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六十章选官

暮汉昭唐 第二百六十章选官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虞虽说改用贾诩之策,但为了让众人热情招待孙权使者王肃,故未有向荀攸、钟繇等人直言。

王肃在长安停留近半月以来,几乎每日皆有大宴。期间,王肃被张虞单独召见两次。首次被张虞召见,王肃如愿得到册封孙权为益州牧的诏书;第二次受召见,张虞故意向王肃透露南征吴楚的消息,并希望孙权遣兵援助。

不仅于此,因在临行前受封为关内侯,王肃大为欢喜,遂兴高采烈启程复命。

及王肃离京,张虞召见钟繇、杜畿、荀攸、徐晃等核心文武,商讨明岁用兵之事。

紫宸殿内,张虞高坐于榻上,文武分列左右。

望着众人,张虞咳嗽了声,说道:“前些日,诸卿劝朕先征吴楚。然经朕深思以来,窃以为与伐蜀相比,先征吴楚恐有兵败之险。为求稳妥之计,朕欲趁巴蜀穷困之际讨之,降服西南诸郡,得益州水师。”

“益州水师为孙坚麾下旧部,是为精锐善战之辈。而益州乃吴楚之上游,时益州水师南下,荆州水师横渡,南楚可先取。南楚覆没,收取水师。三军并进,顺大江而下;中原之军南下,讨敌于淮南。江东安能阻挡?”

“这~”

之前劝张虞先征吴楚的谋士皆面面相觑,如果记忆没错,上次陛下可是决定先南征,不料短短数日竟改变了主意。

“陛下~”

荀攸试图劝说张虞。

张虞摆了摆手,沉声说道:“征讨巴蜀一事已定,诸卿无需多言。先前朕征召王肃,册封孙权为州牧,是为令孙氏松懈无备。”

见张虞主意已定,众文武便不再多劝。毕竟相比吴楚而言,征讨巴蜀的难度确实不高。

钟繇沉吟了下,问道:“那不知陛下何时出兵?”

张虞说道:“孙氏欲与朕结亲,故朕欲借迎亲之名,看能否趁机夺取山隘。如巴蜀门户大开,大军涌至蜀中,半年之内必得巴蜀。”

“陛下既已称帝,不知是役由何人统军?”郦嵩跃跃欲试,问道。

张虞目光在满宠、郦嵩二人身上移动,说道:“伯宁旧于武都任职,熟悉汉川地理、水情,故今便由伯宁为主将,出任益州刺史,节制雍、益诸军事。”

“诺!”

满宠兴冲冲领命:“宠必不负陛下之命,为国收复西南诸郡。”

“善!”

田丰说道:“陛下如征巴蜀,恐曹、刘二家将会北伐,以为援救孙权,故陛下当有所戒备。”

“依元皓所言,责令荆、豫二州诸军戒备!”张虞吩咐道。

“诺!”

聊了完军情之后,张虞方才转问政事。

“新朝初建,百废待兴。不知选官之制,诸卿可有议出明目?”

税制、选官二大制度,乃是张虞目前最关心之事。

税制不用多说,先后经多颁修改,目前还在草稿之中,若无多大问题不日将能上呈。而选官制由尚书台诸卿商讨,但迟迟没有定论。

“禀陛下!”

钟繇说道:“臣以为国家初安,不宜变更太多,故臣以为或能沿袭两汉察举制,并行分科科考之制。”

“察举制弊病难改,受世人诟病。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今沿袭旧制而不改之,何来新朝新制一说?”吏部尚书杨俊说道。

杜畿点头说道:“察举制所举之人多为地方大族子弟,郡守施恩结亲,是谓门生故吏,后汉饱受此害。今不改旧制,令弊政复起,非明智之举。故依陛下所言,收公卿征辟之权,令士人以才学幸进,朝廷择优任官,或能杜绝无才之辈。”

之前有言考试制度的雏形出现在东汉中后期,为了改变‘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一恶劣情况,尚书令左雄施行分科考试,考试通过者才能任官。仅可惜东汉末年政治败坏,左雄病逝之后,考试之策名存实亡。

当然了,考试制度归考试制度,与所谓的科举制还是存在差距。察举制乃是由地方举人才,举荐权被皇帝以下的各级官僚权贵掌握,朝廷只能差中选优;而科举制乃人才自荐,朝廷能够更好的优中选精。

“昔两汉之时,人才操于州郡之手。今当改此弊,人才当改操于京畿之手。”

张虞说道:“朕以为可让天下贤士自投于州郡下,由州郡县分科考察贤士。先科郡县试,再考州试,行家法、课笺奏,名居前列者为孝廉。州试如能达标,则可至尚书台端门考试。端试中者,方能被被选用为官。”

“如依陛下所言,天下士人岂不会每岁科考,臣恐官职数不足!”杜畿担忧道。

张虞说道:“天下贤士既能每岁科考,那么便不准州郡长官私下征辟。治下所委辅官由朝廷所遣官吏出任,以便弱州郡之权。强干而弱枝,或能断绝门生故吏之故事。”

分级科举的出现,意味着中央能够吸纳更多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可能都出任县令,为了能有官职出任,并削弱州郡的人事权,向州郡长官的征辟权下手,是为顺理成章之事。

钟繇捋须而吟,说道:“陛下欲得贤士归顺之心,臣与诸公尽知。但凭科试选举英杰,恐有重才轻德之嫌。而让无德有才之辈为官治民,岂不纵官虐民?”

德、才为汉代选官的核心争论点,两汉之所以行察举制,本质是想获得德才兼备之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莫说德行了,连才华都没有了,可以说多是无德无才之辈。

张虞说道:“德才之士,当先选才,再选品德。今至县科考,再至郡试孝廉。郡有纠察学识之责。如才学出众,及至州试科考。州试中者,州需纠察品德及为人。如品德良好者,可至端门科考求官。”

“陛下之策,臣以为可行!”

钟繇进谏道:“但新制与旧制相较,其中差别甚大。郡太守无察举人才之责,中国诸郡守恐生怨言,并不利治下安民。故臣以为陛下欲得民心,不如准士民科考,另能让郡守举贤士至州试科考。”

“准!”

钟繇保留郡太守的察举人才之权,无非是想平衡了寒门与地方大族的利益!

ps:第三更不用等,要到天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