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六十六章 亚历山大港

非洲创业实录 第六十六章 亚历山大港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人口是形成市场最根本的条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越多,这个市场的基础和潜力也就越大。

过去英法等传统殖民者,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利用当地的人口形成其附庸市场,而东非每占领一地,就对原住民进行清洗,自然也就破坏了原本的市场。

所以,东非的海外殖民地规模看似不小,但是其市场价值却远无法和其他国家殖民地比较。

不过,这种情况近些年已经得到了改善,尤其是东非在南洋地区的殖民地,人口恢复最快。

而这也同时就意味着未来在南洋地区将形成世界第三大德语区,仅次于非洲和欧洲,实际上美国德语人口规模为不小,但是德语在美国发展受到限制,这些年美国政府极力推动去德语化效果显著,未来德语在美国不可能有太大的前途。

就目前来说,非洲是世界第一大德语人口聚集区,甚至超过了欧洲的德意志地区,德国和奥匈帝国两个主要欧洲德语人口大国加起来人口都没有东非多,更何况奥匈帝国里德语人口数量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而非洲除了东非这个德语国家以外,南德意志王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德语,在比属刚果殖民地还有阿比西尼亚帝国,德语同样是官方语言之一。

德语在世界范围的扩张,同样有利于东非海外市场的扩大,1920年全世界德语人口规模大约在两亿五千万左右,毫无疑问同种语言下,更有利于东非商品的流通。

……

1924年11月4日。

莱塔尼亚省。

东非的亚历山大港就坐落在莱塔尼亚省,是莱塔尼亚省最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也是莱塔尼亚省第三大城市。

而莱塔尼亚省第一大城市则是内陆的省会卢班戈,第二大城市则是木萨米迪什。

卢班戈是莱塔尼亚省省会,在葡萄牙统治安哥拉时期,就已经成为区域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当时卢班戈的葡萄牙人数量超过千人,是安哥拉南部白人数量最多的城市,当然,按照东非标准,当时的卢班戈别说城市,其规模仅仅相当于一个普通乡镇。

而卢班戈当时的人口状况,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东非能从葡萄牙人手里轻松抢夺这一地区。

在占领卢班戈后,东非政府也顺理成章的继续将卢班戈作为当地的治所,随着东非移民的大量迁入,卢班戈得到了迅速发展。

而卢班戈坐落于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上,气候环境优良,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基础优渥。

排行第二的城市木萨米迪什,则和亚历山大港一样,都是莱塔尼亚省的沿海港口城市。

其基础条件和亚历山大港差不多,但是经济上却比亚历山大港要好太多,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亚历山大港是军民两用港,且亚历山大港距离莱塔尼亚省的经济腹地更加偏远。

即便如此,亚历山大港的发展放在整个南大西洋沿岸,也属于成绩优异的城市之一。

当然,作为南大西洋沿岸唯一的工业国,东非西海岸的城市发展基本排在区域前列。

而亚历山大港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钢铁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不过亚历山大港本身并不生产钢铁。

它的钢铁产品主要来自内陆,通过铁路运输到这里,再发往东非其他西部沿海地区,亦或者是西非和南美。

除了钢铁以外,内陆的部分农牧产品也通过亚历山大港出口,不过规模上比北方的木萨米迪什港要小许多。

贝西霍芬是亚历山大港的一名码头工人,而他现在就像往常一样,使得吊机搬运着货物。

而他的工友米希尔正拿着一个大喇叭,站在货仓前面,指挥他完成今天最后一次吊装作业。

“往左,往左,停,往下,收钩。”米希尔一边大声指挥,一边用右手做着动作给贝西霍芬提供提示。

而贝西霍芬则熟稔的在驾驶舱里摆弄推拉杆,将绑着粗铁链的货物稳稳的安置在货仓的最后一处位置。

“终于忙完了!”贝西霍芬拿起搭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液。

亚历山大港的温度还是偏高的,加上吊装作业时刻绷紧神经,压力比较大,所以即便驾驶舱里的小风扇使劲吹,贝西霍芬还是感觉有些闷热和烦躁。

不过,现在工作结束,贝西霍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尽快下班,他继续操纵着吊机,按照流程将吊机停放在码头的专用车位上。

东非的港口,经过一轮现代化升级后,机械化效率大大提高,极大的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

如果是过去,这一船的货物,不知道要装卸多少天,才能彻底完工,而且还要出动更多的人手。

而在其他绝大部分国家,港口的运营效率就远不如初步普及机械化的东非,货轮的装卸工作就要占据很长一段时间,而等它们装满货物,从东非港口出发的货轮,说不定都快抵达目的地了。

不知过了多久,米希尔也已经从船上下来,他来到贝西霍芬面前,把胳膊搭在贝西霍芬的肩膀上说道:“下班了没有其他事,要不要去喝一杯?”

贝西霍芬痛快回复道:“这是当然,现在的天气这么热,我坐在那个该死的驾驶舱里,就像馒头进了蒸笼一样,屁股都差点烫熟了,恨不得马上来一杯冰镇啤酒,去去暑气。”

11月是南半球的春夏两季交替的时间,所以亚历山大港的温度也相对应的提高了一些,好在亚历山大港旁边就是本格拉寒流经过,能够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但是,亚历山大港远不如本格拉亦或者罗安达等西海岸城市宜居,主要是亚历山大港的地貌有些特殊,亚历山大港整座城市都建立在沿海沙漠之中。

所以,白天亚历山大港的温度,加上太阳的直射,这就让作为驾驶员的贝西霍芬很难受了,他的驾驶位实际上就是包裹在一层铁皮里,而毒辣的太阳烘烤下,这个位置里工作自然不可能太舒服,更何况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所以,贝西霍芬有些羡慕的对米希尔说道:“还是你的活轻松,随便比划几下,还能吹吹海风。”

对于贝西霍芬的话,米希尔无语道:“你可别这么说,我每天嗓子都快喊冒烟了,而且还要在太阳下面站着,更别提你工资可比我多出不少。”

而贝西霍芬解释道:“你看我的活好像一直坐着很轻松,但是就那个座椅邦邦硬,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我的屁股又不是铁打的,正常人根本受不了,所以我多拿些辛苦钱也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这个工作可是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难不成随便找个普通人来开吊机?”

