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86章 蓝图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86章 蓝图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这个名为‘哲别’的小部族来说,今日,也算是数年难得一见的大日子。

——汉人的商队,其实并不多。

尤其是在汉人边关严格的审查制度下,汉人商队别说是将盐、茶等稀罕物运出边关了;

就连最寻常的货物,想要运出汉室边关——尤其是北方边墙,都是千难万难。

换而言之,每一个能将盐、茶等货物运出边关,并平平安安抵达草原的商队,都是毋庸置疑的六边形战士。

——首先,他们需要有经验。

他们知道哪里可以逃出边关,走哪条路会更安全,哪里有水源、哪里有合适的驻营地;

甚至于走哪条路,会碰到哪些边关将领、草原部族,他们都会有大概的准备。

除此之外,与游牧部族的交流、交易方式,在草原上的生存、行走之道,他们也都门儿清。

——其次,他们的‘人脉’,必定不容小觑。

即便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走小道潜逃出关;

但能从汉地内陆带着货物,一路畅通无阻的抵达边关,并在汉家严苛至极的边境线潜逃出关,他们不可能完全不依靠官面上的人脉。

送一支商队大摇大摆的出边关,边关将领是绝对不敢的。

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商队偷偷出关,就能得到一大笔好处,大部分边关将领也都是愿意的。

——最后,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这样的汉人商队,无论是在草原上,还是在汉人地界,都是一批不能轻易得罪的亡命徒!

试想一下;

在匪盗、流寇,甚至于‘官匪’遍地的草原,能从汉匈交接一路平安抵达草原腹地的商队,能是什么善男信女?

即便是在治安状况相对良好的汉地,这种奔波于天下各地的商队,也难免会经过穷山恶水,并遭遇山贼、匪盗。

问题来了。

难道商队这百十来号大汉,都是能应对匪盗、贼寇打劫的护卫吗?

不;

不单如此。

在极个别情况下,他们,甚至可能直接化身匪寇!

比如在一座位于交通要道、必经之路的山路前,两个商队相约同行,相互照应;

结果等到了山的那头,出来的却并非两个完整的商队,而是一个残缺的商队,外加两个商队的货物。

在草原上也一样。

——就这百十来号人,看着不过是持刃民夫,在骑兵面前根本不够看;

但他们行走草原的经验,使得他们具备能对抗同等数量的骑兵,并不占下风的团体战力!

再加上这样的商队,一年到头也不过五指之数,且一趟就能走个三五年;

寻常部族若是运气差一些,十年八年都碰不上一回。

故而,对于这些商队,即便‘杀人越货’的冲动是那么强烈,各部族也会为了可持续性发展,而勉强压下邪念,老老实实和他们交易。

就拿这个名为‘哲别’的小部族来说,上一次有汉人商队出现在这个部落,已经是足足七年前的事。

彼时,头人还是个小年轻;

头人清楚地记得,那一次,汉人商队为部族带来了很多的盐、茶,以及布匹、陶瓷、青铜祭品。

那些盐,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让哲别部度过了许多次危机;

那些茶,让部族里的许多老迈贵族,从鬼门关前捡回了一条命。

总的来说——仅仅只是那一次交易,从汉人商队手中换下来的一车货物,就让整个哲别部,过了足足好几年的安生日子。

也正是那几年的安稳发展,让曾经人口不过千、兵丁不过二百的弱小部族,发展到了如今,这个可战之兵超过千人的~

稍微强大一点的弱小部族。

作为哲别部如今的头人,贵族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把握得好——能换下足够数量的货物,并规避掉其余大部族的觊觎,那这次交易,就是哲别部再次壮大的契机。

而在这样一场关乎部族兴衰存亡的‘大宗贸易’面前,那柄出自秦少府的青铜剑,仅仅只是一个再小不过的小插曲而已……

“我们部的羊羔肉,哪怕是单于庭的贵人们吃了,那也是要夸赞的。”

