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52章 故年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52章 故年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如此大张旗鼓,似乎想要告诉什么人:我汉家,又要有大谋了似的?”

三个老伙计联袂走入宣室,却闻曲周侯郦寄人未到而声先至——大老远变传来那极具辨识度的豪迈嗓音。

打自三十多年前,那场令天下人都感到惊骇的诸吕之变后,作为‘卖友求荣之辈’的曲周侯郦寄,很少有如此有精神、如此豪迈的时刻了。

——实在是当年,那件事对于郦寄的打击实在太大,也太过于伤害郦寄的感情了。

真要说起来,郦寄那也是开国元勋来的!

太祖高皇帝封曲周侯,封的可不止初代侯郦商一人的武勋、功绩。

而是把郦商、郦寄父子二人的功绩给合并在一起,整体封了个曲周侯,以父亲郦商为侯,儿子郦寄为侯世子。

虽然说不清这父子二人,谁功劳大些、谁功劳小些——家族得封曲周侯,谁是mvp、谁是躺赢狗;

但毋庸置疑的是:为郦氏一族换回的曲周侯爵,郦寄是有份儿的,是有贡献在其中的。

说有一半那或许有点夸张,但有个至少两到三成,大抵还是贴合事实的。

二十啷当岁的年纪,跟着做将军的老爹,一起南征北战、反秦抗楚,郦寄自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

——老子英雄儿好汉,在当时的汉室,尤其还是开国元勋群体当中,可是极为少有!

更常见的,是老子英雄儿软蛋。

开国十八功侯如此,太祖高皇帝始封一百四十七家元勋侯如此——就连太祖高皇帝自己,也同样如此。

这让郦寄如何不骄傲、如何不自豪?

但随着那场巨变,郦寄所有的骄傲,几乎都被践踏的体无完肤。

汉二十七年,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刘邦驾崩后的第十五年,吕太后驾崩。

适时,吕产、吕禄为首的诸吕外戚王侯,知道家族过往十数年的所作所为,必然被长安朝堂内外的元勋功侯所不容。

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真正将汉家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郦寄,很不幸——便是诸吕逆贼之首:赵王吕禄的至交好友。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至少在郦寄的角度上来看,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郦寄,是有功于社稷,和父亲合力闯下基业的准元勋、二世侯;

而吕禄,也同样是吕氏外戚二代子侄,虽于国无功,却也因吕太后的缘故,而位高权重。

大家都是‘功侯贵戚’这个圈子里的同龄人,玩儿的好一点、走得近一点,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坏就坏在吕禄这个‘贵戚’,刚好就是当时,惹得‘天下人’群情激奋的吕氏子侄、诸吕王侯不说,还刚好是吕氏当时的话事人。

结果吕太后一死,吕氏一族决议发动政变,郦寄这个‘吕禄’之友,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卷了进去。

当时,朝中功臣、关外诸侯里应外合,决定两面开花,一举三处吕产、吕禄为首的诸吕逆贼。

关外响应的诸侯,是当时关东最富庶、最强大的齐王刘襄。

而朝中,负责在长安抢先一步发动兵变的元勋功侯,是以陈平、周勃二人为主。

说来此二人,也算是和郦商、郦寄父子出生入死,一同创下大汉基业的老熟人、好朋友。

功侯大臣共诛诸吕,于情于理,都敢带上同为开国元勋的郦氏父子。

结果到了要动手的时候,意图窃夺吕禄手中兵符,以借此掌握北军兵权的绛侯周勃,却把主意打到了郦氏父子身上。

——直到郦寄和吕禄是好友,又对父亲郦商无比孝顺,周勃二话不说就把郦商捉拿。

而后,便找来大孝子郦寄,以郦商的性命相要挟道:你父亲的命,掌握在我的手里;

如果不想失去自己的父亲,你这小子,最好按照我说的来做。

郦寄能怎么办?

就算本身不是什么大孝子,在当今汉室、在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下,作为侯世子的郦寄,都不可能不管父亲郦商死活。

尤其当时,老曲周侯郦商还年迈抱病!

于是,郦寄自是只能予取予求,向周勃表示:只要能放了我父亲,让我做什么都行。

郦寄当年,真的是这么想的!

