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三十章 鲁道夫改革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三十章 鲁道夫改革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奥匈帝国的经济在帝国主义国家中,本身就处于比较脆弱的行列,以前还有俄国给奥匈帝国垫底,可惜沙俄已经去见了上帝,至于苏联的经济,人家现在不玩这套了!

奥匈帝国的经济也就只能和西班牙比烂了,当然,这种脆弱并非指奥匈帝国经济不强。

而是奥匈帝国的经济,就像其政治一样,存在巨大的割裂感,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就奥匈帝国本身的地理,资源,底蕴等等,都不比德国差,但如今两国的经济状况可谓天差地别。

地理上,德国和奥匈帝国各有所长,都处于欧洲腹地中央的位置,一个背靠波罗的海,一个濒临地中海,不过德国在西北角还有一点土地挨着大西洋。

面积和地形上二者相差也不大,现在德国也有六十万平方公里,奥匈帝国将近七十万平方公里,都有山地和开阔的平原,而且奥匈帝国的匈牙利地区,农业条件比德国还要好上一些,纬度更低,光热条件更适合谷物种植业发展,所以,二者在地理条件上不分伯仲。

资源方面,虽然奥匈帝国没有德国鲁尔区那样的超大型煤矿分布,但自给自足完全不是问题,同时,奥匈帝国在资源种类上,比德国更加多样,其中就包括德国梦寐以求的石油资源。

底蕴上,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可比当年诸国林立的德意志强大的的多,德国还没统一前,就已经是欧洲大陆的棋手之一,当年德意志的许多国家,都要认奥地利做大哥。

毫无疑问,奥匈帝国有成为现在德国那样强大国家的一切基础,但偏偏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就以经济层面来说,普鲁士还没有统一德意志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关税同盟整合了小德意志地区的市场,而奥匈帝国直到今天,国内市场都可以分为两部分,奥地利和匈牙利。

在匈牙利叛乱以前,匈牙利有自己的财政,甚至为了和奥地利对着干,专门出台一些和奥地利相左的经济政策,这也导致了匈牙利地区,如今依旧是农业占据主导。

在奥匈帝国内部的匈牙利,可不是前世独立后的匈牙利,前世匈牙利的面积不到十万平方公里,而奥匈帝国治下的匈牙利面积超过三十万平方公里,几乎占据奥匈帝国一半的面积,这还没有算上此前奥地利和匈牙利共管的波斯尼亚地区。

这也就意味着半个奥匈帝国,实依旧处于农业社会,只有奥地利统治的那部分才算工业国,这种情况下,奥匈帝国能和德国在经济和工业上相提并论,那才不正常现象!

20世纪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一直都处于低迷状态,而奥匈帝国这种农业经济大国,经济自然也好不起来。

同时,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就是帝国内部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不仅容易引发经济问题,同时容易引发政治危机。

美泉宫里。

新皇帝鲁道夫一世,正在被上述问题困扰。

“现在维也纳的股市已经崩溃,经济危机彻底爆发,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了帝国经济结构存在的巨大问题和隐患。”

“首先就是金融行业缺乏监管,长期以来,维也纳都是欧洲四大金融业中心之一,但是,这些年来,维也纳的金融业总是比伦敦,巴黎和柏林率先暴雷,这说明了政府对金融行业监管力度的不足。”

“在维也纳上市的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只关注短期利益,套利暴富,而不是真的想投资帝国的工业和经济,但是工业和经济建设,恰好必须要长周期才能发展起来。”

“所以,这次维也纳证券交易所,必须立刻进行整顿,同时严格打击投机分子,并且政府要组织人员,对包括所有金融机构,进行调查了整改,同时将这些经济机构,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

鲁道夫准备彻底结束过去奥匈帝国对市场的宽松管理模式,现在经济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哈布斯堡已经注定成为替罪羊,毕竟生活不如意的奥匈帝国民众,他们只会把矛头指向他们的统治者,也就是政府。

至于那些真正把他们财富卷走的资本势力,很抱歉,别说那些底层民众,就是奥匈帝国政府也没有能力把他们揪出来,在经济危机爆发的那一刻,这些资本势力,早就卷款出国了。

现在,哈布斯堡只能硬着头皮,处理烂摊子,同时防止资金继续出逃,因此,鲁道夫说:“同时,政府立刻停止金本位制度,禁止黄金自由兑换,私人黄金交易,也要立刻停止,避免帝国黄金储备流失……”

奥匈帝国可不像英美那样财大气粗,他们现在还有巨量的黄金储备,应对第一轮的冲击,而奥匈帝国国库,经历过一战后,就没有富裕过,所以黄金必须由政府管控,这样一来,奥匈帝国的货币不至于完全变成废纸,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帝国货币必然要大幅度贬值。

在部署完金融业和货币政策后,鲁道夫才开始谈起帝国内部市场问题。

“匈牙利的问题,也到了彻底解决的时候,过去我们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两个国家,这就导致一个国家内部,却出现了两个市场和经济体系共存的荒唐局面。”

“所以,彻底整合国内市场,从而提高这次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刚好,随着匈牙利叛乱的结束,地方权力得到重塑,这次我们推进经济一体化的阻力也小了许多。”

“所以,趁着如今经济危机,帝国要彻底解决内部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均衡和分裂问题,同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社会危机,适时的改革和扩充帝**队,一方面,打破帝**队内部的隔阂,另一方面,缓解现阶段的实业问题。”

鲁道夫的目的是恢复曾经的奥地利帝国,收拢军权,尤其是匈牙利地区的军权,并且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改革做准备,像奥匈帝国这种多民族国家,鲁道夫十分清楚,想要政策推行下去,就只能通过强硬手段才有可能解决地方和民族势力的阻力。

