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94章 天翻地覆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94章 天翻地覆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时间来到天子荣二年秋——年关愈近,本就算不上有多闲的长安朝堂,不出意外的再度忙碌了起来。

倒不是因为大计;

按照汉家‘三年一大计’,外加新皇登基元年无条件大计的传统,刘荣一朝的下一次大计,是在明年年末、后年年初,即天子荣新元四年。

真正让长安朝堂忙碌起来的,是刘荣在过去这半年时间里,对于长安朝堂有司部门,所拟定的一系列改制方案。

不得不说,刘荣的野心很大。

此番改制,可谓是遍及长安朝堂中央的方方面面,朝中三公九卿、长安八街九陌,禁军中郎、粮仓府库,无所不包。

就说三公级别——看上去是丞相、御史大夫都不做变动,仅仅只是把太尉替换成御史中丞;

但实际上,却是让汉家的三公,从过去的政、监、军三权分立,改造成了政、财、人三权分立。

用刘荣的话来说,汉家日后的三公,已经隐隐呈现出了后世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其中,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大致是阁老 户部的职权范围;

御史大夫则大概是阁老 户部财权。

至于御史中丞,更完完全全就是后世吏部的雏形。

而剩下的兵、工、刑、礼四部——少府等于超高配工部 准兵部,大理(廷尉)等于刑部,奉常等于超低配礼部。

从这角度上来讲,刘荣此番改制,也算是为汉家初步奠定了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过渡、发展的事实基础。

这是三公级别;

意义重大,但也终归还保留了三公其中的两个职务。

到了九卿一级,那可真就是巨震了。

——少府拆分!

——内史拆分!

光是这两项,就足以让朝堂内外累秃了头!

根据刘荣初步拟定的方案,少府拆分后,仍旧会保留主体部分,仍称少府、仍为九卿;

但在部分要害职权被拆解后,日后的少府,显然将不复今日威风。

其中最饱受争议的,便是新九卿:主爵都尉的成立。

主爵都尉,顾名思义——主掌爵位敕封、削夺;

但除了这个基本盘,主爵都尉还将掌握另外两个至关重要的国家级垄断项目:粮食,以及盐、铁官营!

再加上刘荣明里暗里放出口风,表示从今往后,少府所产的各式物品,都不会直接流入市场,而是要由主爵都尉过一遍手,也基本确定了主爵都尉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类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国企!

可以预见的是,从今往后,凡是和‘官营’沾上边,又或是由官方生产的物品,都将被纳入主爵都尉的饭碗。

换而言之,少府最要紧的一项权柄:销售权,被分给了主爵都尉。

这还没完。

继粮食、盐铁官营权后,第二个被剥离出少府的,便是东、西织室。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最坚挺的货币从来都不是铜钱、银锭;

而是布。

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织布,就等同于在印钱。

在过去,东、西织室虽然‘各自为政’,各自专注于不同用处的布匹生产工作,但和顶头上司少府之间,也终归有着起码得关联。

——东、西织室织布所需的原材料,不是少府从外面买回来的,就是少府自己生产出来的;

就连织布器械,都是少府造出来交接给东、西织室,并负责日常维修、维护工作。

而东、西织室生产出来的布匹,也并非直接发往所需要的人手中,而是先送去少府入库封存。

什么时候要用了,再由天子颁诏,少府遵照旨意从库存中调拨。

官袍、朝服,以及宫中女眷、太后天子衣袍服饰,和东西织室没有半点关系——都是少府的事儿。

换而言之,过去的东西织室,是极为纯粹的生产部门。

就和少府名下的军工作坊、冶铁作坊,以及上林苑那些皇田一样,仅仅只负责生产,其他的事一概不管。

原材料从哪里来、什么时候送、怎么送过来,织出来的成品布作何用途,先供给何方,都完全由少府负责,东西织室完全不需要关心。

但往后,东西织室也要从少府拆分出来‘单干’了。

原材料,虽然还是从少府获得,却不再是‘调拨’,而是出钱买;

