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61章 世态炎凉啊~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61章 世态炎凉啊~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

“长安,还是那般模样啊~”

“但长安,却也不再是曾经的长安了……”

再次踏上渭桥,耳边是渭水波涛汹涌的水浪拍打声,眼前是长安城宏伟的轮廓。

明明一切都没变,郅都心中,也还是难免生出一种事已境迁,沧海桑田之感。

——在外放为雁门都尉,并在河套-马邑战役后,升任雁门太守的苍鹰郅都,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

说是述职,但郅都心里明白,长安朝堂——准确的说是当今天子荣,只怕是对自己有了新的安排。

如果是三五年前,经历外放-升职-入朝述职这一系列变动,郅都大概率只会感到欣喜。

因为那时的郅都,风光无两。

苍鹰的名号,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朝中公、卿,不说对郅都予取予求、礼敬有加,也起码要看在郅都‘天子肱骨心腹’的份上,让郅都三分薄面。

从太宗皇帝时的北平侯张苍,到后来的故安侯申屠嘉,再到先帝年间,短暂担任丞相的条侯周亚夫。

——打自郅都入朝为官,朝中的历任丞相,就没有一个敢不把郅都当回事儿。

尤其先帝晚年的桃侯刘舍,更是将郅都奉为座上宾,就差没拉着郅都拜把子了。

丞相尚且如此,其余公卿,那自更不必赘述。

先帝时的内史晁错,那么高傲的一个人,连丞相审图家都不放在眼里,连御史大夫陶青,都是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御赐狗腿子;

但见了郅都,晁错也依旧会温声和气的拱起手,唤郅都一声:郅中郎。

老一辈公卿重臣,对郅都是礼遇有加,同一辈的,那就更是有理没理先让三分。

什么,少府岑迈啊~

什么,卫尉直不疑啊~

乃至公孙昆邪、廷尉赵禹之类,对郅都那都是无比尊敬,甚至还多少有些刻意讨好。

而今,短短几年时间过去。

先帝驾崩至今,不过两年多时间;

当今刘荣掌政,也总共五年而已。

至于郅都,更是才外放雁门不到两年。

如此短的时间,在长安朝堂中央动辄十几二十年升一次职、三五十年才会经历一次大规模换血的背景下,本该什么风浪都吹不起来。

然而事实却是:此番入朝述职,当朝三公九卿十二人,和郅都记忆中的‘老伙计’‘老朋友’们,却已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电话。

丞相魏其侯窦婴?

无论是其窦氏外戚族人的身份,还是其当世大儒的标签,都历来和郅都不对付。

——外戚幸佞,擅权祸国,向来是法家坚信的人间真理。

至于儒、法两家的世仇,更是早在几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便已经早早结下。

随着秦变法图强,一扫**,儒家却舔都没法在秦廷舔出未来,两家的梁子,更是延伸到了从学术理念,到思想价值的方方面面。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郅都,但凡敢亮明自己‘法家士子’的学术阵营,那不说是天下儒生群起而攻之,也至少会招致朝中,那几个儒家出身的公卿的本能反感。

具体到现任丞相窦婴——当年,二人之间就不大对付,只是二人都奈何不得彼此,索性老死不相往来。

而今,时代变了。

曾经的外戚纨绔子,所谓的‘大儒’,已然摇身一变,成了群臣避道、礼绝百僚的当朝丞相!

反观郅都?

二千石的秩禄,比起九卿级别的中二千石,都还夹着一个真二千石级别。

自更别提在秩禄万石,放眼天下只此一人的当朝丞相面前,有哪怕半点耀武扬威了。

如果说过去,郅都能凭借自己太宗近臣、孝景心腹的身份,在绝大多数公卿百官面前耀武扬威、抖威风;

对于窦婴这样的外戚子弟,更是可以毫不留情面的私下贬低。

那如今,反倒轮到贵为丞相的窦婴,反过来挑郅都的不是了。

五年前的郅都:哦,窦婴啊~

一个外戚纨绔子罢了,上不得台面。

什么大儒不大儒的,还不是鲁地那些个腐儒,为了攀附太后才捧出来的?

