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章 雪前风静

晋庭汉裔 第三十章 雪前风静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刘羡开凿完第二段洧颍渠时,已是十月初冬。

随着通渠放水的工作最后完成,一年多的苦功终于结束。眼见渠水汩汩,波涛起伏,渐渐将河渠填满,民夫们翘首以待。而等河水流入最重要的石闸处,于事先挖掘的湖池处蓄水时,一切运转良好,刘羡终于宣布:水渠已成!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继而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辛劳已成为过去,一道由上万人心血凝聚的运河贯穿百里,这将是不会忘怀的荣誉。由此,他们为自己而纵声高呼,欢声雷动,场面经久不息。

当晚,刘羡用账上最后的钱粮,在阳翟办了一次大的庆功宴。席面算不上丰盛,不过是些莱菔、菇菌、豆腐、胡饼、鸡子、酱菜之类的膳食,再杀了百来只猪来熬汤。在高士眼中,这自然是不入流的席面,但胜在量大,在场的民夫都能吃饱。因此也就兴高采烈,无甚所求了。

但对于刘羡来说,这也代表着一段平和的时日结束了。

宴席上,李盛问刘羡道:“主公,洛阳的形势并不明朗,是否要再外延宕一段时日,继续坐观变化?”

刘羡对于这个问题深思已久,他微微摇首,道:“我在洛阳外已经盘旋了近一年半的时间,身为司隶校尉,不可能总是不入朝,还是要回去一趟的。”

通过和妻子、刘琨还有司马乂等人的往来信件,刘羡对于这段时间的洛阳政局,依然有所了解。

随着河间王的再三示弱,刘沈的平蜀大军起程入关,原本日趋紧张的局势变得平缓。似乎在大司马府这一通高超的政治手段面前,李含与河间王已然束手无策,只能任凭齐王宰割。而在过去一年内,洛阳发生的种种舆论风波,此时似乎也都偃旗息鼓,好似从未发生过。

郗鉴对此的态度是乐观的,他道:“虽说这一年来,大司马频频遇挫。但若是真能借着平蜀的机会,将两王矛盾化于无形,那也算是一大功绩,国家幸事了。”

傅畅却不赞同,说:“依我看啊,河间王只是暂时示弱罢了。大概是前些年关中大乱,还没有缓过元气来,只要把这一波熬过去,他把潼关和阳安关一锁,朝廷能奈他何?”

两人闲聊了几句,都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大体都同意,河间王至少不会在今年动兵。

但刘羡却心如明镜,他带人亲自去往过河东,有自己的判断。根据关中的种种动员情景来看,河间王已调动大军,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种状况,是绝不可能半途而废的。

而在这个时间节点,李含却应诏入洛示弱,这并不是河间王畏战的表现。反而恰恰说明了,关中大军的调动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不过是要给大司马府以最后的迷惑罢了。

因此,刘羡心想:此次重返洛阳,或许应该给司马冏提个醒,不至于让河间王一击得手才是。只有等齐王与河间王两方相持不下,难分难舍之际,才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他又将目光看向在宴席上欢宴的流民,不由记起张方在新安对自己的恐吓,心中略有感伤:大战不可避免,希望这一次的战事,不至于对百姓有太多伤亡吧。

次日,刘羡收拾行装,正式向洛阳返程。返程路上,车马粼粼,地面几无青草,时常有一阵风突然自西向东横贯而来,立刻卷起好几丈高的落叶与尘土,再打在行人衣物上,沙沙作响。身侧的大河浑浊涌动,山野间的树梢光秃秃,更显得天空灰茫茫无边无际,既看不见太阳,也没有阴云,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

熟悉气候的人知道,一般这种无阳无云仅有大风的死寂天气,是降雪的前兆。再过一月,等到大地冻结,河水生冰,就是骑兵们最欢喜的日子,这意味着他们将在坚实的大地上来回纵横,所向披靡。

等大风稍稍停歇,一行人走过熟悉的邙山山道,就再度看到洛阳城了。

在经历了一年的休养后,洛阳城似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商人络绎不绝,集市人潮涌动,洛水南岸的码头货物更是堆积如山。即使在气温已显得冰寒的天气里,人们依旧忙得热火朝天,哪怕讨价还价,口中都带着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傲气,似乎什么都不会让这里的热闹结束似的。

不过在这样一个权贵如云的地方,当刘羡的车驾打出司隶府的旗帜时,依旧引起了一阵轰动。几乎不需要任何言语,街道上的人们便纷纷避让开来,给刘羡让出一条道路。倒有一些好事的孩童追在车驾后面,追着喊道:“刘卧虎,胆第一!行县千里,杀奸擒王,剑无敌!”

