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87章 进退两难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87章 进退两难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数日后,商队再次打点起行装,在哲别部众恋恋不舍的目光注视下,重新踏上‘征途’。

走出去好几里地,汉商才招呼商队先停下来,清点一下商队物资。

不出汉商预料:除了交易出去的几百斤粗盐、一斤多细盐,上千斤茶,以及各类药物之外,商队原有的货物当中,还少了几匹布,以及一件青铜器。

原本应该支付给商队的货款中,也少了几匹老马、几只羊羔。

——这同样是汉人商队行走草原的日常。

除了正常的交易,汉人商队也经常在留住草原部族期间,遭受类似的小偷小摸,又或是截留货款。

这也正是汉商之所以会在这里——会在走出哲别部营地不过几里地的此处,就招呼商队停下来休息,顺带清点货物的原因。

好在损失不大,尚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者说是‘预算’之内;

确定没有丢更多东西,汉商才终于放松下来,咧嘴一笑,旋即招呼商队:烤只羊来吃。

这次和哲别部的交易,总体来说,贸易量不算小。

几百斤粗盐,上千斤茶,外加总重量超过三十斤的各类药物;

外加作为礼物,或者说是‘添头’给出的一斤细盐,几匹布帛,还有被偷走的些许货物。

在商队此次带出关外、带到草原的十几车货物中,便已是占去了将近两车。

但和付出成正比的,是此次交易的收获,也同样丰富的吓人。

——三匹匈奴公马!

虽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种马,却也是吊着卵的公马!

单就这三匹公马,只要商队能顺利带回汉地,那无论是在市场上‘零售’,还是直接打包卖给太仆,都能得到上千金,即上千万钱的收入!

这还没完。

除了这三匹公马,还有足足两百匹‘老马’,虽然大概率带不回汉地,却也能为商队此番‘远征’,省去不少麻烦。

首先,自然是商队从原先的步行,变成了人人配两匹马,商队的赶路速度会极大提升。

其次,在食物出现短缺时,这两百匹看似无用的老马,也能成为最后的食物储备。

最后,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有了这些马,原本属于商队的百十护卫,将直接变成上百骑兵!

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性训练,但那也是骑兵!

一百步兵和一百骑兵,在草原上所具备的综合武力,完全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有了这二百匹马,让整个商队都完成‘步兵’到‘骑兵’的华丽转变,商队此番出关的危险系数,无疑是大幅降低。

虽然依旧危险重重;

依旧还有至少两三成的概率,会让这支商队埋骨塞外;

但也终归是比原先,八成无法带回货物、货款,六成无法活着回到汉地,要好上许多。

说实在的,此时的汉商,其实都有些原地掉头,就此打道回府的冲动了。

——两车货,总价值不超过二十万钱,不到半年的时间,换回上千万钱的财富!

还有二百匹再不济,也起码能当做拉货驽马用,又或是直接杀了吃肉的老马。

当驽马卖了,能值个大几百万钱——一匹四万钱的价格,甚至很可能引发哄抢!

便是杀了卖肉,也至少是一斤二三十钱的价格,一匹马上千斤,也是每匹二三万钱,二百匹马也有个五百来万钱。

这还只是马。

——价值千万钱的三匹健康公马,二百匹老马,仅仅只是商队在哲别部,收到的部分货款。

除了马匹,哲别部还拿出了二十头羊羔,作为商队的食物储备。

百十来号人,驱赶二十来头羊羔,尤其还是作为食物储备的羊羔,显然不在画下。

再有,便是那柄出自秦少府的青铜剑,以及几件因零件损坏而无法使用,却也同样价值不菲的秦少府制弩机。

按理来说,像甲具、弩机这种‘值得一逝’的严格管制军械,是没人敢在汉地私人拥有的。

但汉商是什么人?

能顶着‘禁奸兰出物’的法律条令,带着十几车几乎全都禁止外流的违禁品,跑到草原上来做生意的人!

