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库夫拉地区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库夫拉地区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德国的潜在反东非情绪,有可能对东非在德国的一些商业领域投资造成损失,至于不被情绪所左右,那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在德国的状况就是向着极端民族主义方向发展,没有阿道夫,也会有其他德国人被这股逆流推上德国政治的前台。

东非并不反感民族主义,但是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并不将东非视为“同一民族”,至少阿道夫这种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其实,德国和东非渐行渐远,两国地缘和经济上的冲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奥匈帝国,东欧还有中东这些地区。

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是东非的重要市场,又是德国的重要市场,上个世纪,东非作为一个农业国,和这些地区的主要贸易,以农产品出口为主,20世纪初,东非开始有能力向这些地区出口初级工业品。

而到了现在,东非已然成为和德国同一水平的强大的工业国,而且因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等等,东非工业品比德国工业品更加物美价廉。

这事实上对德国传统的商品市场形成了冲击,以前,东非和德国的出口商品不形成竞争关系,自然你好我好,现在,东非这等于是从德国的饭碗里扒饭。

当今世界,东非,美国和德国在工业领域三分天下,仅这三个国家的工业产值,就占到全世界的七成以上。

东非和美国因为地缘位置的原因,选择性比较多,比如东非有亚洲,欧洲,南美三大市场;美国则有欧洲,远东,美洲三大市场。

德国就比较难受了,唯一能倚仗的只有欧亚市场,而且同时面临着东非和美国对这块市场的激烈竞争。

因此,德国面对两个工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能有好脸色就怪了,“东非(美国)抢走了德国工人的饭碗。”在如今德国就很有市场。

先不提东非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对于东非而言,德国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对东非无足轻重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上,奥匈帝国对东非的重要性都要比德国高的多。

经济上,作为半工业国家的奥匈帝国和东非暂时无法形成竞争关系,合作大于竞争,甚至农业上两国都能形成互补。

政治上,鲁道夫皇帝和莱茵皇室关系密切,两国政府间的关系也一直比较融洽,至少相对于德国,奥匈帝国更愿意和非洲大陆上的东非合作。

尤其是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奥地利地区,他们对德国并不信任,更害怕德国和奥地利合并,形成大德意志,对如今的地位造成威胁。

反之,奥地利,尤其是奥地利的工业资产阶级,对东非没有太大好感。

总而言之,东非和德国,奥匈帝国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两国国内的不同地区,利益集团,各种政党,企业对东非的态度都有各自的理解。

不过,这些问题,丝毫不会影响到东非,现在东非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围绕本国利益,按部就班的稳步推进。

如今,德国的反东非情绪上升,无非是德国在经济上难有作为,只能在政治上树立“敌人”,转移矛盾罢了,而东非却依旧稳扎稳打的发展本国经济。

……

1931年3月7日。

达尔富尔北部的库夫拉地区。

在去年,东非政府大笔一挥,前世比利亚西南部的库夫拉省范围,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正式划入达尔富尔殖民地。

这使得整个达尔富尔殖民地的面积超过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不足十万,且绝大部分居民集中于南部。

至于新并入的库夫拉地区,面积接近五十万,但是人口可能连千人规模都不到,当地称之为无人区也不为过。

一支东非的地理勘察队正在茫茫无际的沙海中,快速的穿行,这是一支车队,由十几辆卡车和一辆汽车组成。

在一辆卡车的篷布下,一名东非地理专家喀布正在和他的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库夫拉地区的知识。

“在20世纪以前,现代文明可以说对库夫拉地区一无所知,极端恶劣的沙漠环境,导致这里成为人类禁区,甚至这里比刚果雨林深处都要可怕。”

“在汽车出现以前,几乎很难超越这片沙漠构成的死亡之海,不管是经验丰富的商人,还是冒险家,皆是如此。”

“包括欧洲,在19世纪,可以知道成功抵达过库夫拉地区腹地的探险家,只有德国的古斯塔夫。”

“当然,当地也生活着极少数的图布人,但是他们基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图布人是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提贝斯提高原,至于库夫拉地区的图布人,说他们倒不是游牧生存,反而更像是沙漠的“囚徒”,被困死在库夫拉绿洲。

所谓的库夫拉绿洲,其实就是几处依靠地下泉水存在的几处人类定居点,能够种植极少量的农作物。

前世,库夫拉绿洲最大的城镇,焦夫市的人口也才不到两万人,而在东非进入当地之前,焦夫的人口更是只有数百人规模。

前世焦夫的人口能达到万人以上,这主要得益于利比亚政府的投入,他们通过打深井,获取沙漠下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从而开辟大量农田,才让焦夫市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

喀布接着说道:“焦夫镇,是整个库夫拉地区最大的物资补给点,或者说水源补充地,在东非进入库夫拉地区之前,当地的图布人,甚至依靠地下水发展出农业,这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来源。”

“除此外,库夫拉地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绿洲,而且规模都不大,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人类活动,我们东非发现这些地区,还是依靠飞机在天上观察到的。”

20世纪初,东非政府组织派遣了不少冒险队,进入库夫拉地区排查,最后东非政府得出结论,那就是,库夫拉地区除了焦夫等几个所谓绿洲以外,几乎无法生存,当地连一条河流都不存在。

只有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降水,而这也是东非为什么能成功吞并这将近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原因。

喀布的学生张树林问道:“教授,既然库夫拉地区的环境如此恶劣,那帝国想要建设利比亚铁路,怎么能实现?”

