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88章 李严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688章 李严

作者:酷酷的橙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1: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

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先事刘璋,又事刘备,后被诸葛亮废为平民。

李严早年曾在荆州牧刘表手下担任郡吏,以才干著称,曹操攻占荆州后,李严西去益州,被益州牧刘璋委任为成都县令。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攻打益州,刘璋命李严率军前往绵竹阻击刘备。李严临阵投降,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

刘备平定益州,任命李严为犍为郡太守、兴业将军,李严先后率部平定境内贼匪及蛮夷叛乱,升任辅汉将军。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李严官拜尚书令,次年刘备病逝,遗命李严奉协助诸葛亮辅政,李严升任中都护。

后主刘禅继位后,李严获封都乡侯,假节,加授光禄勋,后来又转任前将军。诸葛亮驻兵汉中,

李严负责处理后方事务。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李严升任骠骑将军。次年,诸葛亮兵出祁山,

命李严催督运事,因军粮不继,李严假作诏书令诸葛亮退军,因此获罪被废为平民。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卒,发病而亡。

李严以善于处理政务而著称,诸葛亮曾因此称赞他。

但李严获罪后,诸葛亮在公文中指责李严接受君恩却不思报效,存有奸诈之念,乱政违法。

蜀国大臣陈震、杨戏也认为李严心怀狡诈,以致犯罪被贬。

后世对李严评价不高,陈寿评价李严“性自矜高”,虽然身为显贵大臣,却招灾致祸,咎由自取;现代学者余名侠也认为李严狡诈自私,没有公心。

李严是南阳郡人,早年曾在家乡担任郡吏,因为才干突出而被人所知,荆州牧刘表曾派遣李严巡视各郡县。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时值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率众投降超曹操。

当时李严在秭县担任县长,于是向西进入益州,被益州牧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同样以能干知名。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璋提拔李严为护军,费观为参军,率军前往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东黄许镇)阻击刘备的军队。

李严与费观率领部众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

次年夏天,刘备率大军抵达成都城下,围城数十日,最终刘璋出城投降;刘备占领益州,

大举犒赏将士,李严被提拔为兴业将军,出任犍为郡太守。此时益州在刘璋治理下法纪松弛,

刘备遂命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和李严五人共同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法律体系的基础。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等人在郪县起兵造反,招集起数万人的队伍,攻打资中县。

当时刘备正在汉中与曹操作战,无法分兵平叛,李严也没有向汉中的军队求援,而是带领本郡的五千人马前往讨伐平叛,

斩杀了马秦、高胜等叛乱首领,他们的余党自然溃散,李严不加追究,全部登记在册,恢复他们的百姓身份。

不久,越嶲郡的蛮夷部族首领高定叛乱,派遣军队包围了新道县。李严率军驰援平叛,很快就击败了敌人,

余众都溃散而逃。李严也因功升任辅汉将军,依然兼任犍为郡太守。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大军攻打孙吴,遭遇夷陵战败,率残兵退守永安(今四川省奉节县)。

刘备征召李严前往永安行宫,提拔他担任升任尚书令。次年,刘备病重,李严与丞相诸葛亮共同接受遗诏辅佐,

辅佐继位为帝的后主刘禅;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率内外一切军事指挥,并留在永安县镇守。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授光禄勋。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李严又升任前将军。

诸葛亮要出兵进驻汉中,为北伐曹魏做准备,李严负责处理后方事务,从永安转移到江州(今重庆渝中区)驻扎;

征西将军陈到接替李严驻守永安,陈到的军队也归属李严指挥。

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李严升任骠骑将军。同年秋天,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马懿取道西城,

张郃取道子午谷,曹真取道斜谷,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汉中。诸葛亮命令李严紧急带领两万人马驰援汉中;

诸葛亮又上表后主刘禅,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统率江州地区的军队,

负责处理李严离开后的公务。因为大雨冲断道路,曹真等人被迫退军。

诸葛亮屯兵汉中,考虑到第二年要出兵北伐曹魏,任命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代行丞相职权,处理丞相府的公务。

这一年,李严改名为李平。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兴兵北伐曹魏,率领大军进攻祁山(今甘肃省礼县祁山),

魏将司马懿、张郃率军赶来援救,两军相持。当时李严在后方负责督运粮草,时值夏秋之际,

碰上连降大雨,军粮供应不上。李严于是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前往拜见诸葛亮,告知让其退军;诸葛亮依从,率领大军退回。

李严听说大军退回汉中,却又假装感到吃惊和意外,还询问诸葛亮“军粮充足,为什么要撤回”,

想以此来为自己没有完成粮草督运的任务开脱罪责,以此推脱是诸葛亮进兵不力的责任。

李严又上表给后主刘禅,表示大军是故意撤退,以诱敌深入,然后发动进攻。

诸葛亮将李严前后亲笔写的书信、奏疏的详细内容都展示了出来,结果证明李严的说法前后矛盾。

李严理屈辞穷、困窘万分,只得坦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诸葛亮上表给后主刘禅,认为李严积蓄私产、沽名钓誉,诸葛亮当初镇守汉中想调取李严的兵马,