莫说是太子家令——就连一个四百石的市令,他窦婴都是德不配位!

五年后的今天,窦婴:哦,郅都啊~

想当年,苍鹰之名,那也是长安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只是毕竟是先帝之臣嘛~

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还能做个二千石的郡太守,已然是当今念在先帝的份上啦~

只能说,风水流轮转。

曾经跺一跺脚,就能让长安震三震的苍鹰郅都,如今却不得不在曾经瞧不起、看不上的外戚纨绔子面前,收敛起全部锋芒;

而后宛如一只和平鸽般,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口称:雁门守郅都,拜见丞相……

而且这个反差,不止是过去的郅都和窦婴二人,和现在的二人之间的关系、尊卑;

还有丞相的位置,从原先对郅都礼待有加的桃侯刘舍,换成了必然对郅都不冷不淡的窦婴的缘故。

再者,如果只是丞相换了个人,那郅都或许还不至于这么难受。

仅仅只是换了个没那么亲近自己、尊敬自己的丞相,郅都也不至于发出‘长安已不再是长安’的感叹。

真正让郅都感到陌生、感觉长安已经大变样的,是包括窦婴担任丞相在内的,朝中公卿全面大洗牌。

——御史大夫建陵侯卫绾?

郅都当然认识这个人。

甚至可以说很熟。

太宗孝文皇帝之时,郅都因勇敢正直而任中郎,彼时,郅都的顶头上司:中郎将,便是卫绾。

但说是顶头上司,郅都对卫绾这个中郎将,却历来都有些瞧不上。

一来,是不同于其他或勇敢、或智慧,或作战悍不畏死、或打仗智勇双全的中郎——卫绾这个中郎将,是靠‘弄车之技’上位的。

说白了,就是驾车技术。

对于驾车技术高超的人,郅都本也没什么歧视。

毕竟汉家开国时,便有一位弄车之技极为高超的元勋功侯,单凭借出神入化的驾车技术,便在青史之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今日,未央宫北宫墙外,蒿街北侧的一块居民区,都还以那位传奇车神的名讳命名:夏侯婴第。

但郅都无法理解一个善弄车之技的人,居然成了天下兵王们的统领:中郎将。

而且这个人担任中郎将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弄车之技’四个字。

有这么一层有色眼镜,彼时的郅都对卫绾这个顶头上司,便也算不上有多恭敬。

尤其是卫绾这个人,还在担任中郎将后,开始读书了。

一开始,制度还没在意。

毕竟作为汉室从天下各地的军队中,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兵王、储备军官,中郎群体本身就是要读书认字,好为将来进修兵法、军略做准备的。

至不济,也起码得看懂上级发来的战斗指令不是?

结果可倒好。

卫绾这不学那不学,偏偏学起了儒家的‘仁恕之道’,甚至还开始身体力行的实践起来。

如何实践的呢?

当麾下的中郎们犯错,乃至犯罪时,身为中郎将的卫绾每每包庇、掩盖,功劳都让给别人,黑锅都自己主动背起来。

美其名曰:亲亲相隐,君子之风。

这就让郅都非常无语了。

好端端一个武将,你治什么儒啊?

哪怕不学兵家的兵法谋略,也至少得挑个有骨气点的学说吧?

——卫绾可倒好,选了诸子百家中,数一数二的软骨头:儒家;

又好似没过瘾般,挑了儒家内部数一数二的软骨头分支:谷梁春秋。

积年累月之下,郅都看卫绾那是越看越不顺眼;

以至于最后,郅都也到了该看书学习,进行知识储备的时候,早已经对儒家无差别蔑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郅都最终认定法家才是最好的学派,就是因为在法家提倡的价值体系中,儒家就是人世间的五大类蛀虫、败类之一!

郅都觉得法家说得对!