只要能确保父亲安然无恙,郦寄宁愿去死!

但周勃却显然不会让郦寄这么轻松死去。

周勃告诉郦寄:你和吕禄是朋友,现在吕禄想要凭借手里的兵权,集诸吕之力发动政变,颠覆汉家的宗庙、社稷。

我要阻止他,就必须把他手里的兵权抢到手。

所以,需要你去把吕禄手里的兵符骗出来给我,这样,你的父亲就安全了。

郦寄能怎么办?

父亲的性命掌握在周勃手中,郦寄又怎能不言听计从?

无奈之下,郦寄只能按照周勃的指示,去找到了友人吕禄。

——郦寄告诉吕禄:太祖高皇帝,与吕太后共同安定天下,先立刘氏九人为宗藩,后又立吕氏三人为诸侯;

这,都是经过朝中大臣议定,并向天下诸侯公开宣布过的事,诸侯都认为理应如此,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现在吕太后驾崩,天子年幼,主少国疑;

——你吕禄身佩赵王印玺,不立刻回封国镇守边墙,却为吕太后任命为上将军、在京师掌重兵!

你吕禄异姓而王,已经是很让人眼红的了,如今又在长安掌了兵、掌了权,又怎么会不被人诽谤、中伤呢?

就连关东的宗亲藩王们,也难保不会因为距离太远,而误会你吕禄此举,是想要在朝堂之上拥兵自重,欺压年幼的天子啊!

我们是朋友,我自然不会害你,跟你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要我说,你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上将军的将印悬在正堂,把手里的兵权交给周太尉;

再让梁王吕产把丞相印信,还给丞相陈平。

你二人无官一身轻,又没有威胁到年幼天子的权利、兵马,再老老实实回到各自的封国,岂不就让旁人无法攻讦你们了吗?

齐王刘襄起兵反叛,打起来的旗帜就是‘诛灭诸吕逆贼’。

只要你们这么做,齐王的险恶意图不就被天下人所熟知、你二人的忠义,也就被天下人所知晓了吗?

无奈之下,没有了举兵理由的齐王刘襄,最终必定只能引兵退去。

你高枕无忧的回到封国,去做方圆千里之地的一国之君,这才是正儿八经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祉、奠定基业的大事啊!!!

……

吕禄和郦寄二人感情有多好、对郦寄这个好朋友,当时的吕禄又有多么信任,或许没人知道。

但世人知道的是:就郦寄这番明显包藏祸心,明显是在谋害吕禄、吕氏外戚的劝说,吕禄信了。

一字不落的,全信了。

根据郦寄的‘建议’,把腰间上将军印解下,挂在将军府正堂;

而后取出调动北军的兵符,委托郦寄将兵符交给太尉周勃。

当吕氏族人出言阻止,吕禄更是大发雷霆:我朋友不会骗我的!

至少郦寄不会!!!

只能说,当年这段往事,不单害惨了郦寄,也让郦寄这么多年以来,都始终在经受着煎熬。

郦寄,自认为自己就算不欠吕氏,也至少欠好友吕禄些什么。

但郦寄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一边是病重、年迈的父亲郦商,一边是确实有错,却和自己私交甚笃的朋友吕禄。

一边是孝,一边是义。

郦寄怎么选都是错,故而怎么选,也都不应该经受指责。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背景下,最终选择了‘孝’的郦寄,更不应该为世人所不耻。

但世事,却往往事与愿违……

借助郦寄这个棋子,陈平、周勃为首的元勋功侯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诸吕外戚唯二的两个大难之一:赵王吕禄。

长安南、北两支禁军当中,后者的兵权也随即到手。

再加上先前,齐王刘襄在关外发兵西进,逼关函谷,迫使梁王吕产派出了南军近半兵力,又同样身为元勋功侯的颍阴侯灌婴给带去了荥阳。

表面上是去和齐王刘襄的‘叛军’对峙,实则,却是借此,把吕氏在长安一带掌控的兵力,给分散一半去了关外。

于是,在借一声‘刘氏左袒’彻底掌握完全体的北军之后,太尉周勃便再没了后顾之忧。

率北军入长安,同吕产手中,只剩下一半兵力的南军,于未央宫宫墙、宫门内外捉对厮杀。

半个南军,打一整个北军,战果显而易见。

——曾经威名赫赫,跟随太祖高皇帝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勋的南军丰沛子弟,成为了‘诸吕逆贼’的陪葬品。

北军也是自那以后,成为了汉家独一无二的王牌部队。

甭管战力高低,人家立过大功的!

