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89章 邓芝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689章 邓芝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1: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将领。

邓芝是东汉司徒邓禹的后代,早年曾进入益州求官,但未得重用,只得投靠巴西郡太守庞羲,担任其幕僚。

刘备平定益州后,欣赏邓芝的才能,先后擢升其为郫县县令、广汉郡太守。邓芝因为为官清明,颇有政绩,

入朝任尚书。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去世,邓芝拜见丞相诸葛亮,提出此时应该加强蜀吴两国的联盟关系,

诸葛亮于是派遣邓芝出使孙吴孙权。邓芝抵达吴国,说服孙权与魏国断交而与蜀国结盟。

建兴二年(公元224年),邓芝再次出使吴国,深受孙权赏识。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北伐,进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邓芝被任命为中监军、扬武将军,

与赵云据守箕谷(今陕西汉中西北地区),佯攻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辖县)以掩护主力。

因马谡败于街亭,邓芝与赵云所率的部队遭到魏军主力进攻而战败。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邓芝升任前军师、前监军,兼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邓芝又督领江州。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邓芝升任车骑将军,授与节杖。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涪陵发生叛乱,

邓芝率军征讨平定,使当地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邓芝去世。

孙权认为邓芝是真正能促进蜀吴两国团结和睦的人。陈寿评价邓芝为将二十多年,赏罚分明,体恤士卒;

他在官场上不懂得矫饰个人情绪去巴结士人;生活中也追求简朴,为官而不为家人谋利,是坚贞清高之人。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是汉朝司徒邓禹的后代。汉末年间邓芝前往益州(今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南部及云南省西北部地区)求用,却没能得到益州牧刘璋的赏识重用。

邓芝听说时任益州从事的张裕擅长看相,于是前去请他为自己相面,张裕预言邓芝将来会在七十岁的时候官拜大将军并封侯。

而后邓芝听说巴西郡(今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太守庞羲爱才,于是前往投靠。刘备平定益州之时,

邓芝时任郫县(今四川郫县)的邸阁督。刘备到了郫县,与邓芝交谈过后,对他十分器重,

先后提拔他为郫县县令、广汉郡(今四川省广汉市)太守。由于邓芝为官清廉严明,所到之处皆有政绩,于是又被调入朝廷担任尚书。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县的行宫去世,诸葛亮奉遗诏辅佐太子刘禅继位。

此前,吴王孙权曾派使者前来求和。对此,刘备先后派遣宗玮、费祎等人前去做回访。

丞相诸葛亮担心孙权要是得知刘备去世,会另有图谋,不知如何是好。彼时邓芝前来拜见诸葛亮,

向他表示当今圣上幼弱,并且刚刚继承皇位,蜀国应当派遣级别高的使臣前往吴国,重申两国交好的愿望。

诸葛亮称自己也早有此意,只是一直没能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不过今天总算找到了。邓芝问此人是谁,

诸葛亮表示,那正是邓芝自己啊。于是他便委派邓芝前去见孙权,加强两国友好关系。

同年十月,邓芝抵达东吴。彼时东吴还未与魏国断交,对是否要与蜀国保持交好还犹豫不决,

故而没有马上接见邓芝。邓芝于是主动写信求见孙权。他表示自己此次前来不仅是为了蜀国,还是为了吴国。

孙权这才接见了邓芝,并向其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孙权表示自己虽愿与蜀国亲善,但是现今蜀国国君年幼,

加上国土面积小,发展受限,倘若魏军发起进攻,蜀国恐怕尚且难以自保。对此,邓芝分析称吴蜀两国坐拥四个州的土地;

吴王孙权具有定国安邦的才略,蜀国的诸葛亮也是当代人杰;蜀国周边具有许多险要的地方可以固守,

吴国则有吴松、钱塘、浦阳三江可以用以阻隔外敌。倘若两国能够结合各自的优势,结为同盟,

那么进可兼并天下,退也可三分鼎立。但是如果孙权臣服了魏国,那么魏国方面一定会让孙权前去洛阳朝见,

至少也会要求太子去做内侍。届时倘若孙权抗命,魏国就有顺理成章的理由出兵讨逆,征伐吴国。

而到那时,蜀**队也必定顺长江而下,寻找时机进攻吴国。如此一来,江南之地也就不再归孙权所有了。

孙权思量许久,认为邓芝言之有理,于是便与魏国断绝关系,专与蜀国联合,并遣使者张温到蜀国回访。

建兴二年(公元224年),蜀国再次派遣邓芝出使吴国。孙权向邓芝表示,倘若天下太平,

蜀吴两国君主分而治之岂不是一件乐事。邓芝却称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会有两个君王。

倘若消灭魏国后,吴国还不能够认清天命而归顺蜀国,那么为人之君就会各自去光大自己的德泽,

为人之臣也会各自去竭尽自己的忠诚,而将领们也会各自握锤擂鼓,到时候战争就要重新开始。

孙权听了笑称邓芝竟诚实至此。孙权在后来写给诸葛亮的信中有言,在蜀国前往孙吴的使者之中,

丁厷说话浮夸铺张,阴化又不善言辞,真正能促进两国关系和睦团结的人,只有邓芝。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策划出师北伐,准备攻打岐山,进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邓芝被任命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与时任镇东将军的赵云据守箕谷(今陕西汉中西北地区),

佯装要攻打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辖县)以吸引曹真所率领的魏军主力。然而,随着马谡在街亭之战中为张郃击败,

