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六十八章兵入河东,二将归降

暮汉昭唐 第六十八章兵入河东,二将归降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关中动荡之际,张虞已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而太原晋阳至河东平阳(今临汾市)距离有七百里左右,大军花了十日,于五月二十日至平阳。

于夫罗得知张虞亲至平阳的消息,遂亲自带人出迎。

“拜见君侯!”

今时不同往日,昔张虞仅有上党时,于夫罗尚能与张虞平等交流,而今张虞坐拥并州,协调了袁绍、公孙瓒之间的战事,其名声已是显赫河朔。于夫罗今见张虞,却是要出城下马以候张虞。

张虞下马扶起于夫罗,笑道:“孤与单于有姻亲之交,何须这般见外!”

于夫罗拱手说道:“单于之名有名而无实,近来多谢君侯钱粮赏赐。”

张虞笑道:“昔上党受蝗灾之难,单于舍当岁口粮,今并州稍是富饶,岂能不记昔日之情。”

于夫罗说话倒是巧妙,当年张虞为让于夫罗倒戈,与其约定相应的报酬。

同年上党受蝗灾波及,于夫罗同意张虞延期当年的粮草。而今随着张虞地盘扩大,已能如期向匈奴交付口粮,甚至将当年所欠的粮草一并还上。

今于夫罗这番言语,则是有变相提醒张虞莫忘当年承诺帮他复国的言语。而张虞则是表明他没忘诺言。

顿了顿,张虞手挽于夫罗手臂,说道:“我欲伐匈奴久矣,仅是碍于种种原因,暂难征讨匈奴。我今率兵南下河东,清除贼人牛辅,不知单于以为能成否?”

二人至小丘上谈话,于夫罗居高临下眺望,却见道路上几乎是牵马挽驼的兵卒,队列绵延十里,而骆驼、驮马背上尽数甲胄、兵器,以及携带半月的口粮。

“君侯骑卒数目不下万人,当为天下少有之精骑,仅是马少了些。”于夫罗说道。

“哈哈!”

张虞笑了笑,说道:“麾下兵马虽有一万五千人,但其中骑卒仅五千人,余者皆为步卒。步卒单人单骑,或驼或马;骑卒单人双骑,为身形高大骏马。”

闻言,于夫罗头皮不禁发麻,他本以为妹婿麾下这支兵马是骑卒,而不料却是一支高机动性的步骑混编军队,连步卒都配备帮忙托运的坐骑,实在太过吓人了!

“君侯兵马强勇,装备精良,区区牛辅必非君侯对手!”于夫罗说道。

说着话,于夫罗脑子里在快速思考。

张虞发展如此快速,仅两三年时间,便从上党一郡扩张到五郡之地。今董卓被王允所杀,张虞灭牛辅,若再收降河东郡,其之实力将远胜于他。

不难猜想,随着张虞势力的进一步扩张,自己的话语权怕不是会越来越弱。眼下趁得妹妹为张虞生下次子,自己尚有话语权,但早作打算。

念及于此,于夫罗说道:“君侯既欲灭牛辅,我愿出精骑千人从军,由我弟呼厨泉统领。”

张虞瞄了眼于夫罗,笑眯眯道:“我闻单于欲征伐匈奴,今遣精骑千人于我,不知何以讨匈奴?”

于夫罗面露尴尬之色,他之前不愿让张虞执掌匈奴治理之权,故一直瞒着张虞,盘算如何拼一己之力讨伐匈奴,而今不料被张虞知晓。

于夫罗收敛神情,拱手说道:“劳君侯讨灭牛辅后,率兵为我部复国。日后我部听候君侯差遣,诸部匈奴由君侯亲治。”

“好!”

张虞大笑几声,说道:“往后非我独治,当与卿族同治匈奴。”

“多谢君侯!”

于夫罗如此识相,张虞不能无视,自然需分出政治利益与于夫罗一族。况治理匈奴诸部的政策,张虞已略有见解,且需要于夫罗一族的帮忙。

毕竟瓦解匈奴的社会体系实在太困难,汉化为汉人的时间太长。因此张虞打算用粗糙的半流官、半世袭的制度治理以部落为单位的胡人社会,故对匈奴部落里的原大族需大用。

在于夫罗的盛情邀请下,张虞在平阳留宿一夜。然在平阳留宿之余,因于夫罗治理平阳不善,城内百姓稀少的景象,倒是让张虞记在心里。

河东郡有县二十,平阳位于河东郡的北部,周围有襄陵、杨县、永安三县。因受匈奴、白波贼乱之故,诸县人口稀少,长吏在之前动乱中早早舍官而走。

张虞自入主并州,瞄中了平阳以北的诸县,遂让西河郡太守崔钧兼任管理。因考虑到于夫罗与张虞的关系,崔钧不愿与之针锋相对,仅是维护秩序,让百姓在远离匈奴的地方耕作,以避匈奴的劫掠。

