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69章:百济的末路,辽东一统

五月末的百济,暑气恰似狰狞猛兽,肆意肆虐着这片饱经战火涂炭的土地。

百济前线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压抑得令人几近窒息。

百济王扶余义慈面色阴沉如水,端坐在主位之上,眉头紧蹙,仿若一个深深的“川”字,眼眸之中满是对大唐雄师步步紧逼的忧惧与无奈。

帐内,老将廉成、文臣朴顺桢与大臣金洪吉等人神色凝重,如同一尊尊肃穆的雕像,静立两旁,每个人的心头皆沉甸甸地压着即将亡国的阴霾。

就在这死寂般的氛围之中,帐外骤然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瞬间打破了令人压抑的沉默。

一名侍卫匆匆步入大帐,单膝跪地,双手恭敬呈上一封密信,禀道:“大王,辽东急递密信。”

扶余义慈听闻,眼中闪过一抹疑惑与期许,他猛地起身,几步疾趋上前,一把夺过密信。

展开书信,匆匆浏览几眼,原本黯淡的眼眸瞬间瞪得滚圆,脸上先是浮现出难以置信之色,紧接着,惊喜如火花般在眼中绽放。

“哈哈哈哈,天不亡我百济啊!”

扶余义慈难抑内心狂喜,纵声大笑。

言罢,挥舞着手中信件,对着众人兴奋说道:“诸位,此乃我等潜伏于辽东的细作传来的消息,大唐朝廷御史已至辽东,还携来大唐皇帝陛下的诏书,令大唐太子即刻退兵!”

老将廉成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快步上前,神色肃然道:“大王,此消息虽令人振奋,却太过蹊跷。那大唐太子李承乾野心勃勃,现今辽东战事正酣,岂会仅凭一道诏书便轻易退兵?”

文臣朴顺桢捋了捋胡须,颔首附和道:“廉将军所言极是,大王。大唐太子一心欲在辽东立下不世之功,以固其位,他是否会违抗诏令,继续进兵,实难预料。况且,此消息仅来自我等细作,万一有诈,我百济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扶余义慈眉头微皱,面露不悦道:“你二人,为何总是如此谨小慎微?此乃我百济之转机。大唐皇帝诏令如天威,那太子岂敢公然违抗?休要扫了本王兴致。”

大臣金洪吉赶忙赔笑打圆场:“大王息怒。二位大人亦是心系百济存亡,谨慎些并无过错。但此事于我百济而言,确是难得之机。”

“依臣之见,我等一方面派人速往辽东,与细作紧密联络,进一步核实消息;另一方面,亦不可懈怠,需做好两手准备。”

扶余义慈思索片刻,缓缓点头道:“洪吉所言有理。即刻选派精干之人,星夜兼程赶赴辽东,务必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若大唐真欲退兵,我等需谋应对之策,以防有诈;若消息不实,我等亦要即刻加强防御,准备迎敌。”

廉成与朴顺桢对视一眼,躬身道:“大王英明。”

扶余义慈深吸一口气,脸上重又浮现出希望的笑容:“若此次能逃过此劫,百济定可休养生息,重振昔日辉煌。”

众人遂在大帐内继续商讨应对之策,气氛虽依旧凝重,然而那一丝希望的曙光,已悄然穿透阴霾,照进了这座大帐。

然而,时日迁延,扶余义慈满心期盼的大唐军队退兵之景,却如梦幻泡影般并未出现。

苏定方所率的大唐雄师,恰似那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于百济边境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军事部署,毫无退兵之意。

战场在持续,百济不断兵败,为了拖延时间,扶余义慈走上了当初渊盖苏文的老路,大量强制征兵,用士兵的性命来阻挡唐军的前进。

即便是这样,几天的时间过去后,还是节节败退,最后只能困守王都。

不安的情绪如汹涌潮水,在扶余义慈心中肆意翻涌。

他在宫殿内坐立难安,不停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若踏在自己高悬的心尖之上,心中那股强烈的不祥预感,如疯长的野草般难以遏制。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般被未知笼罩的煎熬,当即派人急召几位最为亲信的大臣。

众人匆匆赶来,齐聚于宫殿之中。

扶余义慈满脸忧虑,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急切问道:“这究竟是何缘由?为何大唐军队对退兵诏令置若罔闻,仿若从未有过此事?莫非那消息乃是假的,是敌人故意放出以迷惑我等的烟雾弹?”