如是道出一语,贵族手上也不忘忙活,从刚烤好的全羊羔上切下一块,眉眼含笑的递到了商贾面前。

商贾也不矫情,伸手接过便是一顿啃——一边吃,一边也不忘竖起大拇指,嘟嘟囔囔的夸赞着哲别部的热情好客,以及羊羔肉的美味。

只是吃着吃着,商贾就好似发觉了什么般,略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从怀中,取出一块布包,将其摊开,露出布包里那仅仅只有一小撮,却比雪花都还要更白一些的精盐。

而后,便在哲别头人,以及在场所有人贪婪的目光注视下,将滋滋冒油的羊羔肉在精盐上轻轻沾了沾。

再送到嘴边吃下,商贾这才流露出一脸享受的神情。

同样流露享受之色的,自然还有哲别头人,乃至于在场的每一位哲别部勇士。

——那么细、那么白,细到根本没有结块,且比美人后背都还要雪白的细盐!

便是单于庭的贵人们,平日里都吃不上这么好的盐吧?

就算是在汉地,如此细盐,怕也是汉人的皇帝,才能勉强吃上一点点?

哲别头人如是想着。

但很快,哲别头人便打消了询问此等细盐价格的念头。

按照过往的惯例,或者说是草原各部和汉人商队之间,多年来约定俗成的默契,汉人商队以‘斤’为单位,尤其是动辄数百斤为单量出售给草原部族的盐,实际上都是稍微劣质一些的粗盐。

这样的粗盐,整体呈现淡黄色,且大多不是颗粒状、粉末状,而是拳头大小的结块。

虽然用手轻轻一捏,就能把这样的结块轻易掰碎,但放的时间久了,也还是会重新结成块。

除此之外,双方也另外有一层默契——像这种能被商队大批量运出边关的盐,大部分会在表面蒙上一层尘土;

待运出边关,汉人商队也不会把这层尘土倒出,而是会直接和粗盐混在一起。

所以这些整体暗黄,且默认会结块的粗盐,其实还有一定量的尘土混杂其中。

双方对此都了然于胸,却也都绝口不提,一切,都在不言中。

至于方才,商贾用来沾烤肉吃的那种雪花细盐,即便不问,哲别头人也大概能估算出价值。

——方才那柄青铜剑,大概被商贾折算成了‘一百金’,为哲别部换回了二百斤粗盐。

换而言之,即便是那等最劣质、最苦涩,会结块、掺有土的粗盐,在草原各部和汉人商队之间的交易价格,都基本是和同等重量的黄金持平的。

别忘了;

二百斤盐,是哲别头人强烈要求,才最终争取来的。

一开始,商贾给出的驾码,可是只有五十斤。

若真以五十斤盐的价格成交——价值百金的青铜剑,最后却只卖出五十斤盐的价格,那可就是2:1的金-盐交换比!

金2,盐1!

最劣质的粗盐尚且如此,那等雪花白盐,自更是不必说了。

金10盐1?

都未必换得下!

所以,哲别头人很明智的压下了对商贾手中,那看上去就品质不错的细盐的觊觎。

实在不行,回头私下找到商贾,买下个一斤半斤的,藏起来尝尝鲜得了……

“不知道客人此来,除了我挽弓之民最需要的盐,还是否带来的别的货物?”

“别的货物,客人又想要换回些什么东西?”

“——客人应该也能看出来,我哲别部,并不是一个非常富有、非常强大的部族。”

“除了每一个挽弓之民都拥有的牛、羊、马,以及他们的皮毛,我哲别部,恐怕也拿不出其他能让客人喜欢的东西了。”

酒过三巡,‘肉’过五味;

