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五十九章明顺暗谋

暮汉昭唐 第二百五十九章明顺暗谋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深秋之时,天色较往常更早地进入黑夜,宫宇灯盏逐渐被点亮,橘黄色的火光点点分布,照亮漆黑的皇宫。

宫内,灯火通明,张虞裹着外袍,慵懒躺于榻上,持卷默读。脸蛋清纯的小乔持木勺为张虞盛着鸡汤,热腾腾的雾气蒸腾而起,诱人的气味散于空气之中,令人食欲大开。

“陛下,天色不早了,今可要早点休息?”小乔怯声问道。

张虞目光移到勾人的脸蛋上,淡笑说道:“不急,容朕读完此卷!”

“诺!”

小乔默默至侧席等候。

张虞心思不受女色干扰,继续将心思沉入崔寔所著的《政论》。

崔寔,字子真,涿郡安平人,乃隋唐富有盛名的博陵崔氏子弟。

少年时,因父亲早亡之故,崔寔变卖家田,以贩酒为生。因身怀才略,在汉桓帝时期,崔寔被三公征辟,任命为议郎。时依东汉政局之弊,崔寔上疏数十条,名为《政论》,惜朝廷不能用。

崔寔升迁五原太守,教授百姓耕作、纺织,令百姓免寒苦之害。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崔寔修筑烽火台,厉兵秣马,令胡不敢入掠,政绩显著于边塞。

之后因是为梁冀故吏,崔寔陷入政治动荡,被免官多年。又因母亲病逝丁忧,崔寔失去再次出仕的机会,最终病逝于家中。

崔寔官职虽说不高,但所著政《政论》《四民月令》颇是出名,故流传于世。

张虞一统河北后,幽州州郡依照政令,向中央上呈境内文士、大儒所著图书,其中涿郡图书便包含崔寔所著二书。

今张虞畅读崔寔《政论》,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崔寔针对汉桓帝时期的政治格局,大概可以总结出三大弊政,一为奢糜,二为吏治,三为边患,并有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如安葬奢靡之风盛行,士民互相攀比,社会风俗将会败坏,并且会让农桑荒废。故需制度改革与严刑重罚以改善风俗,令百姓节约消费,用于储蓄。

关于吏治,崔寔揭露基层官吏收入微薄,故常常会有贪污受贿之事发生,故提高基层官吏俸禄,并加以严惩。

另外,崔寔认为官吏频繁调动,将缺乏长期治理的想法,常会颁布急功近利的政策。故需严格加强考核,并让地方官吏长期任职。

至于边患,崔寔强调边郡之弊在于边郡贫瘠,军备涣散,故需迁内地之民实边,并加强兵马操练,增强边郡的实力,方能令胡人难为祸患。

除以上政见外,崔寔抑商重农。他认为农业利润薄,而商业得利多,因此百姓会在商业的诱惑下,弃农而从商。然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覆,此为国家之毒瘤。

以上见之见解,张虞虽不能说一一认可,但有不少观点与之相同,尤其是在边患上。

东汉时期,中原州郡人口殷实,而关西、边疆地区人口单薄。如能迁民实边,不仅能减缓内地的人田矛盾,还能增强边郡地区的力量。

“可惜中国人口单薄,一州之人口不及昔鼎盛一郡之户籍,今迁民实边甚难!”

望着书上的内容,张虞不由微叹了声。

今中国初安,连内地州郡都缺人,更何况迁民实边?最多迁点百姓至关西,或是重点迁徙到塞上某一郡。

在张虞因《政论》而思考治国时,宦官张夯低声说道:“陛下,贾侯在宫外求见,言有要事上奏。然今天色已晚,是否让贾侯明日再报!”

“不必了!”

张虞放下书籍,端起热腾腾的鸡汤,说道:“贾侯夜深入宫,又有要事上报,今岂能不见。”

“诺!”

趁着贾诩未至,张虞两三口将碗里的鸡汤喝完,并将《政论》上的后续内容读完。

过了半响,在张夯的引路下,贾诩趋步入堂。

“臣贾诩拜见陛下,深夜求见望陛下恕罪。”

张虞凭空虚扶,问道:“军政要事无关昼夜,卿此番入宫不知所为何事?”

“臣闻孙权遣使谒朝廷,言称藩为臣,不知可有此事?”贾诩问道。

“确有此事!”

张虞将荀攸之言告于贾诩,并问道:“不知文和有何见解?”

贾诩神情凝重,沉声说道:“如依此计而行,陛下离一统天下远矣!”

“何故?”

张虞蹙眉问道:“先灭吴楚,巴蜀不战自降,不知有何不可?”

贾诩作揖而拜,说道:“吴在江、汉之表,兵民善舟,非北人所不能比。今陛下所依仗者无非荆州水师,而荆州水师位蜀之下游,若巴蜀因势反复,敌军顺流而下,水师横渡受阻,岂不有危!”

