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87章 自信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87章 自信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朱元璋的话,马皇后不禁愣了一下。

她正想和朱元璋谈谈这事儿呢,没想到他倒先开口了。

当着孩子们的面把事情摊开说也好,免得到时候影响父子兄弟感情。

朱标表情不变,但眼神却凝重了许多。

不是他防范弟弟,他并不在意弟弟们多学点本领,但他在意父亲的态度和目的。

朱棡心脏也猛的跳动了几下,可能关乎自己的未来,他如何能不关心。

他没有和大哥抢位置的念头,但这不妨碍他关心自己的未来利益。

朱棣是在场反应最迟钝的了,最开始他只以为,父亲是临时起意才让哥俩旁听的。

此时也明白过来,父亲是有别的想法。

很可能关乎自己的未来。

历朝历代如何安置亲王,都是一大难题,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那么自己的父亲,将会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呢。

很可能今天就要有结果了。

看着面色异常的四人,朱元璋说道:

“我之前一直在思考,对皇室宗亲采用何种制度。”

“最初我想的是,将皇子中的佼佼者封到边疆做塞王,替大明镇守边疆。”

“所以当时我只教你们用兵打仗,不教你们如何治政。”

听到这里,朱标心中一紧。

马皇后也是有些呼吸不畅,这老东西是真敢想啊。

不过她并没有出言质问,朱元璋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有别的想法了。

继续听下去,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但听了马钰的相关分析才明白,此法短期看对大明有利,长期看乃取祸之道。”

“后来他又谈了生产力,认为朝廷的统治范围是有极限的。”

“超出极限范围的就采用了分封制。”

“在有效统治范围内,往往都是朝廷直辖。”

“所以咱就想,哪里条件较好但朝廷又管理不便的,就将你们兄弟封过去。”

听到这里,马皇后和朱标的心情就放松下来。

不在内部搞分封就行,鞭长莫及之地,爱怎么封就怎么封。

同时也明白了,朱元璋为何忽然让朱棡、朱棣听机密课程。

这是准备把他们往国主的方向培养了。

朱棡和朱棣就兴奋了,属于自己的封国啊。

他们怎么可能不兴奋。

朱元璋继续说道:“后来马钰又讲了温寒变,寒冷期北方环境会变差,南方相对要好一点。”

“当时咱就想,往南拓展疆域。”

马皇后点头说道:“你们父亲和我说过此事,先拿下交趾。”

“让吴桢督练水师,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打交趾做准备。”

此事朱标早就知道了,所以并没有什么表示。

朱棡和朱棣则是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命令背后,还牵扯到如此大的计划。

朱元璋继续说道:“我最近专门研究了交趾及以南的情况。”

“发现那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庄稼,简直就是粮仓。”

“不足的地方就是,离中枢太远了,统治极为的不便。”

“且那里环境恶劣蛮夷众多,想要真正统治这里,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这也是历朝历代,很少能在那里建立长期稳固统治的原因。”

“当时咱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将你们几兄弟分封过去。”

“你们就近管理,再有大明的支持,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稳定下来。”

“到时候大明就有了一个充足的粮食供应地。”

真的要搞分封,朱棡和朱棣再也无法克制情绪,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了。

马皇后和朱标也露出笑容,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最好的结果了。

解决了皇亲问题,还给大明增加了底蕴。

至于诸侯国会不会脱离控制……考虑这个为时过早。

就算脱离控制,对大明本土影响也不大。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朱棡、朱棣哥俩,说道:

“就是那边条件太过恶劣,咱怕你们不乐意去,埋怨咱处事不公。”

朱棡哪还顾得上矜持,连忙说道:

“爹您多虑了,我们的一切都是您给的,就算是让我们上刀山下火海都是天经地义。”

“更何况还是给我们封国,若是这都有人心怀埋怨,枉为人也。”

朱棣也连忙说道:“三哥说的对,这个家您说了算,谁敢有意见。”

说着他忽然挠了挠头说道:“就是离您和娘太远,我会想你们的。”

即便是在这严肃的时刻,朱元璋依然被他憨厚的样子给逗笑了:

“哈哈……现在你还知道想爹娘,等长大去了封国可就不好说喽。”

朱棣顿时急了,就想解释:“没有……”