哲别部的勇士们、女人们,开始围着篝火跳起舞来。

而在主座,哲别头人和汉商,也终于开始聊起正事。

哲别头人一番话,算是相对标准的开场白。

汉商心里也早有准备:草原上的部族,除了极个别大部族,能拿出金、铜等贵重金属外,其他绝大多数中小部族,能拿出来的其实就只有牛羊牧畜。

正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草原上的绝大多数部族,其实都是无比贫穷的。

但想想就知道:汉人商队费劲千辛万苦,带着几十车货物潜逃出边关,辗转草原万千里,自然不可能凭借百十来号护卫,堂而皇之的驱赶几千、几万头牛羊牧畜回边关。

事实上,牛羊牧畜,是汉人商队在草原上,唯一不接受的货币。

没办法——实在带不回去。

可这又不对了。

——既然草原上的绝大多数部族,手里都只有牛羊牧畜,能勉强有些价值;

而汉人商队,又不接受牛羊牧畜作为货款;

那双方之间,该如何完成交易呢?

答案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走私商人,汉商心里很清楚,如何从草原部族手中,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方才那柄青铜剑;

再比如……

“尊敬的大王,想必是明白我们汉商的规矩的。”

“——牛羊牧畜,即便是再好、再多,我们,也是无法带回汉地的。”

“而且是越多,越运不回去。”

如是一语,为哲别头人的询问给出应答,便见那汉商意犹未尽的放下手中肉块;

胡乱在身上抹了抹手,又佯做迟疑的发出一声长叹;

许久,方再开口道:“大王想要的东西,我手里,应该都有。”

“有可以通便的茶叶,有可以制作成衣服的布匹,乃至于最好的丝绸。”

“如果大王有需要,我还有精美的陶瓷器,以及祭祀用的青铜器?”

听闻此言,那哲别头人只苦笑着摇了摇头,摆明哲别部并不需要任何奢侈品。

——那是大部族的专属。

像哲别部这样的小部族,根本没资格,也没有能力拥有丝绸、陶瓷,以及青铜祭祀器这样的奢侈品。

能换回部分生存物资,对于哲别部而言,就已经是天降大惊喜。

见哲别头人如此反应,那汉商显然也是早有预料,当即便笑着点点头。

又思考了好一会儿,才将上半身朝哲别头人的方向稍一顷;

而后压低音量道:“如果大王愿意,我可以接受马匹。”

“——我商队百十人,一人二马,总共两百匹左右。”

“如果有健康、年轻的公马,那价钱,想必会让大王非常满意……”

商贾此言一出,哲别头人肉眼可见的瞳孔一缩!

看向汉商的目光,也不再向先前那般清澈了。

——马匹!

——尤其还是可做培育马种之用的公马!

就和汉人再如何,也绝不会让茶种、军械流出边关一样;

草原上的匈奴人,也从来都不会允许任何一匹健康的公马,以任何形式流入汉地!

但话又说回来;

不让公马流入汉地,是匈奴帝国高层的共识;

对于哲别部这样的小部族而言,别说是卖公马——就算是举部迁移,依附汉家,也不过就是个价码合不合适的问题。

再加上汉商明确表示:价格会很好;

一时间,哲别商人陷入了两难之地。

——如果有公马从这片区域流入汉地,并最终被单于庭发现,那这片地区的所有部族,都无一例外的要迎来灾难。

运气好一点,是被单于庭敲诈一波,牛羊牧畜被抢走大半,一夜回到解放前;

运气差一点,便是三驾马车如国境蝗虫,将整个哲别部吃干抹净,渣儿都不剩。

但哲别头人很清楚:这既是风险,也同样是机遇。

只要把握住、把握的好——能换回足够的物资,甚至是和这个商队建立起稳定、长久的贸易关系;

那哲别部逐渐成长为中型部族,甚至又一个强大部族,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

哲别头人思考了很久。

一会儿抬手摸摸脖颈,似是在确定项上人头还在位;

一会儿又摸摸肚子,似是在yy日后,那每日都能吃饱喝足,甚至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

最终,还是贪婪胜过了谨慎;

哲别头人深吸一口气,伸手紧紧攥住了汉商的手腕。

“三匹!”

“只有三匹公马!”

“另外,再给你二百匹老马,让这三匹公马藏在里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