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76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76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这样,在整个长安朝堂,乃至东宫两位太后的默许下,刘荣终究还是把酒精制造提上了日程。

只是这个过程,实在算不上太顺利。

首先,是分配问题。

——即便作为医用酒精最基本的既得利益者,军方内部,对于医用酒精的分配方案,也出现了极大的分歧。

部分功侯、贵族出身的高级将领认为,医用酒精这个东西,那是拿粮食制出来的,而且产率还极低。

哪怕不考虑制作过程的成本,单就是按原料:粮食的价格,以及最后的转化率来换算,医用酒精也属于绝对的奢侈品、珍惜药物。

再加上医用酒精的制作过程,在刘荣有意无意的把控制下,工艺难度急剧上升,产量却又急剧下降。

这就导致了医用酒精,无论是从原材料成本,还是从生产周期、生产难度、时间人力成本的角度,都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稀罕物’。

所以,像这样产量有限、成本较高,且在战场伤员就只过程中,能发挥出显著效果的‘稀罕物’,应该优先供应中高级军官。

话说得好听——优先供应。

但说白了,其实就是全都留给干部用,底层士兵想都别想。

自然,也有另外一小撮还讲点道理、还拿的清轻重的军方将领认为,医用酒精的供养,不应该因人而异。

战场上,无论谁受伤,只要他还有救、只要酒精消了毒就能救回来,那就应该用上医用酒精。

毕竟说到底,真到了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是底层士卒,生死搏命的是底层士卒,伤亡率最高的,也同样是前线底层士卒。

至于将官——尤其是中高级将官,基本上都是很少与敌人短兵相接的。

比如,如今汉室军队体系当中,级别最低的‘干部’:伍长。

通常情况下,伍长,也就是伍佰手下,会有除自己以外的四名兵士。

这四名兵士,基本上都会是这名伍长的乡党——至少也是同县兵。

他们以籍贯地域为羁绊,以战场上的生死相依、同生共死为现实纽带,紧紧捆成一股绳。

而作为这样一个五人战斗小组的小组长,伍佰,自然是要和手下每一位兵士一起,在前线奋力厮杀的。

杀红了眼,打乱了编制,更是和寻常兵士没什么两样——不过是个战斗经验丰富一些的兵。

第二级的:什长,手底下则是两个‘伍’,也就是两名伍佰,外加他们麾下的共计八名兵士。

打起仗来,什长几乎也和兵卒没什么两样,照样要冲锋,照样要挥砍。

顶多也就是抽出空来,观察一下周遭战场形式,然后吼一嗓子:甲伍别冲出去那么远,乙伍的赶紧跟上!

再往上一级,到了第三极:屯长,统辖五个‘什’,共五十五名战卒——四十名兵卒,十名伍长,以及五个什长。

到了这一级,倒是隐约有了点指挥官的味道,却也并非就能大手一挥,让麾下战士冲锋,自己在后方看戏。

屯长,几乎是这一乡,乃至一县之兵当中的扛把子,从小到大就得是孩子王!

手底下,都是从小玩儿到大,甚至是跟着自己屁股后面混的弟弟们。

故而屯长,通常是汉室军队中的精锐骨干。

要么射术超群,百步穿杨,力能挽弩!

要么身体强壮,战风彪悍,上了战场就横冲直撞!

