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43章 语灭大臣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43章 语灭大臣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昨夜的暴雨洗去了京城中一切浮躁与铅华,街上虽渗着积水,可迎面而来的风却甚是凉爽。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子从南京被匆匆带回,一些不停歇的进了宫。

今日入宫朝见皇帝的一众大臣心中皆惴惴不安,已经料到这必然是一场政治上的地震,今日之后,太子或许便将会被废。

而汉王将登临储位,日后克继大统。

至于昨日同样进宫的群臣,数来数去,又有谁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呢?

除非黑衣宰相姚广孝和英国公张辅全力支持。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英国公张辅身为勋贵,他能够不支持汉王作为储君,就已然是对太子最大的支持了,绝不可能在皇帝的面前为太子张目。

整座京城的官场,乃至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中。

和储位相比,就连妖术之事,似乎也没人关注了。

纵然五府六部皆正常当值,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心思关注部中事务。

政治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当今太子在文官中的威望颇高,如果他被废,受到影响的人会极多。

还有许多背地里转换门庭的人,更是焦急的等待着。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从宫中传出的消息。

哪怕已然猜到了事实,可还是希望早日尘埃落定,等待实在是过于煎熬。

即便是六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也为之焦急难耐。

早在第一次北征归来,皇帝故意找茬时,就有两个尚书被下狱,虽后获保释,但由小见大,若此番太子崩塌,上上下下,必然生乱。

许多官员已然下定决心,若是皇帝真的有废太子之意,便要死谏!

一直等到锦衣卫出了皇宫,一直等到宫使出了禁中。

那道废太子的旨意依旧不曾传出!

那些奏章深藏在怀中,欲要死谏的诸官员也都茫然无措。

稍倾,从宫中传出的信息在瞬间播散了全城。

皇帝竟然只字未提太子之事!

只严厉呵斥了诸省府官员,不上报妖术之事,乃是蒙蔽天听之举,其心可诛,江南文武官员,俱降一级使用!

对于江南文武官员而言,这当然是巨大的政治噩耗,一级至少是三年,甚至十年之功。

若是平日里,必然是要陷入沸反盈天之下。

可此时,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巨大的茫然之中。

发生了什么?

“有小道消息传出,汉王离开皇宫之时,脸色异常难看,昨日宫中有变啊!”

宫中必然生变这是任何人都能够看出来的。

“据说是李显穆泣血陈情,说服了陛下,使陛下和太子重新和睦!”

“李显穆有天纵之才,又深得陛下信重,却有几分可信。”

“今日入宫,便可知晓其中内情了。”

皇宫禁内,文渊阁。

一众内阁官员早已聚在阁中。

昨日在宫中所发生之事,作为内阁学士的杨士奇等人自然皆以知晓,甚至今日下发的诏令,就是他们所草拟。

如今阁中充斥着振奋之气,几乎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毫不掩饰的喜色,皆对李显穆深深拜倒。

“若无明达。殿下此番必将……”杨士奇说不出话来了,只余下深深的叹息。

杨荣是内阁中年龄第二小的人,不似杨士奇有魁冠之意,所以他对李显穆从无偏见和嫉妒,此时自然接话道:“若无明达,太子殿下此番危矣。

此次明达之功,在于社稷天下,明达自今日而起,将风行于天下诸人,威望盛隆,有名臣之风了。”

内阁中众人对李显穆皆是毫不掩饰的夸奖。

李显穆面上却非常平静,摇摇头道:“诸位实在是过谦了。

我是陛下的忠臣,何以却从为太子振声中而得到威望呢?

这累累的声望,于我而言,不过是拖累罢了。

自今日起,我将要与太子避嫌了。”

“何以如此?”