诸葛亮的计划暴露,邓芝与赵云所率疑兵遭到了曹真主力的进攻,因兵力差距悬殊而战败。

不过因为有赵云收敛群众固守,此战并未造成重大损失。事后,诸葛亮曾问邓芝,街亭退军,

兵将散乱无序,溃不成军,为何唯独箕谷退兵,这些兵将们都没有彼此失散呢。邓芝表示,

只因有赵云亲自断后,军需物资才没有丢失,兵将之间也未曾溃散。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邓芝升任前军师、前监军,兼兖州(今山东省西部及河南省东部地区)刺史,

封阳武亭侯。不久后,邓芝又担任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邓芝多次与孙权通信,致以慰问,孙权也馈赠他丰厚的礼品。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邓芝升任车骑将军。后来又被朝廷授予节杖。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涪陵(今重庆市彭水县)属国的大姓徐巨叛乱,杀死了属国都尉造反,

邓芝领军前去镇压,杀死造反者的首领。平息叛乱之后,邓芝又采取措施,将当地的富豪大姓五千多家迁入蜀地,

直接受蜀汉中央政权的控制,避免了涪陵再次发生大姓反叛事件,并在当地选拔骁勇的将领管理军队,使百姓得以生活安定。

在为邓芝算命时,张裕预测邓芝70岁时将晋升为大将军并封侯。果不其然,243年邓芝被封为车骑将军,

这一职位相当于大将军。如果张裕的预测准确,那么邓芝的出生年份大约在171年左右。根据《三国志》记载,

宗预曾批评邓芝七十岁高龄仍然紧握兵权。综合分析,邓芝的生年应在168年至177年之间,离世时约80岁。

根据张大可和朱枝富所译的《三国志精选新绎》中,邓芝享年74岁,故生年应为177年。

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孙权评价在蜀国的使者之中,丁厷说话浮夸铺张,阴化不善言辞,真正能促进两国关系和睦团结的人,只有邓芝。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邓芝为将二十多年,赏罚分明,体恤士卒;他在官场上不懂得矫饰个人情绪去巴结士人;

生活中也是追求简朴,为官却不为家人谋利,是坚贞清高之人。

现代历史学家纪连海评价邓芝是敢于实话实说的正直之人。

他因为这种品质,受到孙权的赏识,却也因为憨直太过,为官多年一直与同僚关系不睦。

邓芝性情高傲,连大将军费祎等人都要避让他三分,但是一同在朝为官的宗预却不肯向他低头。

有一次,时任车骑将军的邓芝从江州回成都,入朝觐见后主时,曾问宗预,六十岁的人按照礼仪已经不再从军,

他为何反而还能开始指挥军队呢。宗预回答表示,邓芝自己七十岁了还没有交出兵权,自己六十岁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兵权。

邓芝出征涪陵的时候,曾见到有黑色的猿猴在爬山。邓芝喜爱射箭,于是用弓弩射猿,果然将其射中。

结果猿猴将箭拔出,并用树皮和树叶塞住伤口。邓芝见了直呼,自己违背了生物的天性,

因此也到了该死的时候了;另一种说法是邓芝见到猿猴抱子爬在树上,于是用弓箭射中了母猿。

其子为母猴拔箭,并以树皮和树叶为母塞住创伤。邓芝见了叹息不已,觉得自己罪该万死,遂将弓弩扔进了水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不过在刘焉、刘璋的治理下,半独立的益州成为汉帝国疆域中难得的净土,

邓芝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背井离乡来到了益州。邓芝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后代,

然而到了邓芝这一辈,南阳邓氏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加上黄巾之乱的战火烧到了家乡,

邓芝走的很干脆,怀揣家族昔日荣光的他希望得到益州牧刘焉的重用。然而在益州蹉跎半生,

邓芝连明日的吃食如何都不敢保证,朝不保夕的他求助于当时的益州从事张裕,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些建议。

张裕懂观星,会面相,他看出了邓芝的不凡,预言道:“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不过邓芝知道机会不是自己一直等着就能来的,于是他拜入巴西太守庞羲麾下,等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直到他得知刘备将进入益州后,决定投入其麾下。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劝降了刘璋,领益州牧,

启用蜀中诸多人才。在与邓芝交谈过后,刘备觉得邓芝就任郫邸阁督太屈才了,先是提拔他为郫令,

后升迁为广汉太守。视刘备为明君的邓芝认真工作,“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正式步入蜀汉高层官员的行列中。

章武元年(221),在孙权夺了荆州杀了关羽并向曹操称臣后,刘备挥兵攻打昔日盟友,

结果被陆逊打败,蜀汉不少高级将领先后战死。不过外强中干的刘备驻扎白帝还是给了孙权极大的压力,

使其再度向刘备求和。不过刘备刚刚同意两国休战,就驾崩于永安,留给诸葛亮的是一大个烂摊子。

为了稳住反复无常的孙权,邓芝向诸葛亮进言再度与东吴修和,“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原本诸葛亮就在担心孙权可能趁蜀汉国丧之机撕毁盟约,不过在见到邓芝后,诸葛亮相信眼前的老将能够帮自己解决这个难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不只是诸葛亮的真实写照,又何尝不是邓芝的艰难处境。

邓芝的突然来访让孙权起疑,并不立刻见他。时间拖得越久,对蜀汉就越发不利,深知这点的邓芝以东吴的利益为重,

他先是夸奖了孙权和诸葛亮一番,“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接着点出蜀吴联合的优势,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成功说服孙权与魏国断盟,并派出辅义中郎将张温与蜀汉连和。

为了表达对修和的重视和对张温的敬佩,蜀汉再派邓芝回拜。明显放下心来的孙权向邓芝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