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75章 凛冬将至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75章 凛冬将至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阙之战,刘荣的打算自然是瞒。

但再怎么瞒,也实在很难瞒的密不透风。

——针对此战先锋官:郅都所提出的‘三万先锋兵临高阙’的兵力预算,以及朝堂庙算后得出的兵力需求,少府也进行了一番精密的核算。

最终,这场高阙之战的参战战斗编制,被极限压缩到了十万人整。

其中,先锋部队由雁门郡手、前将军郅都率领,兵力三万五千。

为了让这三万五千人当中,至少三万人在渡河之后仍旧保持战斗力,少府几乎消耗了库存的全部皮毛,紧急制作出了五万套御寒用品。

每一套御寒用品,均由一双毛袜、一双皮毛鞋,一双手套,一顶裘帽,以及一张貂制披风组成。

根据少府的推断,有这样一套全方位、无死角御寒的皮毛制防寒套装,除非是感染了风寒之类,否则,便能在塞外凛冬,迎寒着风,坚持两到三个时辰。

至于两到三个时辰后??

——大河在高阙-博望一段的宽度,满攻才不过二里,折后世八百米而已!

哪怕是匍匐前进,这八百米的距离,也顶多需要个把时辰就能走过去。

到了河对面,虽然仍旧无法生火,但也完全可以找个背风、避寒之初——实在不行就挖个坑,盖张厚毯钻进去避寒!

再喝几口酒,身子怎都暖起来了。

是的,没错。

除了这五万套造价高昂,寻常兵士一辈子赚到的钱,都买不起其中一套的貂、裘套装外,此战,少府所需要供应的后勤物资当中,还有酒。

说来,也是一桩趣事。

——八年前,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在即,刘荣得到与少府接触的机会。

当时,刘荣最先想到的,就是医用酒精。

在刘荣看来,按照这个时代约等于零的医疗技术,战场上的创伤消毒必然会是个大难题。

有了医用酒精——其实就是度数高一点的烈酒,必然能将许多原本会因感染、炎症而死的人救回来。

只是刘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一方案,最先是被先孝景皇帝刘启直接拒绝,而后又导致刘荣,被东宫窦老太后臭骂了一顿。

原因无他:酒,是粮食精。

在这个时代,天下九成以上的人无法保证顿顿饱腹,七成以上的人,更是一辈子都没有体会过‘饱了’的感觉;

粮食吃都不够吃,尤其大战在即,军粮更是像江水一样往外流,未来一年的收成也必然没法指望。

如此背景,刘荣说要拿粮食去制酒精,最终用途却是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伤口消毒,治疗伤患?

别闹了~

别说这么做,纯粹就是在糟蹋粮食、是在夺走底层人民的口粮,也就是活路。

就算和粮食无关,这么做也没什么性价比。

盖因为在战场上,兵士手上,几乎很少出现‘浅浅划了一道’‘擦破点皮’的这种状况。

运气好点,是被弓羽箭矢射中非要害部位,在不伤及筋骨的前提下被射个对穿。

若运气差点,那无论是流矢还是近战锐兵器,几乎都能要了一名底层士卒的命。

戈、矛、戟,乃至于剑,都很少被用于挥砍,而多半是刺。

既然是刺,那除非刺呲了,便必定是要命的贯穿伤。

胸口都被刺了个透心凉,还指望酒精救人?

妖精来了也救不了!

故而,吴楚之乱爆发之前,刘荣所提出的‘医用酒精’计划,从理论到实操,被东宫窦太后、西宫天子启全方位无死角的否定。

直到后来,吴楚乱平,关中粮价鼎沸,刘荣以强硬的手腕平抑粮价,并将宿麦纳入到了如今汉室的‘主粮’范畴之中。

如是过了两年,先孝景皇帝驾崩,刘荣继承皇位,才总算是让这个项目得以上马。

——甚至即便是做了皇帝之后,刘荣推动这个项目,也同样花了不小的力气!

