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51章 无、无间道?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51章 无、无间道?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召:曲周侯郦寄、榆侯栾布、弓高侯韩颓当等,宣室演武!”

对高阙动了心思,刘荣索性也不隐藏自己的图谋——直接明白要‘演武’。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却并不是因为自信、完全不担心消息走漏。

——事以密成的道理,刘荣还是懂的。

真正让刘荣如此‘大声密谋’的,是在过去这一到两年,发生在长安的几件小事。

说他小,是因为在当时,汉家无论是负责都城治安的中尉、宫禁防务的卫尉,亦或是天子荣的私人武装——明面上的郎中令、暗地里的绣衣卫,都没有半点察觉。

可既然此事被刘荣注意到了,那这件事再小,其实也小不到哪里去。

具体经过却也不复杂。

大约是在去年,汉匈河套-马邑战役打响之后,岭南大地传回南越王赵佗亲笔奏疏。

奏疏之上,赵佗言辞恳切的表达了南越——乃至百越之民对汉家的忠心,以及至死不渝的决心。

而后,赵佗便话锋一转,说自己年岁已高,已然是过了耄耋之年(九十岁);

又是力虚体伐,又是病重卧榻——拐弯抹角说了一箩筐,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寡人不行了!

请陛下允准,将在长安为质的南越王世孙:赵胡送归,以备不测。

至于为什么是南越王世孙,而非南越王世子?

正如赵佗自己在奏疏中所言:南越王赵佗,已经九十多岁了。

赵佗的长子,曾经的南越王太子/世子赵仲始,早就在二十多年前离世,享年五十一岁。

做了足足三十年南越王太子,赵仲始愣是没熬过老爹赵佗,反倒是把自己先给熬死了。

于是,南越宗社的传承,便颇有些戏剧性的,落在了赵仲始之子、赵佗之孙,南越王太孙/世孙:赵胡身上。

照理来说,赵佗九十好几的年纪,说自己快不行了,请求刘荣将为质长安的王储放归,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政权交接,这是在正常不过的请求。

但坏就坏在:刘荣是穿越者。

熟知历史的刘荣,无比清楚地记得: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南越王赵佗这个老乌龟,足足活了一百零三岁!

生于六国尚未统一,秦始皇帝尚且还是‘秦王政’的公元前240年;

赵佗两岁时,年轻的始皇嬴政平定了嫪毐叛乱,并铲除吕不韦及其势力、幽禁赵太后,随即正式掌政。

从赵佗十岁开始,秦正式开启了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到秦一扫**、一统天下,秦王嬴政也正式升华为‘始皇嬴政’的公元前221年,时年仅十九岁的赵佗,已经在秦平灭六国的过程中,累军功升至都尉。

两年后,赵佗二十一岁,始皇嬴政正式决定图谋岭南,于是便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南征大军,挥兵岭南百越之地!

又过了七年,赵佗二十八岁,秦征南主将屠睢战死沙场,始皇嬴政又派了任嚣担任主将,继续和副将赵佗一起平定岭南。

当年,岭南平定,秦设岭南六郡。

再二年,赵佗满三十岁,始皇驾崩,二世即立,天下战火骤然。

任嚣、赵佗二人商议过后,决定毁道绝涧,将战火挡在五岭以北,以偏安一隅。

四年后的公元前206年,赵佗三十四岁,秦征南主将任嚣病故,并遗命副将赵佗接管征南大军。

同一年的中原大地,获封为汉中王的沛公刘季,才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还定三秦,并开始谋划联合天下之后,共同讨伐弑杀义帝楚怀王的逆贼项籍……

就从那年——即汉太祖高皇帝二年开始算起,太祖高皇帝随后在位十一年,孝惠皇帝七年,吕太后八年;