张虞问道:“孙策遇刺身亡,巴蜀动荡,诸将桀骜,孙权少继。时我军伐吴楚,孙权安敢出兵?”

贾诩说道:“蜀在汉巴之南,有崇山峻岭之险。其与吴楚共享长江,陛下如一统吴楚,孙氏不能共存。为求存续,陛下安知孙氏不会出兵?”

“至于遣使称藩?”

贾诩摇头说道:“陛下心怀仁义,然丑虏之性,难以预料。今因难求臣,及其无内困,安知不会反复?”

“昔吴王灭越,因勾践称臣而宽宏。然及吴国穷困,勾践领甲反叛,断绝归路,夫差国灭而身亡。故夫一日纵敌,恐有数世之患,陛下不可不察。今孙权献妹于陛下,与勾践献西施,有何不同?”

闻言,张虞本就紧皱的眉头愈发凝重。

他作为后世之人目前应是最了解孙权的性格,为人狡诈,以利益为主,毫无信义可言。

当年刘备东征荆州,孙权称藩忽悠曹丕。孙、刘联盟时,孙权连续两次背刺刘备,夺取了荆州五郡,令蜀汉实力大伤。故他与刘、曹交兵时,孙权很有概率出兵。而孙权一旦出兵,水师顺流而下,将会对荆州水师造成重大打击。

因此或如贾诩所说,孙权可能再效仿勾践。荀攸、郭图等谋士因孙权年轻与巴蜀动荡之故,低估了孙权城府,无视了巴蜀会插手唐军南征吴楚的可能性。

见张虞深思不语,贾诩继续说道:“孙权是否明顺暗逆,诩不敢冒然断定。但诩却知陛下之所以统天下,非天命垂怜,实因兵马强壮尔!故陛下南征凡有兵败,人心必然浮动,恐危及陛下社稷。”

“如秦皇一统中原,役繁税重,从贼如市,高祖、英布、项羽、彭越、张良皆叛于治下,更有博浪沙行刺之事。然以上之徒多为饥寒交迫,被严政所害之民,其势足以扰乱郡县,却难以变更中国。”

“然秦皇沙丘驾崩,朝政骚乱,秦室威望大减,故有陈胜、吴广之辈。然彼时天下尚为秦室,直至张楚国立,项燕扶熊心,秦军屡败楚人,天下诸侯方云从起兵,大者跨州连郡,互称帝王;小者千百为群,攻略城池。”

“秦政虽苛,但国人莫敢言。秦室失威,一呼百应者众。今中国之民尚不知陛下之恩,故南征兵马有失,唐室威严有失,则南人必生叛逆割据之心,故望陛下谨慎用兵!”贾诩说道。

贾诩侃侃而谈之语,张虞脸上虽无变化,但心中颇是认可。

历代王朝的二世而亡,大多数是内部出了问题。尤其皇帝依靠朝廷的威严治下,而一旦军事失利,朝廷声望持续下降,作乱之人将会趁机起兵。

如观隋朝灭亡,其除了赋税严苛外,最关键便是隋炀帝三征高丽大败,让士民质疑起隋朝统治的正当性。毕竟在杨广之时,大多数人依然记得天下割据的场景。

“卿有何高见?”张虞问道。

“以诩之拙见,陛下何不趁孙氏穷困,袭取巴蜀,还定西南州郡。时蜀中水师为荆州精卒,乃孙坚伐蜀之兵。有蜀中、荆州水师为前驱,舟舸顺江而下,步骑沿岸并进,灭吴楚易尔!”贾诩沉声说道。

“趁敌穷困,袭取巴蜀!”

张虞眼睛微眯,问道:“君可有灭蜀之计?”

贾诩说道:“孙权既与交好陛下,陛下不如礼待之,令敌松散无备。及暗调兵马至汉中,趁敌不备之时,可趁势击之,夺取关隘山险。而关隘被夺,巴蜀无屏障,大军涌进蜀中,陛下何愁不能平巴蜀?”

“巴蜀平定,吴楚位于下游。借益、荆舟舸水师,浩浩荡荡而下,夏时出兵,秋季破贼,冬季可安。所费不过一年,况如此用兵,陛下纵然兵败,但有巴蜀为上游,吴楚归附是为早晚之事。”

张虞拍膝而叹,恍然大悟,说道:“无谋之辈险坏朕之大业!”

说着,张虞为贾诩盛了碗鸡汤,亲自递于贾诩,说道:“朕能有天下,皆赖文和匡扶,卿当保重身体。”

“多谢陛下厚爱!”

张虞之语虽有夸张,但贾诩对唐取天下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且常能纠正张虞战略上的不足之处。

如贾诩刚刚点明张虞依靠兵强马壮得有天下,如果征讨吴楚失败,将会对张虞声望造成打击,并让南方之人将会产生一种能与中国割据的念头,这将让人质疑张唐法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