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契卡出动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六十五章 契卡出动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训斥完下属后,约瑟夫的情绪稍微稳定下来,他坐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烟斗叼在嘴里深吸了一口气。

“我们不能让帝国主义国家看苏联的笑话,尤其是西乌伪政府,一旦让他们发现了东乌的问题,就有可能让德国,还有奥匈帝国看出我们的虚弱。”

“在苏联国防工业建设完成之前,我们在武器装备领域是没有和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抗衡能力的。”

“即便现在德国和奥匈帝国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日子很不如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苏联和他们之间工业上的巨大差距。”

本时空里苏联面对的压力,比前世要大的多,因为本时空里的德国空前强大,同时,没有解体的奥匈帝国,实力也不容小觑。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世界排名靠前的帝国主义列强,都在苏联身边,所以苏联的国防压力空前。

工业和军事上的短板,需要时间来弥补,在此前,苏联就必须更加重视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次哪怕财政收入减少,约瑟夫也不能放任东乌出现大问题。

而这么做,实际上会对苏联工业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财政收入减少,势必拖延一五计划完成进度。

约瑟夫皱着眉头,吐了一口烟气,对贸易委员会负责人罗森戈尔茨说道:“这次粮食交易,要严格保密,最好能尽量减少英国,美国和东非这些国家的警惕性,同时重视阿根廷,巴西这种相对中立粮食出口国的贸易。”

“以饲料,工业原料的名义,掩盖这次贸易的目的,同时,粮食出口也应该加大力度,从粮食价格更低的地区,进口更多的粮食,哪怕质量和口感差一些也无所谓。”

“就比如东非的稻米,虽然国内民众可能吃不惯,但只要价格上合适,我们就可以大量进口。”

在东非大米的价格比面粉要便宜,一方面,东非主粮中水稻种植比例高,另一方面,水稻的亩产本来就比小麦要高一些。

同时,东非在水稻种植领域,世界领先,是世界上主要水稻种植国中唯一实现机械化种植的国家,同时在水稻田面积,种植技术,水利设施,农药化肥使用量,育种培育等等方面,都无出其右。

但是,东非水稻的国际销量向来不突出,这主要是国际粮食市场上,水稻的受众消费能力偏低。

除了东非以外,世界主要水稻消费国里,经济最好的就是日本,可众所周知,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在列强国家里都属于垫底的存在。

而那些非工业国的水稻种植国,别说水稻进口了,反而最希望的是扩大出口,哪怕本国民众挨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

总而言之,国际市场上水稻价格是略低于小麦的,因此苏联从东非进口水稻,更具有价格优势。

国际市场上水稻价格略低于小麦,但是反映在哪些非水稻主产国却又是另一种景象,就比如以小麦为主食的国家,反而物以稀为贵,水稻价格更高。

苏联就是如此,在苏联政府制定的农作物收购价格中,水稻价格是高于小麦的,毕竟苏联只有极少数地区能种植水稻,还有远东帝国北方,水稻价格每石比小麦高一到二银元左右。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影响东非水稻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卖的便宜。苏联政府就是想利用两国粮食交易中的差价,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仅靠粮食交易的差价,显然无法弥补这个缺口,因为东非进口苏联小麦也是有数的。

约瑟夫就说道:“在其他产品上,可以适当给东非让利,比如煤炭,铝土,铜等。”

东非是苏联煤炭的买家之一,乌东地区的煤炭,靠近黑海,所以很方便通过苏伊士运河出口到东非北方一些地区。

至于铝土矿,苏联的储量也很大,而当前,苏联本国并无炼铝工业,因此,在新经济政策以前,东非就和苏联有相关贸易。

铜就更不用多说了,东非本身是铜矿消费大国,在国际社会上,东非的有色金属冶金一直都比较出名。

不过,约瑟夫提到的这几种矿产,很显然,除了铝土以外,对东非的吸引力有限,而且,对现在的苏联而言,重要性也不高。

就像石油,黄金这种矿产,和东非的贸易就不是重点,苏联的石油主要买家是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至于黄金,苏联侧重于和瑞士等中间国交易,规避国际社会对苏联黄金的抵制。