老将廉成眉头紧锁,手按剑柄,沉思片刻后道:“大王,此事确实透着怪异。以常理度之,诏书之事或许不假,但以大唐太子李承乾的野心与抱负,他手握重兵,又一心渴望在辽东建立盖世奇功,不甘心就此放弃近在咫尺的胜利,拒不奉诏,亦非全无可能。”

文臣朴顺桢微微颔首,捋须缓缓道:“廉将军所言极是,大王。如今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等绝不可轻易下论断。当务之急,是要想尽办法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否则我百济将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之境。”

大臣金洪吉亦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大王,局势紧迫,我等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方可寻得应对之策。”

扶余义慈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猛地一拍桌案,大声道:“无论如何,此事都要彻查清楚,绝不能留一丝一毫的疑问。即刻派出我百济最得力的探子,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探消息,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弄明究竟发生了何事。我要知晓大唐军队的一举一动,以及那诏书背后隐匿的真实情形。”

很快,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消息传来,大唐朝廷御史遭遇了百济盗匪的突袭,御史不幸被擒,唐军正在全力追查百济盗匪。

扶余义慈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仿佛被抽去了浑身力气,身躯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然明白,这是大唐太子李承乾蓄意放出的消息,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为了能够继续毫无顾忌地进攻百济,哪怕公然违抗大唐皇帝的诏令,亦在所不惜。

“这个李承乾,竟敢如此胆大包天,目无君上!他眼中还有没有大唐皇帝,还有没有天下纲纪!”

扶余义慈愤怒到了极点,用力捶打着桌案,桌上的茶杯被震得高高跳起,滚烫的茶水溅得四处皆是。

“看来他是铁了心要吞并我百济,我等之前抱有的所有希望,如今已彻底破灭。”

扶余义慈的眼眸中燃烧着绝望与愤怒交织的火焰,那眼神中闪过的决绝仿若寒夜中的利刃。

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双手因用力而紧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仿佛要将内心的不甘与愤懑都凝聚在这拳头上。

紧接着,扶余义慈声嘶力竭地大声吼道:“大唐太子如此欺人太甚,将我百济逼至这穷途末路之地!我百济即便已处绝境,也绝不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

“我定要与大唐太子的大军拼个鱼死网破,纵然粉身碎骨,也要捍卫百济尊严,即便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绝不苟且偷生!”

大臣们见状,纷纷焦急上前劝阻。

老将廉成眉头紧锁,一脸忧色道:“大王,如今我军状况着实不容乐观。经多日与唐军苦战,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诸多将士身负重伤,士气更是低落至极点。”

“反观唐军,他们兵强马壮,士气正盛,气势如虹。”

“在此情形下贸然决战,无疑是以卵击石,只会白白葬送将士们的宝贵性命啊。”

“大王,还望三思而后行啊!”

文臣朴顺桢亦赶忙附和,言辞恳切劝道:“是啊,大王。我等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行事。百济传承数百年,无数先辈的心血不可就这样轻易付诸东流。”

“此刻,或许尚有其他转机,未必非要与唐军正面决战,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然而,处于绝望情绪中的扶余义慈根本听不进去。

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涨红了脸反驳道:“难道你们要本王像个懦夫一般,卑躬屈膝地向大唐投降吗?”

“我百济堂堂大国,历经无数风雨,岂能如此窝囊地走向灭亡!”

“本王身为百济之主,自先王手中继任,哪怕战至最后一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退缩半步!”

尽管大臣们忧心忡忡,深知与唐军决战凶多吉少,胜算渺茫,但见扶余义慈那决绝的眼神,透着必死的决心,仿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也只能无奈服从。

然而,陷入绝境一心求战的扶余义慈却未曾察觉,在这看似众志成城积极备战的背后,他麾下的将士们,在历经长时间残酷战争的折磨后,身心早已疲惫不堪,对胜利的希望已然彻底破灭。

他们眼睁睁看着身边的袍泽在战场上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看着家园被战火无情地摧毁,化为一片废墟;看着亲人离散,生死未卜。

他们心中,满是无尽的恐惧与绝望。

不少人在心底已然萌生了投降的念头,他们实在不愿再为了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白白送命。

他们渴望和平,渴望能在这乱世中活下去,哪怕只是卑微地活着。

当要与唐军死战的消息传开后,在百济军营一处偏僻的营帐内,几位心有反意的将军正围坐在一起,营帐内的气氛紧张而压抑。

桌上的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将他们的身影投射在营帐的墙壁上,影影绰绰,仿佛预示着他们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如今这局势,我等再打下去唯有死路一条。”

“大唐太子连皇帝的诏令都敢违抗,可见其决心之大,我等如何能抵挡得住他们如狼似虎的攻势?”

