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六十一章门阀税,赀算费

暮汉昭唐 第二百六十一章门阀税,赀算费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科举制与察举制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需官吏举荐。

前者,科举制下的士人凡能通过考试,便能一路考至中央参加端试;后者,察举制下的士人需由郡守举荐为孝廉,方能至中央参加端试。

故科举制虽在隋朝时被确立,然隋朝乃假科举之名,行察举制之实。彼时隋朝士人欲参加科考,需五品及其以上官吏推荐,与汉魏时期孝廉相比,虽扩大了人选,但举荐之权依旧操于皇帝以下的官僚阶级所有。

至唐朝时,废除官吏推荐的严苛要求,准许天下士人投牒自进科考。故可以说投牒自进政策的颁布,才意味着科举制的确立。后续宋明清一系列的政策,无非是完善科举制度。

因此对张虞来说,改变选官制度的底层逻辑方是关键,尤其不能让郡县官吏介入太多。

至于钟繇提议保留州郡长官拥有的推举权,纯粹是因为察举向科举制过渡期间,不得不作出的政治交换。

毕竟就大唐而言,大族是必须拉拢的对象。今让他们失去政治特权,虽说对唐室造成不了颠覆性的破坏,但必定会滋生怨言,故不如让大族拥有选拔为官的科举特权。尤其税制改革即将推出,大族在经济上付出代价,必然要得到科举上优待。

寒门子弟的路虽说不宽敞,但至少是条改天换命之路!

另外,将州郡长官的征辟权剥夺,除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外,更重要是腾出大量官位。毕竟天下县仅一千多人,而每年入仕之人不绝,若不腾出更多官位,将何以安置中举士人?

“税制商讨何如?”

商讨了些科举制的细节,张虞看向钟繇,问道。

钟繇微微拱手,说道:“陛下,臣与尚书诸卿已有所得。但今思及选官制,臣偶有小得,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钟繇整理思绪,说道:“陛下既欲让天下士人自荐科考,又准郡守举荐贤才。故不如严限郡守所举贤才之门第,而门第与赋税相等。凡上等纳税大户子弟方能被郡守举荐,如纳税少者不准受举科考。”

“这~”

杨俊皱眉说道:“郡守举荐乃以贤,然今限受举士人出身门第,岂不让寒门子弟难以上进。”

“寒门子弟上进可层层科考为官,大族因交重税方能免县、郡二级科考,直达州试,乃至端试!”钟繇说道:“何况不受举士人出身门第之限,莫非君以为郡守会举荐寒门士人为官不成?”

“并且寒门士人如若有才,何愁不能科考上进!”

“丞相之言有理!”

郭图赞同说道:“凡人贪图利益,故大族逃税者多。今为免郡县科考,大族将不得不缴纳重税。昔东汉末年时,颍川郡大族众多,郡守举荐孝廉几为大族子弟,与寒门子弟无关。故丞相勒令郡守举大族子弟为官,将能让大族心甘情愿缴纳重税。”

将大族门第与郡守举荐挂钩,看似不利于寒门士人出头,但恰恰保证了大族子弟不挤占寒门士人科考名额,并因政治资源交易门坎在,以确保大族能够如实交税,不会为了因减少支出而逃税。

更何况如众人所言,郡守举荐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是大族子弟,那么干脆不如将事挑明,明确告诉众人想要优渥待遇,必须用钱换。今将交易规则摆出来,总比利用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好。

人不会因规则而恼怒,但会因不守规则而滋生怨念。

张虞手指轻敲案几,思考说道:“如按卿之意,今赋税如何制定?”

“禀陛下!”

钟繇说道:“可依贾公之意,暂行三等七级户制,但可让上等户另缴门阀税。凡能缴门阀税者,每岁郡守可举免试子弟至州科考。而不缴门阀税者,子弟不准受举,需与寒门、小族同考。”

“此政令如若颁布,盖中国显赫大族皆愿缴纳门阀税,一来鼓吹门第显赫,二来举贤能子弟出仕。”

“至于如何征收?臣以为或能可按一县一氏或一户征收,依族中人丁而缴纳赋税,如男丁一人收粮一石,男丁百人缴纳百石。”

“如及中国平定,三等九级制出,可依贾君之计征收,并另收门阀税。”

张虞摸着八字胡,看向一直不说话的荀攸,问道:“颍川荀氏为自汉中兴起,今若施行门阀税,不知卿愿缴否?”