除了这些矿产以外,1930年苏联的锰矿,铁矿,钾盐等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苏联是世界第二大锰矿出口国,仅次于东非,德国和美国都是苏联锰矿石的重要买家,因此东非和苏联在锰矿出口上形成了竞争。

苏联的铁矿主要出口欧洲,尤其是德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而东非主要从印度,澳大利亚,南洋,还有南美进口铁矿。

钾盐作为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上倒是很受欢迎,甚至是供不应求,但是苏联同样优先出口德国。

道理也很简单,德国耕地面积有限,人口密度又极高,粮食压力大,因此,在农业领域德国舍得投入,甚至愿意为此从苏联这个敌对国进口钾盐,并且给出的价格也比其他国家高。

约瑟夫对苏联的出口情况如数家珍,因此他对罗森戈尔茨说道:“对外贸易委员会,要充分结合各国的国情,再结合我们苏联自身的优势,在今年的农矿出口上,放宽限制,尽可能的换取更多的外汇。”

“最好能在弥补粮食缺口的同时,保证国家工业发展的资金。”

简单来说,约瑟夫的意思就是通过贱卖矿产换取更多的资金,毕竟这些矿产现在苏联也利用不了,还不如用来应急。

说到底还是苏联的工业化程度太低,否则的话,苏联的出口就应该以工业品为主,而不是农矿产品。

至于前世说苏联工业品质量差这个问题,那要看和谁比,和国外那些工业强国相比,苏联工业确实偏科。

但实际上,就算偏科的苏联工业,其饱受诟病的轻工业,也比之前的沙俄,还有后来的俄罗斯强,毕竟前世21世纪,俄罗斯重新变成市场经济后,其轻工业也一直十分落后,不仅轻工业不行,继承苏联的重工业优势也慢慢丢失。

就恩斯特前世所知,俄罗斯的许多国产轻工业品,依旧停留在苏联时期,像什么锅碗瓢盆,还有巧克力,酸黄瓜,肉肠等等。

市面上俄罗斯唯一有竞争力的可能就是食品产业,但这并不是它的食品工业强,而是偏向于“地域特色”,“情怀”为卖点的商品。

不过,苏联现在不需要考虑这些,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向,在这个时间段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此前,德国和东非都是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条工业化道路,后面才逐步补齐轻工业短板,并且成为工业领域的六边形战士。

至于说优先发展轻工业,如果苏联这么做,那完全是自取灭亡,因为苏联的外部形势过于严峻,尤其是面对德国这种20世纪前期的超级工业强国。

所以,苏联只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确保政权能够生存下去,只有活下来,才能谈未来。

……

约瑟夫在对乌克兰还有对外贸易委员会的干部进行了一番敲打后,就把他们打发出了办公室。

他放下烟斗,拿过身边的电话,对着话筒吩咐说:“让保卫局的缅任斯基到我的办公室来。”

保卫局也就是东非所称的“契卡”,而缅任斯基也就是如今契卡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约瑟夫的心腹。

过去一年以来,缅任斯基可是勤勤恳恳的帮助约瑟夫做了许多大事,包括集体农庄相关的富农镇压问题,古拉格建设,对国内**分子的镇压和清洗,还有对外工作等等。

古拉格在苏联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而缅任斯基就是如今苏联古拉格体系的重要推动者。

