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焦夫镇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五十四章 焦夫镇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焦夫镇。

截止到1931年3月,焦夫镇的总人口规模达到了三千人,成为一个规模尚可的小型城镇,而原本生活在当地的图布人,东非政府也没有为难他们,将他们迁徙到了达尔富尔南部生活。

东非人进入焦夫的时间并不短,早在一战,东非的探险队就已经深入这里,并且和当地人打过交道。

二十年代,东非正式在焦夫设置了据点,之后,这里成为东非在库夫拉地区的中心,不到十年时间,焦夫就从一处原始部落定居地,变成了颇具现代感的小镇。

不仅修建了自来水,而且还通了电,在20世纪三十年代,单是这两点,就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落后地区。

除此外,邮局,餐馆,电报,电话等等,该有的东西一样都不少,这座人口仅三千人的小镇,甚至还有一家小型电影院。

波尔一家就住在这座小镇,波尔是东非索罗德矿业的一名员工,他的业务主要是为公司上传勘探队的一些报告。

此时,他正在给家里开辟的一小块菜地浇水,在焦夫镇,许多家庭都会种植一些蔬菜和水果来满足食物多样化上的需求。

“波尔,你家的辣椒种的很好啊,绿油油的,这应该是你之前说的摩加迪沙辣椒吧?”波尔的邻居卡莫西多问道。

波尔笑呵呵的说:“是的,卡莫西多先生,在焦夫镇虽然也有辣椒供应,但是大部分都是国内运过来的辣椒酱放在商店里售卖,而我这个人吃不惯辣椒酱,所以就想着自己种一些,没想到种活了。”

卡莫西多指着波尔的辣椒苗说道:“摩加迪沙辣椒,虽然国内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不过光听名字就知道,这种辣椒也很适合在沙漠地区生长,毕竟摩加迪沙就在索马里沙漠。”

“而库夫拉地区也属于沙漠地带,除了纬度比摩加迪沙偏高一些以外,环境上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能种活摩加迪沙辣椒也就不奇怪了。”

作为一个爱吃辣的国家,东非这些年来培养出了不少辣椒品种,摩加迪沙辣椒就是一种由当地农科院培育的辣椒品种,非常适合在沙漠地区的种植。

东非的两河流域,也就是谢贝利河和朱巴河,本身就是靠着果蔬产业起家,因此摩加迪沙和基斯马尤两座城市的农业技术都相当不错。

波尔说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些辣椒苗估计几个月后才能正式结辣椒,想要吃上一口新鲜辣椒炒肉可有的等了。”

卡莫西多说道:“主要还是焦夫这里的位置太偏僻,交通落后,我们有限的耕地只能种植果蔬,粮食基本靠国内运输过来。”

焦夫原本的耕地,在东非到来之前主要被用来种植小麦,这是图布人最重要的主食来源,而东非人显然不同。

图布人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而东非人的生活水平,早就摆脱了只要吃饱这个层次,而是向着吃的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点上,东非又和如今欧美等工业国家不同,受东非官方发布的居民膳食指南和各种科普宣传影响,东非民众在饮食上讲究多元化,或者说营养均衡。

因此,虽然同样为农业生产大国,东非民众的许多蔬菜需求量和种植规模,都要高于美国人,同时在糖类和脂肪消耗上又少于美国人。

肉类消费上,两国倒是不相上下,但是两国的肉类消费结构又有所不同,东非在猪羊肉消费上高于美国,而在牛肉上要少于美国,同时,东非的内陆水产也比美国消费量大。

油脂上,东非和美国也有很大区别,尤其是黄油这个领域,东非的消费量要远低于美国,但是各种植物油的多样性又不是美国可以相比的。

粮食领域同样如此,水稻,小麦,玉米,小米等等,东非也比美国更加多元化。

而东非这种繁杂的市场需求,也使得东非的中小型家庭农场比较盛行,他们会根据本地城镇的饮食习惯,种植适合的农业作物,这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毕竟,如果是那些适合大农场,规模化种植的农业作物,他们反而不可能竞争的过东非的大型国营农场。