马皇后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傻孩子,你爹逗你呢。”

“你有这个心爹娘就很高兴了,如果能将封国打理好,就是对爹娘最大的报答。”

“况且去了封国又不是不能回来了,想爹娘了什么时候都能回来。”

朱棣憨憨一笑,终于放下心来。

朱标这时终于开口说道:“偏远之地荒凉艰苦,朝廷要给弟弟们更多的补偿才行。”

朱元璋笑道:“是该如此,不过此事现在只是计划,十年内不会施行。”

“你们切记不可将消息泄露出去,就连其他兄弟都不能告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几人都郑重点头,不用他吩咐,他们也不会乱说的。

又聊了一会儿,三兄弟就一起离开了。

走出大殿外,他们相互看了一眼,同时大笑起来。

他们兄弟之间本来就没有间隙,大家就算有一些小九九,那也是为将来的利益打算,属于人之常情。

而现在分封制确定,连这点小九九都不用打了。

兄弟的感情更加纯粹,大家自然也就更开心。

朱标说道:“走走走,到我那里,咱们兄弟好好聊一聊。”

“表弟之前也讲了许多课,你们都漏掉了,正好也一起学一学。”

另外两人自然不会有意见,当即就往东宫而去。

走到半路,朱棡忽然说道:“二哥那边怎么办?”

朱标笑道:“你二哥跟着表弟,学的东西比我们还多呢,不用担心他。”

“等过几天不是要去表弟庄子上游玩吗,到时候咱们私下见一见就行。”

朱棡一想也是,但同时对二哥也更加羡慕。

自己只是稍稍听了一些课程,就能有如此大的收获。

爹娘大哥更是像换了个人一样。

二哥天天跟着表哥,不敢想他到底学了多少好东西。

不行,得想办法和表哥多接触接触。

一旁的朱棣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里也同样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小子外面憨厚,实则机灵着呢。

坤宁宫,目送三兄弟肩并肩离开,马皇后心里非常的开心。

作为母亲,她最担心的就是兄弟阋于墙,现在终于可以把心放进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笑道:“如何?现在不抱怨咱了吧?”

马皇后笑着走到他身后,伸手给他捏肩:

“是,重八才是最聪明,考虑最长远的人,要不然怎么就你当了天子呢。”

朱元璋骨头都轻了,笑的嘴巴都歪了:

“哇哈哈……那是,咱做事情,就没有不靠谱的。”

这时马皇后说道:“你有那么多儿子,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

“就交趾那点地,恐怕不够分的啊。”

朱元璋说道:“天下可大着呢,交趾那边不够分就西域,西域不够分就辽东,辽东不够分就南洋。”

“总之,只要大明兵锋能到达的地方,只要适合人居住,都可以分。”

“咱现在不担心儿子多地不够分,只怕太少地分不完。”

马皇后忽然说道:“如果地实在太多,功臣也是可以分一分的。”

闻言,朱元璋身躯一震。

马皇后将手放在他僵硬的肩膀上,说道:

“在国朝之初,勋贵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但过上几十年就未必了。”

“爵位越高的勋贵,对朝廷的掣肘就越厉害,将来他们的下场也就越凄惨。”

“不如将功劳最大,影响力也最大的那一批分封到天涯海角。”

“留下的小勋贵,力量弱小不会对朝廷形成掣肘。”

“而且有了分封为榜样,小勋贵也会更加忠心任事。”

在朝廷内部当权臣,最后被朝廷清算,那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好好打拼,立下大功给自己弄个封国。

哪怕再小的封国,那也是国啊,拥有建立宗庙的资格。

马皇后的手敏锐察觉到,朱元璋的身躯渐渐放松下来,再接再厉的道:

“况且接下来咱们要对付孔家,要打击改良儒学,还要针对东南士绅宗族。”

“每一件事情都牵扯甚广,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大动荡。”

“我们必须要牢牢的将勋贵与我们捆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平息所有动荡完成改造。”

“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干净深厚的家底。”

朱元璋表情微动,显然后一段说辞打动了他,终于开口说道:

“理是这么个理,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马皇后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他没有直接反对,就说明此事还有得商量。

