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额援助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额援助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31年远东帝国春夏之交的特大型洪涝灾害终究还是随着时间的发酵,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是徒有其名的国际联盟也呼吁世界各国对远东帝国进行救援。

不过除了红十字会这种国际性组织以外,也只有几个工业国有能力对远东帝国施以援手,苏联就通过国际工人救济组织向灾区输送药品和物资,美国政府提供资金和粮食,英国政府以提供资金为主,其他德国,法国,荷兰等都有相关行动。

在20世纪前期,有条件和能力进行国际援助的很显然也只有那些工业国家,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别说救济别国,他们自身都需要救济,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

而东非作为当前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同时又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也是当下主要工业国中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加上和远东帝国又有深厚的联系。

因此,东非全国对于这场万里之外的天灾关注度也是最大的国家之一。

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至于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其实自20世纪以来,也一直都是东非,毕竟东非本国人口就接近两亿,粮食需求量更大。

因此相较于美国,东非粮食更倾向于满足本国民众需求,出口比例相对较小,但这并不影响东非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国的地位。

当然,另外一种情况要另算,就比如英国和他的那一堆殖民地,如果算作一个国家的话,那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国就是英国。

而一般情况下,东非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并不把英国的那些殖民地和英国本土算作一个国家。

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以来,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种国家,其实已经算事实上的独立,而英国对其他殖民地的控制力度也在不断被削弱,比如新西兰,南非等,最后才是印度,埃及这种三等人权地位的殖民地。

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才是英国操纵世界粮食市场的主力,至于印度,粮食产量不低可人口也多,在部分年份甚至会出现饥荒问题。

除了英国和他的殖民地以外,世界上唯一能排得上号的粮食出口大国,也就只有美国,东非和阿根廷了。

东非粮食产量虽然最大,但是出口量要小于美国,当然,粮食出口东非并不占据优势,可在经济作物出口,那东非就是世界头号大国了。

因此,综合而言,东非确实是世界第一大农业国,甚至更进一步来说,东非也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农业强国。

毕竟,东非农业在机械化、农业技术水平、农业创新等领域同样都排在世界前列,再加上东非的殖民地农业,以及东非资本控制的其他国家农业,可以说,东非几乎不存在短板。

摩加迪沙港。

一艘满载货物的大型商业货轮,正在摩加迪沙港区里做最后的检查工作,准备启程开往胶州港。

这艘远洋货轮上装载的货物也很特殊,除了北方省政府筹备的救灾物资以外,还有许多“捐物”,也就是北方省企业和民众自发组织捐献的物品,像各种零碎的食品,旧衣物,床褥,药品等等。

东非的北方省,本身就并非粮食主产区,每年还要大量从其他省份调运,因此粮食在这次援助物资中的占比并不高,不过,即便如此,北方省还是集齐了大量粮食。

在码头上,摩加迪沙市长拉合尔对即将回国的摩加迪沙华人商会会长周同书说道:“东非对于远东帝国发生的这次灾难深表同情,我的爷爷以前就也是一位华人,因此,东非和远东帝国不仅是朋友,甚至还有血缘上的联系,我希望这船物资,能对贵国灾情的缓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拉合尔的爷爷是早期黑兴根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之一,而他的奶奶则是一名斯拉夫妇女,当然,他的奶奶是奥匈帝国的斯拉夫人。

这种情况在东非十分常见,毕竟当初最先殖民非洲的东非祖辈基本以男性占据大多数,为了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东非政府可以说使尽了手段。

除了黑人女性以外,什么匈牙利,意大利,斯拉夫,北非,中东,远东,南洋,甚至是南亚妇女,都“拐骗”过来,这也使得19世纪后期到本世纪初,东非几乎成为了最大的女性人**易国。

像拉合尔的奶奶,这种连德语都不会的奥匈帝国斯拉夫女性,那都属于“正统德意志血统”了,当时的东非,别管移民从哪里来的,东非政府都冠以德意志人的身份,总之就是一笔糊涂账。

说起来这种事也比较滑稽,在奥匈帝国各民族界限清晰,无法推进的民族融合问题,在东非就一下得到了解决,什么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来了东非都摇身一变成了德意志人。

至于现在,通过几代人的通婚和融合,这些问题基本都不存在了,毕竟大家都一样。

周同书会长对于摩加迪沙市长拉合尔感激涕零道:“拉合尔先生,我们远东帝国不会忘记摩加迪沙和北方省民众的善良。”

拉合尔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等周会长回国后,如果你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的政府求助,我们也希望这批物资能够物尽其用,而不是被金陵政府的官员挪用。”

周同书保证道:“这一点请您放心,我的家族在远东帝国也有一些影响力,如果有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周某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作为摩加迪沙华人商会的会长,显然,周同书背后的能量也不小,因为在东非,华商也是一股比较有影响力的群体,有很多华人在东非经商或者投资置产。

这次远东帝国水灾中,在东非华人也属于出力比较大的,他们的捐款仅次于东非政府和民间,除了东非本土的华人以外,单单是东非南洋殖民地的华人,他们捐献的钱财和物资就十分可观,比除了东非以外的国家,都要多。

而两人的对话中也体现拉合尔对远东帝国现政府的不信任,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谁让金陵政府就和他表现的一样不争气,所以也别怪拉合尔对他们抱有戒心。