可以说,东非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反而促进了中小型家庭农场的繁荣,尤其是城镇周边的农业地带。

不过,焦夫镇显然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受制于水源和交通等因素的限制,焦夫镇的耕地如何利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当然,像波尔自家开辟的这种菜地,并不算在内。

焦夫镇不缺土地,毕竟整个库夫拉地区有接近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但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沙漠,缺乏水源,理论上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水,焦夫镇的居民想种多少地就种多少地。

但是,焦夫镇的水资源供应是有限的,虽然焦夫镇政府和军方打了几口新的水井,也禁不起胡乱挥霍。

波尔说道:“其实也还好,焦夫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只要耐得住寂寞,其实并不比国内其他地方差,未来利比亚铁路开通后,这里的日子只会更好。”

就在二人说话间,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一声惊呼声:“有车队来了!”

波尔和卡莫西多朝着镇外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支规模颇大的车队正向着这里焦夫镇行进,车轮掀起一片尘土。

波尔判断说:“这支车队的规模不小,可能有十几辆之多,看来这次来了不少人,咱们过去看看新人!”

对于焦夫这个相对封闭且平静的小镇,最不缺看热闹的人,尤其是每一次有人到来,哪怕只是路过,也会有人凑上去和他们攀谈。

一般到焦夫镇的外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东非人,另一种是一些利比亚的阿拉伯商人。

这支车队显然是东非国内的,因为利比亚的阿拉伯商队都是驼队,而且只会从北方过来。

阿拉伯商队到焦夫,主要是为了倒卖物资,他们从这里进货,然后贩卖到意属利比亚或者法属利比亚的阿拉伯部落。

这也形成了新的商业路线,而这条路线的形成,也是因为东非对库夫拉地区的探索,在此前,东非和利比亚虽然也有陆地贸易,但主要通过埃及或者南德意志地区中转。

因为库夫拉地区的环境过于恶劣,只等到东非人进入该地区,并且进行一些改造后,才建立了一些据点,从而让当地拥有了一批稳定的水源和物资补给点。

在此前,任何想穿过库夫拉地区的人和组织,用九死一生,甚至无生形容都不为过,与之相比,反而绕路更具有可行性。

焦夫还不是东非在库夫拉地区最北端的据点,东非在库夫拉地区最北端的据点是北方距离焦夫镇四百多公里的一处军事据点,或者说的岗哨,仅仅驻扎着七个人,也就是一个班的兵力。

在往北一百多公里,就是意属利比亚的贾卢镇,这其实也是一处绿洲,也是意属利比亚的最南端,在古代是北非重要的贸易站之一,贾卢主要服务的是东西向的贸易,也就是埃及到利比亚西部等地区,它的西边就是埃及比较知名的锡瓦绿洲。

贾卢镇基本可以看做东非达尔富尔殖民地和意大利利比亚殖民地的分界点。

前世意大利就是通过此地,进入库夫拉地区,但是,本时空里,意大利殖民利比亚的时间就晚了许多,以至于和东非碰在了一起。

而这也意味前世利比亚这个国家的区域内,未来大概率会分为四个国家所有,首先是以的黎波里为中心的法属利比亚,然后是以班加西为中心的意属利比亚,而南德意志王国也占据着前世利比亚的部分领土,最后是东非达尔富尔殖民地占据的库夫拉地区。

也幸好利比亚中部和南部气候条件十分恶劣,资源情况也不太明晰,否则就以现在的地缘状况,旁边还有个英国的埃及殖民地,几个国家非打出狗脑子不可。

现实情况则是利比亚的几个殖民者不仅和睦相处,而且还比较谦让,就比如东非的据点,距离意大利的贾卢镇就还有一百多公里,至于中间这一百多公里范围,意大利和东非都看不上。

