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88章 无题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88章 无题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到战舰到来,朱标立即带着群臣来到码头前,大家列队站好。

这次马钰没有跟在朱标身边,而是站到了常遇春的身侧。

等战舰停靠在码头,不一会儿全副武装的徐达和汤和,就率先从船上下来。

徐达身材高大,但并不威猛。

反倒是旁边的汤和,膀大腰圆满脸胡须,显得很剽悍的样子。

但汤和的强壮并未抢了徐达的风头,反倒衬托的他更加的有威严。

两人上岸后,上百名战将紧随其后鱼贯下船。

隔着老远就能感觉到一股铁血、肃杀之气,让人忍不住口干舌燥。

马钰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此等场面,在心慌的同时,更多的还是亢奋。

这就是这个时代华夏的天团啊。

感受到他的兴奋,常遇春无声的笑了。

这小子对军人没有偏见。

以前马钰也表达过对军人的敬佩,但那只是口头的。

他对军队的支持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但现在他的情绪变化就是最好的佐证,已经无需多言。

另一边,徐达和汤和已经率众来到朱标面前,先是行礼参拜。

不过他们只是行了普通军礼,并未大礼参拜。

毕竟,常遇春这么干大家都能理解,徐达和汤和要是也这么干,就没办法解释了。

朱标上前一步,将两人轻轻托起:

“两位将军辛苦了,快快免礼。”

“谢太子。”徐达、汤和顺势起身。

接着朱标又让其他将士免礼。

还好,将士们都听命起身,并没有出现主将下令才起身的事情。

之后其他重臣也上前道贺,徐达和众人寒暄了几句,就来到常遇春身前,说道:

“伯仁你身体不适,就该在家里好好养着,怎么也来了。”

常遇春指了指身旁的马钰,大笑道:

“哈哈……这小子天天念叨,说你是大明军方第一人。”

“我这小兵怎么敢不来迎接你这第一人呢。”

徐达愣了一下,看向马钰,故作疑惑的道:

“这位是……”

常遇春介绍道:“这位就是娘娘的从侄马钰,对你可是非常的推崇啊。”

“听说你凯旋,非要跟过来迎接。”

马钰心下感动,这老常靠谱啊,然后上前行礼道:

“徐将军……”

常遇春打断他,说道:“什么徐将军,他与我兄弟一般。”

“你喊我伯父,也应该喊他伯父。”

马钰顺势改口道:“徐伯父,奉姑姑之命,前来迎您凯旋。”

但态度并未因此有什么明显变化。

徐达含笑道:“马公子客气了,娘娘厚恩,达感激涕零。”

只通过这一个称呼就可看出,他语气里的疏远。

没有直接拒绝伯父的称呼,估计也是不好当场驳了常遇春的面子。

对此马钰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毕竟徐达效忠的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其他人都得靠后站。

就连朱标,他都处处依足了规矩,没有表现出任何特殊之处。

关键是,他本人很不喜欢朝堂纷争,从来不站队任何人,只忠于朱元璋。

自然不愿意轻易就认一个陌生人当晚辈。

不过马钰心道,谁不是呢。

我也不想认一个陌生人当伯父,但常遇春既然开了这个口,我总不能当场驳了他的面子吧。

所以大家半斤八两。

跟在后面的汤和,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对于什么大明军方第一人之类的,他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

如果说的是其他人,那他肯定不愿意。

什么玩意儿就敢当大明军方第一人了?

但徐达当这个第一人,他觉得本就应该如此。

反倒是伯父的称呼,让他很感兴趣,立即挤过来说道:

“你就是嫂子……”

“咳。”徐达干咳一声,提醒道:“注意礼节。”

汤和顺势改口道:“你就是娘娘的从侄马钰吧?我是汤和,你应该喊我汤伯父。”

马钰脸上的笑容顿时亲切了三分,行礼道:

“汤伯父,姑姑可没少和我讲您的故事,汤澧大哥也经常与我谈您的英勇事迹。”

汤澧就是汤和的小儿子,小组织成员。

至于能力吗,只能说一般。

不过人还算不错,没有那种骄奢之气。

在小组织虽然不突出,但也不是小透明。

马钰与他倒也算是熟识,只是远没有现在说的那么亲密就是了。

但人际关系就是这样。

花花轿子众人抬,抬着抬着关系就亲近了。

听到他的话,汤和顿时就大笑起来。

伸出蒲扇般的巴掌,在他肩膀上重重拍了两下。

马钰只感觉肩膀生疼,忍不住龇了龇牙。

常遇春不乐意的道:“老汤你小心点,这孩子可是玩脑子的,不是咱们这般的大老粗。”