东宫两位太后,朝堂内外大臣,也依旧在不断地劝说刘荣:千万别干这种糟蹋粮食——而且还是以国家机器,大规模成批量糟蹋粮食的蠢事。

怎么说不动、怎都劝不动,刘荣最终索性摆烂了。

再也不提医用酒精的事儿,只说是自己想喝酒了,让少府酿一些备用。

本以为这破罐子破摔的举动,必然会招致更加强烈的反对,却不料刘荣这边一表态,世界随即瞬间安静。

仅仅只是东宫窦老太后,派人来未央宫委婉提醒刘荣: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切莫忘记孝惠刘盈沉迷酒色,二十出头便一命呜呼的教训……

很久以后,刘荣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之所以会这样,不过是因为‘医用酒精’和‘食用酒精’二者,对于如今汉室的意义全然不同。

食用酒精,早自夏朝便早已有之。

虽然过去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在间歇性禁酿酒、饮酒,但普罗大众对酒水的接受度,其实还是非常高的。

如今汉室,虽然理论上,依旧禁民私酿酒,但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却也不搞一刀切式的‘禁民饮酒’了。

首先,是社会地位层面——秩禄百石以上的官员,以及爵位在八等爵:公乘以上者,是可以私下饮酒的。

达不到以上职务、爵位登记者,也只是原则上不可私饮。

既然是‘原则上’不行,那实际操作中,自然就有默认的空间。

——深更半夜,你偷偷在被窝里闹上两口,你枕边人也不至于去官府告你,官差也没空跑你被窝里抓人,治你个‘非法饮酒’之罪。

比六百石,及爵位在十五等少上造以上者,更是可以无条件宴饮!

之所以是‘无条件宴饮’,是因为寻常百姓,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有条件的邀宴聚饮。

如娶妻,纳妾,儿女满月等喜事。

其实最开始,太宗皇帝也没有允许高官、显爵无条件聚饮。

不料这帮人居然开始钻空子——三天两头纳个小妾,十天半个月给儿女办酒,演都不演了!

有一段时间,人口贩卖行业甚至因此,而出现了一波‘女奴价格反超男奴’的火爆市场!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有钱人家,或有权有势者,想要借纳妾之民请客喝酒。

为了喝上这么一顿酒,他们甚至不在乎自己纳的妾丑不丑、健不健康,甚至年不年轻。

长安街头,至今都还流传着那些年,某些功侯贵戚为了借纳妾宴饮,而意外纳了个四五十岁老妪为妾的趣闻轶事……

后来,为了控制这种乱象,同时也算是施恩于这些贵族阶级,太宗孝文皇帝无奈打上补丁:具备一定官职或爵位等身份者,无需再借婚宴之名聚饮。

再后来,关于酒类的禁令也愈发宽松——从禁酿、禁饮,到禁酿不禁饮,到先帝年间,甚至就连酿酒,都已经不再是完全没得商量了。

最开始,是少府奉旨酿酒,卖入市场以获取利益。

然后慢慢的,功侯贵戚也开始跟着偷偷酿、偷偷卖。

发现朝堂中央似乎不咋乐意管,贵族们甚至都懒得亲自动手了——直接把酿酒的事儿,交给了各自底下的白手套,也就是商人去忙活。

时至今日,刘荣一朝。

你如果在大街上喊:你看到什么什么地方在买酒,或某人某户在酿私酒,那大家只会把你当成傻缺。

官府也会不得已登门盘查,却也会暗地里,把你祖宗十八代骂个遍。

可你若是像个正常人一样,既不张扬,也不过分低调的走到某些巷尾死胡同,悄悄摸买一些酒回家喝,那根本就不会有人管你。

用后世人的话来说,在如今汉室,酿酒业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黑色产业,顶多只能算是灰产。

但毋庸置疑的是:酒类对华夏民族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华夏军队的吸引力,实可谓古往今来。

远的不说,就说吴楚七国之乱前后,在睢阳保卫战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更得到东宫窦太后重用的将军李广。

相传,李广此人,不单用餐时无酒不欢,就连三餐之间的空隙,也是非要把酒当水喝不可。

个把时辰没喝上,轻则脾气暴躁,对左右动辄打骂,重则当场狂暴,见了谁都想干一下子。

身为军中高级将官,隔三差五都能见到天子、太后的人——尤其还是太宗皇帝赞之为‘若生在开国年间,可封万户侯’的猛将,李广尚且如此,军中其他人如何,也就是可见一斑了。

程不识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什么?