刘羡闻言,略有失笑,一旁的傅畅则道:“看来明公您逼迫西阳王的消息,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大家都畏公如虎啊!”

“这是好事。”刘羡稍稍拉起车帘,随后又放下,说道:“每次回洛阳,最让我的头疼的,就是洛阳的人情往来,真是不胜其扰啊!经过这么一件事,我估计能清净不少。”

“那我们接下来去哪儿?您是去司隶府,还是……”

“先去松滋公府吧,走了一日,我有些倦了,先在公府内歇一夜,明日再去司隶府。你们也回家里好好歇歇,等过个两日,我们再回司隶府。到时候,你和士龙把这次修渠的钱粮用工列个明细出来,列好了,我再去拜见骠骑将军和大司马,这件事也就算是交差了。”

虽说局势明松实紧,但事情并不是急在这一两日。而且,要想成功实现自己重新领兵的目标,就要先隐藏自己的意图,否则表现得太过急躁,一旦让人看破,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了。

因此,刘羡打算先稍作歇息,调整两日,再去面见司马冏。

于是有家属的幕僚都各自回家,还跟随刘羡的,便剩下李盛、诸葛延、孟讨、郭默、毛宝几人。郭默和毛宝还是第一次来到洛阳,更是第一次闯进公爵府,无论两人性情是动是静,年龄是大是小,都忍不住四处打量,口中啧啧称奇。刘羡看了好笑,便给他们预支了一笔钱,让他们下午置办些自己的生活用具。

在府内用热水汤沐,换了身衣裳,继而在火盆旁睡了个午觉。醒来后,刘羡大感神清气爽,问看家的侍卫道:“夫人去哪儿了?”

侍卫答道:“夫人现在在安乐公府,她得知您回来了,刚刚才派人来传信,让您晚上去那边用膳。”

“喔,这样啊,我知道了。”

提起这个话题,刘羡这才想起来,自己好久没回过家了。虽说在松滋公府与司隶府里完全是由自己做主,但相比之下,还是安乐公府这个自己长大的地方,才像自己真正的家。

还记得小时候在家外找不到玩伴,被同龄人嘲笑,这使得刘羡的性格变得较为孤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别无选择,只能在府内仆役们的关照下成长。

但对刘羡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在那些身份卑微的仆役身上,他看见了比高门贵族更多的喜怒哀乐,也得到了他这个环境中所稀缺的关爱与乐观。也正因为如此,刘羡的眼中不太在乎尊卑,也不存在什么门户。

这么想着,刘羡便乘着马车,到市场上逛了一圈,买了些礼物,再抵达安乐公府。

刚进门时,就看到来福在一旁的门房里蜷缩着烤火,他身着冬装,半闭着眼睛,大概是温暖让他发困。他的手旁还挂着一根木棍,顿时让刘羡记起了早年来福被父亲打断腿的往事。

“来福叔,来福叔!”

刘羡本来想直呼其名,但一看到来福布满了皱纹的脸,就难免生出愧疚。面对这个自自己出生时就已经服侍自己家的老人,刘羡还记得他年轻时的模样,那是一张笑容开朗的脸。但现在,他脸颊的颧骨已经高高突出,眯缝着的细眼睛拖出一条条的鱼尾纹,头发也是斑白点点。故而他说话时,下意识地将称呼加了个叔字。

来福先是一愣,他陡然惊醒来,慌张地往左右张望,目光定格在刘羡的脸上,随后就变得柔和了。他的笑意开始重新汇聚,似乎大河上下的万沟千壑,都在他的脸上堆砌了出来。

“是你啊,我的公子!你回来啦!”

刘羡递给来福一把黄梨木做的拐杖,杖头雕成鹤形,还镶了一块猫眼大小的翡翠,道:“来福叔,这是我给您买的礼物,您试一试。”

“噫!这太名贵了,我怎么受得起!”

