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六十七章朝廷老幼,皆恃我也!

暮汉昭唐 第六十七章朝廷老幼,皆恃我也!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月,长安。

司徒府内,王景束手而立于堂内,王允高坐于榻上,公卿分坐左右。

“禀司徒,景不辱使命,今已出使并州而归!”王景神情严肃,拱手道。

王允捋须而笑,问道:“济安有何言语回报?”

王景将书信上呈,说道:“闻董卓被诛,右将军大喜过望,言晋代甲士五万,随时恭候司徒诏令。今右将军厉兵秣马,不日将能南征牛辅。”

趁得王允看信间隙,王景说道:“司徒,右将军言董卓虽亡,但余孽犹在,数万兵马屯于京畿。今若招抚不当,恐会突发变故,故右将军以为司徒不妨遣皇甫将军出京,招抚董卓余部。”

“亦或是遣人封锁崤函古道,待右将军讨灭牛辅,为天子与司徒招降董卓余孽。”

王允瞄了眼王景,又低头浏览书信。

见王允迟迟无反应,士孙瑞担忧说道:“明公,天下强兵莫过并、幽、凉三州之卒,及匈奴、乌桓、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董卓拥其中五兵,天下便莫能挡也!”

“今五兵余孽反叛,则恐京畿有危。故以瑞之见,明公不如依右将军之言,赦免董卓麾下兵将,再遣皇甫将军出京招抚,而后徐与关东通谋,以观其变。”

闻言,王允神情略露不悦,但很快将其隐去,手扬张虞书信,笑谓堂内公卿,说道:“济安拥五万甲士,区区关西余孽,不足为虑。今若遣皇甫义真招抚,恐会让关东诸雄疑虑,暂不可为。”

“右将军所言后计,深得我意,今先取弘农,据陕道以护关中,徐徐扫灭董卓余孽。”

士孙瑞微叹了声,不打算继续劝说。王允在诛董前后变化实在太大,今下独断专行,很难听进他人的劝谏。今日回府,他有必要让儿子士孙萌收拾行李,或南逃荆州袁术,或北往并州,以躲避即将到来的兵乱。

其实王允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其实不难理解。在诸公依附董卓,汉室衰微之时,唯独他力挽狂澜,诛杀董卓,拯救了汉室。故在王允看来,汉室诸卿多为无能之辈,非他不能安天下。

在如此念头下,王允的决断愈发专行,今他之所以迟迟不赦免凉州叛军,除了他不认为董卓余孽会叛乱之外,更担心皇甫嵩东出招抚叛军余孽,会成为第二个董卓,从而再次危害社稷。

当然了,今位面因张虞坐拥并州,给予了王允不赦免凉州叛军更多的信心。

见王允语气生硬,王景不由迟疑了下,说道:“禀司徒,除董卓余孽外,右将军得闻蔡公因罪下狱,右将军念蔡公有恩情于他,今恳请明公赦免蔡公肉刑,改判流放并州之罪。”

“蔡伯喈?”

王允眉头微蹙,神情露出思虑之色。

之前虽有许多人劝他不能杀蔡邕,然朝廷众卿因话语权弱,很难让王允改变想法。而今张虞情况不同,张虞作为盘踞一州的诸侯,乃王允日后用武之依仗,其所说的话值得让王允考量。

见王允面露犹豫,太尉马日磾趁机劝道:“司徒,蔡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今他有意修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今诛之恐有损君之名望,不如赦免蔡伯喈之罪。”

王允神情不悦,说道:“昔世宗不杀司马迁,使其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若让佞臣执笔作史,既无益于朝廷,更会令你我蒙受非议。”

《史记》在后世的评价很高,但在两汉之际,因司马迁在其中掺杂太多的个人感情,如贬刘而扬项,让不少人为之不喜。故在两汉之际,司马迁及其《史记》褒贬不一。

士孙瑞思虑少许,说道:“蔡伯喈名显关东,子弟遍布郡国。明公杀之,恐会让关东士民心疑,故不如依右将军所言,免其肉刑,改判流放千里之罪。”

王允考虑许久,松口说道:“蔡伯喈虽为奸佞之徒,但观其所为,尚有忠汉之念。今可如诸卿所言,免其肉刑,改为流放朔方。”

“王公英明!”