内阁众人闻言先是一惊,便要出声劝解,可刚张开嘴,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李显穆将众人神情收入眼底,暗自颔首,这内阁中果然都是绝顶聪明之人。

众阁臣回过神来,望向李显穆,眼底缓缓升起几丝敬佩和服膺之色。

有句老话,天下英杰之士,如过江之鲫,浪中白花。

可这等大才,绝大多数皆笃信自身,一意向前,愿意急流勇退的人却非常之少。

退步原来是向前。

说说容易,可谁不愿意,勇攀高峰,逆流而上?

大好局势,谁又愿意退一步?

可很多时候,退一步真是海阔天空,一味向前只能摔得粉身碎骨。

如今李显穆方才为太子立下大功,在太子心中凌驾于众人之上。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如今朝中有姚广孝在,李显穆越不过这位黑衣宰相。

以李显穆的年纪,这永乐一朝只是他仕途的起点,下一朝时,才是他大展身手之际,有今日从龙救驾之功,再以他李氏两代和太子的情谊,到了下一朝,他的地位之高简直不可想象。

可李显穆竟愿意退却。

要疏远太子!

要主动将这份情谊抹去!

难道他是害怕和太子勾连太深吗?

怎么可能!

众人扪心自问,李显穆为太子昨日在陛下面前陈情,已然是堵上了所有的一切。

据说甚至就连临安公主都入了宫中,可想而知昨日之步步杀机。

李显穆如今退去,只是因为他不曾被冲昏头脑,而心存理智。

他昨日能说服皇帝的极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皇帝相信李显李显穆更站在他这一方,而非站在太子一方。

如果李显穆今日因为对太子的恩典而失了自己的站位,那他所失去的便是在皇帝心中的信任。

“明达年未及弱冠,竟有这等通明的智慧,实在让我等汗颜不已。”

杨士奇既是对李显穆深深的佩服,心中亦有窃喜之色。

如今在太子的詹事府中,李显穆已然大步越过众人,横压众人数筹。

他们虽然佩服李显穆的能力以及胆识,可人生在世,天才之人总有不甘于屈于人下之意。

不愿意让李显穆专美于前,也想为太子立下大功。

如今李显穆急流勇退,不再参与夺嫡之事,这便是给他们机会,毕竟汉王夺嫡之心还不曾停下吗,这场战争还没有停止!

李显穆自然将众人神色皆收入眼底,他们心中猜测,亦落在了他心间,忍不住哂笑着摇头。

他怎么可能真的急流勇退!

东宫之中。

只有和李显穆已然做了几次配合的太子朱高炽,才明白李显穆为什么要疏远他,并不是因为李显穆害怕,而是为了他。

朱高炽叹息着和太子妃说道:“明达深受父皇信任,他疏远我,只是不愿意再让我成为众矢之的。

父皇的疑心是不会打消的,有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明达越是疏远我,便越能护着我。

唉,我又何尝不知呢?

只是身为太子,却有诸多的不便。”

太子妃张氏哽咽叹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纯诚。只有到了这等艰难时节才知晓显穆之诚啊。”

夫妻二人相视对望,回想此番遭遇,东宫之中一时凝滞。

李显穆一行人往华盖殿而去,太子之事虽以终结,但妖术之事却还不曾停下。

“各省府的官员蒙蔽圣听,这终究是有害于国朝的大事,总该有个章程出来,朕绝不希望再有这种事发生。”

此刻的华盖殿中不仅有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朝廷大员亦列在其内,恭听圣训。

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皇帝言语中透出的浓浓杀意。

噤若寒蝉。

这是对每一个大臣此刻最恰当的形容。

皇帝此刻心中的愤怒,几乎每一个人都相当的理解,此番妖术之事各省府官员一起蒙蔽圣听,堪称永乐建朝以来,头等政治大事。

“陛下,臣有一个疑问。”

众人寻声看去,竟是昨日传说中大放光彩的李显穆,就连永乐皇帝朱棣都好奇的望过来,“有何疑问直说便是。”

“自陛下登基以来,锦衣卫探查内外,无所不报,为何此番妖术之事,竟能蒙得过锦衣卫的耳目呢?”