太宗孝文皇帝二十三年,先孝景皇帝六年,以及当今刘荣三年……

前后加起来,赵佗三十四岁执掌岭南,至今,已有过去了足足五十八年。

五十八年的光景,熬死了赵佗的王太子,还把王太孙赵胡,也熬成了年仅半百的老人。

当年,跟随屠睢、任嚣以及赵佗跨越岭南,进行岭南大开发的五十万老秦军民——第一代悉数死去,第二代只剩年过花甲的寥寥数人。

第三代,也大都已人到中年。

现如今,南越**队的人员组成,基本都是当年,跟随秦征南大军跨越岭南的老秦军、民的第四代后人。

而这些老秦移民第四代后人,却依旧由第一代将领:赵佗所引领。

且肉眼可见的未来,赵佗还要继续执掌南越十余年。

到赵佗死去时,南越国的将帅、士卒,只怕是要以老秦移民的第五代后人,来作为中坚力量了。

言归正传。

才刚年满九十二岁,但刘荣却明知其到一百零三岁,才会真正死去的老乌龟赵佗,突然请求让王世孙回国;

尤其还是在汉匈大战在即,马邑分战场局势不明,河套主战场还没开打的关键时间点!

赵佗究竟意欲何为,刘荣自然是一目了然。

——觉得汉家要被匈奴人胖揍一顿了,所以想要浑水摸鱼,看能不能在汉家身上,伺机咬下一块肉!

于是,才以‘病重弥留’为借口,将王储从长安喊回来,以绝后顾之忧。

既然都看破了赵佗的打算,当时的刘荣,自然是理都没理赵佗。

尤其当时,整个战役都还在‘战略保密期’,河套战场一直都是在暗中开辟,还未公之于众;

刘荣的全部注意力,都紧紧系于河套战场的成本,自然更没空去理会上蹿下跳的老乌龟赵佗了。

后来,自然是河套战场大获全胜,汉家彻底夺回河套,正式宣告河套-马邑战场的全面胜利。

发现汉家非但没有被汉家胖揍,原本还蠢蠢欲动,想要浑水摸鱼的赵佗,自也就此偃旗息鼓,重新夹起了乌龟尾巴。

然后这件事就过去了。

在当时的刘荣看来,这件事完整的经过,就是赵佗在开战前居心叵测,又在汉家全面胜利后‘迷途知返’——病也不重了,命也不短了,世孙赵胡也不急着回去继承王位了。

但有一个小细节,却为当时被胜利冲昏头脑,无暇他顾、深究的刘荣给忽略了。

不单刘荣——汉家的所有情报部门,都忽略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时间。

要知道赵佗所在的南越,与五岭对侧的长沙,都至少要十天半个月的路程!

而长沙到函谷关,纵是八百里加急,也至少需要五到七天。

进了函谷关,一路送来长安,又是三五天。

林林总总算下来:长安-南越两地之间的信息流转速度,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需要至少二十天。

——长安的消息,需要二十天才能传回南越;

赵佗的奏疏,也需要二十天时间,才能从南越送到长安。

一来一回四十日!

但当时,几乎是马邑刚开打不到十日,长安都才刚收到开战消息不久,赵佗请求世孙回国的奏疏,就已经从南越出发了!

等马邑战事焦灼起来,奏疏更是刚好送到长安,出现在了刘荣的御案之上。

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是每五日一封,而后是每三日、每两日,最终,更是日日有南越奏报入长安。

所言无他:请释世孙归国即立。

战役结束之后,南越国诏书停止的时间也是极其一场。

几乎是从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的第五日左右,便再也没有赵佗的奏报送到过长安。

这合理吗?

很不合理!

按照正常的距离、正常的消息流转渠道,马邑战场开战至少二十天后,赵佗才应该收到消息,最短四十天后,赵佗请求世孙回国的奏疏才应该抵达长安。

同样的道理:战役结束之后,赵佗最早也该在二十天后,才收到‘汉室大获全胜’的消息,并同时停止向长安发送请求世孙回归奏疏。

四十天后,赵佗早先发出的最后一封奏疏,才应该出现在长安、出现在刘荣御案之上,并就此结束。

然而事实却是——汉室北方边墙的马邑这边一开打,南方版图边界的赵佗就同时发出了奏报!