于是,就开始喜欢,并深入研究法家学问了。

也可以说,郅都走上法家这么一条‘歪路’,建陵侯卫绾难辞其咎。

和郅都无法与窦婴和平共处一样:郅都和卫绾,也同样算不上亲近。

只是不同于窦婴的倨傲——卫绾这个人,性格是真的好,为人也是真的老实。

所以,郅都大概率不会和已经功封建陵侯,且贵为当朝御史大夫卫绾起摩擦。

准确的说,任何人,都几乎不可能和卫绾起摩擦。

丞相窦婴和御史大夫卫绾,一个和郅都不对付,一个和郅都形同陌路;

剩下的大司空韩安国,也照样算不上郅都的‘故交’。

——郅都和韩安国唯一一次打交道,是当年先帝尚在之时。

准确的说,是太宗孝文皇帝驾崩后,梁孝王入朝奔丧,并开始对储君皇太弟之位动心。

作为梁孝王刘武的幕僚,韩安国自然是殚精竭虑,为孝王出谋划策。

而郅都作为先帝心腹,自然是要明里、暗里极力阻止,一边监视孝王一行的动向,一边给孝王一行使绊子、揪辫子。

当世,郅都和韩安国二人各为其主,直接杠上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情况时:当郅都离开长安是,朝中三公(二公)即便算不上自己人,也起码是能说上话的朋友。

而今,时隔短短两年多,郅都再度回到长安,三公的位置上,却坐着两个曾和郅都有过矛盾的‘仇家’,以及一个虽不曾结仇,也不可能结交的,儒家出身的御史大夫。

下面的九卿,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郎中令周仁,虽然和郅都同为先帝心腹,但比起郅都先事太宗、后事先帝,周仁还是更纯粹些——入仕即入太子宫,一生效忠天子启。

虽然眼下,也在为当今天子荣做事,但也同样是朝堂之上极其特殊的那一个。

并且,人家还是宗周之后,汉家为了‘存亡续断’‘绵延前朝香火’,而专门立起来的贞节牌坊,爵封汝坟侯。

郅都去接近周仁,多少是有些高攀的。

宗正刘辟强,说是九卿,但向来都不怎么管事——甚至向来都不怎么待在长安,而是多在楚地。

太仆南皮侯窦彭祖——和窦婴一样,纨绔外戚一个;

一样属于‘纨绔外戚’的,还有新任主爵都尉:栗仓。

剩下几人,执金吾直不疑、大农石奋、少府公孙混邪,都是有名的老好人。

只是这里的‘老好人’,说的并不是人品,而是政治倾向。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长安朝堂之上,被公认为老好人?

答案是:谁都不得罪,却也谁都不交好,主打的就是一个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明白,理解,但是对不起。

这些人,你可以说他们对你没威胁。

但反过来,他们也不可能帮你,对其他人造成威胁,又或是帮你消除其他人为你带来的威胁。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啥都别指望他们就对了。

就这么一个一个掰着指头数下来,最后,就剩下郅都的小兄弟:大理(廷尉)赵禹,和当今刘荣在太子宫的潜邸心腹:太常汲黯了。

汲黯不必多说——郅都和人家既不是一个圈子,也不是一个性子。

学术阵营层面,二人一个法家、一个黄老,虽然不至于像儒-法,儒-墨那样处于绝对敌对,但也顶多就是不敌对,也不亲近的关系。

再者,汲黯对当今汉室而言,终归还是个新人、小年轻;

而郅都,却是从太宗皇帝时开始,就显赫于朝堂的老臣了。

作为沉沦的老臣,郅都其实并不很乐意以下位者的身份,去和一位显赫的小年轻打交道。

最后剩下的小老弟赵禹,倒是和郅都同出法家,天然亲近。

但郅都心里明白:哪怕是自己唯一能指望的小老弟赵禹,也并不是完全靠得住的。

——法家,向来都只讲结果,不在乎过程;

具体到人上,那就是只看有没有用。

很显然,如今的郅都对于法家而言,虽还没到完全没用的地步,但也总归作用有限。

反观赵禹,作为如今朝中,唯一一位法家出身的公卿,俨然成为了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乃至新生代领袖!

真要让郅都找上门,人家说不定还要端起架子,反而把郅都当小老弟来对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