汤和连忙收回手,笑道:“嗐,一高兴就给忘了,对不住对不住。”

“汤澧那小子几次给我写信,说跟着你学了很多东西。”

“尤其是算学,比以前的先生都厉害了。”

“哈哈……咱老汤一家子都是粗人,没想到还能出个有学问的。”

“这事儿咱老汤得好好感谢你。”

马钰连忙谦虚:“这都是汤澧大哥勤奋学习的结果,晚辈不敢居功。”

汤和自然知道这都是客气话,自己的种自己还能不了解吗。

一家子就没有一个有出息的。

自己那个儿子能学到算学真本领,到底是谁的功劳,他可是太清楚了。

对马钰他是真的非常感激,否则也不会主动凑上来,厚着脸皮以伯父自居。

更别说马钰还是马皇后认的从侄,要继承马太公香火的。

于公于私,他都想和对方拉好关系。

群臣也目睹了这一切,再次确定了一个事实。

马钰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仅靠着马皇后宠爱的小乞丐了。

勋贵们对此倒无所谓,他们一帮子粗胚中间,出来一个有知识的,还是那种不藏私的。

这是好事。

儒家出身的文官们就不一样了,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不就是一点算学知识吗,看把你们给得瑟的。

真治国,看的还是我儒家微言大义。

这时,朱标也走过来,笑道:“表弟可不只是精通算学,史学更是高深莫测。”

表弟?

徐达、汤和都微微诧异,他们也都从家人的信里知道,马钰和皇家关系亲密。

但私下和公开场合是不一样的。

朱标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喊表弟,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亲密能解释的了。

看来这马钰身上还有着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啊。

汤和更多的是高兴,他自认为和马钰关系好,对方越有才能越好啊。

徐达则开始思考,回去之后就把大丫头喊回来,好好问问她这马钰是怎么回事儿。

众人并没有在这里多待,简单聊了几句就在朱标的带领下返回皇城。

朱元璋亲自到皇城门口迎接,还一一问候了诸将,足见对他们的重视。

徐达、汤和还好,其他将领感动的热泪盈眶。

估计这会儿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们也能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往下跳。

马钰看的直撇嘴,这臭要饭的真会收买人心。

接下来就是庆功宴。

不过在庆功宴举行的间隙,徐达、汤和去坤宁宫拜见了马皇后。

马钰自然也跟着去了。

马皇后一口一个钰儿,还说有什么事情就找两位伯父,他们肯定会给你帮忙的。

徐达的态度倒是亲近了许多,但依然带着疏离。

汤和就不一样了,当场就拍胸口表示:

“娘娘的侄子那就是我老汤的侄子,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找你伯父我。”

之后马皇后又和二将聊了一会儿,直到内侍来通知,宴席已经准备好。

他们才一起来到奉天殿。

宴席期间,马钰全程跟在常遇春后面,也算是见识了宫廷盛宴的奢靡。

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甚至还吃到了花熊肉。

至于什么是花熊,别问,问就是不知道。

反正马钰是带着负罪感,吃了满满一大碗。

最后的评价是,味道一般。

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感觉。

酒席结束,朱元璋留徐达、汤和在宫里过夜,常遇春也被留了下来。

马钰就准备一个人回家。

只是还没走几步,就一大群勋贵围了上来,簇拥着他往大功坊而去。

这些人有小组织成员的父兄,有常遇春、汤和等人的部将,也有其他勋贵。

这些人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我家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孙子),马公子多费心了。

马钰自然是来者不拒,并表示都是自己人,诸位叔伯不要见外云云。

总之一路走下来,马钰又多了十来个学生。

第二天,来他家送礼的人又变多了。

甚至还收到了几份行卷。

行卷是古代读书人,将自己得意作品抄录下来,送到达官显贵面前寻求出仕机会用的东西。

一般的官吏都没资格收行卷,只有真正的达官显贵才行。

毕竟也只有这些人,才有能力举荐别人做官。

现在有人给马钰投递行卷,说明他这杆大旗已经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

最得意的莫过于管家袁朗,这次终于选了个好东家。

不过他并没有急于为自家子弟谋求出仕机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做出成绩了再说也不迟。

——

徐达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马皇后就给了徐妙云几天假期,让他们一家团圆。

第二天徐达从宫里回来,只是简单的和妻妾孩子打了个招呼,就将徐妙云单独喊到书房。

“你觉得那马钰如何?”