——汉室版图西北角的马邑战场,才刚传回‘大获全胜’的喜讯,居于岭南赵佗的赵佗又同一时间停止发送奏报。

就好像开了天眼!

这件事,直到今年春、夏之交,草原东胡王部——或者说是长安侯卢氏传回一份情报,才终于被揭露。

在这份情报中,长安侯卢氏明确表示:南越王赵佗的嫡孙,南越王世孙赵胡,没有接受哪怕半点汉室正统教育,或者说是洗脑!

从入长安为质至今,赵胡没有哪怕一天,是在接受汉家‘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开化;

而是由一位出身岭南的所谓‘书生’,日日教导赵胡:一定要记住汉室给南越带来的屈辱,将来务必要图强,以报此血海深仇!

除此之外——除了从老家岭南瞒天过海‘带’来长安,并正大光明成为自己老师的自己人,世孙赵胡手上,还有一支人数不多,情报传递效率却极为高效的情报组织!

这个情报组织要做的事,可以说只有一个:将长安城内发生的任何事,都尽快送回南越,以供南越王赵佗定夺。

极个别情况下,该情报组织甚至能在世孙赵胡的决断下,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赵佗执行决策!

比如:在赵佗还没得到汉匈开战的消息之前,就以赵佗的名义,向长安朝堂递上‘请归世孙’的奏疏;

比如,在赵佗才刚得知此事,却根本无从得知战争结果的时候,就自主停止上奏。

至于这个情报组织的存在,为什么能逃过整座长安城的审视,却被远在塞外的长安侯卢氏家族所知晓?

答案是:这个情报组织和卢氏家族之间,有着相当稳定,且已维持多年的情报交易、互换、合作渠道。

卢氏通过该情报机构,获知长安城内发生的一切。

而该情报机构又通过卢氏,来提前获知草原上的情况——主要是匈奴人即将对汉家采取的行动,并以此为准,制定南越国接下来的应对举措。

比如赵佗试探性称个帝啊~

或是派出一支偏师,去长沙国蹭一蹭啊~

又或是老老实实去帝号,上表称臣之类。

主打一个汉家受挫我豪横,汉家得势我蛰伏——纯不粘锅。

得知此事之后,刘荣究竟有多怒,只有绣衣卫指挥使周仁知道。

从那一天开始,绣衣卫上下就瞪大了眼睛,势必要在长安城,将那个隶属于南越王世孙赵胡——或者说是隶属南越国的秘密情报机构连根拔起。

只可惜,收效甚微。

为了不打草惊蛇,王世孙赵胡和那个伪装成‘大儒’的南越书生,绣衣卫一直都没去动。

但不知为何——许是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冒险传递,在汉匈河套-马邑战役结束之后,那个情报组织就好似是凭空消失般,未曾被绣衣卫抓住哪怕丝毫把柄。

对于绣衣卫,刘荣还是比较信任的。

先前大意了,没注意到这么个情报组织的存在,虽然气人,但也情有可原。

现下,明知有这么一个情报组织存在了,但凡这个情报组织有活动,就必定不可能再次从绣衣卫眼皮子底下逃脱。

所以,刘荣便打算放出一个假饵,试试看鱼儿要不要勾。

——汉天子召众将军演武,对于南越国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冒险传递回国的重要情报!

而这个情报,只要送到那个情报组织手中,刘荣就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让绣衣卫将其连根拔起。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真的泄漏机密?

谁能知道刘荣此刻,是在盘算高阙呢?

谁又猜得到此刻,刘荣的注意力并不在汉家唾手可得的河西休屠泽,而是在几乎无法从外部攻破的高阙呢……

“最好老鼠也抓了,赵佗老贼也信了朕要图谋河西;”

“——若能把这个消息送去匈奴单于庭,那更是最好不过。”

“嗯~”

“敌人的间谍,那也不是全无用处的嘛。”

“等匈奴人去盯着休屠泽,高阙那边……”

“就算不至于到唾手可得的地步,也至少不会仍那般棘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