

过去,大家这么做的是本能,没人想过对不对,又或是为什么。

而现在,静下心来思考过后,这看似合理,只需要遵循本能的去做,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事,却变得愈发微妙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