所以,一线战斗编制,最宝贵,同时也是伤亡率最高的骨干,便是这统辖五十多人的屯长。

再往上一级,便到了百人长,也就是曲侯。

按照当今汉室的‘什伍之制’,也就是民众通常所说的二五之制,曲侯手底下,便是两个屯。

到了曲侯这一级,就多少有点‘偏将’的味道了。

——上级的战略战术命令下发后,曲侯一级,往往是能在中军大帐旁听的。

虽然不大可能开口参加讨论,但至少能面对面接受军事命令,现场领会上级的军事纲领。

战时,曲侯会按照本部得到的军令,于战场上指挥手底下的两个屯,维持能彼此照应到、掩护到的间隙,而后向目标发起攻击,或驻守目标区域。

再往上,就是下辖五个‘曲’的队,主官队率,也被称之为:司马。

这一级,便是真正意义上,具备了战时指挥权的最低一级中层将领。

通常情况下,作为‘一队’主将的队率司马,就会开始注意麾下部队的配置了。

比如,手底下的五个曲,往往会有至少一个弓弩混成曲,条件允许的,更是会直接分成一个弓曲,一个弩曲——两个弓弩曲,来提供远程火力。

同时,还会有至少两个步兵曲,负责正面冲锋/防御,以及一个‘中军曲’,负责保卫中军,掌控全局的同时,护卫军旗。

瞧瞧,是不是有了点自成一部,独自临敌的味道了?

除了这些基本兵种外,‘队’这一级的编制,也会开始设置斥候部队。

通常情况下,一个五百人的曲,会拥有两个斥候什,即二十名斥候精锐。

在战时,斥候们往往是身先士卒,不断为本方扩大战场视野,并与敌方斥候进行厮杀。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某场战争中的第一场战斗,便是双方斥候之间的追逐战。

双方的目的都出奇一致:歼灭,或至少击退敌方斥候,将敌人的‘眼睛’戳瞎,让敌人掌握的战场信息更少,好为本方提供更有利的战术条件。

再往上,就到了手握两个‘队’的校尉一级。

校尉,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将军了。

逢上官口称‘末将’,逢下属口称‘本将’,张口闭口就是个‘某’的自称,多半就是校尉没错。

再往上,则是手握五部校尉的都尉,也被称为‘部’。

在非官方场合,某某都尉,通常也被私下称之为:某某军。

比如自高皇帝至今,便一直窝在飞狐迳的人类行为艺术群体爱好者:飞狐军,其官方正式编制,便是飞狐都尉。

曾作为周亚夫依仗的细柳营,以及同一时期的棘门军、霸上军等,正式编制名称也都是:细柳都尉,棘门都尉,霸上都尉。

在刘荣新设羽林军、虎贲军之前,过去长达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汉室有且只有两支军队,是以‘军’作为官方正式编制名称。

——南军,以及北军。

也正是这超然于都尉、部之上,天然具备更高编制上限的编制级别,才让南北两军的校尉部,成为了汉家仅有的‘超编校尉’。

寻常军队,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屯,百人一曲,五百人一队,千人一校。

而南、北两军的校尉,却无一例外,均下辖四个各五百人的‘队’,共计两千人的编制。

且南、北两军本身,也脱离了都尉、部‘下辖五校尉’的编制上限,巅峰时期各自达到了八校、六校。

也就难怪寻常不对的将士暗地里吐槽:南、北两军,人数都是我们的好几倍,能不强吗?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兵力于吕太后年间到达巅峰的南军,最高曾拥有六部校尉,且均为两千人的超编校尉,共计一万两千人。

至于北军,现在就正处于巅峰,下辖八校,理论编制一万六千人,实际上甚至还多出了上千辅助兵种。

而寻常军队,按照二五二五的倍数递进编制,即便是和南、北两军理论上平级的都尉,也不过五千人的编制而已。

甚至就连这五千人,大多数时候都凑不成满编。

言归正传。

在了解到如今汉室军队将官、指挥系统组成结构后,再来看汉室军方将领,对于医用酒精的分配、供给问题,也就一目了然的。

——功侯贵戚出身的高级将官认为,医用酒精这种稀缺物资,应该只保障校尉以上级别的高级军官。

因为中低层指挥官,多半具有较高替代性,其在战场上,对本方指挥系统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高级将官。

所以,与其把稀缺的医用酒精,拿去救大头兵,或伍长什长、屯长曲侯之类,还不如留着救校尉、都尉。

对于这种分配意见,刘荣自然是嗤之以鼻。

——话是这么说没错;

可校尉、都尉一级,原则上是不会‘上战场’的啊!