能把三匹公马卖给太仆的同时,非但不用担心被官服盯上,反而还能安心数钱的人!

对于这等‘手眼通天’的人而言,这三具弩机,完全可以走官面上的人脉卖给少府,由少府修整、替换零件后,列装到汉家的军队。

——该说不说,秦少府出产的青铜器,尤其是军械,即便是如今的汉少府,那也仍旧是奋起而不可望其项背的。

毕竟彼时的秦少府,掌握着青铜文明最登峰造极的冶炼、制造技术;

而如今的汉少府,则将相当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新一代金属:钢铁冶炼技术之上。

虽然没有做过类似的生意,但根据商贾大概的估算,三具出自秦少府,只需要更换一下零件就可以恢复使用的青铜弩机,大概也能值个几十上百万钱。

如果有门路,能搞到需要替换的零件,那商贾最好的选择,其实是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渠道,以类似黑市交易的方式,把这三具弩机卖给私人,又或是非官方的团体。

毕竟按照如今汉室,对甲具、弩机的管控力度,像这种不存在于汉家军械名录,并没有‘身份证’的弩机,在黑色渠道必定是有价无市。

只可惜,青铜器这种东西,八十年前几乎只有秦少府玩儿的转,现如今,也只有汉少府才能玩儿的转。

不过也不算差——几十上百万钱,也同样能收回商贾此番出关,所预备的货物本金。

如此算下来,两车在汉地价值二十万钱以内的货物,便已经为商贾换回价值千万钱的三匹公马、至少值五百万钱的二百匹老马,外加一把宝剑、三柄报废弩机。

总价值,达到了一千六百万钱以上!

两车货物换回来的‘货款’,价值达到了整个商队十几车货物的十几倍之多!

若是后续一切顺利,其余十来车货物,也换回差不多价值的货物,那此番出关,商贾很可能将带着百倍暴利,跻身如今汉家屈指可数的‘累赀万万’的巨富!

只是想到后续路程的艰辛,以及已经到手的‘货款’价值,商贾也不由有些纠结了起来。

“若是就此回去……”

“商队百余人,便是每人发下十万钱,也仍有近千万钱的入项。”

“余下的货物,完全可以下次再带来草原——也就是下次出关,根本不需要花费本金购置货物。”

“可如此暴利,若是把这十几车货物,也都换出去……”

简单算过一笔账,商贾便彻底陷入了幸福的烦恼。

——原地掉头回去,商贾将完成百万富翁到千万富翁的华丽转变,并且还能让商队这百十来号人,都拥有‘中产之家’才能拥有的十万钱家产。

从此往后,这百十来号人,更是有极大概率成为商贾的老伙计,往后再出关行商草原,商贾不需要再去寻找不认识、不熟悉的护卫,而是可以和这百十来号人长期合作。

眼下夏五月刚过,就此打道回府,若是一切顺利,说不定还能赶在年关前回到家。

来年再带着其他货物,另外再带十几车货物,然后带着更庞大的商队出关……

这个选项,真的很诱人!

但第二个选项的诱惑力,却更加致命。

——继续往前走,把手里的货物全都交易出去!

只要能做到,并把‘货款’的大部分带回汉地,那商贾此番出关所携带的价值百万钱的货物,就能直接转化为上万万钱的收益!

哪怕给手底下的百十来号人,每人分个二十万——乃至三十万钱,商贾手里,也依旧能剩下大几千万钱的利润!

有这么多钱,谁还出关行商啊~

哪怕是寸土寸金的长安一带,一亩田不过几万钱而已;

大几千万钱,都够在长安附近买两三千亩地了!

而商贾的家乡,是在关东梁国睢阳一线。

当地土地价格,即便是最好的上田,也不过几千钱一亩而已。

也就是说,只要完成出关前的规划,并带着大几千万钱的纯利润平安回家,商贾就可以从此成为梁国境内,又一家有名有新的大户。

找个差不多点的地方,置办个万儿八千亩田产,租给佃农去种,每年收租都能收几千石粮食。

再盘下几个商铺之类的营生,另外再在地窖里卖个两三千万钱的储蓄,这辈子不就有了?