最终做出的成品,虽然依旧是由少府接手,但也不再是‘交割’,而是同样由少府出钱买。

过去的布匹生产部门,自此成为了自力更生、自负盈亏,拥有独立财政系统的独立部门。

而少府,则在失去粮食、盐铁,以及未来还有不知多少货物的销售权后,又因为东、西织室的‘出走’,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铸币权’。

——布匹就是最硬的硬通货。

对少府而言,失去东西织室,不亚于失去一台印钱的机器,又或是一棵摇钱树。

倒是真正的铸币权,难得被刘荣留给了少府。

从今往后,天下钱币皆出少府铸钱司,禁民私铸钱!

据传,新钱名:五铢;

五铢钱发行之日,如今普行于天下的各式杂钱——如太宗四铢,吕后八铢,太祖三铢(汉半两),秦半两,乃至于战国刀币、贝钱等,都将被完全取缔。

这,就又是长安朝堂在未来几年,诸多庞大工作量其中之一了。

除了铸钱,少府还将保留军工部门。

通俗来说,往后的少府,将从原先那个庞大、冗杂的怪物,相对精简为负责铸钱、打造军械,并供应禁中用度的部门。

而原属于少府,却即将被拆解的部门,则各分为:新九卿主爵都尉,新的独立部门‘织室’,以及划给其他部门的‘太仓’‘东园’等。

总体来讲,需要做的事儿很多。

需要厘清、梳理清楚的事儿,很多很多……

这是少府。

再看内史,又是一个老大难。

不比少府被拆分后,仍旧能保留主体、仍旧为九卿的幸运——内史的拆分,可谓是彻彻底底、干干净净。

原本的主体,将被拆分为左冯翎、右扶风及京兆尹。

从职责划分来看,这三个部门,更像是将关中切成了东、西、中三个州,然后由这三个部门发挥刺史、州牧之类的职能。

但仅限于行政治理层面。

其他诸如人事、财政,以及军事等方面,这三个地区依旧维持着原本的运转系统,并不会成为真正的‘州’。

至于原属于内史的下辖部门——中尉独立出来,改名执金吾,为新九卿;

五官中郎将并入郎中令;

备盗贼都尉并入大理(廷尉)。

唯独农业、民事部门被保留,并更名:大农,主天下农事,为新九卿。

原为少府所有的太仓,便被并入了大农。

从少府拆除一个新九卿后,仍能保留九卿级别,内史更是直接拆除两个新九卿,其实就不难看出过去,这两个部门究竟庞大、冗杂到了怎样的地步。

到这里,少府、内史两个部门的拆解工作结束。

原本的两个九卿:少府、内史,变成了少府、主爵都尉、执金吾、大农这四个九卿。

多出了两个新九卿,自然就要有旧九卿被顶掉位置。

或者说,只剩下五个九卿位置,给剩下七个旧九卿角逐。

其中,律法部门大理(廷尉),马政部门太仆,礼制部门奉常,天子近侍郎中令,以及宗室事务处理所宗正,显然都有着不容置疑的存在必要。

于是,两个被顶掉九卿级别的倒霉蛋诞生了。

——卫尉,以及典客。

后者很好理解——外交部门,在如今汉室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内部的宗亲诸侯,都沾‘宗亲’二字了,宗正完全可以代劳;

至于外部,若外邦来使,奉常可以负责接待——过去也一直是这样。

具体的外交事务,本来就不曾被典客所掌控,未来就更不需要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九卿,来负责主持汉家与内外番邦的外交事务了。

当然了;

这个部门存在了这么多年,虽饱受质疑,却也从不曾被某一代帝王取缔,而是一直以九卿的级别留存至今,本身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准确的说:垃圾的并不是典客本身,而是如今汉室,让典客根本不具备发挥的空间。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大约在二十多年后,汉九卿典客,会被汉武大帝更名为:大鸿胪。

那这个大鸿胪,是一个什么部门呢?