李严却一再阻挠,反而要求划分五个郡让他当巴州刺史;去年诸葛亮西出祁山,命令李严留守汉中,

李严却拿曹魏司马懿开府治事的特权说事,想以此威胁诸葛亮让自己开府。

因此,诸葛亮才提拔他的儿子李丰督领江州,给与优待,以安抚李严,保证北伐顺利。李严到了汉中后,

诸葛亮将丞相府的事务都委托给他,群臣都奇怪,为什么诸葛亮厚待李严,是因为北伐大业没有完成,

此时还不能揭发李严的短处。没想到李严心术不正,延误大事、招灾致祸。

于是朝廷追究李严的罪责,将他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斜谷,与魏将司马懿在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境内)相持不下,

诸葛亮分兵屯田,打算长久驻扎。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军中。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发病而死。

李严生前常常希望诸葛亮能重新启用自己;诸葛亮死后,他推测继任的人不能做到启用自己,

所以才会心情愤激而染病去世。李严去世后,他的儿子李丰官至朱提郡太守。

诸葛亮曾在写给孟达的信中评价:处理公务就像流水一样顺畅,斟酌决断而没有任何阻滞,这些都是李严的优点。

但李严获罪后,诸葛亮评价他:身为大臣受到君主过分的恩宠,李严不思忠贞报效,反而横生是非、避重就轻

欺上瞒下,违背法度,而且指使他人做坏事,性格偏狭而狂傲,目无君主。当他发现自己干的坏事败露后,又生出了不忠之心。

蜀国大臣陈震评价李严“腹中有鳞甲”,意为心胸险恶狡诈,同乡的人都不敢接近他。

蜀国大臣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评价李严:接受先帝的遗命托孤,参与执掌朝政,但却居心狡诈、不守法度,

最后因为犯下大错,在正当盛年的时候遭到贬斥,功劳和事业都因此丧失不存。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李严“性自矜高”,因为才能干练而被任用。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李严与刘封、彭羕、廖立、刘琰、魏延、杨仪几人列为一传,认为他们都是蜀国的重要官员,

但都没能善终,考察他们的举动和处事的方法,可以说他们最终招来灾祸、获取罪过,都是自己造成的

现代历史学教授余名侠在《诸葛亮评传》中评价李严:“完全是一个奸诈自私、阴险残忍、不以国事为重的恶劣分子。”

该评论是根据《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的李严主动要求分地建立巴州,自己当巴州刺史以及怂恿诸葛亮“宜受九锡,进阶称王”这两件事做出的评论。

根据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东汉晚期,战乱颇繁,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都严重失修。

李严担任健为郡太守期间,曾主持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门”枢纽工程,使其能连接江的两岸。

犍为郡的江桥名叫汉安桥,宽一里半,每到秋、夏时水盛,桥就会被冲断,因此年年需要修理,百姓十分不便。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李严凿通天社山,连通车道,省桥梁三津,犍为郡的吏民大为高兴。

李严的这次水利整治工程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后来南宋时期工部侍郎李心传认为“眉州通济堰,建安间创始”,把功劳记在了李严当时的盛举上。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托孤刘禅于诸葛亮,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镇守永安。

公元231年李严因运粮不济,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为推卸责任反而说诸葛亮擅自退兵,

最终被废为平民。从诸葛亮的副手,到被废为平民,李严的悲剧全是咎由自取!

不得不说,李严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可谓是文武双全。李严早期在刘表、刘璋手下都是地方官,

治理地方都得到了能干的名声。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李严还和诸葛亮、法正、刘巴等人一起制定《蜀科》,说明他懂律法。

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队伍数万人,到达资中县。当时刘备在汉中和曹操鏖战,

李严不待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

不久,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

李严先后在刘表、刘璋麾下都曾任职,曹操南征刘琮投降,李严宁愿投靠刘璋也不愿意投降曹操;

213年刘备和刘璋反目,刘璋派李严率军到绵竹抵挡刘备,李严直接投降刘备。李严这政治立场,

绝对让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铁杆,所以当刘备临终托孤时,抛开赵云、魏延、吴懿等人,选择李严做诸葛亮的副手。

然而,李严虽然有能力,但他的性格也有问题。《江表传》记载:“严少为郡职吏,

用性深刻,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李严的同乡陈震,也曾对诸葛亮说李正方“腹有鳞甲”,

意思是说李严这个人性格高傲,有很强的权力**,不是安分的人。

成为托孤大臣之后,李严更是颇为自得,而且不满足自己的现有权力,得寸进尺对诸葛亮步步紧逼。

公元226,诸葛亮进驻汉中,准备发兵伐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

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

曾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加以驳斥。九锡可不是什么好的暗示,

自从王莽篡汉以来,臣子受九锡,下一步就是自己当皇帝了。李严这么做,无非是在试探诸葛亮,同时希望自己权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元230曹魏大三路大军进逼汉中,为加强汉中防务,诸葛亮调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