战斗风格保守?

治军严谨?

都不是。

——当今汉室,程不识最知名、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其人滴酒不沾。

非但自己滴酒不沾,还坚决不允许治下将士,于战时、于军中饮酒。

不然程不识‘治军过严’其麾下将士叫苦不迭的骂名哪来的?

还不就是不让喝酒……

从以上这些,就不难明白当今汉室,乃至于华夏绝大多数时代,酒精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和致命吸引力。

尤其是酒精自带的精神舒缓、安抚作用,更使其成为华夏,乃至古今中外军队趋之若鹜的食粮。

而此战,非但是刘荣第一次,光明正大下令在后勤保障物资中,添加高烈度酒这一项,同时也是有汉以来——乃至古往今来,华夏政权第一次在官方层面,以官方文件、正式指令,为前线将士供应酒精。

原因自是不言而喻——酒精,除了能消毒、能麻痹神经,舒缓情绪,也同样能暖身。

虽然是物理暖身,但也总好过什么都没有。

再有,便是相较于水,酒的冰点相对更低一些,更不容易结冻。

到了塞外,冰天雪地之下,壶囊里的水都冻成冰时,一口烈酒,也能成为前线将士聊胜于无的水源补充。

至于早先,刘荣说要做医用酒精,朝堂内外无不是群情激愤,拼命阻止,等刘荣说要做食用酒水,大家又都当没这回事,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喝酒,天下人几乎都喝!

不单男人,就连高门贵族的女人,只要喝得起,便大都好这么一口!

刘荣也不大明白为什么,许是灵魂深处,对粮食浓缩物的向往,亦或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娱乐手段,使人们只能通过酒精来获得精神慰藉。

所以刘荣要酿酒喝,大家都不会觉得哪里不对——反正大家都喝,不差你一个天子荣。

再者说了:过去这么多年,汉家的禁酒令从最开始毫无商量,一点一点宽松到现在,基本随便喝,偷摸也能酿的程度,不容易啊!

过去,太子时期的刘荣,就总是以‘不胜酒力’为由,于朝公贵戚邀宴时频频早退。

大家伙心里早就犯起了嘀咕,怕刘荣一言不合,就又要把禁酒令的弦给绷紧。

好不容易等到刘荣主动说,要让少府酿酒给自己喝,大家又怎么可能去阻止?

但酒精就不同了。

——从家国大义的角度来说,这玩意儿,几乎等同于拿底层民众的血,来为大人物换取必要时的活路啊!

虽然确实有点诱人,但这么大的骂名,谁敢担,谁又担得起?

再者说了——如今朝中公卿大臣,虽然在三公层面,仍旧勉强保留着‘非侯勿相’,甚至是非侯不为三公的政治潜规则,但九卿层面,其实早就不再是功侯群体的保留地了。

甚至即便是有彻侯爵位的公卿,也不再是以军功侯占据主力。

比如刚退休的丞相:桃侯刘舍——归义侯,还特么是二代归义侯;

主爵都尉隆虑侯栗仓,外戚恩封侯。

现任丞相窦婴的魏其侯爵位,更是一半军功得封,一半外戚恩封!

想来,再过不几十年,汉家就要出纯恩封的外戚丞相,甚至是没有彻侯之爵的‘布衣丞相’了。

说白了,就是朝堂中枢,已经没有多少军方的人了。

尤其过去这个岁首,刘荣还对朝堂公卿体系进行了改革,把军方完全抽离出了朝堂。

大家都不是军方出身,又怎么会为了一个对军人有好处,却要满朝公卿背负天下骂名的酒精,而捧刘荣臭脚?

于是,大家反应都比较剧烈,同时也在期待刘荣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或打消念头,或偷偷摸摸去做,不要把事情摆上台面,搞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恰好此时,刘荣刚好改了口,说自己要酿酒喝?

ok!

就是这样!

陛下就是在酿酒喝!

什么酒精?

那都是陛下赐给军中将士的御酒!

什么?

他们那御赐酒水涂抹伤口?

那咋了?

陛下都赐下去了,他们爱干嘛干嘛呗?

只要别把御赐酒水当洗脚水、漱口水,就都随他们去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