理论职权和典客一样:主内外番邦事务。

可此一时,彼一时。

文、景年间的典客,所主的‘内外番邦’,指的是内部不恭,且自主权几近无穷的吴、楚等藩王;

指的是北方无比强大,甚至强大到让人绝望的匈奴;

是南方,屡次三番称帝的赵佗;

是东北,再三挑衅汉家的卫氏朝鲜。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典客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待觐见的诸侯代表团,以及外邦使团。

至于说管理内外番邦?

你是能管匈奴,还是能管南越?

是能管宗亲诸侯,还是能管朝鲜半岛?

但当时代的潮流,将时间退到汉武帝年间时,曾经在汉九卿中最不起眼的九卿,却彻底站了起来。

匈奴人?

——给我霍大司马当狗!

南越?

——允许你内附都是爷们今儿个高兴!

西南夷?

——你是说那个学红楼梦的刘姥姥,靠充楞耍猴生存的夜郎国?

宗亲诸侯也不同往日,早就被削藩策剃掉了爪牙不说,更是被武帝爷一手推恩,给彻底断掉了根儿。

卫氏朝鲜更是别提——一言不合就灭你国,半点商量余地都没有!

天翻地覆的内外环境,使得曾经的小透明典客一举脱胎换骨,成了汉家继内史、少府之后的第三大怪胎:大鸿胪。

在巅峰时期,大鸿胪手里掌握的权柄,一度覆盖了大半个亚洲大陆,除关中地区外的所有区域!

北方草原,但凡是被霍去病收下当狗的游牧民族,都受大鸿胪统一调配,并安排日常生活;

南方百越,派使团来长安觐见,头一跪从来都不是向汉天子,而是要先跪大鸿胪。

宗亲诸侯最惨——为了避免被‘绝后’,又或是莫名多出几个瓜分国土的儿子,只能求爷爷告奶奶,就为见上大鸿胪家的门房一面,好搭进去点人情。

最夸张的是,到了战时,哪怕强如霍去病,都得老老实实登门拜访,和颜悦色的同大鸿胪说一声:这些年,辛苦老大人;

眼瞅着要打仗了;

老大人这些年照顾的那些外族,不知能不能给后生分几万人出来,免得我汉家的将士死伤惨重……

只是这一切,在如今这个时间点都还未成行。

匈奴依然强大;

汉家也还没能拥有在草原上溜达一圈,就能受几十万游牧民族当狗的冠军侯。

典客仍旧是那个小透明。

所以,首先被排除出九卿行列的,不出意外,便成了典客。

至于刘荣——即便知道未来的典客‘大有可为’,也仅仅只是保留了这个部门,只将其从九卿之列提出,降格为真二千石的准九卿部门,一如过去的中尉。

甚至就连这,都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物论,说刘荣太过照顾公孙昆邪了……

不管怎么说,典客从九卿之列出局,可谓是没有任何意外。

但另外一个出局名额,则多少有些争议了。

——卫尉。

按理来说,卫尉和太仆、宗正的其他九卿部门一样,都属于专业性极强,且极为关键的专职部门。

就算要取消一个旧九卿,给新九卿如主爵都尉、大农等腾位置,也该是宗正这种虽然重要,但也不是不能委屈一下的部门。

毕竟自家人,终归是好欺负一些的。

怎么都不该是卫尉啊?

然后,刘荣的下一步棋就来了。

——以取消太尉‘三公’级别为开端,在朝堂三公九卿的行政体系外,再另外开辟出一整套军政体系!

这套体系,以太尉为首,更名:大司马;

下设大将军、车骑将军等军职。

原属于九卿的卫尉,自此成为大将军、车骑将军一样的军事职务,秩比仍为九卿级别的中二千石,地位与大将军齐平,稍高于车骑将军。

而这,又牵扯出继三公九卿后,刘荣要动的下一块区域。

——禁卫体系,以及军政体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