关于这一点,周同书这个远东帝国人都没有否定,金陵政府的信誉就可见一斑。

别说拉合尔这个“小小”的摩加迪沙市长,实际上东非中央政府都不相信金陵政府的能力和良心。

这次,为了东非援助远东帝国物资的落实,莱茵帝国中央政府甚至派出了专业的调查组,他们将和东非援助物资一起前往远东帝国,并且监督赈灾物资落实到基层和实处,同时,东非在远东帝国的政府机构,外交使领馆,商会,其他民间组织,也会采取行动,避免东非的援助物资被“拿”。

东非在远东帝国的机构并不少,单是外交部门,除了东非驻金陵大使馆以外,其他地区的领事馆就多达二十多处,其中灾区的东非领事馆就有七八家,因此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话说回来,东非这么做也很有必要,俗话说利益动人心,这次仅东非对远东帝国第一批援助金额就高达七亿莱茵盾的物资,另外还有七十万吨粮食。

单单是粮食方面的援助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前世,远东帝国十四亿人一天消耗的粮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而七十万吨粮食足够一个四百万人的小国家吃上一年时间,如果操作得当挽救千万人的性命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七亿莱茵盾差不多相当于四千万两白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远东帝国尚且没有发行自己的纸币,因此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银元,也就是俗称的大洋,其价值差不多就是七钱二分白银。

当然,东非政府援助的七亿莱茵盾,不仅仅包括真金白银,还有大量的救灾物资,也包括人员支出,比如药品,还有赴远东帝国的医疗队人员开支。

总而言之,这次东非对华援助的规模是空前的,包括大量粮食,药品,生活物资以及人员。

如此多的付出,用在实处,那东非人民也就是安心了,可如果被远东帝国的贪官污吏私了,那就不是东非全国能接受的了,出于对金陵政府的了解,所以,东非必须自己派人盯着。

事实上,东非和金陵政府的关系,一直就比较拧巴,因为金陵政府背后的支持者是江南地区的财阀,而江南地区的财阀背后是英美资本,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东非对金陵政府的不信任。

东非对金陵政府看不上眼,反过来,金陵政府对东非其实也敢怒不敢言,而这就牵扯到远东帝国国内的政治斗争问题。

虽然说东非政府无意干预远东帝国内政,但是也确实扶持了一股新的资本势力同金陵政府背后的江南财阀形成竞争关系,也可以称之为淮海财阀。

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背后扶持他们的国家势力不同,淮海财阀自然偏向于东非,而江南财阀倾向于英美。

只不过,淮海财阀的实力远不如后者,因为东非本身对淮海地区的投资力度就不大,而且江南地区本身就一直都是远东帝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淮海财阀唯一的优势可能就在于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强,因为东非本来就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控制。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淮海财阀比后者更具备民族性,毕竟他们和东非更多是合作关系,而江南财阀和英美倾向于主仆关系。

摩加迪沙华人商会会长周同书的家族就属于淮海财阀的一员,这个财阀以胶州为中心,在苏鲁豫皖具备强大的影响力,但是,手里没有自己的强大武装。

就比如说江南财阀,他们扶持了如今的金陵政府,进而控制了远东帝国中央政府部队,保证了他们的权利,地位和财富的安全,而淮海财阀就不具备这一点。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淮海财阀追溯根源,和曾经的徽商,晋商也有关系,或者说这两者中的一部分和当地势力融合成了这个新的资本集团。

因为在远东帝国君主制时代,东非就是和这两家进行的合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留下了后路。

就比如徽商,按照原本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基本就销声匿迹了,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领袖试图转型,但是最终失败。

而本时空里,因为东非进入淮海地区,这就让他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并且最终融入到新的淮海财阀中。

晋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甚至1930年远东帝国的战争,他们就是西北军背后的重要支持者。

……

除了摩加迪沙以外,在东非许多港口,都在发生类似的场景,当然,其中最突出的,还应该属于东非的南洋殖民地。

虽然东非在南洋的殖民地不少,可是说句实话,这些殖民地就算全部加在一起,也远远无法和东非本土对比,甚至经济不如东非的一些省份。

但是在对远东帝国灾情的支援上,这些东非下属的殖民地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尤其是那些扎根东非南洋殖民地的华商和普通侨民,可谓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

从最西端的克拉地峡领地,到东非的兰芳海外省,再到东加里曼丹和棉兰老岛,最后是东属新几内亚以及亚太诸岛,几乎各地都能看到募捐活动。

而这还仅仅是东非殖民地的情况,其他诸如越南,柬埔寨,暹罗,缅甸,东印度群岛的华人,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许多人甚至捐出了全部积蓄。

根据后世推算,这次南洋地区的捐款总额就可能达到数亿莱茵盾之多,这极大缓解了这次远东帝国特大水灾的后续问题。

可以说,东非全国和南洋地区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本次远东帝国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而这也为后续远东帝国经济恢复,工业相对快速发展,抵抗外敌入侵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因为必须注意到这两年时间虽然远东帝国依旧多灾多难,但从1927到1937年,也正是前世远东帝国历史所谓的“黄金十年”。

虽然黄金十年的成绩和同时期其他国家对比,并不算突出,可必须承认这个阶段,应该也算金陵政府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成绩了。

而更快的恢复经济生产,也就意味着工业更快复苏,也为之后对抗日本积累更多的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