集体农庄推行期间,许多“地主”,“富农”,就被投入到古拉格下属的各个劳改营,截止到1931年,差不多全苏联有近百万富农因为抵制集体农庄,成为劳改犯。

这是现在古拉格劳改犯的重要来源之一,当然,还有许多破坏分子,间谍,**分子也是他们的狱友。

古拉格其实可以理解为“劳改营管理总局”,他和一般的监狱系统还不一样,因为古拉格下的囚犯,是要为国家建设出力的。

就比如现在苏联正在建设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西伯利亚和中亚的矿场,城镇,苏联的铁路建设等等,都能看到古拉格管理的劳改犯们的身影。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联和美国确实不愧是天生的“冤家”,两国在“囚犯经济”上都是独成一派的集大成者。

苏联通过古拉格获得大量劳动力,对国家进行建设,而美国尤其盛行的私人监狱,也在为美国的监狱长还有经济做贡献,这正好对应了“计划”和“市场”两种成分。

不久,缅任斯基就来到了约瑟夫的办公室,他看起来极度虚弱和消瘦,事实也是如此,缅任斯基有心脏病和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

不过,这个看起来其貌不扬,弱不禁风的病秧子,在苏联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同时也是其他国家情报机关头疼的硬茬子。

“约瑟夫同志,你叫我过来有什么事?”缅任斯基开口询问。

此时,约瑟夫正在批阅桌案上的文件,听到缅任斯基的话后,他把钢笔放在桌面上的墨水盒里。

“缅任斯基同志,这次叫你过来,确实是有一件事和你商量。”

“想必,你也知道现在苏联的粮食出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国外进口一批粮食,来应对这个短暂的危机。”

缅任斯基皱着眉头说:“约瑟夫同志,你的意思是我们保卫局配合这次行动,帮助收购粮食?”

约瑟夫摆摆手说:“粮食收购,贸易委员会负责就行,你们也可以派人盯着,不过这不是我叫你来的目的。”

实际上,贸易委员会的驻外机构本身就受到契卡的监督,甚至一些官员可能就是契卡的人。

就比如苏联驻莱茵市贸易代表处,他的负责人坎托罗维奇,就是契卡的官员,负责监视海外人员的行为,防止人员叛变。

约瑟夫接着说道:“贸易委员会的任务,确实需要注意和掩护,而这次我叫你过来,就是寻找一个契机,把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热点地区。”

“同时,也是为了我们对外工作的需要,而这次我们下子的地方,不是别处,还是奥匈帝国,尤其是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等奥匈帝国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相比,你也了解,这次经济危机,欧美各国损失惨重,尤其是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统治本就不得人心,加上奥匈帝国现在经济上的困难,大量工人失业,还有内部的民族问题。”

“因此,我认为现在是我们对奥匈帝国进行动手的最好时机,只要操作得当,那奥匈帝国完全可以变成我们的盟友,即便失败,也能让这个帝国主义国家四分五裂。”

“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奥匈帝国采取行动,扶持奥地利工党,在奥匈帝国内,发动一场武装革命,你认为如何?”

缅任斯基自然不会反对,因为他早就注意到了奥匈帝国的虚弱,用过去列宁的话来说“奥匈帝国俨然取代了俄国,成为了新的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

这次奥匈帝国的经济危机,可以说让奥匈帝国民众对哈布斯堡的统治不满到了极点。

所以,缅任斯基铿锵有力的说道:“约瑟夫同志,我支持你的判断,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段,在奥匈帝国内发动工人夺取政权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唯一可惜的地方是,我的身体恐怕难以指挥这次行动。”

对于缅任斯基的身体状况,约瑟夫自然也是了解的,他说道:“那你认为应该派谁到奥匈帝国执行这次任务?”

“到外国执行任务,我和亚戈达同志都不合适,我比较看好乌克兰的雷东斯基,亦或者是外高加索的贝利亚,他们两个的执行力还有指挥能力都很不错,不过,他们此前一直在国内工作,对外方面的能力,有待商榷。”

“所以,还是负责西欧工作的阿尔图佐夫比较合适,他对欧洲各国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有丰富的经验。”

约瑟夫点点头说道:“那就阿尔图佐夫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