待张虞收降河东诸县,必然要好生整治一番,恢复河东郡的生计,如将匈奴迁出汉地,以避免匈奴侵犯汉人,或是汉人欺辱匈奴人。

呼厨泉率骑千人加入大军,今张虞兵马已有一万六千人。自离平阳后,张虞所部走了一百余里,便到了绛邑。

张虞率兵至绛邑时,士孙萌带家眷前来投效,张虞询问长安近况消息,得知王允不采纳自己计策,导致郭汜、李傕等将纠集董卓余孽,起兵反攻长安,由是感叹不已。

“果不出君侯所料,董卓余孽因王公行为反复而生顾虑,今董卓余孽死灰复燃,李肃讨董越不成,关中必生混乱。”郭图蹙眉说道。

“君侯,董卓余孽联合起兵,恐长安有危!”辛毗说道:“今欲解关中之难,需先尽快击破牛辅。否则若让郭、李破关中,关西诸将恐会驰援牛辅!”

张虞沉吟几许,说道:“今让徐晃至闻喜县,看能否说服杨奉、韩暹二人倒戈。若是能让二人倒戈,牛辅性情胆怯,兵将士气尽无,将不足畏。”

因有前世的了解,故张虞虽知道郭、李等将反叛,但并未有太强的反应,更多是对王允做事的固执而叹息。

与此同时,身为先锋的徐晃奉令已至闻喜县下营,其与安邑相隔不到百里,与杨奉、韩暹二人仅隔六十余里。

徐晃胆气过人,得知杨奉、韩暹二人的消息,便只身单骑前往二人营寨,欲说服二人倒戈。

大帐内,烛光摇晃,杨奉披甲坐于椅上,神情间充满了忧虑。

“将军,营外有故人求见?”侍从闯入军帐,禀告道。

“是何姓名?”杨奉问道。

“其人姓徐,自言与将军共事于白波!”侍从说道。

“姓徐?”

杨奉神情微变,似乎想起某人,赶忙说道:“速邀故人入帐!”

“诺!”

少顷,却见徐晃身着便服入帐,见到面露惊色的杨奉,作揖笑道:“故人别来无恙?”

杨奉从椅上惊起,瞧了几眼,见果是徐晃面容,问道:“我闻公明今在张将军帐下效力,且已率兵至闻喜,今怎会于此出现,不畏我命人擒杀?”

徐晃说道:“我与杨君有同事之情,今率兵于此,得知故人踪迹,欲进一言,故冒死而来。”

“不知公明前来何意?”杨奉明知故问道。

徐晃沉吟少许,说道:“董卓受诛而亡,朝廷由王允秉政,董卓余孽惶恐。而今张君侯率甲士两万,兵下河东,征讨牛辅。然牛辅为无能之辈,非张君侯之敌,而君之勇略,勇冠三军,岂能屈身于贼人,并为其赴死。”

“张君侯为当世英雄,名声威震河朔,好贤礼士,三晋之人尽知。昔与君交手之时,君侯初见杨君勇略,便深爱君之才干。晃念故人情谊,而君侯敬重君之勇略,故晃斗胆奉邀。”

“不知君能否弃暗投明,率部投效君侯?”

徐晃说服杨奉的话半真半假,杨奉勇武倒是出众,但不至于让张虞深爱而难忘,无非是想说几句好听的话,以便让杨奉归降。

杨奉沉吟良久,继而叹息道:“我故知今形势危急,而牛辅非成事之人。奈何困顿之际投效,今不忍舍弃而走。”

徐晃观察杨奉神情,见其所言非真,说道:“君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今遇可事之主,若因些许情谊而失之交臂,岂不自误!”

“况牛辅为贼子,今君侯持天子诏讨之,岂有助贼之理?”

杨奉思考半响,说道:“公明所言极是,今愿从君言。然今无礼进献,恐会受贼身连累,难得君侯器重。”

“不然!”

徐晃摇头说道:“君侯选人以才,而非观出身尊卑。我昔为贼人而降,但君侯今仍拜为骑都尉,故杨君勿要以此为虑。”

说着,徐晃思虑了下,说道:“君欲求进献之礼?何不如诛杀牛辅?”

杨奉眉头大皱,神情不悦,说道:“以臣弑主,非义士所能为。况我受牛辅收留之恩,今若杀之,则为不义之举,奉不愿为之。”

“君乃义士也!”

徐晃用欣赏的目光瞧了几下杨奉,他没想到杨奉手段倒不下作,换做其他人或许会借牛辅脑袋以换取富贵。

顿了顿,杨奉说道:“我与韩暹关系亲密,今可说服韩暹与我一同率兵投效君侯。”

“彩!”

徐晃欣喜说道:“我素知韩暹骁勇,今君能说服韩暹而降君侯,君侯必将大喜过望。”

当晚,杨奉连夜让人请来韩暹,韩暹本因张虞率兵逼近而惶恐,今得见徐晃前来招降,当即同意杨奉所说投效张虞之事。

次日天明,杨奉、韩暹二人假传军令,率部前往绛邑,投效到张虞麾下。

ps:明天三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