徐妙云虽然年幼却非常聪慧,立即就知道父亲在想什么,立即回道:

“很厉害,经常给陛下、娘娘、太子等人上课。”

给陛下、娘娘上课?

徐达震惊了,这俩人虽然出身低,但通过后续努力学问都非常深厚。

马钰才多大,竟然能给他们上课?

如果不是亲女儿,如果不是知道女儿的性格,他都以为她在逗自己。

“都讲了什么?”

徐妙云说道:“大部分时候,陛下都会让人避开,我也只偶尔听了几次。”

接着,她就将自己听到的内容,给徐达复述的一遍。

只是她毕竟年幼学识一般,很多东西本就没有听懂。

再加上过去了那么长时间,很多都忘记了。

真正能复述出来的十不足一。

即便如此,依然让徐达震惊的表情都失去了管理。

这真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能掌握的知识吗?

难怪上位会赦免他的死罪。

难怪娘娘会假戏真做,收他当从侄。

此时他脑海里不由的回想起昨天码头上,朱标说的那句话,马钰的史学水平高深莫测。

当时他以为太子是替自家表弟张目。

现在才知道,那是陈述事实。

不过他并不后悔自己和马钰保持距离。

相反,他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马钰对史学研究如此的精深,是肯定会介入到国家的礼法建设中去的。

不,他现在已经介入了。

那么,李善长会放任不管?那些儒生会同意?

现在的风平浪静,不过是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在一统天下上。

而且皇帝还没有开始大动干戈。

等到天下平定,开始内部建设的时候,斗争就会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他不想介入朝堂纷争,也不会介入进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般人自然是没有资格置身事外的。

朝堂纷争是你想不介入就不介入的吗?

比如刘伯温,差点被人怀疑忠心问题。

但徐达有这个资格,他只要不主动介入,没有任何人会逼迫,包括朱元璋。

朝堂各派系就算狗脑子都打出来,也没人敢朝他龇牙。

所以,在确定了马钰的能力之后,徐达反而更加坚定了,与他保持距离的决心。

汤和则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

第三天上午他就带着汤澧登门拜访了,并且还携带了一份拜师礼。

马钰亲自到大门口迎接。

一见面汤和就大笑道:“贤侄,老叔来看你了……这是拜师礼,你别嫌寒酸啊。”

马钰客气的道:“伯父您这是做什么。”

“您是我的长辈,我与澧大哥是兄弟之交,哪有送拜师礼的说法。”

汤和笑道:“咱们各论各的。”

说着不容拒绝,摆出长辈的架子,指挥仆人把礼品往院子里搬。

马钰没办法,也只能收下。

之后双方就进行了友好交流。

汤和在大明的地位超然,马钰知道这是一大臂助。

既然对方表达了善意,那他自然也知道该怎么做。

假意询问汤澧:“我略懂一些历史,如果澧大哥不嫌弃,以后可以跟我一起探讨学习。”

汤澧大喜,起身下拜。

汤和心下更加欣慰,他又是主动示好,又是不顾身份主动登门送拜师礼,不就是图这个吗。

虽然他是武夫却很清楚,光靠一把子力气,家族是没办法长久的。

有学问,哪怕只是普通学问,按部就班的去出仕,也能保全家业。

只是以前他连普通学问都学不到。

现在终于找到门路了。

至于马钰在朝堂的势力,对他来说反倒是其次。

以他的身份,只要不造反,大明朝没人能动他一根手指头。

所以结不结党对他来说,完全无所谓。

三人就这样一直聊了许久,期间汤和想要告辞,马钰怎么会让他走。

盛情挽留他用了午饭,才放他们父子二人离开。

亲自将他们送出大门,看着汤和的背影,马钰也感慨不已。

难怪汤和能力一般,却能在大明屹立不倒。

靠的可不只是和朱元璋的私人交情,这人情商是非常的高。

——

大军凯旋后第五天,马钰计划了许久的庄园之行终于成行。

马皇后、朱标、朱棡、朱棣、朱橚等人全部都去了。

常遇春也随行护驾。

小组织成员早在好几天前就接到通知,说今天有重大活动,希望所有人都参加。

当天得知是陪马皇后一起出行,那叫一个兴奋。

与之相对应的,等他们出发后不久,其他家族的人后悔的肠子更青了。

为什么没有早点让自家孩子加入小组织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