毕竟这里既没有人口,也没有资源,连地面水和绿植都找不到,只有满眼望不到头的黄沙。

英国,法国,意大利,东非,南德意志王国几个国家势力范围交汇地带,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甚至连清晰的边境线都没有。

……

此时,焦夫镇外,在镇民们的围观和欢呼声中,车队也终于抵达了这里。

焦夫镇的镇长都亲自到镇外迎接,和普通镇民不同,镇长早就知道这支车队的到来。

他上前迎接道:“你们就是喀布教授所在的车队吧?”

没错,这支进入焦夫镇的车队,正是之前喀布教授所在的车队,他们的目的地就是焦夫镇。

这时,喀布和他的学生已经下了车,他对镇长说道:“没错,我就是喀布,你好,科文镇长。”

两人的手握在了一起,相互问候了一下。

镇长科文说道:“我早就接到了上级的指示,说你们这一两天会到,所以,住房还有其他物资都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

“喀布教授,你们一路从南边到焦夫来,不知道如今北非铁路的推进如何了。”

喀布回答说:“现在达尔富尔南边的铁路建设还是比较快的,就我们所见,从法希儿一直到安顿的数百公里正在建设,不过,后面一直到焦夫,就没有太大动作了,只能看到零星的施工点或者营地。”

“总而言之,北非铁路要修到焦夫,恐怕没有几年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从安顿到焦夫这中间将近七百多公里的线路,建设的难度最大。”

“说不定班加西到焦夫的铁路会比国内到焦夫更早完工也说不定。”

东非建设北非铁路,按照计划是两段开工,一段是从东非国内,经过达尔富尔向着利比亚方向,一直推进,另一段则是从意属利比亚首府班加西往南开工建设。

镇长科文说道:“北非铁路北段,也就是从班加西到焦夫的铁路建设难度低一些不错,但是我个人认为南段或许会更早完成。”

“因为现在北段都还没有进入正式开工阶段,现在,北段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折腾班加西港口改造,短时间内,北段正式开工几乎不可能实现。”

喀布教授说道:“我倒是了解一些情况,因为北非铁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和欧洲的贸易,因此,铁路终点站的班加西港,原本的基础设施就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所以,对班加西港进行大规模改造是必须的,而这也使得,现在班加西港的货物运输因为改造工程受到影响,从国内发往班加西的建材,也因此受到限制。”

“只有等到班加西港彻底完工后,北段才能正式加速建设,毕竟北非铁路完全采用我国铁路标准,包括铁轨,电信号等等都要从国内走苏伊士运河发往班加西。”

科文镇长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没有五六年时间,北非铁路想要完工,基本是不可能的了,这对于焦夫镇却是一个坏消息。”

“从焦夫回国,虽然可以乘坐汽车,但路况实在难以让人满意,而且路上还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只有铁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从焦夫到东非国内并没有公路,或者说现代公路,尤其是库夫拉地区,别说土路,就是在沙漠上行驶,好在库夫拉地区的沙漠不算难走,但也足以让人十分难受了。

对于这一点,喀布教授深有体会,他说道:“尤其是过了安顿以后,这一路上,只能看指南针和一些特殊的标志识别方向,道路完全是没有。”

公路本身就具有指向性,毕竟沿着公路总不可能迷失在沙漠之中,但是,从安顿过后,一直到焦夫,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俗话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而在东非以前,达尔富尔北部一直到焦夫镇,几十万平方公里生活的人连一万都达不到,因此,当地自然也就没有现成的道路。

放在古代,光是方向问题,就足以让绝大部分人对库夫拉地区望而却步,而东非也是依靠国家力量,先进的机械设备,比如飞机,指南针等等,深入探索库夫拉地区,这才为北非铁路的建设打下了最根本的基础。

如果连这里的情况都搞不清楚,自然也就不可能设计和规划北非铁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