校尉一级,基本就是在本军后方,找个山坡、丘地,骑在马背上观察官场形式,然后做出应变、指挥的角色。

到了都尉一级更夸张——只要战事没有糟糕到一定程度,都尉多半都是不出中军大帐的!

就在中军大帐里,盯着地图写写画画,哼哼唧唧着下达命令,然后统筹全局就完了!

给这样的人——给这种嘴里喊着‘给我冲’,自己则留在后方看戏、指挥、统筹大局的人,去预留前线最需要,同时也是皮肉伤做需要的医用酒精?

脸都不要辣?!

倒是另外一种‘优待’建议,让刘荣勉强接受了。

——医用酒精,优先供给有一定重要性,且伤亡概率较高的屯长、曲侯一级。

原因也不难理解:屯长以下的什长、伍长,本身就和士卒没什么两样。

但凡一场惨烈些的战役,士卒当日内连升两级,调补阵亡什长的空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而曲侯以上的司马、校尉、都尉,则都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短兵临敌的战斗序列,而是更偏重于指挥系统。

给他们预留医用酒精,基本等于是给太监预备小蓝药——纯脱裤子放屁。

当然,也有绝对公平、公正,性价比却并不太高的建议:一视同仁,无论谁受伤——无论是只对自己负责的士兵,还是手握五百兵马的队率,都应该在必要时,有资格用上医用酒精,且不应该有优先级排序。

这个方案,其实是刘荣最想要达成的。

只可惜,这是公元前一百多年的古华夏封建时代。

后世人有这样一句名言:自我以上众生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

而在当今汉室,这样的情况绝对更严重。

——自我以下阶级分明,自然是题中应有之理。

而自我以上,却绝非众生平等,而是越往上越严格、越残酷的阶级层层分明。

至于你问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样,等我爬上高位的时候,别人才不会给我扯什么‘众生平等’啊!

我现在是中层,我敬高层如神明;

等将来有朝一日,我也跻身高层了,那我不也成了神明吗?

便是在这般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一致维护中,这个时代的社会阶级,变得愈发‘渭泾分明’,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层般,绝不相融。

所以,众生平等,无论是在哪个层面,在如今汉室都无法达成。

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军中的上下级关系;

无论是朝堂上的尊卑高低,还是地方郡县官员之间的鄙视链。

于是,医用酒精的分配方案,最终被确定为:优先提供曲侯,而后是屯长;

另外,每一个都尉部,皆预留三人份的量,以备都尉、校尉、司马等中高级将官遭遇不测。

除此之外,如果另有剩下的,才可以用在什长、伍长身上,原则上也可以用在底层士卒身上。

但众所周知,原则上可以,实际上多半就是不行。

要么是供应量不足,要么是预留后的余量不足——总归让你挑不出毛病。

对此,刘荣也只能无奈接受。

——入乡随俗。

搬家换个村,尚且都得遵守人家村的风俗,何况是跨越两千多年,来到这公元前的时代?

即便要改变,也只能润物细无声间,一步步、一点点去改变。

一口吃成大胖子,终归不现实。

步子迈大了,那就要像始皇嬴政那样——一不小心扯着蛋。

而在医用酒精的制备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许多达不到医用标准,度数却也远高于如今汉室,现存食用酒水的高度数食用酒精。

这部分医用酒精的残次品,便成为了这场高阙之战中,汉军将士御寒、暖身的不二法宝。

就这样,凭借一套套价格高昂的貂、裘皮毛制作的御寒衣物,以及军中违禁品:高度白酒,刘荣基本完成了长安朝堂中央,能对此战做出的所有贡献。

剩下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辎重先一步起运。

而十万以上战斗编制,以及数以倍计的后勤运输、保障人员,几十万人大规模流动,自然也很难完全瞒得住。

但没关系;

消息送到草原,需要时间。

消息经上郡、代北,送到幕南,再绕一圈送到高阙,需要更多时间。

而眼下,汉家最需要做的,便是和幕南的匈奴右贤王:挛鞮伊稚斜抢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