见王允终于松口,众人总算出了口气,纷纷向王允作揖称赞。

又聊了几句,待众卿离开司徒府,王景这才能与王允谈话。

“董卓余孽滞留关东,不知父亲为何不纳诸卿建言?”王景问道。

王允神情板正,沉声说道:“诸卿若有匡扶汉室之能,岂能见董卓祸乱朝廷。朝廷幼少,恃我主政,诸卿之言,有理便纳,无理置之。”

“小子不知是非之深浅,岂能妄议国事!”王允呵斥道。

“多谢父亲告诫!”王景悻悻而退。

蔡邕被释放出狱之后,至王允府前叩谢,便带着妻女前往并州。而士孙瑞见王允理政不当,便疑虑京师不可居,于是让儿子士孙萌带着家眷离京,前往并州投效张虞。

而在王允自以为董卓已死,诸将不复作乱之时,滞留于关东的凉州诸将因上疏请赦不成,今下已如惊弓之鸟。

谷城,关西军大营。

大帐内,李傕负手背腰,神情虽说充满了焦虑,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狠辣之色。

“王允言今岁大赦期限已过,今不可再赦,我军当如何是好?”李傕望向帐中将校,忧虑道。

“不如等上几月,及至新春之后,再向王允求赦!”张济惶恐说道。

“愚蠢!”

郭汜语气焦躁,骂道:“王允能赦胡轸、徐荣二人,今若有意赦免你我,岂会以言语搪塞。我观王允之所为,当有意问罪你我。”

说着,郭汜看向李傕,说道:“并州张虞为王允子婿,今手握强兵数万,我观王允欲让张虞率兵讨灭牛辅,再率兵诛杀你我。眼下东有朱儁,孙坚在南,张虞在北,你我已无求生之途,故不如舍军而归乡,以求于乡野安乐余生。”

李傕脸色阴晴不定,遂看向李儒、贾诩二人,问道:“二君有伟略之才,今不知可有方略教我?”

李儒为董卓心腹,因随军都护李傕、郭汜、张济等将,倒是逃过长安劫难。

李儒沉吟少许,说道:“董公待诸位不薄,今何不率兵向西,为董公报仇。若滞留关东,恐遭朱儁、孙坚等关东联军合击。”

“恐难成事!”张济担忧道。

“文和可有高见?”李傕问道。

坐在营帐角落的贾诩,微抬起脑袋,清瘦的面庞露出狡黠之色,看向惶恐的诸将,说道:“诸位尽诛军中并州士卒,已与吕布、李肃等人结怨。今朝廷不赦诸位,实有意诛尽凉州人。”

“故诸君若舍军而走,区区亭长便能斩杀诸位。今不如以为董公报仇为由,聚集董公散落兵马,率兵向西进取长安。事成,奉天子以正天下;若不成,可率兵西走凉州,盘踞县邑,尚能延命。”

“彩!”

李傕带头应和,扬声说道:“我关西兵马强勇,而关中诸城空虚,挥兵向西奇袭,必能速克长安。时以大河据张虞,凭崤函退朱儁,则大事成矣!”

李傕早与贾诩有过沟通,他有意率兵反攻长安,但恐众人不同意,今唯有召集诸将,让贾诩代他开口。

有了贾诩这番话,李儒沉吟片刻,说道:“我从长安城中闻,王允杀董公之后,不纳吕布赏赐将校之言,其关中将校必不能为王允效力。而观董公赏赐丰厚,能得军士之心,诸位如能挥兵向西,暗连长安将校,行内外并举之事,必能诛王而挟天子!”

吕布虽为人反复,但却懂得用兵治下。他为何向王允建议将董卓财物赏赐给部下,无非想收买人心。而王允拒绝封赏,则无疑给了李傕、郭汜等人机会。

李傕目光炙热看向众将,问道:“诸子以为如何?”

郭汜咬了咬牙,说道:“既然如此,汜愿率本部起兵。”

张济疑虑问道:“张虞坐拥并州,我若西取长安,恐他率兵南下。”

“董公子婿牛辅屯兵安邑,其麾下兵马万余人。今可书信于他,言我等拥他为尊,以求他率兵以据张虞。”李儒说道:“待长安城破,关中被我所据,张虞将无可奈何矣!”

“好!”

张济拍腿而起,说道:“济愿率部起兵,与诸君合兵攻取长安。”

“王允赦兵而不赦将,今恐兵吏不能齐心?”樊稠问道。

“此事不难!”

贾诩捋须微吟。说道:“向兵吏言王允欲洗荡凉州兵马,诛尽董公余党。今为求生,唯有反取长安,杀王允,拥立天子。”

樊稠心中疑虑尽去,便爽快应道:“且依文和良言!”

有了贾诩的解疑,李傕被诸将暂拥为主将,是日便起兵向西。而兵吏受诸将流言蛊惑,群情激奋,誓杀王允。

与此同时,吕布为抢占崤函古道,遣李肃出兵征讨董越,然李肃不幸被董越所败,丢失重镇潼关而逃回长安,吕布愤而杀之。

得闻关西兵将反叛,王允遣徐荣率部屯兵新丰,并让凉州部将胡轸、杨正招降关西兵。并传信于张虞,请求并州兵马南援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