“按照你之前的说法,库夫拉地区几十万平方公里,这么大面积,却只有几处水源地,连基础的水资源都如此匮乏,简直无法想象建设这条铁路,会有多艰难。”

对于学生的质疑,喀布解释说:“关于水源的问题,你们不需要担心,因为根据我们之前的调查,库夫拉地区实际上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只不过这些地下水,以前图布人受制于技术条件,难以开发。”

“但是,我们东非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难了,据我所知,目前,帝国已经在库夫拉地区打了十几口数百米的深井。”

“未来,帝国建设利比亚铁路时,就可以以这些地下深井,获取基本的饮用水。”

利比亚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库夫拉地区,至于这些地下水丰富到了什么程度。

前世利比亚政府有一项工程,就是通过修建数千公里的管道,从而把这些沙漠腹地的地下水,引入利比亚沿海城镇,以解决水源短缺问题。

根据前世科学家的推算,利比亚沙漠地下的地下水资源甚至可能超过数百亿万立方米,而贝加尔湖的水量也才不过二十多万亿立方米。

而东非又不打算用这些水资源开发农田或者发展工业,或者作为大型城镇水源,只是开发当地的地下水资源,来保证后续利比亚铁路的运营,以及铁路沿线生态防护带的用水需求。

喀布教授说道:“如果没有对这些沙漠地下水的发现,那政府自然不可能推动利比亚铁路工程的建设。”

“这条铁路沿线,未来会配套对应的生态防护带,我们以前建设西南省铁路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水房,为生态防护带提供基础的水源保证,从而避免在流沙区域,风沙对铁路的侵蚀。”

西南省铁路,也是东非最早建设的沙漠地带铁路,那里的条件也就比库夫拉地区好上一点,因为临近大西洋的原因,至少还有一些降水。

至于库夫拉地区,地中海的水汽基本抵达不了,能依赖的也只有当地的地下水,前世这种地下水也称为“化石水”。

化石水,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地下水资源的难得,在进入工业文明以前,这些地下水除了焦夫等几个绿洲以外,根本没有得到利用和开发,它们储存在沙漠下的岩层深处。

之后,喀布教授继续和学生们讲述着库夫拉地区的各种知识,包括东非在此地发现的古人类文明遗址。

在库夫拉地区有许多壁画,壁画上有许多古代库夫拉地区原始居民狩猎和生活的景象,也包括各种动物,比如长颈鹿,牛,狮子等等。

喀布说道:“这些发现,说明在远古时代,库夫拉地区的气候和今天有很大差异,那个时候,库夫拉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的草原,并且发展出大量原始部落。”

“而这些原始部落后来也基本随着气候的恶化,而最终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一直到千百年后,才因为帝国对当地的调查,而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

“除了这些几乎无法考究的原始文明以外,库夫拉地区还有一些古代其他地区的文明遗留碎片,比如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的陶器碎片等,这说明古代埃及等文明,也尝试过开辟商路,不过最终没有成型。”

“而利比亚铁路建成后,库夫拉地区也将重新一些生机,这里未来将是帝国和欧洲贸易最重要的陆地贸易通道之一。”

“可惜,如果不是英国人的阻挠,我们也不至于选择这条路线,建立和欧洲的新贸易线路。”

相较于利比亚,埃及显然是东非建设铁路直连地中海的最佳选择,毕竟有尼罗河存在,且尼罗河沿岸人口众多,铁路建设条件更优越。

但是,英国人显然不希望东非建设一条从埃及经过的铁路,绕开苏伊士运河。

毫无疑问,如果真的能通过埃及建设北非铁路,那对于埃及和东非两国经济都有很大的益处,苏伊士运河虽然同样能给埃及在未来带来收益,但是尼罗河沿岸显然才是埃及的中心,而流经西奈半岛的苏伊士运河,无法惠及更多的人口。

以东非的赫赫威名,或者说阿拉伯世界传播的凶名,就算没有英国因素,埃及可能也对北非铁路建设存在异议,毕竟,东非的殖民地可是搞了不少“种族灭绝”活动。

当然,现在东非也不关心埃及和北非铁路怎么样了,如今利比亚铁路已经立项,并且开始初期工程,等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之后,未来就是埃及求着东非,可能才再会考虑了。

这些和喀布教授他们都没有太大关系,车队依旧在向着焦夫的方向行驶,只要抵达了焦夫,他们的工作也将正式展开。

焦夫是利比亚铁路修建的重要节点之一,未来也可能是库夫拉地区比利亚铁路沿线,最热闹的城镇。

除了为铁路服务以外,它还牵扯到东非未来的军事部署,在东非占领库夫拉地区以后,这也使得焦夫成为了东非控制的最靠近欧洲的城镇。

以焦夫镇为中心,到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直线距离都在五千公里以内,就比如焦夫到圣彼得堡,爱丁堡(英格兰)直线距离差不多四千公里,到柏林,巴黎,伦敦只有三千多公里,

而这个距离,也意味着,只要建设一座机场,欧洲南部一些国家就已经处于东非最先进军事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而这还只是现阶段东非航空工业发展早期阶段,未来飞机航程的增加,以焦夫为起点,东非的军用飞机就可以抵达欧洲的大部分区域。

除此外,还有中东,北非很多地区,焦夫镇也可以辐射的到,比如伊斯坦布尔和焦夫镇的直线距离就不足两千公里。

因此,东非除了利比亚铁路建设以外,也会在库夫拉地区建设一些军用设施,而这也代表着东非军事力量进一步向北延伸。

说实话,东非一直以来都想方设法的想让东非的军事力量进入到地中海沿岸,可惜一直没有实现,而飞机的出现和技术快速进步,算是让东非在这个目标上更进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