在这一点上,哈布斯堡能够依赖的只有帝**方,过去,因为匈牙利的存在,军队发展受到极大压制,现在鲁道夫放开了他们的限制,从而获得军方的支持。

而拉拢奥匈帝**方,这就等于拉拢帝国贵族,这也是哈布斯堡统治的基本盘,至于谁成为牺牲品,自然是资产阶级。

在鲁道夫看来,不依靠资产阶级,帝国虽然会经过激烈的动荡,但是照样可以维持下去,毕竟现在世界上就有一个典型——苏联,所以只要照虎画猫,让贵族起到类似工党的作用,哪怕学到“三分像”,或许就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贵族群体也不全是无能之辈,反而因为更好的资源和教育,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在少数,而哈布斯堡家族同样是贵族群体中的一员,鲁道夫自然只能依靠这些力量来推动自己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同时,也是尝试给奥匈帝国贵族寻找出路,毕竟他们自己不改变,那资产阶级和工党会按着他们的头改变,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资产阶级也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如果奥匈帝国贵族能把握好机会,未尝不能延续他们的统治。

……

先不提鲁道夫改革的影响,奥匈帝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就像美国经济危机首先波及英国一样,德国和东非在第一时间受到影响。

德国和东非是奥匈帝国的主要投资国和贸易国,其经济崩溃,顺带着对两国产生了剧烈影响,尤其是德国,在维也纳金融业崩溃两天后,法兰克福和柏林股市,相继步入后尘。

此时,全世界的主要工业国,也只有东非,法国,日本,暂时还撑得住,日本是因为距离太远,暂时危机还没有波及到那里去。

东非和法国情况特殊,则是因为两国的国情和其他国家大为不同,东非政府近十年来的经济调整和准备措施,终究是发挥了作用。

而法国,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一战中,最大的输家就是法国,本来战前经济就不景气,战后法国经济更是直接跌入谷底。

换句话说,法国的经济状况之差,甚至直接引发了二十年代法国经济格局的重塑。

因为战争的失败,法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比前世更倾向于保守主义,毕竟,法国工业本来就不强,战后市场更是大幅度缩水。

工业缺乏竞争力,又走下坡路,这让法国政府只能想尽办法,维持本国经济的运转,就比如比其他国家更早,更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

这事实导致法国工业和国际市场脱轨,毕竟关税壁垒是相互的,法国提高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其他国家自然也会报复回来,不过,手中依旧有大量殖民地的法国,显然有底气这么干。

所以,当世界经济大环境急剧恶化的时候,法国受到的影响,反而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至于最低,那就是几乎完全和世界隔绝的苏联了。

然后是法国内部的经济状况,法国工业本来就处于萎缩状态,自然就不存在产能过剩的威胁。

同时法国经济中,农业也起到了稳定作用,和奥匈帝国不同,法国农民群体,因为掌握着更多的自主土地,这让他们的收入比较稳定,更简单说,法国的小农经济占比相对较高,这反而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农民在法国政治中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能影响到法国政府的决策,加上战后,法国政府本身就偏向于经济上的保守主义,还有法国殖民地市场缓冲,所以,即便国际粮食价格暴跌,法国农民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只要他们能说服政府继续维持农业保护政策,现阶段就很难受到影响。

健全和相对谨慎的法国金融业,也是法国能避免冲击的重要原因,至少在欧洲,巴黎的金融业以“保守”著称,投机活动相对较少,这刚好是维也纳的反面案例。

除此外,战后重建拉动大规模基建,这对法国经济也有重要影响,毕竟一战的西线主战场就在法国境内。

当然,如今法国能幸免于难,这并不是法国的优势,反而是法国经济劣势的体现。

如果有的选话,那美国,德国,东非那种高度发达的工业,法国怎么可能不羡慕,但是因为一战的原因,法国已经彻底失去了和这些国家竞争的资格。

尤其是欧洲市场,基本被德国和英国左右,然后是美国和东非这种域外工业大国,最后才轮的上其他国家吃口残羹剩饭。

如今欧洲,英国,奥匈帝国,德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发生,法国虽然没有经济危机,但本身早就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苏联则和这些国家相反,蓬勃发展,而西班牙一直都是“臭鱼烂虾”,这也就意味着,除了苏联以外,整个欧洲的主要经济体全部沦陷。

这正对应了苏联对外宣传中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美丽景象,一时间,欧洲各国工党仿佛都找到了目标,“胜利仿佛就在眼前。”

当然,工党的“竞品”,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也不甘落后,他们也拿出类似工党的执政纲领,在欧洲大肆传播和拉拢人心。

就像前世美国一样,如今欧洲各国的风向都发生了极大转变,尤其是底层民众纷纷“觉醒”,他们要么反对阶级,要么反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并且按照个人倾向,选择加入工党,或者极端民族主义政党。

而这种情况下,19世纪末最终形成的世界市场,也因此出现裂痕,就像前世反全球化浪潮出现一样,当这些欧洲的工业国,他们不能再从当前世界市场中汲取养分和好处的时候,就反过来极端仇视自由市场。

奥匈帝国和法国在经济政策上已经彻底抛弃“自由主义”,加上本就被迫封闭的苏联市场,如今欧洲也只有家大业大的德国和英国,还没有转变经济政策,德国是工业产品出口大国,而英国则极其依赖世界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即便想调头也比较困难。

欧洲的再度“分裂”,这也意味着各国矛盾的重新激化,维持了仅仅十年的和平局面,也将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