“怎么受不起?您是看着我长大的,好多次我闯祸,都是您护着我。”

推让了片刻后,来福还是被迫收下了,他掂量着拐杖的重量,笑呵呵地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公子都已经是名震京师的大人物了,连我都跟着沾光呢!”

是啊,刘羡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再过两个月,又是一年生辰。时光快得令刘羡自己都感到愕然,若在往常,他大概会哀悼自己的作为还有所不够,但在老人们面前,他更多感受到的,是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他当然不止给来福带了礼物,其余的家仆都有:朱浮平日驾马颠簸,刘羡便买了条柔软的狐皮毯子;王七口淡好饮酒,刘羡就赠送了两盏夜光杯;阿春由于毁容不敢见人,刘羡于是准备了一面紫丝织成的面纱……

还有府内的其余族人,叔伯婶姨,兄弟姊妹,也多多少少都赠予了一些。就连父亲刘恂,刘羡也罕见地给他买了一副名贵棋子,劝刘恂平日好好修身养性。

一时间,阖府上下可谓其乐融融,晚上用膳时,也是人人笑容满面,就连一向与儿子沉默不语的安乐公,此时面容也柔和了不少。

等到了晚上,刘羡在房内逗弄两岁的女儿。灵佑倒是不怕生,在刘羡的怀抱里,嗬嗬就笑了起来,笑容甜得像掺了蜜的糖水,人看了后,什么忧愁和烦恼都忘记了。

阿萝在一旁给女儿编织衣物,笑道:“你不在的这段时间,来府内拜访的客人很多,还有一些人,是专门找灵佑提亲的,我都给推脱了。”

刘羡奇道:“孩子还这么小,就有人提亲?”

阿萝瞪了丈夫一眼,没好气地道:“他们哪是看上了灵佑啊,我看是看上了你!尤其是长沙王殿下,一直派王妃过来说情,想结这门亲,我推都不好推,只好说,等灵佑长大了些,再商议不迟。”

“好,好,都由你来做主。”

刘羡平日忙于公务,别说照顾女儿,长子奉药也没机会照看,这些事情,都只能交给他们的母亲来处理了。

阿萝又道:“话说回来,还有一个客人,最近频频上门拜访送礼,很殷勤呢!”

刘羡伸出一根手指,让女儿握住,随口道:“那又是谁?”

阿萝道:“关中的李长史,他说是你的老战友,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相交莫逆,所以想来还恩情。”

刘羡闻言,立刻察觉到不对,连忙问道:“你是怎么回复的?”

阿萝道:“我把所有礼物都退还了,回说,你做事从来都是只讲公事,不讲私事,没有什么特殊的恩情。若有什么事,不妨等你回来再说。”

“说得好,阿萝,你说得好啊!”刘羡长舒了一口气,在心中暗恼:自己还没回来,李世容的舆论战竟然先打过来了!这莫非是要强调自己的征西军司出身,给司马冏提个醒,绝不放自己兵权吗?若是如此,用意也太歹毒了。

阿萝倒是不明详情,又问道:“辟疾,那你和这位李长史,关系到底如何?”

刘羡回想起李含过往的所作所为,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这位陇西名士就习惯性地仰着头,似乎在和冥冥中的谁较劲,想要表现证明自己。因此,他对谁也不服气,但也不愿意欠谁的人情。但他想要证明什么呢?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他只想证明自己最为杰出。

若是在治世,李含这样的人大概是出不了头的,因为他不会为人处世。可也算不上坏人,因为他会为了证明自己而不断地做出政绩。

但在这个乱世,李含走到现在这个位置,恐怕就是一场灾难了。战乱之中,他的表现欲只会转化为破坏欲,破坏得越多,他越怡然自乐。因为归根到底,他的眼中从来只有他自己的成就,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故而刘羡评价道:“时运不济吧!若是早生两百年,我们两个大概真是好友,也说不定。”

这真是个奇怪的评价,阿萝笑问道:“你现在不想和他交友?”

“并非我不想,而是他不想。弃我而去的人,大多如此,我只是不想做徒劳的挽留罢了。”

刘羡脑海中涌现出李含的脸,他似乎从阴影中稍稍探出头,朝刘羡斜眼冷笑,那是一种奇怪的笑容,还未等刘羡细细品味,他又退了回去,一切都恢复原状,似乎阴影处什么都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