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68章:辽东,乃太子之辽东,而非陛下之辽东

在神武宫那奢华且静谧的寝殿内,夜幕深沉,唯有几盏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李承乾的身影模糊地映在墙上。

李承乾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上绣着的金色蛟龙在烛光下若隐若现,彰显着他尊贵的身份。

此时,他正斜倚在榻上,手中执着一本兵书,神情专注地研读着,沉浸在那字里行间的兵法谋略之中。

后世虽说工业发展迅速,然而古人的智慧,却不是可以小瞧的。

就在这时,寝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文忠神色匆匆地踏入殿内。

脚步略显慌乱,打破了寝殿内原本的宁静。

文忠在距离李承乾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下,先是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而后抬起头,眼中满是焦急之色,急切禀报道:“殿下,大事不好了!那两位传诏御史林正和周显,因殿下称病不见,竟打算将陛下的诏书传到前线,意图让大军退兵。”

李承乾听闻此言,手中原本轻轻翻动书页的动作瞬间顿住,微微挑眉,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

脸上并未流露出过多的惊讶神情,只是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文忠,淡淡地说道:“哦?他们还真是不死心。不过,这辽东如今已在我完全掌控之中,他们此举,不过是徒劳罢了。”

话语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威严。

文忠一脸担忧,向前快走几步,微微躬身,说道:“殿下,这两人如此胆大妄为,公然违背殿下意愿,恐怕会给前线战事带来诸多变数,殿下看是否要立刻采取措施阻止他们?”

文忠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额头上甚至因焦急而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因为初到辽东不久,文忠对于太子在辽东的声望,还没有很详细的感受。

更为担心的是,如果前线战事真因此受到影响,这可是大祸事。

李承乾微微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这笑容中带着几分对林正和周显此举的不屑。

重新靠向椅背,双手抱胸,李承乾悠然说道:“无妨,且让他们去。”

“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这一路上,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了如指掌。”

“前线的将领皆是我心腹,他们翻不出什么花样。”

李承乾的眼神笃定,辽东一切都在预料和掌控之中。

与此同时,在通往大唐前线军营的道路上,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夜色如墨般浓稠。

林正和周显骑着马,在这漆黑的夜色中疾驰。凛冽的狂风如刀割般刮过他们的脸庞,刮得他们脸颊生疼,但他们心中的急切让他们无暇顾及这些。

林正骑在马上,转头看向身旁同样疲惫不堪的周显,开口说道:“周兄,此番行程虽艰难,但我们务必尽快赶到前线,否则夜长梦多,万一太子有所察觉,派人阻拦,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他的声音因为疲惫而显得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异常坚定,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心。

周显咬了咬牙,神色凝重地说道:“林兄说得是,只是这连日赶路,人困马乏,实在有些吃不消了。但为了魏王,我们也只能拼了。”

说罢,用力地握紧缰绳,双腿微微用力夹了夹马腹,催促着马匹加快脚步。

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在夜色中迅速消散。

——

经过连日马不停蹄的奔波,林正和周显这两位传诏御史,终于在一个黄昏时分,来到了唐军的一处军营附近。

此时,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将天边染成了一片绚烂的橙红色,仿佛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

然而,林正和周显一行人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他们神情疲惫却又透着坚定,一心只想尽快完成使命。

就在他们尚未靠近军营之时,敏锐的探马便已察觉到了异样。

探马迅速策马如疾风般靠近,手中长枪闪烁着寒光,神色警惕地大声喝道:“什么人?在此处鬼鬼祟祟做什么?”

林正急忙挺直身子,高声回应道:“我们乃是朝廷传诏御史,身负陛下诏书,有十万火急之事要传达,速速带我们去见你们的将领!”

探马听闻此言,看着对方身上官服,心中顿时一紧,不敢有丝毫大意。

但仅凭两人的一面之词,实在无法核实身份,略作思忖后说道:“既是朝廷御史,那就随我前往军营,一切交由将军定夺。”

在前往军营的途中,林正和周显主动与探马攀谈起来。

一番交谈后,他们惊喜地得知,此处军营的主将正是王成。

两人心中暗自窃喜,这不正是崔家所给联络名单中的关键人物吗?

看来此行天助我也,两人似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了军营。

探马将林正和周显引领至营帐前,而后快步进入营帐通报。

片刻过后,营帐门帘被掀开,王成迈着沉稳的步伐从营帐中走出。

林正和周显见状,赶忙恭敬地迎上前去。

林正满脸堆笑,言辞恳切地说道:“王将军,久仰大名,今日终得一见,实乃幸事。我们身负陛下的重要诏令,事态紧急。同时,这是崔家的信物,还望将军明鉴。”

说着,林正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崔家的信物,双手递向王成。

王成面色平静,伸手接过信物,仔细端详起来。

他心中十分清楚,这信物确凿无疑,证明眼前两人确实与崔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当年,崔家对他有过提携之恩,这份恩情他一直铭记于心。

然而,时过境迁,在他心中,太子李承乾展现出的雄才大略让他认定,追随太子才是实现抱负的正确选择。

但此刻,他并未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而是不动声色地说道:“两位御史,里面请。”

众人鱼贯进入营帐,分宾主落座后,营帐内的气氛略显凝重。

林正深知时间紧迫,简单的讲述了下情况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王将军,事不宜迟。如今太子在辽东抗旨不遵,陛下龙颜大怒,已下旨令太子即刻退兵。”

“我们急需你召集名单上的其他几位将领,一同商议如何迅速而稳妥地执行陛下的诏令。”

王成听闻,眉头微微皱起,面露难色地说道:“两位御史,军中向来规矩森严,各项行动都需谨慎行事。”

“如此大张旗鼓地召集将领,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一旦消息走漏,恐会滋生诸多变故,影响大局啊。”

林正心中焦急万分,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身,言辞愈发恳切:“王将军,陛下的诏令如同雷霆万钧,十万火急,容不得有丝毫耽搁。”

“如今太子在辽东公然违抗圣命,已然犯下不可饶恕之大错。”

“你若能在此时协助我们顺利成事,那绝对是大功一件,日后魏王必定会对你另眼相看,重重有赏。”

“而且,名单上的这几位将领,皆是与你我志同道合、信得过的人,你又何必担忧消息走漏呢?”