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皱着眉头,满脸忧虑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恐惧。

很显然,因为扶余义慈要死战,有些原本应该保密的消息,已经被泄露出来。

他们的聚集,也是因为一些大臣,不想跟着扶余义慈去送死。

另一位将军轻轻叹了口气,点头附和道:“是啊,我等兄弟死伤惨重,再如此下去,百济的百姓亦将生灵涂炭,整个海东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依我之见,莫如投降大唐,或许还能保住众人的性命,也可让百姓免受更多的苦难。”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又担心贸然投降会遭到扶余义慈的严惩。

毕竟,扶余义慈一直强调要与大唐决一死战,对投降之人绝不会手下留情。

这时,为首的将军环视众人一圈,压低声音道:“我等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谋个万全之策。大王已然铁了心要决战,我等若直接投降,他必定全力阻拦,甚至会杀了我等。所以,我等只能趁其不备,将他控制住,然后向唐军投降。”

众人听后,皆觉此计可行,但又担忧行动失败。

于是,他们开始详细商议行动计划,从如何避开大王亲卫,到如何在不惊动他人的情况下突袭扶余义慈的大帐,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

“我等宜选在夜里行动,夜里守卫相对松懈,且扶余义慈亦在熟睡之中,警惕性会降低。”一位将军说道。

“不错,但我等亦要小心,切不可让消息走漏。一旦被发觉,我等皆将死无葬身之地。”另一位将军提醒道。

经过一番周密商议,他们终于制定好了计划,事不宜迟,决定在今夜行动,趁扶余义慈熟睡之时,突袭大帐。

其实,扶余义慈并非毫无察觉。

这几日,他在军营中巡视时,总觉有些异样。

将士们见他时,眼神躲闪,不复往昔的敬畏与忠诚。而且,他还发现一些士卒在私下里交头接耳,见他过来,便立刻闭嘴,神色慌张。

但他一心只想与唐军决战,将这些异常皆归结为将士们对战争的恐惧,并未深入探查。

扶余义慈未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之中,日夜谋划着如何与唐军决一死战,如何在绝境中为百济谋得一线生机。

终于,到了夜晚。

月色如水,洒在百济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将整个军营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

那几位心怀反意的将军,率领着一队精心挑选的士卒,他们身着黑衣,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双坚定的眼睛。

他们悄然朝着扶余义慈的大帐摸去,脚步轻盈而又谨慎,未发出一丝声响。

大帐周围的守卫,有的已被他们策反,见他们过来,只是微微点头,便放他们过去。

而那些未被策反的守卫,则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迅速而无声地解决掉。

当他们来到大帐前时,扶余义慈正在帐内熟睡,鼾声阵阵。

他丝毫未察觉到外面的动静,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梦乡之中,或许在梦中,他还在指挥着百济的军队,与大唐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为首的将军一挥手,士卒们迅速冲进大帐。扶余义慈从睡梦中惊醒,还未及睁开眼睛,便觉有几双手死死地按住他,将他从床上拖了下来。

他惊恐地睁开双眼,见眼前一群将士,心中顿时明白发生了何事。

“你们.你们竟敢背叛本王!”

扶余义慈愤怒地咆哮着,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他拼命挣扎着,但被绑得结结实实,动弹不得。

“大王,我等亦是为了百济的百姓,为了兄弟们的性命。如今再战下去,唯有死路一条。我等不想再看到更多的人死去,不想让百济的百姓受苦。”

为首的将军无奈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坚定。

扶余义慈咬牙切齿道:“你们这群懦夫,为了一己之命,竟然背叛百济,背叛本王!我百济的颜面都被你们丢尽了!尔等必遭报应!”

旁边的一名士兵冷哼一声:“我看是跟着大王,才会遭报应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