荀攸愣了愣,恭敬说道:“荀氏虽说难受门阀之称,但却愿缴纳赋税。”

颍川荀氏出仕者众多,如荀攸、荀衍、荀堪等人皆官至两千石,今虽谦虚不为门阀,但依实际情况而言,颍川荀氏已经能够称为门阀。

“元皓出身钜鹿田氏,祖上显赫,今愿缴纳门阀税否?”张虞笑眯眯问道。

“臣不知族人情况,今恐需归家清点。如能缴门阀税,臣将愿为族中子弟缴纳。”田丰说道。

“善!”

张虞点了点头,对钟繇所提‘门阀税’颇是满意。

消灭门阀无疑是痴人说梦,常说黄巢在物理层面消灭了门阀,或是说科举消灭了门阀,但殊不知科举鼎盛的宋明同样存在门阀,只是换了个名称,如进士家庭或勋贵。

既然门阀的产生无法改变,故不如顺势而为,让那些自诩门阀大族缴纳。毕竟门阀的概念太泛,无具体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朝廷干脆制定标准,那就是缴纳依照为国家贡献的赋税去判定门阀。

有了标准,中国显赫大族为了显示自身与众不同,大概率会为此而买单,不单单是为了免考资格,更是为了愉悦自我。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既为门阀,祖上必然显赫,家学必然渊源。故以朕之见,免试资格需另缴赀算费。如今岁郡守举族中一人,族中需出二十石粮。若今岁无合适子弟,缴纳门阀税便可。”

说着,张虞看向众人,笑道:“非朕贪图利益,乃是为诸卿考虑。诸卿多有爵位,而爵位者可享任子之优待。”

张虞算是精准拿捏了公卿与门阀的心思。对开国公卿而言,门阀税代表他们成为门阀,但因有任子制,故他们瞧不上免试资格;而地方大族的话,他们愿意缴纳门阀税,以标榜自己家族与众不同,但他们不是每年都有合适子弟。因此干脆将门阀税与免试资格分开讨论。

至于何谓任子制?

乃是高级官吏子弟凭借父兄功勋入仕的制度,但经张虞改制除非是开国侯爵子弟,另有诏书恩赐者,余者官吏无资格享受任子制。

闻言,钟繇暗叹自家陛下真懂收税,以上之税虽不是强制性,但对很多人而言就是强制性赋税。

如门阀税?

地方那个大族不喜欢自抬声望?说不准某些大族为了区分与普通大族的区别,恐会主动抬高门阀税价格,以此来分出差距。

而地方大族不缴纳门阀税,在外人眼里将意味着家中无钱。而门阀虽不用钱来衡量,但钱却是评估大族实力的一部分。

门阀税一男丁一石,百人缴百石。如依每郡有四个大族缴纳门阀税,每一族有五十男丁,将意味着有两百石,天下有郡百余个,一岁能另收近三万石粮。而三万石粮虽说不多,但却是笔额外收入。

“不知诸卿有何见解?”张虞再问众人。

杜畿说道:“陛下所言门阀税、赀算费,臣以为可行。但具体征收细目,恐需仔细商讨。”

说着,杜畿补充说道:“今陛下欲行门阀税,故以畿之见,陛下不如命人造册,收纳天下州郡大族,以家学之源源,祖上之显赫,今家资多寡,再分五品门阀。每一品门阀不同,不仅需缴纳赋税,另要祖上显赫,或本代仕官显赫。”

郭图积极说道:“杜令君之言,图以为可行。户分三等九级,族岂无高下之分?”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容朕思量分品之事,其余之事尚书台可先商讨!”

“诺!”

昔‘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语,背后是魏晋九品制的社会背景。依照户的不同分出九品,与之对应便是官级九品。上品士族任上品官,为了排挤其他人,利用话语权排挤寒门士子。

而今张虞虽说想征收门阀税以来丰富国库,但不代表他想复刻魏晋九品之制。如果出现了大族分品,势必会影响到官场风气,继而影响到张虞的统治,与百姓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