如此一来,既完成了退功臣消弭隐患,又收买了人心,可谓是一举多得。

“此事不着急,现在大明还未一统天下,正需要他们效力的时候。”

“等过上一二十年天下真正大定,再考虑此事也不迟。”

——

离开皇宫的马钰并不知道,自己走后朱元璋他们说了什么。

但并不影响他兴奋的心情。

其实从讲生产力开始一直到现在,他讲的所有东西,都是在为今天做铺垫。

所幸,这一切都没有白费。

固执如朱元璋,也被说动了。

那种成就感有多强烈,就别提了。

如果不是场合不合适,他都想仰天长啸。

而游说成功,在信心方面,也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说实话,前世太过普通,在面对明朝的精英时他总是不自信。

即便每一次与人交锋时,他都能利用各种信息差占据优势,可他依然不自信。

觉得自己就是凭借着多出来的几百年见识。

还有就是,觉得别人是君子,在谦让他。

但今天,自己凭借着所学的知识,设下一个大局,一点点扭转朱元璋的想法。

这已经不是信息差和谦让所能解释的了。

毕竟这可是朱元璋,史书上明确记载了,‘上善雄辩’。

而且还不是一两个人这么说。

各种史书包括个人随笔,都有此类记载。

如果只是个杠精也就罢了了,关键他非常固执,只要是他决定的事情,基本没有人能劝的动。

而现在,自己不但劝动了他,还是从根本上扭转了他对某些问题的认知。

这就不是信息差所能解释的了。

这说明啥?

说明我也是有点真本事的。

之前和人打嘴仗能赢,也不全是侥幸。

这件事情带给他的信心非常巨大的。

也让他对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多了很多的信心。

一路回到家,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偷偷乐了许久。

以至于几位侍女误以为他咋了,偷偷去找马八爷报告。

马八爷连忙过来察看,发现他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

就在马钰给朱元璋上过课的第三天,徐达、汤和率领部分北伐大军凯旋。

依然是朱标率领文武百官去码头迎接。

常遇春不顾行动不便,也跟着一起过来迎接。

马钰本来是不想凑这个热闹的,却被马皇后勒令必须来。

常遇春更是亲自去他家,将他给拎了出来:

“别的热闹你不去凑也就罢了,然天德和汤鼎臣都不是一般人。”

“作为娘娘的从侄,你必须得去,还得表现的很热情很尊重,明白吗?”

“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更要表现的热情,装也得装出来。”

马钰略微一想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感激的道:

“谢伯父,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常遇春说道:“知道就行,等会儿跟在我身边,听我的话行事。”

马钰连连点头。

其实他心里对徐达这位大明军方第一人,也是充满了好奇的。

于是这天一大早,马钰就跟随常遇春一起,先是去皇城门口集合。

即便知道他们关系不一般,但今日见到他们一起出现,群臣还是感到惊讶。

毕竟救命之恩是救命之恩,政治站队是政治站队。

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但常遇春以长辈身份,带着马钰来见群臣,就意味着在政治上他们也已经是一边的了。

这个信号对群臣来说,非常重要。

接下来群臣纷纷上前来问候,自然也没把马钰给落下。

就连李善长,都主动上来和常遇春打招呼,询问他身体康复情况。

还顺便以长辈身份,关心了马钰两句。

马钰自然知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搞政治最忌讳态度上脸。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大庭广众之下,最好伪装的好一点。

所以,他也很乖巧的向李善长行礼。

外表完全看不出两人曾经有过矛盾。

看着人群中心的马钰,宋濂是心情最复杂的。

本以为能收个弟子,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只能说,时也命也。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不能收他当弟子,那就好好当同僚吧。

这位别看年幼,在朝中已经拥有不小的势力。

关键是,他对帝后太子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以后自己有什么事情,可以尝试与他交流。

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相信很多事情会好办许多。

很快朱标就出现了,群臣见过礼之后,就簇拥着他前往码头。

常遇春作为太子岳父兼军方代表,紧随太子左右,马钰自然也跟在他们身边。

只是让群臣侧目的是,这一路上太子和马钰闲聊居多。

显然两人的关系是极为亲密的。

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位皇后从侄的地位。

很快就到了码头。

他们是提前来的,徐达等人尚未到达。

等了大半个时辰,一排巨大的战舰,终于出现在江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