何止这辈子——从今往后,子孙世世代代都有了!

如此良机——如此一劳永逸,受用终身,甚至是子子孙孙都受用的诱惑,商贾很难对其说‘不’。

只是在草原行商的危险性……

“仆儿去炙羊;”

“弟兄们都上来些,有话要说。”

思虑良久,心中大抵有了抉择,商贾却并没有直接做出决定,而是把商队中,除了自家仆人外的所有人都召集了起来。

看出商贾面色纠结,众人也大概猜到商贾的意图,便各自走上前来,以商贾为中心围坐一圈。

——本职工作却也没落下;

百余人当中,至少有三十个人,将决策权交给了亲近的有人,又或直接就是父亲、兄弟后,自觉承担起了哨卫的指责。

见此,商贾也不做多想,将心中的想法直接摆在了众人面前。

“此番出关,某备下的货物,花费本金近二百万钱。”

“临出关时,某曾暗想:赚够千万钱,再给弟兄们每人赚回十万钱,便算是不虚此行。”

“——眼下,这二千万钱的利,大抵是已赚到了。”

“诸位弟兄都不是雏儿,也不是头一回在草原讨生计。”

“继续往下走,吉凶几何——艰险几许,诸位心里都有数。”

“往下走,能赚更多,当然行;”

“但就此打道回府,知足常乐,也不失为一良选。”

“某拿不定主意,就把话摊开来,和弟兄们说道说道。”

“——就此回去,每人十万钱,分文不少!”

“继续往下走,或许凶险、或许平顺——待回转之日,每人三十万钱保底,若得利多,则再行增益。”

“如何?”

一声‘如何’,商贾那原本和善、敦厚,人畜无害的面庞,便鹰视狼顾般,在商队众人脸上扫视起来。

——其实这种时候,商贾不应该把这事儿拿出来说。

毕竟民煮这种东西,未必什么时候都适合。

尤其是在这种关乎商队命运的抉择上,商贾最明智的选择,是自己做出决定,然后直接宣布自己的决定,让商队贯彻执行就好。

可商贾却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纠结,并把此事的决定权——至少是建议权,交到了这百十来号粗狂大汉手中。

这就会导致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

——总有人不满。

如果最终,商贾决定继续往前走,那提议就此打道回府,最终却被驳回意见的人,会自此开始嘟嘟囔囔,满腹牢骚。

不出事儿还好,一旦出个什么差错,他们便会开始以‘我早就说该回去,你们非不听’之类的话,来动摇队伍的人心。

反之也一样——最终决定就此回程,原本提议继续往下走的人,也同样会心有不甘。

顺利回去还好,一旦返徒出个什么是,就又是‘我早就说不敢回’之类,嘟嘟囔囔个没完不说,还搞得人心涣散。

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尤其是在草原上,对于什么都不怕,就怕‘变数’的商队而言,无论发生任何意外,都需要整个商队齐心协力,才能勉强寻觅到些许解局的可能。

若是人心就此散了,那再遇到意外状况,可就真的是……

“莫不然……”

“回?”

“就此回去,也太怯懦了些?”

“十三车货,好歹也得换出去一半吧?”

“这才换出去两车……”

果不其然,讨论一开始,原本还能拧成一股绳的商队,便瞬间分化成了两个阵营。

认为该打道回府的一方,大都是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平日里就以谨慎作为对商队的贡献,此刻却也本能的求起稳来。

认为该继续往下走的,则清一色都还是三十岁以下,甚至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

从他们眼中,商贾只看到了三个字。

——不甘心。

他们,不甘于就此回去;

不甘于此番出关,就带着原计划的十万钱雇金回去。

他们想要更多。

他们,想要拿命,去拼一个赚回更多的可能。

这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早在他们决定跟随这支商队,踏足草原刀口舔写的时候,性命,就已经成为他们追求财富的筹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