周显也在一旁赶忙附和道:“是啊,王将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将军不妨仔细想想,若能借此难得的机会,向陛下和魏王表明王将军坚定不移的忠心,那王将军的前途必将不可限量啊。况且,崔家对王将军的恩情深厚,此次王将军若能相助,崔家也定会铭记王将军的功劳,日后必定不会亏待王将军。”

王成心中暗自思索,表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他深知太子的宏图大志以及在军中的威望,更加坚定了追随太子的决心。

于是,假装面露犹豫之色,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两位御史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我需谨慎行事。”

“这样吧,我先派遣心腹之人,去悄悄联络其他几位将领,让他们避开耳目,暗中前来。”

林正和周显听闻王成此言,心中大喜,以为王成已然答应相助。

林正赶忙说道:“好,那就有劳王将军了。此事刻不容缓,务必尽快安排,我们在此静心等候。”

王成拱手作揖,一脸诚恳地说道:“两位大人稍安勿躁,此事我定会妥善安排,这就去着手办理。”

说完,王成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营帐。

然而,王成刚一出营帐,脸上的犹豫之色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坚毅。

而后对旁边的副将吩咐道:“让人看住他们,不得随意外出走动。”

副将连忙回道:“遵命。”

王成并没有按照林正和周显的要求去联络其他将领,而是立刻返回自己的营帐,迅速秘密修书一封。

在信中,他将林正和周显的来意,以及他们携带陛下诏书要求退兵之事,详细且条理清晰地汇报给了苏定方将军。

写完信后,他找来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士兵,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地叮嘱道:“你务必骑上最快的马,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信送到苏定方将军手中。”

“途中不可有丝毫懈怠,更不能让任何人知晓此事,这关乎到整个战局的成败,绝不容有失!”

心腹士兵领命后,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立刻飞身上马,扬起一阵尘土,朝着苏定方的营帐疾驰而去。

而此刻,营帐内的林正和周显,还满心期待着王成顺利召集将领,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计划即将成功的喜悦之中。

——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苏定方的营帐。

苏定方正坐在营帐内,借着烛光仔细研究着军事地图,地图上用各种标记详细标注着双方的兵力部署和战略要点。

听到这个消息后,苏定方微微皱眉,手中的毛笔停在了半空,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两人身为御史,竟敢私自将诏书传至前线,意图扰乱军心,实在可恶。”

“但他们毕竟是朝廷御史,不可轻易动他们。”

一旁的薛仁贵一脸气愤地说道:“将军,那我们该如何是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吗?这要是让他们得逞,前线战事可就全毁了。”

薛仁贵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毕竟这可是陛下的诏书。

苏定方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而后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沉声道:“辽东,乃太子之辽东,而非陛下之辽东”

“传我命令,让一队精锐将士伪装成百济盗匪,趁夜将这两人秘密抓捕,切记不可声张,以免打草惊蛇。行动要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苏定方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薛仁贵领命而去,没有丝毫迟疑,他早已经是太子的人,哪怕这次违抗的,是陛下的诏书。

迅速挑选了一队身手矫健的精锐。

向将士们详细说明了行动计划,将士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次日,便向王成军营而去。

是夜,月色朦胧,厚厚的云层不时遮挡住月光,使得营地周围的气氛愈发阴森。

王成早就得知了情况,自然是完全配合。

营帐内,林正和周显正疲惫地睡着,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知。

林正侧身躺在床上,发出轻微的鼾声,周显则平躺在床上,眉头微皱,似乎在梦中也在为此次行动担忧。

突然,营帐门被猛地掀开,一群“盗匪”手持利刃冲了进来。

林正和周显从睡梦中惊醒,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五花大绑。林正瞪大眼睛,怒喝道:“你们是何人?竟敢公然劫持朝廷御史,就不怕王法吗?”

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变得有些尖锐,试图用威严的声音震慑住这些“盗匪”。

伪装成盗匪首领的薛仁贵冷笑一声,走上前,用刀抵着林正的脖子,说道:“什么御史?不过是两个乱臣贼子罢了。今日就是你们的死期!”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凶狠,仿佛真的是穷凶极恶的盗匪。

周显吓得脸色苍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声音颤抖地说道:“你们,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我们可是奉大唐朝廷御史,你们若敢对我们不利,大唐朝廷定不会放过你们!”

周显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

薛仁贵并不理会他们的叫嚷,一挥手,众人便将林正和周显押出营帐。

两人被押着在黑暗中前行,周围是一片寂静,只有他们慌乱的脚步声和急促的呼吸声。

苏定方得知两人已被成功抓捕后,立刻修书一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汇报给了太子。

在信中详细描述了林正和周显的行动,以及自己采取的应对措施,并询问太子下一步该如何处置这两人。

写好信后,苏定方将信交给了一名亲信士兵,叮嘱道:“务必快马加鞭,将这封信送到太子殿下手中,不得有误。”

数日后,李承乾收到了苏定方的书信。

李承乾坐在书房内,书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地图,缓缓展开书信,细细阅读,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这辽东,是他的辽东。

任何人,都翻不起风浪来。

最为主要的是,这件事也让李承乾跟苏定方等将领更为亲近。

毕竟,这可是陛下的传诏御史。

带着的,可是陛下的诏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