而且是‘刘氏左袒’这种反常识的大功!

再后来,自然是南军几被血洗,全军覆没;

北军虽同样伤亡惨重,却人人裸露左袒,走进了未央宫的大门。

诸吕就此授首,凡吕氏族人,无一生还。

朝堂内外、宫闱之中,凡是和吕氏族人‘往来密切’的逆党,也都没能逃过陈平、周勃等诛吕功臣的屠刀。

——甚至就连后少帝刘弘,以及刘弘之内的孝惠皇帝诸子,都被陈平、周勃定性为‘非孝惠子,乃诛吕秽乱后宫所出’的野种,并同样难逃一死。

直到代王刘恒被接到长安,被周勃亲自护送入了未央宫,这场巨变,才终于告一段落。

郦寄,也终于时隔数月,再次见到了父亲郦商。

到这里,故事本应该结束。

郦寄或当对吕禄怀愧于心,或当因‘为父弃由’,乃至于‘大义灭亲’‘拨乱反正’,而得到天下人的赞扬。

但事实却是:曲周侯世子郦寄,成为了诸吕之乱平定之后,战胜一方唯一的丑角。

——卖友求荣。

郦寄为了父亲安慰、碍于周勃胁迫,最终无奈做出的抉择,却被天下人评定为:为了荣华富贵,背刺了多年好友吕禄,以至其身死族灭,家破人亡。

卖友求荣四个字,也成为了天下人教导子女、晚辈时,最完美的反面教材。

没人敢说郦寄当年,就不该听周勃的话、就不该在意父亲的安危,而是应该去帮助好友吕禄,去对付陈平、周勃。

但同样的,也没人认可当年,郦寄‘弃友救父’,而非‘卖友求荣’的客观事实。

时至今日,事已境迁,沧海桑田。

当年,和父亲一起追随太祖高皇帝,在神州大地‘逐秦所失之鹿’的弱冠少年郎;

那一年,为了父亲的安危忍痛迫害好友的中年人。

现如今,却成了顶着‘卖友求荣’之骂名长达三十多年,甚至因这‘卖友求荣’四个字,而至少先后三次无缘拜相的军方大将。

后世人常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过去这些年——过去这三十六年,曲周侯郦寄过的是什么日子,只有郦寄自己知道。

旁人,甚至可能连同情的能力都没有。

那郦寄,释怀了吗?

恐怕并没有。

作为开国元勋功侯当中,唯一一个‘侯世子’而非‘侯爵’,郦寄必然是骄傲的。

作为开国元勋二世子弟当中,唯一不负‘将门虎子’之名的杰出二代,郦寄的政治抱负、志向,也必然都是远大的。

作为一个能在当年,和吕氏子弟交朋友的武人,郦寄对故去的好友吕禄,必然是有愧的。

分明是为了救回父亲,而忍痛做出的抉择,却被不明真相者认定为‘卖友求荣’——过去这些年的郦寄,必然是委屈的、痛苦的,同时也是无处说理,只能暗自经受的。

而在先后三次——至少三次丞相之位的竞争当中,在资历、能力等各方面全方位碾压对手的前提下,仍旧因那‘卖友求荣’四个字而功败垂成;

郦寄,也必然是保守挫折的。

现如今,还能以军方大将的身份,参加、指挥汉匈双方之间的国战,并被刘荣叫来宣室殿演武、商议,郦寄,自然也是坚韧不拔的。

只是这一声豪迈、爽朗——就好似一生顺风顺水,从未经受过挫折的清澈嗓音,便是郦寄自己都有些恍惚。

郦寄,似乎听到了当年长安,尚冠里赵王府中,与有人吕禄把酒言欢时,才会出现的那抹爽朗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