对于这个解释,米希尔也不否认,不过他也说道:“我的工作也不是随便找人就能替代的,毕竟要对各种船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有指挥能力。”

“你想想看,如果找一个口齿不清,思维不灵活的家伙,你还能这么流畅的完成任务么?”

米希尔这话也不错,一定程度上他就是吊机的眼睛兼大脑,毕竟吊机吊装的货物,一般都很危险,成吨的货物,一个失误就可能导致一场灾难的发生。

贝西霍芬也夸赞道:“这一点我确实服你,我还记得上一个指挥,那个家伙就只知道叫,性子还急的很,有时候根本搞不清楚他的具体意思。”

米希尔洋洋得意的说道:“所以说我的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好了,都下班了,还是赶快去抢位置吧!”

听到米希尔的提醒,贝西霍芬也恍然大悟,他们两人下班,其他人的工作也快结束了,所以即便去喝酒,也要赶在别人前面找个好位置。

毕竟,亚历山大港的商业虽然也比较繁荣,但是真正口碑好的店也是少数,而这些口碑好的店铺自然也就容易人满为患。

所以,米希尔和贝西霍芬两人,风风火火的朝着一家他们最喜欢的烧烤店而去。

说是烧烤店,其实是一个带着店面的摊子,大部分客人都坐在遮雨布搭建下的店铺前路面上,这也是为了尽可能的节约经营成本。

而因为工作提前结束,所以米希尔和贝西霍芬赶到时,烧烤店还没有多少客人,如果是平时的话,这里早就人满为患了。

贝西霍芬熟练的对老板娘说道:“来四瓶啤酒,要冰镇的,羊肉串来六份,牛肉的来四份,再来两个凉菜。”

作为畜牧业大省,莱塔尼亚省的牛羊肉价格不高,而乳畜产品外销也是莱塔尼亚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当然,亚历山大港的物价相较于莱塔尼亚省其他地方是偏高的,因为这里处在沿海沙漠,自身物产并不丰富。

不过,亚历山大港的环境在莱塔尼亚省并不具备代表性,在莱塔尼亚省主要还是以稀树草原气候为主,只有西部沿海以及南部有一些沙漠分布。

就比如莱塔尼亚省的省会卢班戈,气候环境就相当不错,不管种植业还是畜牧业的发展条件都比较突出。

而亚历山大港市所需的大部分粮食还有其他农产品,基本上就是从内陆地区运输过来的。

从卢班戈到亚历山大港距离也就两百多公里路程,在铁路和公路的加持下,省内物资运输十分便利。

所以,即便亚历山大港的物价偏高,也高不到哪去,而且亚历山大港的工资水平也比其他地方更好一些。

而关于这一点,莱塔尼亚省的另一个重要海港城市,木萨米迪什和亚历山大港其实差不多,区别在于亚历山大港居民的收入更加稳定,这里除了工人以外,还有海军驻扎,而海军官兵毫无疑问也是消费大户。

毕竟,全世界海军的待遇都比陆军要高许多,东非也不例外,这也促进了亚历山大港市经济的繁荣。

很快,贝西霍芬和米希尔两人用嘴对着啤酒瓶的瓶口直接豪迈喝了起来,在炎热的天气下,冰凉的啤酒顺着咽喉流入肚子里,顿时让贝西霍芬一阵透心的舒爽。

贝西霍芬说道:“果然,还是冰镇的啤酒喝着舒服,每天下班能来到这里,喝一口冰镇啤酒,再吃着烤串,这日子也是不错的。”

米希尔打了个酒嗝,拍着肚皮说道:“今年经济明显有了好转,现在亚历山大港每天来往的船只,都恢复了许多,虽然不如欧洲战争的时候繁忙,但也差不了太多。”

“而经济好了,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日子才能过的更好,要知道前面我还在为工作担忧呢!”

贝西霍芬一边撸着牛肉串,一边说道:“今天省内的钢铁订单就比过去几年增加了不少,尤其是罗安达,卡宾达等大城市的订单增长的最快。”

“除此外,才是国外,阿根廷和巴西,这说明帝国经济的恢复速度也比国外快一些。”

当然,这只是贝西霍芬的个人感觉,实际上东非经济恢复速度在主要工业国里并不算快,欧美许多国家就在东非之上。

当然,从世界范围来看,东非也属于前列了,毕竟工业国带来的优势,使得混的再惨,也不至于比那些农业国和落后地区差。

而南美和西非这些地方,基本属于后者,除了一个阿根廷以外,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都不高。

而阿根廷主要是得益于其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涉及到工业领域,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

虽然,这些年阿根廷的工业在南美地区发展最快,但主要还是因为农业赚的钱太多,所以能惠及到工业发展上来。

但是,阿根廷工业虽然资金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自主性却并不高,而且在重要基础工业领域发展不尽人意,而一旦阿根廷的农业和外贸出现问题,它的工业就极有可能被打回原形。

毕竟,阿根廷的发展主要是靠着外资推动的,尤其是英国,虽然英国在南美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对很多南美国家有重要影响力,而接下来,在东非和美国的挤兑下,英国还会从阿根廷等国家进一步撤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