李显穆的声音中满是疑惑之色,好似真的对这个问题存在疑问一样。

随着李显穆问出了这个问题,其余众人脑海中也纷然闪过一道晴天霹雳。

仿佛一道迷雾被狂风吹散,仿佛浓重的乌云被雷霆劈开,光照了下来,也让所有人脑海清明。

是啊,锦衣卫怎么会不知道妖术之事呢?

一直到太子去了南京,那时妖术之事早已传遍了大明各省府,而锦衣卫竟然不知道此事,或者说他们知道,亦没有向皇帝禀告!

文官不向皇帝禀报,尚且有情可原,锦衣卫不向皇帝禀告,那此事可就不简单了。

“你的意思是?”

朱棣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身为天子亲军的锦衣卫若是出现问题,他眉宇间散发出丝丝戾气,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龙椅。

“陛下,臣并非肆意怀疑大臣,而是此事太过于巧合,太子一到南京,未过多久,妖术之事便被捅到了御前,而在这之前,竟然所有人都不知道此事。

臣想知道当初到底是何人,将江南妖术之事,呈报于陛下尊前?

若是锦衣卫之人,其心真可诛也!”

李显穆这番话可谓杀人诛心,甚至称得上是陷害了。

从本质上来说,文官集团和锦衣卫集团有什么区别吗?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官僚集团!

文官之间会官官相护,锦衣卫便都是忠心耿耿愿意为大明赴汤蹈火的有志青年吗?

说的更难听一些,你能指望一群封建时代的特务是好人吗?

真把锦衣卫这群刽子手当成有理想的地下党了?他们的思想境界比克格勃还差着10个军统呢!

所以各省府之中的锦衣卫,和当地官僚相互勾结,瞒着朝廷的锦衣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李显穆故意将锦衣卫混为一体,就是为了让皇帝升起对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怀疑。

况且李显穆是真的有一丝怀疑,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在其中上下其手,暗助汉王,毕竟他和太子间的矛盾,几乎是公然的,太子厌恶纪纲,几乎是人所共知,纪纲未来的前途,伙同汉王作乱极有可能。

毕竟纪刚不需要亲自去攻击太子,他只要适时的将消息送到皇帝的御前,再由汉王发起最后一击,便可功成。

即便如现在这样失败,也没人能抓得住他的把柄,可现在这一切都被李显穆摆在了台面上。

而且将他所能够找到的理由、退路直接堵死。

殿中的大臣,哪个不是人精呢?

李显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是也!

文官和锦衣卫的对立几乎是天然的。

李显穆一发动进攻,根本不需要人来联系,几乎所有人仅仅斜着对视了一眼,便纷然向皇帝进言。

便要将这件事最大的锅扣在锦衣卫的头上。

可有些事是过犹不及的,他们着急的将锅扣在锦衣卫的头上,反而让皇帝心中的怀疑开始动摇,毕竟相对文官来说,他还是更相信锦衣卫。

李显穆早就预料到了这幅场景。

“诸位大人所说,臣以为有些偏颇,陛下,据臣所知,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一向御下有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等大的纰漏,其中定有隐情。”

李显穆这句话,让方才还颇有些喧闹的华盖殿顿时寂静起来,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望向李显穆,不敢相信为纪纲脱罪的话语,竟是出自于他的嘴中。

他们甚至怀疑,李显穆是不是故意要坑他们,让他们纪纲记恨,才故意设下了这个圈套。

但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当李显穆说完这句话后,皇帝眼中闪过了一丝迷茫,然后落在李显穆的身上,“显穆,你方才之意?”

“陛下难道不知吗?

纪指挥使御下颇为有方,去年锦衣卫内的射柳会,纪指挥使故意射偏,然后让亲信折断柳枝,做出射中柳枝的样子,锦衣卫之内,但凡站出来反对的,都被贬职。

今年射柳会,纪指挥使再次故技重施,其亲信再次大喊射中,今年锦衣卫内,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皆鼓噪庆贺,御下如此之严,怎么可能出现纰漏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